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映辉;韩建军;贾霖;贾冬;王艳;杨传凤
目的 降低慢性心力衰竭并发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病死率,提高生存率,改善生活质量.方法 对住院患者给予胺腆酮口服,根据心率Q-T及Q-Tc,调整用药量.结果 用药后室性早搏明显减少,室性心动过速消失,心功能不同程度改善,猝死率明显下降.结论 胺腆酮适用于心脏扩大,心肌缺血,心力衰竭出现的室性心律失常,小剂量维持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杨萍;何运昉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氯胺酮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在单纯乳腺手术中应用效果.方法 择期乳腺纤维腺瘤或者单纯乳腺切除手术患者40例,根据麻醉用药不同随机分为Ⅰ组和Ⅱ组,每组20例.静脉麻醉诱导:Ⅰ组为丙泊酚2.0mg/kg,氯胺酮0.8mg/kg;Ⅱ组为氯胺酮1.5mg/kg,咪唑安定0.1mg/kg.麻醉维持:Ⅰ组输注丙泊酚100μg/(kg·min),氯胺酮22.2μg/(kg·min);Ⅱ组输注氯胺酮55.5μg/(kg·min).手术结束前5~10min停止用药.记录麻醉前5min、给药后5min、切皮、分离肿瘤、手术结束时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记录丙泊酚及氯胺酮总量、术毕清醒时间及术后不良反应.结果 Ⅱ组给药后5min、切皮、分离肿瘤时MAP、HR较麻醉前明显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Ⅰ组氨胺酮用量比Ⅱ组明显减少(P<0.01),苏醒时间明显短于Ⅱ组(P<0.01),术后谵妄、恶梦、躁动等总发生率也明显少于Ⅱ组(P<0.01).结论 微泵输注氯胺酮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具有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氯胺酮用量,无明显术后不良反应等优点,用于单纯乳腺切除手术是一种较好麻醉方法.
作者:李月光;张玉龙;范志明;曹锦芳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侧切牙畸形是临床上常见的错颌畸形之一,本文探讨侧切牙畸形在临床上矫治的疗效.方法 对21例侧切牙畸形的矫治可分为侧切牙缺失的非拔牙集中间隙或冠修复、侧切牙过小的拔牙和非拔牙矫治,其中侧切牙缺失5例,侧切牙过小非拔牙4例,拔牙为12例,拔牙模式为(拔除一个下前牙,拔除A2B2C4D4,拔除A4B4C4D4).结果 通过治疗前后对比,不同的矫治方案其中拔牙12例,非拔牙关闭间隙2例,非拔牙集中间隙义齿修复7例,治疗效果均佳.结论 根据患者的面形、牙弓拥挤情况、年龄、对美观的要求等选择个体化治疗方案,侧切牙畸形的患者可获得满意的效果.
作者:韩红娟;舒春丽 刊期: 2007年第01期
1 临床资料患儿,男,6个月.体重9.5kg,发现活动后气促3+个月,加重伴咳嗽10+d.查体:气管轻度右偏,胸廓对称,无压痛,未闻及明显湿啰音,双上下肺呼吸音清晰,左胸中部呼吸音减弱,呼吸规整.
作者:邓晓倩;谭玲;朱涛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改进后的高热惊厥健康教育方法能否提高家长对该病健康知识了解程度,以减少复发性高热惊厥的发生率.方法 制定高热惊厥健康教育工作流程,经培训后,在我院神经专科病房实施,于实施前后2次进行电话测评.结果 家长对高热惊厥健康知识了解程度和复发性高热惊厥发生率在实施前后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采取多元化的健康教育方式让家长更易掌握,使我院神经专科高热惊厥复发率有所减少.
作者:甘晓玲;胡文广;马军;吴惧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式隆乳术后再次手术时机和方法.方法 本组45例患者注射式隆乳术后6个月至5年因心理因素或并发症而取出聚丙烯酰胺水凝胶(HPAMG),同时行双侧乳房假体置入.结果 本组中41例效果满意,3例轻度包膜挛缩(BAHKER Ⅰ级),1例重度包膜挛缩(BAHKER Ⅲ级).结论 注射式隆乳术后的有效补救方法为手术取出HPAMG同时行假体隆乳术,能给患者减少手术痛苦,降低手术成本.是较好的补救方法.
作者:张家建;游晓波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比较胃肠动力药伊托必利、莫沙必利及多潘立酮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和药物安全性.方法 采用开放随机对照试验,将172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3组,伊托必利组59例,予盐酸伊托必利片(瑞复啉)50mg,饭前服,3次/d;莫沙必利组58例,予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新络纳)5mg,饭前服,3次/d;多潘立酮组55例,予多潘立酮片(吗丁啉)10mg,饭前服,3次/d.疗程4周,观察3组患者用药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各组上腹胀、餐后饱胀、早饱、上腹痛、食欲下降、嗳气、恶心、呕吐等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积分明显降低(P<0.01),各组疗效相似(P>0.05).3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5%、10.3%和10.9%,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 伊托必利、莫沙必利及多潘立酮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肯定、相似,安全性好.
作者:杨洪伟;黄林 刊期: 2007年第01期
耳鼻咽喉原发性神经内分泌癌是一类独特的恶性肿瘤,临床少见.喉部恶性肿瘤以鳞癌为主,占85%.喉神经内分泌癌仅占0.3%~0.5%[1].1969年Goldman报道了首例喉神经内分泌癌[2].
作者:田蓉;梁传余 刊期: 2007年第01期
患者,27岁,未婚.因停经43d,彩超示异位妊娠可疑于2006年5月16日入院,LMP:2006年4月3日,经量经期同既往,停经38d尿hCG(+),未诉任何不适.停经40d血β-hCG为1320mIU/ml.
作者:聂小成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检查术的配合方法和护理要点.方法 本组487例,全部病例检查前均无禁忌证.行ERCP检查时,对患者术前进行耐心细致的准备,术中默契、熟练、有序的配合,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和并发症的发生.结果 本组病例检查成功率98.15%,无1例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ERCP检查是临床常用的检查方法,默契配合和细致护理对提高检查成功率和减少术后并发症具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雷玉萍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不同麻醉方法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的效果.方法 将需要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40例.A组应用氧气雾化吸入法,B组应用喉头喷雾法.从麻醉效果,达到有效麻醉时间,平均耗药量方面进行研究.结果 麻醉效果,A组优于B组,χ2=10.81,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达到有效麻醉时间,平均耗药量A组低于B组,P<0.01,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结论 氧气雾化吸入法麻醉效果好,达到有效麻醉时间短,用药量少,患者痛苦少,操作者受干扰少,能保证纤支镜检查的顺利进行,可以广泛应用于临床.
作者:黄秀萍;侯霁芯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对比枸橼酸钠、EDTA及CTAD三种抗凝剂在抑制血小板体外激活的作用以及探讨ADVIA 120血球分析仪MPC参数用于观察血小板激活的作用.方法 采用ADVIA 120血球分析仪MPC参数与流式血小板CD62 P检测,观察枸橼酸钠、EDTA及CTAD三种抗凝剂抗凝的86名体检者静脉血样中血小板对凝血酶的诱导激活以及自发激活作用.结果 加入凝血酶后,用CTAD抗凝的全血血小板CD62表达率及MPC无显著性改变,枸橼酸钠和EDTA抗凝血均出现明显改变.对分离自CTAD抗凝血的血小板进行凝血酶激活实验,结果发现血小板能够被激活,表明CTAD抗凝血的血小板具有生物学功能.此外,分离自EDTA抗凝全血的血小板的活化标志CD62表达率在加凝血酶前明显高于CTAD抗凝全血的血小板,说明CTAD能够保护血小板免于由于血小板分离操作所致的物理激活.血小板自发激活实验中CTAD能够在体外<8h抑制血小板自发激活,而枸橼酸钠和EDTA抗凝血只能保证1~2h内无血小板自发激活.ADVIA 120 MPC值的变化与流式血小板活化标志CD62检测结果存在着良好的相关性.结论 CTAD抗凝剂在能够保证血小板活性的情况下抑制血小板体外生物和物理激活,是一种易于在临床推扩的用于血小板分析的抗凝剂.ADVIA 120的MPC参数检测可以用于血小板活化观察.
作者:洪俊;陈进;陈济民;饶永彩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系统培训提高护士应急能力的效果.方法 对50名护士进行应急能力的系统化培训,并以其培训前后临床护理过程中各子过程执行时间为指标对其应急能力进行量化评价.结果 系统化培训后护士到位(接待患者)时间、(护士安排)患者到病床的时间、测血压时间、建立静脉通道时间、(收到医嘱至)抽血时间、(收到医嘱至)吸氧时间、(收到医嘱至)心电监护时间、(收到医嘱至)导尿时间、建立病历时间等临床护理过程中的各个子过程的执行时间均较培训前明显缩短(P<0.05),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系统化培训可短期内能迅速提高护士应急能力,使得临床急、危、重患者获得更多救治时间和机会.
作者:张德荣;李莉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采用基因重组技术,将乙肝病毒4段小基因与协同刺激分子CD80基因嵌合,构建成嵌合乙肝小基因DNA疫苗.方法 ①根据文献选择和设计HBV的一段pres2、三段core表位编码小基因,以人工合成DNA片段P1~P10,通过退火、连接成为含约170bp的嵌合基因,用HindⅢ酶切;②提取和纯化pcDNA3-CD80,用HindⅢ酶切和去磷酸化;③将酶切小基因定向插入pcDNA3-CD80载体的Hind Ⅲ位点之间,构建成pcHBV-CD80小基因质粒;④pcHBV-CD80转入E.coli JM109扩增、提取质粒,测序鉴定.结果 ①各DNA小片段经退火、连接,成功嵌合为一大小约170bp之目的 基因;②pcDNA3-CD80提取、酶切均成功;③170bp之目的 基因定向克隆到载体上,构建了重组质粒pcHBV-CD80,经测序鉴定均构建正确.结论 乙肝病毒小基因与协同刺激分子CD80嵌合DNA疫苗构建成功.
作者:张建军;史小玲;阳艾玲;袁志平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及探讨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5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DHS手术治疗后随访观察分析.结果 本组病例无1例死亡,58例患者平均随访18个月(6~32个月),全部骨折愈合,疗效满意,总的优良率为93.1%.结论 DHS手术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一种理想的方法.规范的DHS手术操作技巧,包括股骨小粗隆内后部的复位固定以及术后早期的功能锻炼是提高手术效果的重要环节.
作者:张学康;程兆明;寇剑铭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输尿管镜下留置导尿管治疗尿道损伤(球部尿道不完全断裂、后尿道挫伤及假道)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21例尿道损伤的患者采用输尿管镜下留置尿管进行治疗,留置尿管1~3周.结果 21例输尿管镜下留置尿管手术一次性成功,术后16例排尿通畅,不需尿道扩张,5例尿道狭窄,行尿道扩张1~6个月.20例术后获随访6个月至1年,均排尿通畅,无性功能障碍.结论 输尿管镜下留置尿管治疗尿道损伤的治疗方法创伤小,疗效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吴锋;王风;常江平;曾少明;张忠林;叶少波;张新涛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放射治疗前、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64例食管癌患者进行放射治疗,总剂量为54~68Gy,治疗前、后进行血清VEGF酶联免疫吸附(ELISA)测定,分析VEGF水平在放射治疗中的意义.结果 治疗前血清VEGF平均值为(0.589±0.443)pg/L,VEGF水平Ⅰ、Ⅱ、Ⅲ级放射治疗的有效率分别为90.9%、72.2%和42.9%(χ2=9.73,P<0.05).结论 血清VEGF水平影响食管癌的放射敏感性及放射治疗的疗效.
作者:张映辉;贾霖;韩建军;贾冬 刊期: 2007年第01期
异位甲状腺及其肿瘤可以发生在人体的许多部位,对其缺乏认识是临床误诊、误治的主要原因.本文报告右咽旁间隙甲状腺腺瘤和舌根及颏下异位甲状腺各1例,并复习以往文献,讨论其发生原因及诊治方法.
作者:杨立;王力红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重度老年痴呆患者的姑息护理及其对家属的影响.方法 从2003年1月至2005年12月,将80例确诊为重度老年性痴呆的患者按随机表分成姑息护理组和传统护理组,每组各40例.入院时和1个月后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患者家属进行评分.结果 入院时两组间各因子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入院后1月两组间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4因子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姑息护理可以减少重度老年痴呆患者的痛苦和费用,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家属的生活质量.
作者:李玲利;肖梅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色素放大内镜对早期胃粘膜异常的诊断价值.方法 将普通胃镜检查发现胃粘膜异常的38例患者,口服或者局部喷洒粘膜清除剂,用美蓝进行染色,于染色区取活检做病理检查.采用放大100~400倍电子放大内镜观察胃小凹形态.结果 普通胃镜检查发现胃粘膜轻度隆起、糜烂及粘膜颜色或色泽异常,美蓝染色为深蓝色或浅蓝色,正常粘膜不着色,放大胃镜下大多表现出胃小凹排列紊乱,结构异常,小凹类型与病理结果一致性较好.结论 色素放大内镜可能对于胃粘膜病变活检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提高早期胃粘膜病变的诊断率,发现早期病变,小凹分型有助于初步判断病变性质,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王琼;史维;孙晓滨;巢齐常;农春燕 刊期: 2007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