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与APR术的近期疗效比较

李义;罗艳霞

关键词:低位直肠癌, 全直肠系膜切除术, 超低位前切除术
摘要:目的 比较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与APR术的近期疗效,探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的可行性及手术指征.方法 对2004年1月至2005年6月68例距齿状线1~5 cm的低位直肠癌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44例行保肛术,24例行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abdominoperineal resection,APR).结果 保肛组和APR组术后2年局部复发率分别为9.1%(n=4)和8.3%(n=2)(P>0.05),两年生存率分别为88.6%和79.1%(P>0.05).两组中局部复发及死亡的病例大多为低分化癌或处于Dukes C期.结论 在严格掌握手术指征的前提下,低位直肠癌保肛术是合理可行的.
四川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机械通气时机对病死率的影响

    目的 探讨ARDS的机械通气时机对病死率的影响.方法 收集67例ARDS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早期组(39例)与晚期组(28例)上机组,比较两组血气、(f)、PaO2/FiO2、MODS及病死率.结果 早期组上机前MODS 9例,上机3 d低氧血症被及时纠正,死亡5例;晚期组上机前MODS 20例,上机3 d低氧血症无明显改善,死亡19例,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机械通气可以降低ARDS的病死率.

    作者:欧平华;张普生;谢翠英;卢萍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16层螺旋CT仿真内镜在血管病变研究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西门子16层螺旋CT工作站的仿真内镜virtual intravascular endoscope软件对血管病变的辅助诊断能力.方法 对50例临床怀疑血管病变的患者进行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扫描.所得原始数据1mm重建横断面图像.使用仿真内镜软件(Fly Through)观察血管并采用MPR、MIP、SSD和VRT后处理技术显示血管.结果 该软件能清晰显示直径>1mm的血管病变:如主动脉不规则的血管内壁和狭窄,主动脉夹层内膜片、真假腔,假性动脉瘤破口、大小及位置,真性动脉瘤大小,管壁钙化.结论 16层螺旋CT工作站的仿真内镜软件技术是一种无创、无痛、快捷、安全、有效的检查技术.结合其他三维重建方法可直观、立体地观察血管腔内及内表面的仿真内镜图像.对疾病诊断、治疗、手术及疗效观察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但敏感性和特异性还有待提高.

    作者:蒲红;黄红云;陶客言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西沙比利加多虑平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西沙比利加多虑平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方法 对56例F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8倒,对照组28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西沙比利治疗,治疗组加用多虑平治疗.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西沙比利与多虑平联合使用,可提高治疗FD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袁亮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膜周部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后心脏形态和左心功能变化的研究

    目的 评价膜周部室间隔缺损(PSVD)封堵术前后心脏形态和左心功能的变化.方法 对成功行VSD封堵术的40例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7d、3个月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Ds)、左房内径(LAD)、左室射血分数(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心输出量(CO).结果 VSD封堵术后LVDd、LAD、EF、FS、CO较术前逐渐减小.结论 PSVD经国产封堵器封堵后改善了心脏形态和左室收缩功能.

    作者:赵亮;刘云兵;罗彩东;吴屹;张再伟;王羽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研究进展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是新生儿阶段一种严重威胁患儿生命的疾病,以腹胀、呕吐、便血、严重者休克为主要临床表现,腹部X线检查以肠壁囊样积气为特征.

    作者:李德渊;李晋辉;母得志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丙烯醛刺激小鼠气道粘液高分泌新的分子机制-p38 MAPK/MMP-9信号通路调控MUCIN5AC表达

    目的 探讨p38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p38 MAPK)信号通路及其特异性抑制剂SB203580在气道粘液高分泌中的作用,阐明p38 MAPK、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粘蛋白基因转录中的相互作用机制.方法 小鼠吸入丙烯醛21d建立模型,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吸入,干预组予SB203580腹腔注射.于第7天、第21天处死动物.结果 小鼠吸入丙烯醛21d后出现明显的气道粘液高分泌表现,经SB203580治疗后粘液分泌明显减轻;拮抗p38MAPK后MUCIN5ACTMMP-9蛋白、mRNA表达量下降(P<0.01).结论 丙烯醛吸入可致小鼠气道粘液高分泌,p38 MAPK信号通路可在转录水平调节MMP-9,终调控MUCIN5AC基因表达,揭示新的引起气道粘液高分泌的分子机制和有效的治疗靶点.

    作者:刘代顺;文富强;李艳萍;徐丹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胃、十二指肠复合溃疡并胰尾癌1例

    患者,男,70岁.因反复腹痛3个月,加重2 d.入院前3个月无明确诱因出现全腹轻微隐痛,偶尔伴有嗳气,反酸,无恶心、呕吐、无腹泻.

    作者:廖洋;龙敏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重症胰腺炎患者深部真菌感染的预防

    目的 探讨预防重症胰腺炎合并深部真菌感染的措施.方法 将我院2001年1月至2006年12月年收治的重症胰腺炎83例分为A、B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及预防组,比较两组患者深部真菌感染的发生率.结果 A组真菌感染率为23.5%,B组真菌感染率为8.9%.结论 对重症胰腺炎的患者,通过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可降低真菌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谢炜;傅翔;孙安仁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早期生长反应基因-1与大鼠急性胰腺炎合并肺损伤

    目的 通过观察早期生长反应基因-1(EGR-1)在AP大鼠肺组织和原代培养肺泡巨噬细胞(AM)中的表达及与TNF-α、IL-1β水平的关系,探讨EGR-1在AP肺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将24只大鼠随机均分为4组,分别于胆管内逆行注入生理盐水或不同浓度的牛磺胆酸钠溶液.检测血清TNF-α、IL-1β水平,胰腺组织病理评分,肺组织湿重/干重比,并对肺组织进行EGR-1免疫组化染色.另将原代培养AM分成4组,分别采用不同浓度胰弹性蛋白酶进行刺激,检测EGR-1在AM的表达,并检测培养液中TNF-α、IL-β浓度.结果 ①肺组织免疫组化染色显示,EGR-1表达随AP病情加重而增强,并与反映AP病情及肺损伤各指标均呈显著正相关.②AM表达EGR-1程度与培养液TNF-α、IL-1β水平呈显著正相关,EGR-1在AM中的表达有ERK1/2信号途径的参与.结论 EGR-1可能在AP并发肺损伤中起重要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介导炎性细胞因子生成有关.

    作者:邹树;田伏洲;汤礼军;黎冬暄;汪涛;石力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系统性硬化长期便秘导致结肠粪性穿孔

    患者,男,62岁.因反复咳嗽、咳痰2年,下腹痛、便秘1个月,加重12 h人院.患系统性硬化病7年,长期服用泼尼松、青霉胺治疗.

    作者:罗顺传;王天和;姚巨川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原发性桥脑出血15例临床与CT分析

    目的 研究桥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表现及预后与CT改变的临床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至2000年1月经CT确诊的15例桥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访其预后,分析与CT改变的关系.结果 本组15例,CT发现大量出血(血量≥5ml)6例,其中2例波及中脑;9例血肿量在0.5~4 ml,其中5例累及被基部,3例累及被盖部,1例累及基底部;单侧受累4例,余为双侧受累;出血侵及的部位以被基部为多(11例).本组6例血肿量在5~11.24 ml,其中2例出血波及中脑,中脑内的血肿量各为0.36ml和1.4ml;9例出血量0.5~4 ml.本组病例出血多伴有桥脑的肿胀、变形、环池、桥小脑角池受压或不清,四脑室移位,年轻而无高血压病史的患者,脑桥出血多不规则,密度多不均匀.结论 CT检查增加了非经典型的桥脑出血检出率,有助于早期诊断及判断预后、降低桥脑出血的病死率.

    作者:高英;杨友松;罗永杰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急性百草枯中毒大鼠凝血活性变化的研究

    目的 了解急性百草枯(PQ)中毒大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凝血活性的改变与肺纤维化发病的关系.方法 64只SD大鼠按完全随机设计方法分为两组,每组各32只.染毒组用PQ按50mg/kg灌胃染毒,对照组代以等剂量生理盐水灌胃.灌胃后于第7,14,28,50天测定BALF中标准血浆、乏因子Ⅶ血浆、乏因子X血浆的复钙时间以了解促凝活性(PCA),并测定BALF中凝血酶的活性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蛋白含量.对照组代以等剂量生理盐水灌胃.结果 染毒组BALF中标准血浆的复钙时间、凝血酶的活性和TGF-β1的含量这3个指标第7天和第14天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第28天及第50天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染毒组,第7天和第14天,乏因子X血浆的复钙时间大于乏因子Ⅶ血浆并大于标准血浆的复钙时间.在14 d内,TGF-β1的含量与促凝活性和凝血酶的活性呈正相关.结论 百草枯中毒的肺泡炎期,BALF中的促凝活性和凝血酶的活性升高,这种高凝状态是由于活化的凝血因子Ⅶa激活凝血因子X,启动外源凝血途径所致;在肺纤维化期,它们的活性不升高.凝血因子、凝血酶可能通过促进TGF-β1的合成直接促进肺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

    作者:周毅武;孟晓彦;杜晓冬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植入用缓释氟尿嘧啶在不能手术切除的胰腺癌中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植入用缓释氟尿嘧啶在不能手术切除的胰腺癌中的疗效.方法 16例行姑息性手术的胰腺癌患者术中植入氟尿嘧啶缓释化疗粒子.结果 全部患者无手术并发症发生,治疗后4周CEA、CA19-9有明显下降,腹部CT显示肿瘤大小有不同程度的改变,16例患者中位生存期为11个月,疼痛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 植入用缓释氟尿嘧啶是综合治疗不能切除的胰腺癌的有效手段之一.

    作者:向珂;汤礼军;田伏洲;何冠南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佩尔地平治疗高血压急症的降压平稳性研究

    目的 将佩尔地平和硝酸甘油进行比较,探讨佩尔地平治疗高血压急症的降压稳定性及对心率的影响.方法 共120例高血压急症患者随机的接受佩尔地平或硝酸甘油静脉注射治疗.比较用药后1h内每5min的滴速调整和心率变化情况.结果 佩尔地平组与硝酸甘油组分别需经(2.01±0.43)次、(3.65±0.21)次滴速调整,达到目标血压,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佩尔地平组心率由用药前的(82.15±5.67)次/min增加至用药后的(89.89±4.57)次/min,用药前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硝酸甘油组由用药前的(81.14±7.48)次/min增加至用药后的(103.76±6.87)次/min,用药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佩尔地平可以平稳降压,对心率的影响较小,为较理想的在急诊科使用的控制高血压急症的药物.

    作者:许树云;蒋臻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苏芬太尼用于无痛人流麻醉的佳剂量探讨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苏芬太尼增强丙泊酚无痛人流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择120例行无痛人流患者,随机分成S1、S2、S3、S4 4组,每组各30例.4组分别静脉注射苏芬太尼0.05μg/kg、0.10μg/kg、0.15μg/kg、0.20μg/kg后,再缓慢推注丙泊酚2 mg/kg.观察记录各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R)、脉搏氧饱和度(SpO2)、丙泊酚总量、体动、呼唤应答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及不良反应(头晕、恶心呕吐)发生情况.结果 4组给药前、给药后1min及手术结束时MAP、HR变化无显著性差畀(P>0.05);但给药后1min时,S3和S4组的R及SoO2较给药前明显降低(P<0.05).S4组呼吸应答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呼吸抑制时间较其它3组显著延长(P<0.05),且恶心呕吐发生率亦高.结论 苏芬太尼0.10μg/kg与丙泊酚联合用于无病人流手术的麻醉,镇痛效果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是增强丙泊酚无病人流麻醉效果的适临床剂量.

    作者:王玲英;杨小霖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因肠梗阻入院的精原细胞瘤1例

    1临床资料患者,男,57岁.主因反复腹胀腹痛20余年,加重伴排气排便不畅2 d.体格检查:生命体征平稳,急性病容,腹部膨隆,未见胃肠型、蠕动波及腹壁静脉曲张.

    作者:朱莉;李忠廉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留置针颈内静脉直接穿刺技术在急诊抢救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 探讨急诊重症患者留置针颈内静脉直接穿刺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005年1月至2006年1月共130例留置针颈内静脉直接穿刺建立静脉通道患者与同期120例应用seldinger法深静脉穿刺置管建立静脉通道患者,对比穿刺时间、局部损伤、出血及其他近期并发症的差异.结果 留置针组耗时(1.58±1.23)min,导管组耗时(8.64±2.36)min.结论 静脉留置针颈内静脉直接穿刺术是急诊抢救时快速建立静脉通道的有效方法.

    作者:卢萍;王亮;欧平华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腰椎后路椎间盘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9例体会

    目的 探讨腰椎后路椎间盘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应用.方法 对我院59例后路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进行分析.结果 按照Macnab标准:优37例,良16例,可4例,差2例,优良率89%.结论 该方法适用于椎间盘突出症及腰椎管狭窄患者,本术式达到了减压目的 ,而且手术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保证了脊柱的稳定性.在发挥其优势的前提下,适应证的选择十分重要,预防手术并发症亦不可忽视.

    作者:张福利;肖世尧;吴凯;范恒俊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支气管及肺动脉成形术治疗中心型肺癌

    目的 探讨支气管及肺动脉成形术治疗肺癌的手术适应证、手术方法及其疗效.方法 总结了7例中心型肺癌病例施行手术治疗的情况.结果 全组围手术期中均无死亡及其他并发症.结论 支气管及肺动脉成型术治疗中心型肺癌,能大限度地保留有效正常肺组织,根治或亚根治切除肿瘤及受侵组织,且并发症少,能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及生存率.

    作者:陈有东;何零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8%乳化异氟醚兔硬膜外麻醉作用观察

    目的 观察8%乳化异氟醚是否具有硬膜外麻醉作用.方法 成年雄性大白兔40只,随机分为4组(n=10),分别接受硬膜外腔注射8%乳化异氟醚1ml、1%利多卡因1ml、30%脂肪乳溶液1ml和生理盐水1ml.观察用药前后动物的感觉、运动功能和意识的变化.结果 乳化异氟醚组和利多卡因组均观察到了明确的硬膜外麻醉作用,而脂肪乳组和生理盐水组未观察到任何麻醉作用;给药前后备组动物的意识均未见改变.结论 8%乳化异氟醚硬膜外腔给药可产生硬膜外麻醉作用.

    作者:柴云飞;宋海波;杨静;刘陕岭;张文胜;杨经文;刘进 刊期: 2007年第05期

四川医学杂志

四川医学杂志

主管:四川省卫生厅

主办:四川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