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

唐六一;胡豇;张耀明

关键词:眷柱结核, 内固定, 手术
摘要:目的 探讨胸腰椎结核行内固定手术治疗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2005年1月~2008年6月共收治胸腰椎结核127例,病灶位于胸4~骶1.全部患者行一期病灶清除、取髂骨植骨内固定术.手术在彻底清除病灶基础上进行前、后路内固定,其中前路固定51例,后路固定76例.结果 随访时间平均21.6个月,无感染和脓肿窦道形成,症状消失,有神经症状患者得到改善,植骨全部骨性融合,畸形矫正满意.结论 胸腰椎结核在病灶彻底清除基础上行内固定治疗可以有效稳定脊柱节段和矫正畸形,提高植骨融合率.一期内固定安全有效.
四川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保留子宫动脉上行支的筋膜内子宫切除对卵巢功能影响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保留子宫动脉上行支的筋膜内子宫切除术对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5年6月~2007年6月在我院妇产科住院,因妇科良性疾病适合行保留子宫动脉上行支的筋膜内子宫切除术的患者50例,同期采用传统子宫切除术而保留双例卵巢的患者45例为对照组,分别观察两组手术前后卵巢功能及性生活的变化的各项指标.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手术后6、12个月血清中FSH、E2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前、术后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前、术后FSH、E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更年期症状、性生活质量、腰腹痛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保留子宫动脉上行支的筋膜内子宫切除术应用于临床方便、可行.近期对卵巢功能影响小.

    作者:曹伟雁;杨月华;陈静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康定地区132例院前死亡患者分析

    目的 了解康定地区院前死亡患者的情况,寻找降低院前病死率和致残率的办法.方法 对2003年3月1 日~2009年2月28日康定地区院前死亡132例的性剐、年龄、死亡谱、季度分布、急救半径、出诊时间、病死率等项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康定地区院前死亡132例中,男女比例为2.88:1,平均年龄46.6岁;院前死亡谱前4位依次是创伤64例(48.48%)、死亡原因不明37例(28.03%)、心血管疾病11例(8.3%)、脑血管疾病9例(6.82%),出诊高峰时间主要分布在18:00~9:00时间段;出诊里程:8公里以内占55.30%,8公里以外占44.70%,全年12个月院前死亡人数无明显差异,病死率7.13%.结论 本结果可为建立高原地区急诊医疗服务体系和提高高原地区院前急救质量与管理水平,降低院前病死率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陈云兵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肠瘘外科治疗方法探讨

    目的 探讨腹部手术后肠瘘的发生原因、诊断及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 调查1999年10月~2008年5月间发生的23例肠瘘.对肠瘘患者的一般情况、疾病诊断、手术经过、肠瘘发生的时间、诊断依据、治疗方法和疗效进行了回顾研究.结果 高位肠瘘6例,3例早期修补术仅1例成功,3例保守治疗2例治愈.低位肠瘘17例,其中7例行肠造口粪便转流术7例获愈,另10例保守治疗7例成功,3例死亡.结论 肠外瘘大多宜保守治疗,早期修补手术不易成功;有弥漫性腹膜炎者,及时行冲洗引流、粪便转流手术可以降低痛死率.

    作者:吴宏;王永强;白山;牟亚刚;张卫宁;周利平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uPA和MMP-9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

    目的 探讨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PA)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在乳腺癌及肿瘤周围组织中的表达与乳腺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50例乳腺癌及20例癌旁组织中uPA和MMP-9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相关性及与临床病理特征进行比较.结果 乳腺癌组织中uPA的阳性表达率为60%(30/50),MMP-9的阳性表达率为66%(33/50),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1),在乳腺癌组织中uPA、MMP-9蛋白表达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r=0.630,P<0.01).uPA、MMP-9表达与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显著相关(P<0.05),与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乳腺癌组织中存在uPA、MMP-9的高表达;uPA蛋白可通过诱导MMP-9蛋白的表达上调,促进乳腺癌侵袭、转移.

    作者:王祥军;周士福;时伟峰;刘学忠;吴露露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丙泊酚-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 探讨丙泊酚-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对肝脏部分切除术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40例患者随机分为丙泊酚-瑞芬太尼组和异氟烷组.分别于术前(T0)、麻醉诱导后(T1)、肝门阻断开放后10min(T2)、30min(T3)和60min(T4)取静脉血测定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瞬(ALT)、谷氯酰转肽酶、总胆红素等代谢指标,并测定血清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 两组的AST和ALT在肝门开放后10、30、60min均逐渐增高,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丙泊酚-瑞芬太尼组的AST在T4明显高于异氟烷组(P<0.05).两组SOD在肝门开放后10、30、60min逐渐降低,T3和T4时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3和T4时异氟烷组的SOD明显低于丙泊酚-瑞芬太尼组(P<0.05).丙泊酚-瑞芬太尼组的MDA各时间点无显著变化,异氟烷组的MDA在13和T4时均较术前增高,同时明显高于丙泊酚-瑞芬太尼组(P<0.05).结论 丙泊酚-瑞芬太尼麻醉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超氧化物歧化酶和丙二醛的影响变化较小,提示其对肝细胞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作者:曹国辉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过时间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栓自溶的影像学观察及探讨

    目的 研究超过溶栓时间窗的心肌梗死患者血栓自溶现象及其佳治疗方法.方法 符合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心肌梗死发作时间>24h,<72h的患者38例.无休克症状.做两次冠脉造影,并行影象学及TIMI分级评价.结果 第1次冠脉造影观察的38例患者均有1支或2支冠脉血管完全阻断,TIMI血流0级.其中右冠脉堵塞15例,左冠脉前降支19例,回旋支堵塞2例,右冠脉和前降支均堵塞2例.10d后第2次冠脉造影28例,观察血栓自溶完全再通者15例,TIMI血流2~3级;血栓自溶现象的发生率为39%.结论 >24h,<72h的心肌梗死患者血栓自溶现象仍有存在,若无溶栓禁忌,溶栓治疗可使血管早日再通,使心肌细胞凋亡数减少.

    作者:石卫晨;兰永乔;林琦;陈兵阳;樊华;李艳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Chiari畸形的诊断与治疗

    目的 探讨Chiari畸形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单纯性Chiari畸形患的临床资料.结果 32例均接受枕大池成形术,其中5例同时行C1水平脊髓空洞切开,1例于术后3个月行脊髓空洞蛛网膜下隙分流术,术后均取得良好的效果.结论 头昏、枕颈部疼痛不适及肢体感觉障碍为主本病常见的症状,枕大池成形术可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宋伟正;刘窗溪;韩国强;黄思庆;高方友;熊云彪;王俊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微创手术结合高压氧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微创手术结合高压氧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197例高血压基底节区或丘脑出血的患者入院时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入院后在局麻下行急诊一次性锥颅脑内血肿穿刺吸引+尿激酶溶解引流术,术后常规降血压、降颅压、止血、预防感染、脑保护、维护内环境稳定、支持等治疗,实验组患者术后第4天(术后72h)加行高压氧治疗.结果 术后3d内,实验组99例死亡23例,病死率22.2%;实验组患者术后1个月时,意识障碍好转程度、GCS评分、瘫痪肢体肌力恢复、ADL分级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增加(P<0.05).结论 微创手术结合高压氧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龚玉水;吴锡春;姜学高;吴传菁;黄友基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应用瑞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瑞替普酶(r-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符合入选标准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时照组(40例),治疗组给予瑞替普酶10mU+10mU静脉溶栓治疗方案:对照组给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观察临床症状,溶栓后2h内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和EF值,2周内发生休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脑卒中、缺血复发及再梗死、死亡的发生率作为复合临床终点,出血并发症及过敏反应等.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胸痛症状缓解率及再通率明显改善;治疗组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延长,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F值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AIVR、全部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复合临床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出现重度或致命性出血及过敏反应.结论 临床上应用瑞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郝志敏;卢冬喜;郝玉静;王峥;赵立华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川西北高原339例食管癌的胃镜临床资料分析

    目的 高原是上消化道肿瘤的高发区,我们对川西北高原食管癌的胃镜检查结果进行了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8年12月~2008年12月经胃镜检查病理证实的339例食管癌,研究在年龄、性别、民族、部位及病理类型方面的特点.结果 川西北高原的食管癌好发于50~70岁之间,男性、藏族、农牧民为主,以下段食管癌为多见,除发现3例原位癌外,其余均为晚期食管癌,大体类型多见的为髓质型,组织学上以鳞癌为主.结论 高原气候、饮食习惯、卫生条件及地理环境是川西北高原食管癌发病的主要因素,胃镜检查高效低廉,是食管癌检出的重要手段.

    作者:喻璟瑞;YIN Xu-de;尹序德;周澄亚;蔡晓虹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用CLSI EP方案评价总胆红素试剂分析性能

    目的 通过应用CLSI EP方案分别对国产和进口总胆红素(TBil)试剂的分析性能评价,了解国产总胆红素试剂分析性能能否满足临床需要.方法 在同一台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同时测定试剂准确度、精密度、低检测限、线性范围、干扰试验、方法比对实验、稳定性观察等7项技术指标.结果 两种试剂准确度测定,其相对偏差≤±10%;批间变异系数<4.0%;国产TBil试剂线性范围0.5~865.0μmol/L,进口试剂线性范围0.4~869.0μmol/L;国产TBil试剂的低检测限为0.5μmol/L,进口试剂的低检测限为0.4μmol/L;方法比对实验结果Y=1.0069X+0.9366,R2=0.9993;抗干扰能力无明显差异;试剂稳定性相近.结论 国产总胆红素试剂与进口试剂的分析性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能满足临床实验室的需要.

    作者:刘冰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并发症185例的分析及处理

    目的 探讨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常见并发症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 对185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发生起搏器并发症19例,其中囊袋血肿11例,电极导线脱位3例,电极导线断裂2例,起搏器介导性心动过速(PMT)1例,起搏器综合征1例.结论 加强对起搏器常见并发症了解,术前认真准备、术中规范操作、术后密切观察、定期随访,早期发现并积极处理,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减轻并发症的危害.

    作者:钟德超;黄继卫;王荧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并发症分析

    目的 探讨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并发症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用榆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653例输尿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及相应处理措施.结果 术中结石返肾14例(2.14%),输尿管穿孔9例(1.38%),置镜失败10例(1.53%),输尿管断裂2例(0.31%),中转开放手术15例(2.30%);术后肾绞痛7例(1.07%),大出血4例(0.61%),严重感染3例(0.46%).结论 熟练的技术操作及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是减少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并发症的关键.

    作者:石海燕;朱蜀侠;刘东亮;吕健为;周开华;胥艳;王宇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颅内电极脑电监测定位致癫痫灶的应用价值

    目的 评估颅内埋置电极脑电图(iEEG)监测定位致痫灶的意义和安全性.方法 头皮脑电图(sEEG)监测致痫灶定位困难的顽固性癫痫患者27例.采用颅内硬膜下和/或脑内电极长程视频脑电监测,根据术中癫痫放电的表现,术后病理结果,疗效和脑电图复查结果分析颅内电极脑电监测定位致痫灶的准确性.结果 18例埋置硬膜下电极,7例联合应用硬膜下电极和深度电极,2例埋置深部电极,颅内电极埋置1~6d,平均3.1d,脑电监测24~140h,平均70h.根据癫痫发作初始期iEEG 23例患者准确定位了致痫灶.无颅内出血和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对于那些无创检查不能明确致痫灶的患者iEEG是一种安全可靠的定位方法.

    作者:冯文;高晋健;高利民;徐学君;吴建兵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汶川大地震颅脑伤员的救治过程中的临床分级管理

    目的 探讨汶川大地震后短期内大批颅脑损伤伤员救治过程中的临床分级管理的效果.方法 对本院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医疗队在现场、门诊和住院期间对颅脑损伤伤员实行临床分级管理,并分析其效果.结果 实行救治过程中临床分级管理的217例颅脑损伤患者治疗效果令人满意.结论 医院各科通力配合,迅速对伤员进行伤情分析判断,并分级管理,能使伤员在第一时阃内得到正确、及时的救治.

    作者:张卫东;张生才;朴金伟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护理

    目的 探讨肺心痛急性加重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和护理措施.方法 选择2005年1月~2009年1月共34例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针对发病因素给予抗凝、溶栓治疗及有效预防护理措施.结果 本组患者经治疗护理,临床症状体征完全缓解.结论 促进静脉血液回流、避免静脉内膜损伤和血液高凝状态是防止血栓形成的关键.对已形成静脉血栓者,应抬高患肢,监测凝血指标、观察出血倾向,并采取措施预防肺栓塞.

    作者:张淑彬;李婉蓉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重症多形红斑及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18例临床分析

    目的 总结分析重症多形红斑及中毒生皮坏死松解症的-临床资料、治疗及转归.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药物所致的重症多形红斑及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及辅助检查、治疗及转归.结果 致敏药物以别嘌和卡马西平多见.患者除有皮肤损害外,还伴有粘膜损害,60%的患者有肝、肾不同程度受累.18例患者均采用足量糖皮质激素治疗,6例患者联合大剂量静脉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治疗.除1例患者因肾衰竭死亡外,其余患者治愈或好转.结论 重视支持性治疗,及早采用足量糖皮质激素对促进皮损愈合、缩短病程有效,对病情难以控制的患者可早期应用大剂量静脉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治疗.

    作者:郑德勤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硝苯地平治疗输尿管下段小结石的临床研究

    目的 评价硝苯地平治疗榆尿管下段小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 85例输尿管下段小结石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41例,采用双氯芬酸25mg/次,3次/d;B组44例,采用双氯芬酸25mg/次,3次/d,硝苯地平缓释片30mg/d.观察结石排出率、结石排出时间、止痛剂作用率、外科干预率.结果 B组与A组在结石排出率、结石排出时间、强止痛剂使用率、外科干预率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硝苯地平具有促进输尿管下段结石排出的作用.

    作者:葛劭晖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院前急救护理对急性脑出血患者预后及并发症的影响

    目的 探讨院前急救护理对急性脑出血患者预后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将158例脑出血患者分为观察组(经院前抢救)和对照组(由家属直接送入医院),对治愈、好转、死亡和总有效率等预后指标,以及中枢性高热、上消化道出血和坠积性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观察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病死率明显低于时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于此同时,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中枢性高热、上消化道出血和坠积性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均较低,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出血患者的院前急救护理,对短时间内保全患者生命,减少院前患者的病死率有重要意义.

    作者:钟颖珠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外伤性胃肠道破裂穿孔的MSCT诊断

    目的 评价MSCT在外伤性胃肠道破裂穿孔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经手术证实的外伤性胃肠道穿孔患者的影像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所有X线平片与MSCT图像均由两名高年资放射科医师共同阅片,分析总结有价值MSCT征象.结果 MSCT检出隔下游离气体征(n=12);腹脏内游离积液征(n=14);肠壁区域性水肿增厚模糊(n=10);肠壁外或肠壁问积气征(n=11);胃肠壁周围肠系膜密度增高模糊,呈液性渗透征(n=6).X线平片和MSCT对膈下游离气体栓出率分别31.3%和75%.两种检查方法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检查和MSCT对腹腔少量积液的检出分别为75%和87.5%.两种检查方法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细致分析MSCT薄层重建、多平面重建图像能发现一些重要依据,MSCT对外伤性胃肠道穿孔的诊断具有较高价值.

    作者:滕才钧;宾怀有;龙腾河 刊期: 2009年第08期

四川医学杂志

四川医学杂志

主管:四川省卫生厅

主办:四川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