学术投稿

全反式维甲酸对糖尿病大鼠肾小管-间质Prohibitin表达的影响

陈幼发

关键词:糖尿病, 全反式维甲酸, 肾小管-间质, Prohibitin
摘要:目的 探讨全反式维甲酸对糖尿病大鼠肾小管-间质Prohibitin表达的影响.方法 24只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随机分为治疗组(T),模型组(D)各12只和12只正常组(N),T组给予全反式维甲酸20mg/(kg·d)油溶液灌胃,D组和N组分别灌等量的溶剂,4、8周每组各处死大鼠6只,测量尿清蛋白排泄率、肾重/体重、血肌酐、血糖(BS).肾组织Masson's染色.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肾小管-间质Prohibitin的表达.结果 全反式维甲酸可缓解肾小管的损伤,减少肾间质的细胞外基质,4、8周时尿清蛋白的排泄率治疗组分别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血肌酐治疗组与同期模型组相比也显著降低.治疗组肾小管-间质Prohibitin的表达上调,明显高于模型组.结论 全反式维甲酸可能通过上调肾小管-间质Prohibitin的表达防止肾间质的纤维化,保护肾功能.
四川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盐酸氟桂利嗪添加治疗月经期癫痫的临床观察

    目的 研究盐酸氟桂利嗪小剂量添加治疗女性月经期癲痫的疗效.方法 对18例月经期癲痫在原有抗癲痫药物基础上,添加盐酸氟桂利嗪5~10mg/d.观察添加治疗前后癫痫发作次数,及不良反应,判定疗效.结果 添加盐酸氟桂利嗪6个月后,显效13例,有效5例;对各种发作类型都有效.结论 盐酸氟桂利嗪小剂量添加治疗女性月经期癫痫,是一个可供选择的方法.

    作者:董必能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院前急救护理对急性脑出血患者预后及并发症的影响

    目的 探讨院前急救护理对急性脑出血患者预后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将158例脑出血患者分为观察组(经院前抢救)和对照组(由家属直接送入医院),对治愈、好转、死亡和总有效率等预后指标,以及中枢性高热、上消化道出血和坠积性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观察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病死率明显低于时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于此同时,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中枢性高热、上消化道出血和坠积性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均较低,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出血患者的院前急救护理,对短时间内保全患者生命,减少院前患者的病死率有重要意义.

    作者:钟颖珠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枝川注射疗法在老年疼痛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总结枝川注射疗法在老年疼痛合并糖尿患者中的治疗应用.方法 选择62例老年疼痛合并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使用枝川液,对照组使用生理盐水,两组均根据诊断来决定针刺部位,对引起疼痛的发病病灶和相关部位常规皮肤消毒后使用五号球后针进行直接注射.结果 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枝川注射疗法在老年疼痛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中具有疗效好、操作简便、安全、可靠的优点.

    作者:何旭东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MEWS评分与APACHEⅡ评分在脑外伤患者预后预测中的对比研究

    目的 探讨改良早期预誓评分(MEWS)应用于急诊入院的脑外伤患者预后预测的可行性.方法 依据事先设定的入组及排除标准,选取2007年1月~2008年3月经我院急诊收入院的连续脑外伤患者共计94例.入院即刻作为观察起点,采集相关数据或化验标本.其后对每一位患者分别进行APACHE Ⅱ评分及MEWS评分;3个月后为观察终点;预后作为观察指标.资料收集完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以死亡作为预测指标时,APACHEⅡ评分界值是21分,敏感度100%,特异度94.81%;ROC曲线下面积Az=0.9809;U=39.0337;P=0.0000.MEWS评分界值是5分,特异度100%,敏感度88.31%,ROC曲线下面积Az=0.9756;U=35.2844;P=0.0000.均有较强的预测价值.在存活组中,以致残为预测目标时,APACHE Ⅱ评分界值是16分,Az=0.8653,U=4.2115,P=0.0000,敏感度85.10%,特异度76.00%.MEWS评分界值是3分,Az=0.8255,U=3.8424,P=0.0001.敏感度85.71%,特异度75.71%;均有中等强度预测价值.结论 APACHEⅡ评分及MEWS评分时脑外伤患者愈后均具有同等预测价值,但MEWS评分结构简单,获取数据方便,省时、节省赍用,故可在急诊入院脑外伤患者预后预测中推广应用.

    作者:李银先;汤道雄;马国中;黄可;罗维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伊贝沙坦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联合伊贝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 8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实验组40例,在原有治疗方案基础上,对照组给予伊贝沙坦,实验组给予伊贝沙坦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1疗程(4周),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压、肾功、24h尿蛋白、尿β2-MG及血尿酸的改变.结果 治疗后两组肾功、24h尿蛋白、尿β2-MG及血尿酸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5),实验组较对照组降低更为显著(P<0.05),并且无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低分子肝素联合伊贝沙坦可显著降低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24h尿蛋白,具有保护肾功能的作用.

    作者:聂晓冬;刘牧;赵平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复方甘草酸苷联合雷尼替丁治疗慢性荨麻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复方甘草酸苷联合雷尼替丁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方法 82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氯雷他定口服及雷尼替丁静脉滴注,1周后改为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复方甘草酸苷静脉滴注,1周后改为口服,总疗程4周.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5.1%及87.8%,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方甘草酸苷与雷尼替丁联合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肯定.

    作者:周敏;刘杨英;李福民;程石;刘伟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甲基强的松龙治疗儿童病毒性脑炎的短期疗效观察

    目的 比较甲基强的松龙(MP)冲击治疗和地塞米松(DEM)常规治疗对于儿童急性病毒性脑炎的短期疗效.方法 我科2006年10月~2008年2月收治的60例急性病毒性脑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纽.大剂量MP冲击治疗方案的为MP组(n=30),地塞米松静脉滴注的为DEM组(n=30).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症状、体征和辅助检查(发热、惊厥、脑膜刺激征和脑电图等)好转的时程,以及住院天数和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与DEM组相比,MP组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恢复正常的时程缩短(P<0.05),特别是MP时于患儿的惊厥更容易控制.MP组平均住院天数也较DEM组短(P<0.05),而两组在药物不良反应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剂量MP冲击治疗儿童急性病毒性脑炎,可迅速改善临床症状、恢复大脑功能、缩短病程,正确使用并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何善辉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像束激光治疗黄褐斑60例疗效观察

    目的 评价像束激光治疗不同类型的黄褐斑疗效.方法 60例黄褐斑患者根据Wood灯结果,采用像束激光治疗.结果 治疗3~5次后,表皮型组疗效优于真皮型、混合型(X2值分别为15.32,10.11,P<0.005),混合型组与真皮型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55,P=0.207).结论 像束激光治疗黄褐斑总体有效,对表皮型优于其他两型.

    作者:张桂丽;王建国;陆华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手术室安全护理中的预见性问题与防范措施

    随着医学模式的发展和先进技术的涌现,各手术学科专业化程度的提高对手术室护理质量提出了高效、高质、高水平的要求.而手术室是一个较为特殊的职能部门,它是医院实施手术治疗和抢救危重患者的重要场所,易发生差错事故及护理缺陷的环节很多,因此,确保手术室护理安全是提高护理质量的关键.我科在工作中进行了综合分析并予以总结,采取一系列的防范措施,有效杜绝差错事故,提高护理工作质量,保证医院的医疗效果,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廖卉;何琦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川西北高原339例食管癌的胃镜临床资料分析

    目的 高原是上消化道肿瘤的高发区,我们对川西北高原食管癌的胃镜检查结果进行了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8年12月~2008年12月经胃镜检查病理证实的339例食管癌,研究在年龄、性别、民族、部位及病理类型方面的特点.结果 川西北高原的食管癌好发于50~70岁之间,男性、藏族、农牧民为主,以下段食管癌为多见,除发现3例原位癌外,其余均为晚期食管癌,大体类型多见的为髓质型,组织学上以鳞癌为主.结论 高原气候、饮食习惯、卫生条件及地理环境是川西北高原食管癌发病的主要因素,胃镜检查高效低廉,是食管癌检出的重要手段.

    作者:喻璟瑞;YIN Xu-de;尹序德;周澄亚;蔡晓虹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雾化吸入普米克令舒-博利康尼对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目的 分析雾化吸入普米克令舒-博利康尼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共60例,治疗前根据肺功能损害严重程度分为A组(FEV1≥50%)和B组(FEV1<50%),每组患者30例.在给予常规治疗的同时,均采用普米克令舒.博利康尼雾化吸入给药,测定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第5天肺功能,分析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中的FEV1、FEV1/FVC、PEF均有好转(P<0.05).而MMEF、FEF75%两项指标在A组改变不明显(P>0.05),在B组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PD急性加重期雾化吸入普米克令舒-博利康尼能有利于改善肺通气功能.对于量度COPO(FEV1<50%)的患者更能有效地舒张小气道,及早控制气道炎症反应.

    作者:郭璐;解郑良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中药诱导小鼠防御素表达

    目的 探讨中药诱导小鼠肺组织β-防御素2、3的表达.方法 将60只C57小鼠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分为4个药物组和2个对照组,每个药物组分为2个剂量组,分别腹腔注射小剂量和2倍剂量的黄芪、鱼腥草、板蓝根和香菇多糖,阴性对照组小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阳性对照组小鼠腹腔注射脂多糖.观察24h后处死,采取RT-PCR方法检测小鼠肺组织β-防御素2、3的表达.结果 黄芪小剂量组和2倍剂量组检测到小鼠肺组织β-防御素2表达,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黄芪2倍剂量组检测到β-防御素3表达.结论 中药黄芪可诱导小鼠肺组织β-防御素2、3表达.

    作者:马艳;董碧蓉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米非司酮、达那唑治疗复发性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米非司酮、达那唑治疗保守性手术后子宫内膜异位症复发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经开腹腔镜确诊的子宫内膜异住症复发患者87例,随机单盲分为两组.米非司酮组46例,服用米非司酮12.5mg,1次/d;达那唑组41例,服用达那唑200mg,2次/d,疗程6个月,定期随访.比较应用来非司酮及达那唑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症状、体征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米非司酮组痛经、非经期下腹痛、性交痛、盆腔触痛、后陷凹结节、子宫活动受限的改善率与达那唑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米非司酮组阴道异常出血、体重增加、转氨酶升高及皮肤改变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达那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米非司酮治疗复发性子宫内膜异位症与达那唑疗效相当,但不良反应较达那唑明显减少,安全性高.

    作者:邢庭阔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去铁胺对低氧内皮细胞保护作用机制的探讨

    目的 探讨去铁胺(deferoxamine,DFX)对低氧处理的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ECV-304脐静脉内皮细胞复苏,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DFX,在低氧环境下进行培养8h,计数各组的细胞生存率,测定各组上清液中一氧化氮(NO)、乳酸脱氢酶(LDH)和内皮素(ET)水平,同时进行对照组试验.结果 实验组中不同浓度DFX的处理均使内皮细胞生存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DH,ET的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DFX提高了内皮细胞对长时间低氧的耐受,减少了内皮细胞在低氧后的坏死,对低氧的内皮细胞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金静;但刚;卢青;曹小红;周晓芳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嗜铬细胞瘤误诊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男,55岁.因头痛2个月入院.2个月前不明原因出现头痛,在当地卫生院就诊,诊断为高血压病,给予硝苯地平缓释片20mg,2次/d,口服,卡托普利25mg,2次/d,口服,治疗2个月未见好转,血压持续增高,头痛进行性加重,同时伴有心悸、胸骨后痛、出汗,随后转入我院.体检:T 36.4℃,P 120次/min,R32次/min,BP 210/120mmHg.面色苍白,全身多汗,两肺未见异常,心浊音界无扩大,心率120次/min,律齐,A2>P2,A2亢进,心尖部可闻及1/6~2/6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腹软,肝脾肋下未及.

    作者:刘新琼;曾昌碧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疏血通注射液对急性冠脉综合征血栓前状态的影响

    目的 观察疏血通注射液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血栓前状态的干预作用.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68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疏血通组(35例)静脉滴注疏血通注射液8ml,1次/d,共2周.对照组(33例)除不用疏血通外,其他用药与疏血通组相同.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测量两组血浆纤维蛋白原(Fig)、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D-二聚体(D-D)、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PAI)、血小板膜糖蛋白140(GMP-140)的含量.结果 疏血通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前血浆PAI活性、Fig、D-二聚体(D-D)、vWF、GMP-140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比较治疗后血浆Fig、vWF、D-D、PAI、GMP-140的含量均低于治疗前(P<0.05或P<0.01).疏血通组治疗后血浆Fig、vWF、D-D、PAl的含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浆GMP-140含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疏血通注射液可改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栓前状态,预防血栓形成.

    作者:余琴;李新;欧阳迎春;石娟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低氧诱导因子-1α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研究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不同病理级别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病理级别问的关系.方法 收集67例人脑胶质瘤标本以及10例行内减压术切除的正常脑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HIF-1α在不同病理级别胶质瘤及正常脑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HIF-1α阳性表达率在Ⅲ、Ⅳ胶质瘤中显著高于Ⅱ级胶质瘤,分别为72.7%、80.0%、36.0%,在正常脑组织中未见阳性表达,随着病理级别的增高,HIF-1α的表达阳性强度也相应增加(r=0.518).结论 HIF-1α在人脑胶质瘤中存在高度表达,其阳性表达率及表达阳性强度随着病理级别增加而上升.

    作者:邓琳;丁昊;游潮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槲皮素治疗慢性肾衰竭动物模型中一氧化氨的变化研究

    目的 研究槲皮素(Quercetin)对腺嘌呤(Adenine)诱导的慢性肾衰竭(CRF)大鼠模型治疗中一氧化氮水平变化.方法 给实验大白鼠喂饲含0.75%腺嘌呤食物制成CRF大鼠模型,治疗组从第15天开始,槲皮素灌胃给药100me/(kg·d),共喂药8周.观察大鼠一般情况:10周后处死大鼠测定血电解质、肾功能;血和肾组织一氧化氮(NO)、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肾组织羟脯氨酸;并做病理观察.结果 腺嘌呤复制慢性肾功能不全模型成功,NO在动物CRF模型中出现明显下降,随槲皮素治疗NO、EPO有明显升高伴肾损害减轻.结论 CRF时NO水平明显异常.槲皮素对CRF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其对内源性NO生成异常的调节可能是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李雄;李列平;冷彦飞;袁飞远;何传俊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布比卡因复合小剂量芬太尼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患者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布比卡因复合小剂量芬太尼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患者TURP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40例择期行TURP老年患者,随机均分为B组和BF组,均蛛网膜下隙注药,B组:布比卡因10mg;BF组:布比卡因7.5mg+芬太尼20μg.监测:①蛛网膜下隙注药前,注药后2、5、10、20、30min的血压和心率;②高感觉阻滞平面和感觉阻滞时间;③运动神经阻滞情况;④麻醉效果;⑤记录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呼吸抑制、术后头痛等并发症.结果 BF组血流动力学稳定,B组有4例低血压、3例心动过缓.两组高感觉阻滞平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F组感觉阻滞时间较B组长(P<0.05)、而运动阻滞程度低于B组(P<0.05).两组麻醉效果均完善.结论 布比卡因复合小剂量芬太尼腰-硬联合麻醉可以安全、有效地应用于老年患者TURP的麻醉.

    作者:王维强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全反式维甲酸对糖尿病大鼠肾小管-间质Prohibitin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全反式维甲酸对糖尿病大鼠肾小管-间质Prohibitin表达的影响.方法 24只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随机分为治疗组(T),模型组(D)各12只和12只正常组(N),T组给予全反式维甲酸20mg/(kg·d)油溶液灌胃,D组和N组分别灌等量的溶剂,4、8周每组各处死大鼠6只,测量尿清蛋白排泄率、肾重/体重、血肌酐、血糖(BS).肾组织Masson's染色.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肾小管-间质Prohibitin的表达.结果 全反式维甲酸可缓解肾小管的损伤,减少肾间质的细胞外基质,4、8周时尿清蛋白的排泄率治疗组分别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血肌酐治疗组与同期模型组相比也显著降低.治疗组肾小管-间质Prohibitin的表达上调,明显高于模型组.结论 全反式维甲酸可能通过上调肾小管-间质Prohibitin的表达防止肾间质的纤维化,保护肾功能.

    作者:陈幼发 刊期: 2009年第08期

四川医学杂志

四川医学杂志

主管:四川省卫生厅

主办:四川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