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汶川大地震颅脑伤员的救治过程中的临床分级管理

张卫东;张生才;朴金伟

关键词:汶川大地震, 颅脑损伤, 临床管理, 分级
摘要:目的 探讨汶川大地震后短期内大批颅脑损伤伤员救治过程中的临床分级管理的效果.方法 对本院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医疗队在现场、门诊和住院期间对颅脑损伤伤员实行临床分级管理,并分析其效果.结果 实行救治过程中临床分级管理的217例颅脑损伤患者治疗效果令人满意.结论 医院各科通力配合,迅速对伤员进行伤情分析判断,并分级管理,能使伤员在第一时阃内得到正确、及时的救治.
四川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颅内电极脑电监测定位致癫痫灶的应用价值

    目的 评估颅内埋置电极脑电图(iEEG)监测定位致痫灶的意义和安全性.方法 头皮脑电图(sEEG)监测致痫灶定位困难的顽固性癫痫患者27例.采用颅内硬膜下和/或脑内电极长程视频脑电监测,根据术中癫痫放电的表现,术后病理结果,疗效和脑电图复查结果分析颅内电极脑电监测定位致痫灶的准确性.结果 18例埋置硬膜下电极,7例联合应用硬膜下电极和深度电极,2例埋置深部电极,颅内电极埋置1~6d,平均3.1d,脑电监测24~140h,平均70h.根据癫痫发作初始期iEEG 23例患者准确定位了致痫灶.无颅内出血和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对于那些无创检查不能明确致痫灶的患者iEEG是一种安全可靠的定位方法.

    作者:冯文;高晋健;高利民;徐学君;吴建兵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血清胱抑素C在肾功能损伤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血清胱抑素C浓度在判断肾功能损害及早期肾损伤中的价值.方法 用乳胶颗粒散射免疫比浊法检测不同肾功能损伤程度的肾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浓度,同时用酶法检测这些患者血清肌酐、尿素氮和肌酐清除率.结果 正常对照组、肾功能不全代偿组、肾功能不全失代偿组、肾衰竭期组和尿毒症期组患者血清胱押素C分别为(0.67±0.31)mg/L、(1.32±0.28)mg/L、(2.17±0.75)mg/L、(3.58±0.27)mg/L和(5.41±0.63)mg/L,各组肾痛患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血清胱抑素C水平可早期反映肾损害,是反应肾脏损伤的敏感指标.

    作者:全晖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问题及干预治疗

    目的 通过2006~2007年我院血液透析患者63例心理问题分析,探讨干预治疗方法,以提高患者生活、生存质量.方法 采用填写调查问卷的方法,以我院血液透析患者63例为资料,分析患者存在的各种心理问题,其中以紧张、恐惧、焦虑、抑郁更多见.并对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干预治疗,1年后再次填写调查问卷,对比其变化.结果 100%的血液透析患者存在各种心理问题,通过干预治疗能有效缓解>90%,达到提高患者生活、生存质量的目的 .结论 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引起透析科医生的关注,进行积极的干预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生活、生存质量,减轻个人、家庭、社会负担,也是我们透析科医生的新的工作目标之一.

    作者:杨敏;刘莎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不同程度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外周血中内皮祖细胞数量改变的研究

    目的 探计不同程度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外周血中内皮祖细胞数量的变化.方法 选择15例重度子癫前期患者为子癫前期组,15例轻度子癫前期患者为对照组,采用Beckman-Coulter EpicsXL型流式细胞仪检测两组孕妇外周血中内皮祖细胞表达情况.结果 子癫前期组CD+34/CD+45和CD62P+总数占外周血中有核细胞总数的百分比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程度的子癫前期可能与内皮祖细胞数量的改变有关.

    作者:刘素琼;霍震;杜月君;唐璐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嗜铬细胞瘤误诊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男,55岁.因头痛2个月入院.2个月前不明原因出现头痛,在当地卫生院就诊,诊断为高血压病,给予硝苯地平缓释片20mg,2次/d,口服,卡托普利25mg,2次/d,口服,治疗2个月未见好转,血压持续增高,头痛进行性加重,同时伴有心悸、胸骨后痛、出汗,随后转入我院.体检:T 36.4℃,P 120次/min,R32次/min,BP 210/120mmHg.面色苍白,全身多汗,两肺未见异常,心浊音界无扩大,心率120次/min,律齐,A2>P2,A2亢进,心尖部可闻及1/6~2/6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腹软,肝脾肋下未及.

    作者:刘新琼;曾昌碧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川西北高原339例食管癌的胃镜临床资料分析

    目的 高原是上消化道肿瘤的高发区,我们对川西北高原食管癌的胃镜检查结果进行了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8年12月~2008年12月经胃镜检查病理证实的339例食管癌,研究在年龄、性别、民族、部位及病理类型方面的特点.结果 川西北高原的食管癌好发于50~70岁之间,男性、藏族、农牧民为主,以下段食管癌为多见,除发现3例原位癌外,其余均为晚期食管癌,大体类型多见的为髓质型,组织学上以鳞癌为主.结论 高原气候、饮食习惯、卫生条件及地理环境是川西北高原食管癌发病的主要因素,胃镜检查高效低廉,是食管癌检出的重要手段.

    作者:喻璟瑞;YIN Xu-de;尹序德;周澄亚;蔡晓虹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ERCP术后胰腺炎的诊治分析

    目的 探讨ERCP术后引起胰腺炎的诊断及防范措施.方法 212例拟行ERCP且术前血清淀粉酶正常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ERCP术后加用奥曲肤注射液,并检查血清淀粉酶并观察急性胰腺炎发生率.结果 术后治疗组6h及24h的血清淀粉酶水平、急性胰腺炎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静注奥曲肤可减少ERCP术后胰腺炎及高淀粉酶血症的发生率.

    作者:张文国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外伤性胃肠道破裂穿孔的MSCT诊断

    目的 评价MSCT在外伤性胃肠道破裂穿孔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经手术证实的外伤性胃肠道穿孔患者的影像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所有X线平片与MSCT图像均由两名高年资放射科医师共同阅片,分析总结有价值MSCT征象.结果 MSCT检出隔下游离气体征(n=12);腹脏内游离积液征(n=14);肠壁区域性水肿增厚模糊(n=10);肠壁外或肠壁问积气征(n=11);胃肠壁周围肠系膜密度增高模糊,呈液性渗透征(n=6).X线平片和MSCT对膈下游离气体栓出率分别31.3%和75%.两种检查方法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检查和MSCT对腹腔少量积液的检出分别为75%和87.5%.两种检查方法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细致分析MSCT薄层重建、多平面重建图像能发现一些重要依据,MSCT对外伤性胃肠道穿孔的诊断具有较高价值.

    作者:滕才钧;宾怀有;龙腾河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人工寒潮对RHR外周血白细胞基因表达谱的影响

    目的 本实验利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潮人工寒潮对于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RHR)外周血白细胞的基因表达谱变化的影响.方法 复制RHR经历ACE处理前后尾静脉取血提取白细胞总RNA,经过荧光标记后与5705条基因的oligo DNA芯片杂交、扫描,ACE处理前后样本对照,数据分析筛选出差异表达的基因.结果 本实验RHR外周血白细胞基因在5705条基因中共表达4165条.达到显著差异标准表达(ratio≤0.5或者≥2)的基因共61条(P<0.01),其中上调18,下调43个.其中转运、转录调控,细胞运动和凋亡相关基因组下调;细胞免疫相关的基因有所上调;运输,信号,代谢,发育和分化组有双向改变.结论 利用cDNA芯片技术我们初步发现人工寒潮对于RHR外周血白细胞基因表迭有一定影响,可能通过抑制蛋白降解、跨膜转运和免疫反应而减弱应激和炎症反应的能力使机体易于感染,以及通过押制RHR大鼠血管内膜新生和凝血功能而与卒中前状态相关.

    作者:施晓耕;蔡彦宁;陈彪;林健雯;黄如训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青年脑梗死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关系

    目的 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含量与青年脑梗死之问的关系.方法 检测59例青年脑梗死患者及60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浓度,并进行比较.结果 青年脑梗死患者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同型半胱氨酸是青年脑梗死的重要发病因素.

    作者:徐翠萍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槲皮素治疗慢性肾衰竭动物模型中一氧化氨的变化研究

    目的 研究槲皮素(Quercetin)对腺嘌呤(Adenine)诱导的慢性肾衰竭(CRF)大鼠模型治疗中一氧化氮水平变化.方法 给实验大白鼠喂饲含0.75%腺嘌呤食物制成CRF大鼠模型,治疗组从第15天开始,槲皮素灌胃给药100me/(kg·d),共喂药8周.观察大鼠一般情况:10周后处死大鼠测定血电解质、肾功能;血和肾组织一氧化氮(NO)、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肾组织羟脯氨酸;并做病理观察.结果 腺嘌呤复制慢性肾功能不全模型成功,NO在动物CRF模型中出现明显下降,随槲皮素治疗NO、EPO有明显升高伴肾损害减轻.结论 CRF时NO水平明显异常.槲皮素对CRF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其对内源性NO生成异常的调节可能是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李雄;李列平;冷彦飞;袁飞远;何传俊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小切口全厚皮瓣法治疗腋臭240例报告

    目的 探讨小切口全厚皮瓣法手术方法治疗腋臭的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并总结2005年10月以来对240例腋臭患者采用小切口全厚皮瓣法治疗腋臭.方法 局部肿胀麻醉,腋窝1cm切口,在腋毛范围紧贴真皮层剪除皮下组织及大汗腺,再用刮匙搔刮,术区盖棉垫并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7d后拆线愈合.结果 随访180例,好170例(94.4%),一般8例(4.5%),差2例(1.1%).结论 本法操作简便,效果确切,并发症较少,瘢痕不明显,值得推广.

    作者:谷云岗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贝那普利用于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贝那普利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 将68例入选的患者随机分成时照组(34例)和治疗组(34例),对照组予以糖尿病教育、合理饮食、常规降血糖及对症处理,治疗组加用贝那普利.结果 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尿微量清蛋白排泄率(UAE)、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显著下降,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早期糖尿病肾病运用贝那普利可显著降低UAE、HbA1c,有利于延缓和阻止疾病的自然进程.

    作者:廖静;林建华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过时间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栓自溶的影像学观察及探讨

    目的 研究超过溶栓时间窗的心肌梗死患者血栓自溶现象及其佳治疗方法.方法 符合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心肌梗死发作时间>24h,<72h的患者38例.无休克症状.做两次冠脉造影,并行影象学及TIMI分级评价.结果 第1次冠脉造影观察的38例患者均有1支或2支冠脉血管完全阻断,TIMI血流0级.其中右冠脉堵塞15例,左冠脉前降支19例,回旋支堵塞2例,右冠脉和前降支均堵塞2例.10d后第2次冠脉造影28例,观察血栓自溶完全再通者15例,TIMI血流2~3级;血栓自溶现象的发生率为39%.结论 >24h,<72h的心肌梗死患者血栓自溶现象仍有存在,若无溶栓禁忌,溶栓治疗可使血管早日再通,使心肌细胞凋亡数减少.

    作者:石卫晨;兰永乔;林琦;陈兵阳;樊华;李艳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经阴道超声检查在妇科普查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分析经阴道超声和经腹部超声在进行妇科普查时疾病栓出率的差异.方法 对4230例经阴道超声检查和4050例经腹部检查的妇女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在妇科普查中,经阴道超声检查的疾病检出率明显优于经腹部超声,尤其对子宫肌瘤、宫颈囊肿的诊断,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经阴道超声在妇科普查中的价值明显优于腹部超声,值得在妇科普查中推广.

    作者:尹旭;邓素梅;杨玉敏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院前急救护理对急性脑出血患者预后及并发症的影响

    目的 探讨院前急救护理对急性脑出血患者预后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将158例脑出血患者分为观察组(经院前抢救)和对照组(由家属直接送入医院),对治愈、好转、死亡和总有效率等预后指标,以及中枢性高热、上消化道出血和坠积性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观察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病死率明显低于时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于此同时,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中枢性高热、上消化道出血和坠积性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均较低,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出血患者的院前急救护理,对短时间内保全患者生命,减少院前患者的病死率有重要意义.

    作者:钟颖珠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

    目的 探讨胸腰椎结核行内固定手术治疗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2005年1月~2008年6月共收治胸腰椎结核127例,病灶位于胸4~骶1.全部患者行一期病灶清除、取髂骨植骨内固定术.手术在彻底清除病灶基础上进行前、后路内固定,其中前路固定51例,后路固定76例.结果 随访时间平均21.6个月,无感染和脓肿窦道形成,症状消失,有神经症状患者得到改善,植骨全部骨性融合,畸形矫正满意.结论 胸腰椎结核在病灶彻底清除基础上行内固定治疗可以有效稳定脊柱节段和矫正畸形,提高植骨融合率.一期内固定安全有效.

    作者:唐六一;胡豇;张耀明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结直肠癌组织中HIF-1α和VEGF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 探讨低氧诱导因子HI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3例结直肠癌和10例正常结肠组织中低氧诱导因子HI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结果 HIF-1α在大多数结直肠癌细胞中表达,HIF-1α的表达和结直肠癌的浸润深度以及远处转移呈正相关(P<0.01),与结直肠癌组织的分化程度呈负相关(P<0.01).结直肠癌组织中HIF-1α的表达与VEGF表达呈正相关(r=0.5,P<0.05).结论 HIF-1α与结直肠癌的分化、浸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其机制可能与上调VEGF表达促进肿瘤血管生成相关.

    作者:蒲红;王永占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心理干预对宫颈癌患者情绪障碍的影响

    目的 了解宫颈癌患者的心理状态,探讨心理干预时宫颈癌患者情绪障碍的影响.方法 对60例宫颈癌患者应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在心理干预前后对其心理状态进行调查.结果 心理干预前患者有明显的焦虑、抑郁情绪;心理干预后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明显改善(P<0.05),60例患者均治疗顺利.结论 心理干预可有效减轻宫颈癌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了患者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

    作者:任朝芝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情况的调查分析

    目的 调查和分析我院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12月300例围手术期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 300例患者有287例(95.67%)使用了抗菌药物,Ⅰ类手术抗菌药物预防用药率为92.26%,在术前0.5~2h预防给药有158例(55.D5%),术后用药≤48h有55例(19.16%);抗菌药物使用种类前3名依次为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氟喹诺酮类、第一代头孢菌素类.结论 我院围手术期预防用药存在抗菌药物使用比例过高、用药时机不当、使用时间过长,抗菌药物选择不当与不合理联合用药等诸多问题,应加强对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管理.

    作者:宋莉;邓继红 刊期: 2009年第08期

四川医学杂志

四川医学杂志

主管:四川省卫生厅

主办:四川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