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琳叶;焦振廉
目的:观察养胃清幽汤治疗 HP 感染阳性消化性溃疡的疗效及安全性,并分析其作用机制。方法:根据入院顺序将本院消化内科收治的78例 HP 感染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划分为2组,各39例,对照组予西医三联疗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养胃清幽汤治疗,疗程均为4周,对比两组的相关临床指标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综合治疗有效率、胃镜治疗有效率及 Hp 根除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 <0.05);IL-2、IL-6、IL-8、TNF-α水平,中医证候积分,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 HP 感染阳性消化性溃疡,在常规西医三联疗法的基础上应用养胃清幽汤疗效显著,能缓解症状,减少复发,且安全性较好。
作者:郑建军;蔡沣;刘开渊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肱骨近端骨折术后采用中医三期疗法辅助治疗对患者骨折效果及肩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骨科手术治疗的135例肱骨近端骨折后行锁定钢板固定治疗的患者采用信封法随机分为68例和常规组67例,术后采用中医三期疗法,常规组采用常规康复疗法,对比两组患者术后骨折恢复效果及肩关节功能。结果:术后1周、术后2周时的VAS 评分显著的低于常规组患者(P <0.05);患者的肿胀程度优良率89.71%显著高于常规组患者76.12%(P<0.05);患者与常规组的前屈上举、内收、内旋程度与常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肩关节后伸、外展上举、外旋程度均显著的优于常规组(P <0.05);术后6个月患者与常规组的疼痛评分、解剖评分与常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患者术后6个月的运动范围、功能、Neer 总分均显著的优于常规组(P <0.05)。结论:肱骨近端骨折术后采用中医三期疗法辅助治疗有助于骨折愈合,促进肩关节功能恢复。
作者:元启鸿;吴征杰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醒脑静注射液辅助治疗脓毒症脑病患者临床疗效及对临床各项生化指标改善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90例 ICU 住院脓毒性脑病患者临床病历资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为对照组(给予免疫、亚低温等常规治疗)与治疗组(于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注射液滴注治疗),各45例。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 CRP 、PCT 水平,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 GCS 评分,统计两组临床疗效和住院费用及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项血清学指标、GCS 评分较治疗前改善显著,且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别显著,P <0.05。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88.9%,明显高于对照组60.0%,P<0.05。治疗组住院费用、住院时间均明显少(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醒脑静注射液辅助治疗脓毒性脑病患者疗效显著,且显著改善患者预后,缩短其住院时间,降低治疗费用。
作者:赵敏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初发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90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两组各45例,均给予抗凝、降脂、纠酸、护胃等基础治疗。对照组给予激素口服,治疗组在激素口服的基础上给予黄芪注射液静滴。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24h 尿蛋白定量(U TP)、血浆白蛋白(ALB),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指标以及肝肾功能情况等。结果:治疗组有效率明显较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治疗组 U TP 、ALB 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治疗组白介素-8(IL-8)、IL-13、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干扰素-γ(INF-γ)水平与对照组对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激素治疗的基础上加入黄芪注射液,能够显著提高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降低尿蛋白水平提高血浆白蛋白水平,还能够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
作者:张福港;卞书森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在证属肝胃郁热型慢性糜烂性胃炎的治疗中,三参胃炎汤联合针刺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以随机数字表法,将86例慢性糜烂性胃炎证属胃郁热型患者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每组43例。对照组接受三参胃炎汤治疗,治疗组接受三参胃炎汤联合针刺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症状及胃镜下黏膜变化情况。结果:28d 治疗结束后,治疗组主要症状、单核细胞浸润及中性粒细胞浸润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两组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参胃炎汤联合针刺治疗可有效的改善证属肝胃郁热型慢性糜烂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胃镜下黏膜状况。
作者:张艳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杜仲对兔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血清中 ET-1和 eNOS 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48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模型组和杜仲组,每组又分为第3天组、第5天组、第7天组及第10天组,每小组6只,采用枕大池二次注血法建立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按 Endo 标准对实验动物进行评分,通过放射免疫法动态测定血清中 ET-1和 eNOS 的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杜仲组动物神经功能评分较低,杜仲组血清中 ET-1水平较低,而 eNOS 水平较高,并且在造模后第3天,第5天,第7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杜仲能降低兔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血清中 ET-1水平,而增加 eNOS 的水平,改善实验动物的神经功能评分。
作者:柏鲁宁;浩育盈;畅涛;侯文;范晓璇;罗卫;张毅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研究加味苓桂术甘方对酒精性脂肪肝防治作用。方法:SD 雄性大鼠60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50只给予15%乙醇灌胃,同时饲喂高脂饲料,制备酒精性脂肪肝大鼠模型。模型组动物给予生理盐水灌胃,实验组动物给予不同剂量的加味苓桂术甘汤和乙醇灌胃。通过观察和分析大鼠一般情况、肝脏指数、肝脏组织病理形态、血清肝功能和血脂含量等指标,研究加味苓桂术甘方对酒精性脂肪肝防治效果。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加味苓桂术甘方干预酒精性脂肪肝动物模型后,行为有明显改善。病理分析显示,加味苓桂术甘方中剂量和大剂量组肝脏脂肪变性和炎症明显减轻。血清肝功能检测结果显示,加味苓桂术甘方中剂量和大剂量组动物用药后血清 ALT 、AST 、 TG 、TC 和 FFA 水平均明显下降。结论:加味苓桂术甘方对酒精性脂肪肝具有显著的防治作用。
作者:晁旭;李莉;王越月;王国全;杜静;郑旭锐;赵家荣;安庆灵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健脾补肾汤联合西药对脾肾两虚证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微炎症状态、基质金属蛋白酶-3(MM P-3)、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自我院收治的膝骨性关节炎93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47例与对照组46例。对照组口服塞来昔布,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健脾补肾汤。两组疗程均为8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浆 TNF-α和 hs-CRP 水平治疗后下降(P<0.05);治疗组血浆 TNF-α和 hs-CRP 水平治疗后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清 MMP-3、MMP-9水平治疗后下降(P<0.05);治疗组血清 MM P-3、MM P-9水平治疗后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静息指数、关节压痛指数、关节肿胀指数治疗后下降(P <0.05);治疗组静息指数、关节压痛指数、关节肿胀指数治疗后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功能评分和膝关节主动屈伸度治疗后均明显增加(P<0.05);治疗组功能评分和膝关节主动屈伸度治疗后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发生明显药物不良反应。结论:健脾补肾汤联合西药治疗脾肾两虚证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改善微炎症状态。
作者:吴朋;徐铁锋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分析温下健脾法改善重度脓毒症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连续选择90例重度脓毒症患者采用随机、双盲、对照方法将其分为三组,每组30例,即中西医治疗组(附桂姜黄汤配合常规西医治疗),对照1组(乳果糖配合常规西医治疗)和对照2组(常规西医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中西医治疗组的 NRS2002和 APACHE Ⅱ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 <0.05)。各组治疗前后的 BMI 、体重、中臂围和皮褶厚度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组的 HGB 、ALB 、前白蛋白和转铁蛋白水平均较治疗前增加,且中西医治疗组改善的更明显(P <0.05)。中西医治疗组的平均 ICU时间和28d 死亡率均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 <0.05)。结论:温下健脾法可以改善重度脓毒症患者的胃肠功能障碍,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陈银结;张云海;苏懿;马明远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胃镜下电凝术联合中医扶正祛邪法治疗幽门螺旋杆菌(HP)阴性的成熟型疣状胃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 HP 阴性的成熟型疣状胃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以接受胃镜下电凝术治疗者为对照组,以接受胃镜下电凝术联合中医扶正祛邪辨证论治者为治疗组。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入组时各项临床症状、单核细胞浸润及中性粒细胞浸润积分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接受4周治疗后,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同时,在接受4周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此外,在4周的治疗时间内,两组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 阴性的成熟型疣状胃炎的治疗中,联合胃镜下电凝术及中医扶正祛邪辨证论治可有效的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李应杰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分析消渴病气阴两虚证治疗中黄芪竹叶汤对胰岛β细胞功能及胰岛素抵抗的作用。方法: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消渴病气阴两虚症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接受西药治疗,治疗组接受在西药联合黄芪竹叶汤治疗。分析两组治疗前后胰岛β细胞功能及胰岛素抵抗情况。结果:在完成8周治疗后,治疗组 FINS 、2hINS 、空腹 C 肽、2hC 肽及HOMA-β高于对照组,HOMA-IR 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消渴病气阴两虚症的治疗中黄芪竹叶汤可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胰岛β细胞功能及胰岛素抵抗情况。
作者:高慧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对比阴阳经穴透刺与独取阳明经穴针刺在中风后遗症痉挛性瘫痪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2例中风后遗症痉挛性瘫痪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6例。对照组接受独取阳明经穴针刺治疗,治疗组接受阴阳经穴透刺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8周治疗完成后,治疗组上肢及下肢 Ashworth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Fugl-Meyer 评分及 Barthel 指数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治疗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治疗期间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阴阳经穴透刺治疗可有效的提高中风后遗症痉挛性瘫痪患者的治疗效果。
作者:刘道龙;姜德友;褚雪菲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川芎嗪注射液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急性脑梗死(气虚血瘀证)患者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每组4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剂量川芎嗪注射液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治疗组接受大剂量川芎嗪注射液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分析两组治疗效果分析。结果:治疗14d 后,治疗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及 FIB 低于对照组,PT 及 APT T 高于对照组(P <0.05)。同时,两组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大剂量川芎嗪注射液联合补阳还五汤可有效的改善急性脑梗死(气虚血瘀证)的血液黏度及凝血因子。
作者:周军怀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运用中医“金水相生”理论探讨肾虚血瘀与特发性肺纤维化的相关性。方法:通过对肺肾生理机能及病理变化的相关性分析,结合近年来不断深入的临床研究及疗效观察,分析补肾活血祛瘀法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的临床意义。结论:特发性肺纤维化是慢性间质性肺病中较为常见的代表性疾病,归属特发性间质性肺炎(IIPs)的分类中,其患病率高,愈后效果差。中医药在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方面依据“金水相生”的理论重视补肾活血祛瘀,既可益气养阴、补肺益肾,又可活血祛瘀、止咳化痰,既能减轻西药的毒副作用,又能补虚培元,固肾扶正。
作者:王培;张伟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初步探讨落花生枝叶水煎剂对高蛋氨酸灌胃大鼠干预作用及量效关系。方法:设 ZC 、MX 、XY 和 ZY 、ZD 组,前6周除 ZC 组给予蒸馏水灌胃外其它四组通过灌胃给予 L-蛋氨酸制作高蛋氨酸饮食模型。6周后在此基础上,灌胃给药干预4周,取材,检测血清 SOD 含量、胸主动脉组织结构和 IL-8、ICAM-1mRNA 表达。结果:与 ZC 组比较,MX 组血清 SOD值明显降低,西药组、中药组、中药大剂量组较正常组、模型组均有所提高(P <0.05)。 PCR结果提示高浓度的落花生枝叶水煎剂可以抑制细胞间黏附因子 ICAM-1表达;免疫组化提示落花生枝叶水煎剂可抑制白介素-8(IL-8)的表达。结论:落花生枝叶水煎剂具有提升SOD 的作用,并且对高蛋氨酸灌胃大鼠血管内皮损伤具有保护作用,作用与辛伐他汀相似。
作者:王璐玲;钱春美;李宁;王国华;张晓峰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鼻窦炎口服液对于 CRS 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确诊为慢性鼻窦炎患者共84例纳入研究并随机分组,对照组40例患者采用克拉霉素胶囊治疗,治疗组44例患者联合鼻窦炎口服液,比较患者治疗前及治疗20d 后症状积分,白介素-6(IL-6)、白介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TNF-a)等炎症因子改善情况;采用 Lund-kennedy 评分对鼻腔内情况进行评估,观察两组临床有效率差异及是否出现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症状积分及 Lund-ken-nedy 评分均降低,但治疗组改善更显著,P<0.05;治疗后,患者24h 后 IL-6、IL-2、TNF-a 均降低,但治疗组改善更显著,且总有效率更高,P<0.05;不良反应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 >0.05。结论:鼻窦炎口服液对于慢性鼻窦炎效果显著,有助于患者症状及鼻腔内情况的改善,并抑制炎症反应。
作者:杜经纬;冯俊;彭涛;李志勇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参苓白术散加艾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BS)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6例 D-IBS 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治疗组患者给予参苓白术散加艾灸治疗,对照组患者口服匹维溴铵片治疗。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血清5-HT 、VIP 和 SP 等脑肠肽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同时治疗组患者5-HT 、VIP 和 SP 等脑肠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临床症状总积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 <0.05),且治疗组患者临床症状总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组患者临床疗效总有效率(88.4%)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69.8%)(χ2=4.497,P <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3% vs 7.0%,P >0.05)。结论:参苓白术散加艾灸治疗 D-IBS 能明显降低患者血清脑肠肽水平,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总体疗效较好,不良反应率较低。
作者:高春波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内经》中“病气逆乘”导致心痛的病因、证治及针刺治疗,指导现代中医心病临床。方法:通过对《内经》、《医学心悟》、《类证治裁?心痛》、《三因极-病证方论》、《类经?针刺类》、《难经》有关心痛的记载进行研读。结合临床进行理论探析。结果:“病气逆乘”导致心痛有四:经气逆乱、经脉经气厥逆、五脏之经气厥逆、真心痛。临床上要重视“病气逆乘”导致心痛的病机及针刺治疗,进一步验证《内经》中“病气逆乘”导致心痛及针刺治疗理论的科学性。
作者:王伟贵;李雪青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硫酸镁治疗早发型子痫前期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收治的早发型子痫前期的患者78例,按照随机抽取法平均分为2组各39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加硫酸镁,治疗组采取常规治疗加复发丹参注射液联合硫酸镁,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平均动脉压、肾功能指标、凝血指标,治疗后两组妊娠结局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经治疗后,平均动脉压、肾功能指标均有明显改善,改善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凝血指标中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 T )明显延长,D-二聚体(D-D)明显降低,对照组治疗前后则变化不明显,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妊娠结局的母儿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硫酸镁治疗早发型子痫前期(血瘀证)可有助纠正血液高凝状态,控制和维稳血压,改善肾功能,减少母儿并发症发生。
作者:朱一麟;周萍;高雪梅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急性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结合西医分期进行补阳还五汤辨证加减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将80例急性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西医治疗,治疗组接受西医分期后补阳还五汤辨证加减治疗,每组40例。对比两组神经损伤及炎性因子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期间生存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完成2周治疗后,治疗组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高于对照组,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超敏 C 反应蛋白(hs-CRP)、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血小板抗原(Hpa)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而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结合西医分期进行补阳还五汤辨证加减治疗可有效的提高急性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周文;董美华;孙西周;李洪朋 刊期: 2016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