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新型点接触锁定加压接骨板的研制——两种有限接触接骨板生物力学对照研究

邢叔星;赵玉峰;段卡拉;刘东北;王子明;蒲渝;刘育杰;陈卫军;王爱民

关键词:接骨板, 锁定加压, 点状接触, 生物力学
摘要:目的 研制一种新型点接触锁定加压接骨板(PC-LCP),对其固定新鲜山羊胫骨表面形态特征及生物力学特性进行评价.方法 应用压力敏感膜,比较新型点接触锁定加压钢板(PC-LCP)与有限接触加压接骨板(LC-DCP)固定新鲜山羊胫骨时接触面积、压力及应力变化.同时使用山羊新鲜配对胫骨15对,做成横断的骨折模型,分别用PC-LCP及LC-DCP加压固定,在多功能力学试验机上进行四点弯曲实验、扭转实验及垂直压缩试验.结果 PC-LCP与LC-DCP固定新鲜山羊胫骨时接触面积、压力及应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C-LCP固定骨折抗扭刚度略小于LC-DCP,抗弯刚度、垂直压缩刚度均略大于LC-DCP,但三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LCP明显减少了与骨面的接触面积,同时固定骨折的生物力学性能达到临床需求.
四川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新型点接触锁定加压接骨板的研制——两种有限接触接骨板生物力学对照研究

    目的 研制一种新型点接触锁定加压接骨板(PC-LCP),对其固定新鲜山羊胫骨表面形态特征及生物力学特性进行评价.方法 应用压力敏感膜,比较新型点接触锁定加压钢板(PC-LCP)与有限接触加压接骨板(LC-DCP)固定新鲜山羊胫骨时接触面积、压力及应力变化.同时使用山羊新鲜配对胫骨15对,做成横断的骨折模型,分别用PC-LCP及LC-DCP加压固定,在多功能力学试验机上进行四点弯曲实验、扭转实验及垂直压缩试验.结果 PC-LCP与LC-DCP固定新鲜山羊胫骨时接触面积、压力及应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C-LCP固定骨折抗扭刚度略小于LC-DCP,抗弯刚度、垂直压缩刚度均略大于LC-DCP,但三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LCP明显减少了与骨面的接触面积,同时固定骨折的生物力学性能达到临床需求.

    作者:邢叔星;赵玉峰;段卡拉;刘东北;王子明;蒲渝;刘育杰;陈卫军;王爱民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心脏粘液瘤围手术期治疗特点

    目的 总结心脏粘液瘤围手术期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1997年6月至2006年6月我院收治的116例心脏粘液瘤患者.所有患者均在中低温体外循环下行粘液瘤摘除术,同期行二尖瓣机械瓣膜置换术2例,二尖瓣成形术3例,三尖瓣成形术7例,腹主动脉取栓术1例.结果 本组围手术期死亡5例,其中多器官功能衰竭2例,低心排综合征1例,左心衰竭1例,恶性心律失常1例,病死率4.31%(5/116).结论 心脏粘液瘤一经确诊应尽快手术,术前加强护理、术后密切监护以及及时实施手术治疗是降低心脏粘液瘤围手术期病死率的关键.

    作者:朱鹏;萧锡俊;张尔永;董力;杨建;袁宏声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浅低温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临床分析

    目的 总结56例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的临床应用经验,并对心肌保护,空气栓塞的防治进行探讨.方法 心肺转流后阻断上、下腔静脉,不阻断升主动脉,不灌注冷停液,心脏表面不降温,在鼻咽温31~35℃,心率40~60次/min下进行心内直视手术.结果 全组病例无手术死亡,无空气栓塞、低心排综合征等并发症.结论 浅低温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能简化操作步骤,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心肌缺血、低氧及再灌注损伤,手术效果安全、可靠,适合于大多数心脏手术患者.

    作者:郭向东;洪澜;孙小康;刁明强;赵长明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再次LASIK治疗屈光回退和欠矫临床观察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excimer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问世以来,已成为屈光手术重要的手术方法之一,其优点在于用准分子激光在角膜基质内切削,保持了前部角膜基质的正常解剖结构,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可预测性,及有效性.

    作者:马惠杰;杨静;廖凯;张娣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小儿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诊断及治疗

    目的 探讨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诊断依据及治疗方法.方法 采用Brouillette临床评分和多导睡眠检测(polysomnography,PSG),确诊2~12岁OSAHS患儿36例,选择性行扁桃体切除、和/或腺样体切除、和/或鼻甲射频消融术.结果 随访6~18个月,术后患儿无腺样体残留、无鼻腔粘连及鼻咽闭锁,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和消失,治愈率达92%.结论 小儿OSAHS的病因与成人不同诊断应结合病史、体格检查、PSG等综合分析,PSG检测结果是诊断的重要依据.选择性扁桃体切除、和/或腺样体切除、和/或双侧鼻甲射频消融是治疗小儿OSAHS的有效方法.

    作者:邓萍萍;黄芳;李冬;杨举国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残鼻局部翻转皮瓣修复鼻翼缺损

    目的 介绍残鼻局部翻转皮瓣在鼻翼缺损修复中的应用和效果.方法 以缺损处边缘正常皮肤皮下组织为蒂,翻转皮瓣至缺损处重建鼻翼,植皮覆盖创面.修复缺损面积3cm×3cm~4cm×5cm.结果 2004年10月至2006年3月期间,以残鼻局部翻转皮瓣修复鼻翼缺损7例,皮瓣及移植皮片全部成活,修复后的外鼻外形满意,基本满足面部整体形态和患者的要求.结论 残鼻局部翻转皮瓣是大面积鼻翼缺损修复的手术方法之一,其操作简单、效果理想.

    作者:李晶晶;岑瑛;金培生;李虹;王耀军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我院2001~2005年间手术前、输血前及介入治疗前患者梅毒感染状况的调查

    目的 了解我院2001年1月至2005年12月5年间临床患者手术前、输血前及介入治疗前梅毒感染状况.方法 首先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法)对患者进行梅毒初筛,阳性者再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学试验(TRUST法)判断其是否为现症感染.结果 我院2001年1月至2005年12月各年间患者TP-ELISA法检测阳性率分别为0.48%、0.52%、0.65%、0.77%、0.82%;TP-ELISA法检测阳性的血清再用TRUST法检测,各年阳性率(发病率)分别为0.0849%、0.0969%、0.1355%、0.1503%、0.1902%.结论 TP-ELISA法是梅毒筛查的一种良好方法,同时用TRUST法对其进行补充,判断是否为现症感染,对控制医院感染率,降低医疗风险,防范医患纠纷是十分重要的.

    作者:崔华;郑宽君;汪明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睾丸原发性非霍奇金病淋巴瘤3例

    1 临床资料例1,男,36岁.因发现右侧阴囊肿块伴疼痛3个月余入院.入院前曾先后应用抗生素治疗约20d,效果不佳.

    作者:何卫阳;苟欣;肖明朝;王明;邓远忠;付劲草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加巴喷丁单药治疗癫痫50例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加巴喷丁单药治疗癫痫的疗效.方法 对我院门诊癫痫患者50例,正规服用加巴喷丁胶囊,以服药前后12周进行比较,记录发作的月平均次数,制定有效性标准.结果 加巴喷丁单药治疗癫痫总有效率达60%,MRI异常者有效率高于正常者,MRS异常者有效率低于MRI异常者,部分性发作有效率高于全面性发作.结论 加巴喷丁单药治疗癫痫有效,不良反应少,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作者:伍雪英;龚玉来;周斌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构建医院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目的 通过考核指标及考核体系的建立;实现医疗机构的绩效评价,并可以作为绩效分配的依据.方法 采用资料收集方法、成熟的平衡计分卡法、德尔非法等原理建立与医院战略相关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结果 构建了医院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建立了与医院平衡计分卡相关的科室平衡计分卡和岗位平衡计分卡.结论 为国内医院绩效考核提供一个可借鉴的模式.

    作者:郭洪梁;张岚;李希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缺血性肠病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缺血性肠病的临床特点,总结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2005年外科及消化内科住院治疗的缺血性肠病36例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36例,全部伴有其它疾病,其中伴发高血压、冠心病22例,心瓣膜病6例,同时伴心房颤动8例、脑梗死2例、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2例;肝硬化3例,合并腹腔感染性疾病2例;结肠癌 1例;SLE 2例.本组病例临床症状均以腹痛为主,36例于病后48h内行腹部B超检查,24例于住院后48h内行结肠镜检查,均提示有不同程度的肠粘膜缺血性病变.内科综合治疗20例,17例有效,1例死亡,2例无效转外科手术.外科手术共18例,14例有效,术后并发肠瘘、严重感染等死亡4例.结论 ①缺血性肠病绝大多数患者临床伴有其它基础疾病;②早期腹部B超及结肠镜检查对缺血性肠病诊断均有较高的实用价值;③通过扩血管等内科综合治疗同时积极治疗伴发疾病大多数缺血性肠病可得到缓解.

    作者:冯琦;章静;张伟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经桡动脉穿刺行冠脉造影的可行性研究

    目的 对比评价经桡动脉穿刺行冠脉造影的可行性.方法 对486例50岁以上的住院患者行冠脉造影检查,患者按照动脉穿刺途径随机分成桡动脉组(n=243)和股动脉组(n=243),观察两组间动脉穿刺成功率,动脉穿刺时间,X线曝光时间,造影剂用量,手术过程中相关导管费用和外周血管并发症.结果 经桡动脉穿刺成功232例,经股动脉穿刺成功234例,两组动脉穿刺成功率、X线曝光时间、造影剂用量、造影成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穿刺时间,桡动脉组明显多于股动脉组(P<0.05),手术过程中相关导管费用及外周血管并发症,桡动脉组明显少于股动脉组(P<0.05).结论 只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经桡动脉穿刺行冠脉造影,安全、可行、有效,相关耗材费用相对较低,外周血管并发症少.

    作者:王平;王国祥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诊治进展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SBP)是肝硬化腹水患者的主要感染性并发症.在住院的肝硬化腹水患者中,发生率为8%~30%[1].它是在没有全身或腹腔内局部感染源的情况下发生的腹水细菌感染.

    作者:史映红;冯萍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百多邦与紫草油治疗新生儿红斑合并脓疱疮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百多邦与紫草油治疗新生儿红斑合并脓疱疮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80例新生儿红斑合并脓疱疮患儿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儿均予先锋霉素V抗感染,相同的消毒隔离措施及常规皮肤护理,治疗组予紫草油及百多邦涂抹,对照组单用百多邦涂抹,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在临床症状缓解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百多邦与紫草油治疗新生儿红斑合并脓疱疮的疗效确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作者:郭江;李玲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半椎板切开治疗椎管内肿瘤

    目的 探讨半椎板切开入路切除椎管内肿瘤的优缺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2006年经手术切除病理证实的椎管内肿瘤196例的临床资料.其中80例行了半推板入路肿瘤切除,与同期的116例全椎板切除患者进行比较.结果 半椎板切除患者手术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术后起床反应轻微,远期效果较全椎板好,对脊柱的稳定性影响小.结论 单侧半椎板入路切除椎管内肿瘤损伤小,有利于脊柱稳定性的维持.患者手术后住院时间短,反应轻微,远期疗效好.但也有暴露局限的缺点.

    作者:李进;张跃康;黄思庆;鞠延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小切口腋臭根除术60例及其并发症分析

    目的 回顾分析腋臭的手术方法和并发症的防治措施.方法 通过对我科自2002年起采用小切口腋臭根除术治疗60例患者的手术效果和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0例患者均获得了满意的效果,腋臭清除彻底,瘢痕不明显.结论 小切口腋臭根除术是一种疗效确切,并发症少的手术方法.

    作者:许学文;孙明亮;刘勇;岑瑛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细胞因子在肺纤维化中的信号转导通路

    肺纤维化是多种原因引起的异质性疾病,主要病理特点是早期的弥漫性肺泡炎和后期大量成纤维细胞病理性增生及基质胶原进行性积聚并取代正常的肺组织结构.

    作者:凌伟;谢敏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苦参碱抗肾间质纤维化的研究现状

    目前,人类肾脏疾病病理改变和肾小球损害实验动物模型的大量研究显示,肾间质纤维化在肾脏疾病转归中起着主导作用,其病变程度与慢性肾脏病的预后密切相关.

    作者:龚蓉;冯梅;付平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腹型过敏性紫癜2例

    1 临床资料例1,男,14岁.入院前20 d因进食辛辣烧烤后出现脐周持续性胀痛,伴头晕、恶心、乏力.未予重视.

    作者:周路明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广泛硬膜外异常阻滞1例

    患者,男,52岁,61kg.诊断为膀胱结石,拟在局麻下行膀胱镜经尿道膀胱取石,手术时感疼痛难忍,取石无法进行,BP 160/90mmHg,P 100次/min,R 22次/min.

    作者:林开文 刊期: 2007年第04期

四川医学杂志

四川医学杂志

主管:四川省卫生厅

主办:四川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