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艳;董碧蓉
目的 探讨保留子宫动脉上行支的筋膜内子宫切除术对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5年6月~2007年6月在我院妇产科住院,因妇科良性疾病适合行保留子宫动脉上行支的筋膜内子宫切除术的患者50例,同期采用传统子宫切除术而保留双例卵巢的患者45例为对照组,分别观察两组手术前后卵巢功能及性生活的变化的各项指标.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手术后6、12个月血清中FSH、E2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前、术后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前、术后FSH、E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更年期症状、性生活质量、腰腹痛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保留子宫动脉上行支的筋膜内子宫切除术应用于临床方便、可行.近期对卵巢功能影响小.
作者:曹伟雁;杨月华;陈静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汶川大地震后短期内大批颅脑损伤伤员救治过程中的临床分级管理的效果.方法 对本院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医疗队在现场、门诊和住院期间对颅脑损伤伤员实行临床分级管理,并分析其效果.结果 实行救治过程中临床分级管理的217例颅脑损伤患者治疗效果令人满意.结论 医院各科通力配合,迅速对伤员进行伤情分析判断,并分级管理,能使伤员在第一时阃内得到正确、及时的救治.
作者:张卫东;张生才;朴金伟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超过溶栓时间窗的心肌梗死患者血栓自溶现象及其佳治疗方法.方法 符合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心肌梗死发作时间>24h,<72h的患者38例.无休克症状.做两次冠脉造影,并行影象学及TIMI分级评价.结果 第1次冠脉造影观察的38例患者均有1支或2支冠脉血管完全阻断,TIMI血流0级.其中右冠脉堵塞15例,左冠脉前降支19例,回旋支堵塞2例,右冠脉和前降支均堵塞2例.10d后第2次冠脉造影28例,观察血栓自溶完全再通者15例,TIMI血流2~3级;血栓自溶现象的发生率为39%.结论 >24h,<72h的心肌梗死患者血栓自溶现象仍有存在,若无溶栓禁忌,溶栓治疗可使血管早日再通,使心肌细胞凋亡数减少.
作者:石卫晨;兰永乔;林琦;陈兵阳;樊华;李艳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通过2006~2007年我院血液透析患者63例心理问题分析,探讨干预治疗方法,以提高患者生活、生存质量.方法 采用填写调查问卷的方法,以我院血液透析患者63例为资料,分析患者存在的各种心理问题,其中以紧张、恐惧、焦虑、抑郁更多见.并对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干预治疗,1年后再次填写调查问卷,对比其变化.结果 100%的血液透析患者存在各种心理问题,通过干预治疗能有效缓解>90%,达到提高患者生活、生存质量的目的 .结论 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引起透析科医生的关注,进行积极的干预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生活、生存质量,减轻个人、家庭、社会负担,也是我们透析科医生的新的工作目标之一.
作者:杨敏;刘莎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常见并发症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 对185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发生起搏器并发症19例,其中囊袋血肿11例,电极导线脱位3例,电极导线断裂2例,起搏器介导性心动过速(PMT)1例,起搏器综合征1例.结论 加强对起搏器常见并发症了解,术前认真准备、术中规范操作、术后密切观察、定期随访,早期发现并积极处理,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减轻并发症的危害.
作者:钟德超;黄继卫;王荧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中效胰岛素诺和灵N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30例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给予诺和灵N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共12周.治疗前后测身高、体重、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餐后2h血糖(postprandial glucose,PPG)以及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了解治疗期间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的FPG、PPC以及HbAlc水平明显下降,分别下降了3.36mmol/L、6.03mmol/L和1.7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后40.0%的患者HbAlc水平<7.0%.治疗前HbAlc水平<9.0%的患者,治疗后62.5%的患者HbAlc水平<7.0%,治疗前HbAlc水平≥9.0%的患者,治疗后14.3%的患者HbAlc水平<7.0%,两者的HbAlc达标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体重和体重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0例患者共发生7次轻微低血糖.结论 中效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口服降糖药治疗血糖控制不理想HbAlc水平<9.0%的2型糖尿病患者安全有效.
作者:胡茂清;张洪茂;杨雪;罗玉;周雪雷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评价像束激光治疗不同类型的黄褐斑疗效.方法 60例黄褐斑患者根据Wood灯结果,采用像束激光治疗.结果 治疗3~5次后,表皮型组疗效优于真皮型、混合型(X2值分别为15.32,10.11,P<0.005),混合型组与真皮型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55,P=0.207).结论 像束激光治疗黄褐斑总体有效,对表皮型优于其他两型.
作者:张桂丽;王建国;陆华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低氧诱导因子HI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3例结直肠癌和10例正常结肠组织中低氧诱导因子HI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结果 HIF-1α在大多数结直肠癌细胞中表达,HIF-1α的表达和结直肠癌的浸润深度以及远处转移呈正相关(P<0.01),与结直肠癌组织的分化程度呈负相关(P<0.01).结直肠癌组织中HIF-1α的表达与VEGF表达呈正相关(r=0.5,P<0.05).结论 HIF-1α与结直肠癌的分化、浸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其机制可能与上调VEGF表达促进肿瘤血管生成相关.
作者:蒲红;王永占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探计不同程度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外周血中内皮祖细胞数量的变化.方法 选择15例重度子癫前期患者为子癫前期组,15例轻度子癫前期患者为对照组,采用Beckman-Coulter EpicsXL型流式细胞仪检测两组孕妇外周血中内皮祖细胞表达情况.结果 子癫前期组CD+34/CD+45和CD62P+总数占外周血中有核细胞总数的百分比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程度的子癫前期可能与内皮祖细胞数量的改变有关.
作者:刘素琼;霍震;杜月君;唐璐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比较米非司酮、达那唑治疗保守性手术后子宫内膜异位症复发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经开腹腔镜确诊的子宫内膜异住症复发患者87例,随机单盲分为两组.米非司酮组46例,服用米非司酮12.5mg,1次/d;达那唑组41例,服用达那唑200mg,2次/d,疗程6个月,定期随访.比较应用来非司酮及达那唑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症状、体征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米非司酮组痛经、非经期下腹痛、性交痛、盆腔触痛、后陷凹结节、子宫活动受限的改善率与达那唑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米非司酮组阴道异常出血、体重增加、转氨酶升高及皮肤改变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达那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米非司酮治疗复发性子宫内膜异位症与达那唑疗效相当,但不良反应较达那唑明显减少,安全性高.
作者:邢庭阔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对肝移植患者术后部分临床生化项目进行Delta值的调查分析,设定Delta界限,降低分析前或分析后出现的误差率.方法 对2005年1月~2007年1月华西医院肝脏移植患者生化检测项目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做出频数直方图并设定肝脏移植患者部分生化项目的 Delta界限参考范围.结果 对肝移植患者的26个生化检测项目用不同的百分位数设定Delta值.结论 该生化指标的Delta值可作为肝移植患者独立的监控指标.
作者:高宝秀;李一松;黄志刚;宋睿;彭志英 刊期: 2009年第08期
患儿,男,5岁4个月.因误服维生素A 39h,头痛,呕吐19h于2007年11月2日人院.患儿入院前39h误服维生素A胶丸98粒(2.5万IU/粒,即245万IU),入院前19h出现头痛、烦躁、呕吐,不伴发热、昏迷、抽搐及视力模糊等,呕吐为非喷射性,呕吐物为胃内容物.院外给予洗胃、速尿、甘露醇、地塞米松等治疗.
作者:喻韬;邓建军;赵亮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患者血白细胞分化抗原14(CD14)基因C(-260)T多态性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关系.方法 对240例冠心病患者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CD14基因多态性并测定Ha-CRP水平,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 240例冠心痛患者CD14基因C(-260)T多态性:呈TT基因型106例(44.2%)、TC基因型82例(34.1%)、CC基因型52例(21.7%).HsCRP水平:TT基因型患者Ha-CRP(4.5±2.1)mg/L与TC基因型患者[(2.7±1.2)mg/L]及CC基因型患者[(2.9±1.1)m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10、8.85,均P<0.05):Hs-CRP>3.0mg/L的,TT 基因型高危患者占79.2%,与TC基因型高危患者(50.00%)及CC基因型高危患者(36.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75、28.04,均P<0.05).结论 T等位基因纯合子可能是冠心痛炎症反应的独立影响因素,CD14基因变异可能与冠心病炎症反应有关.
作者:熊小泉;李艳;黄宪章;石文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改良早期预誓评分(MEWS)应用于急诊入院的脑外伤患者预后预测的可行性.方法 依据事先设定的入组及排除标准,选取2007年1月~2008年3月经我院急诊收入院的连续脑外伤患者共计94例.入院即刻作为观察起点,采集相关数据或化验标本.其后对每一位患者分别进行APACHE Ⅱ评分及MEWS评分;3个月后为观察终点;预后作为观察指标.资料收集完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以死亡作为预测指标时,APACHEⅡ评分界值是21分,敏感度100%,特异度94.81%;ROC曲线下面积Az=0.9809;U=39.0337;P=0.0000.MEWS评分界值是5分,特异度100%,敏感度88.31%,ROC曲线下面积Az=0.9756;U=35.2844;P=0.0000.均有较强的预测价值.在存活组中,以致残为预测目标时,APACHE Ⅱ评分界值是16分,Az=0.8653,U=4.2115,P=0.0000,敏感度85.10%,特异度76.00%.MEWS评分界值是3分,Az=0.8255,U=3.8424,P=0.0001.敏感度85.71%,特异度75.71%;均有中等强度预测价值.结论 APACHEⅡ评分及MEWS评分时脑外伤患者愈后均具有同等预测价值,但MEWS评分结构简单,获取数据方便,省时、节省赍用,故可在急诊入院脑外伤患者预后预测中推广应用.
作者:李银先;汤道雄;马国中;黄可;罗维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阿托伐他汀标准降脂治疗与强化降脂治疗对降脂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本院收治75例AMI患者,分为2组,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分别于入院12h内给予阿托伐他汀40mg/d和10mg/d.连续使用4周,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及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结果 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组治疗4周时血浆中TC、TG、LDL-C及CRP水平均显著低于阿托伐他汀常规治疗4周组.常规治疗组治疗后TC、TG、LDL-C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RP水平有降低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早期40mg/d阿托伐他汀强化降脂治疗可减轻AMI患者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炎症反应,明显降低血脂水平,10mg/d阿托伐他汀常规治疗仍获得很好的调脂作用.
作者:袁月;王艳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人类错配修复基因hMSH2和p27在结直肠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迭及其意义.方法 以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4例结直肠癌组织中hMSH2和p27蛋白的表达.结果 结直肠癌组织中hMSH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70.4%,显著高于癌旁组织的38.9%(P<0.05);p27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40.7%,显著低于癌旁组织的75.9%(P<0.01).结直肠癌癌组织中hMSH2蛋白的表达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无相关性;p27蛋白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相关.hMSH2和p27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呈负相关.结论 hMSH2表达异常和抑癌基因p27表达下调可能与结直肠癌的发生有关.
作者:李佽;陈志英;刘莉;刘都礼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含量与青年脑梗死之问的关系.方法 检测59例青年脑梗死患者及60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浓度,并进行比较.结果 青年脑梗死患者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同型半胱氨酸是青年脑梗死的重要发病因素.
作者:徐翠萍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血清胱抑素C浓度在判断肾功能损害及早期肾损伤中的价值.方法 用乳胶颗粒散射免疫比浊法检测不同肾功能损伤程度的肾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浓度,同时用酶法检测这些患者血清肌酐、尿素氮和肌酐清除率.结果 正常对照组、肾功能不全代偿组、肾功能不全失代偿组、肾衰竭期组和尿毒症期组患者血清胱押素C分别为(0.67±0.31)mg/L、(1.32±0.28)mg/L、(2.17±0.75)mg/L、(3.58±0.27)mg/L和(5.41±0.63)mg/L,各组肾痛患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血清胱抑素C水平可早期反映肾损害,是反应肾脏损伤的敏感指标.
作者:全晖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小儿康复训导手册应用于临床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01~2005年140例HIBD患儿,半随机分成康复训练组和对照组.待病情稳定后,按自行设计的HIBD 0~2岁康复训导手册的训练方法,采取儿科专业医师指导下的医院家长合作治疗HIBD患儿模式进行康复训练治疗2年.用临床、CT资料和发育商(DQ)、智力指数(MI)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通过对照、自身前后对照研究两组的临床、CT资料,动态研究两组DQ、MI值,结果显示康复训练组DQ、MI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91.43%患儿临床恢复正常,71.43%患儿CT恢复正常,康复训练组的预后不良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康复训导手册指导下的康复训练能有效地防止和减轻HIBD患儿的后遗症和减少伤残,从而改善预后.
作者:刘丽;何亚薇;吴玫;周谦;欧阳颖;廖志;傅师亭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比较甲基强的松龙(MP)冲击治疗和地塞米松(DEM)常规治疗对于儿童急性病毒性脑炎的短期疗效.方法 我科2006年10月~2008年2月收治的60例急性病毒性脑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纽.大剂量MP冲击治疗方案的为MP组(n=30),地塞米松静脉滴注的为DEM组(n=30).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症状、体征和辅助检查(发热、惊厥、脑膜刺激征和脑电图等)好转的时程,以及住院天数和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与DEM组相比,MP组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恢复正常的时程缩短(P<0.05),特别是MP时于患儿的惊厥更容易控制.MP组平均住院天数也较DEM组短(P<0.05),而两组在药物不良反应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剂量MP冲击治疗儿童急性病毒性脑炎,可迅速改善临床症状、恢复大脑功能、缩短病程,正确使用并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何善辉 刊期: 2009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