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应用CAPD治疗尿毒症脑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

李超;陈林;文艳秋;崔天蕾;沙朝晖;钟慧

关键词:尿毒症脑病, 腹膜透析, 护理
摘要:尿毒症脑病(uremic encephalopathy,UE)是指慢性肾衰竭并发的神经精神异常,是慢性肾衰竭晚期的严重并发症之一,突出的表现是高级精神活动异常、不自主运动及癫痫性抽搐发作,如不及时治疗,常可致死.而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法(CAPD)在急、慢性肾衰竭患者中的疗效目前已得到共识.我们应用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法(CAPD)抢救尿毒症脑病患者30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四川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缺血预适应后心肌水肿与水通道Aquaporin-1蛋白表达变化的关系

    目的 通过对缺血预适应动物模型与单纯心肌缺血动物模型之间的对照研究,探讨预适应对心肌细胞膜水通道蛋白Aquaporin-1表达的影响及与心肌水肿的关系.方法 以Real-time PCR及Western blotting了解在心肌组织AQP1基因转录及蛋白表达的动态变化趋势;采用Evan'blue定量测定法了解心肌组织中微血管通透性的变化及用心肌水含量测定法了解缺血心肌的水肿程度.结果 与缺血对照组相似,缺血预适应后心肌AQP1基因及其蛋白的表达呈现先减后增的趋势,但增加的程度较对照组为高.预适应后组织血管通透性增高明显受到抑制,但仅伴随着缺血后早期阶段心肌水肿的减轻.与微血管通透性的持续降低形成对比的同时,心肌水肿状态在之后一段时期内保持较高水平与AQP1蛋白表达增高在时间关系上相对应.结论 预适应早期心肌水肿的减轻与血管通透性的抑制有关,而AQP1蛋白表达的增加可能是心肌水肿状态维持的因素.

    作者:王浩宇;陈玉成;郑蓉;王斌;陈彦辉;阮霁诗;刘伟强;曾智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髂腹股沟入路在骨盆骨折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髂腹股沟入路在骨盆骨折中的应用.方法 自2003年12月至2006年9月对不稳定骨盆骨折采用髂腹股沟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病例18例,骨折类型按Tile分型:B1型2例,B2型3例,B3型2例;C1型4例,C2型5例,C3型2例.结果 本组无感染、血管神经损伤等手术并发症,术后随访6~30个月,平均13.6个月,骨折均愈合,其中5例遗留轻度至中度疼痛,1例变换工作,16例步态恢复正常,2例遗留轻度跛行,根据Majeed骨盆骨折评价标准,本组疗效优9例,良7例,可2例.结论 不稳定性骨盆骨折同时行前后骨盆复位固定是治疗上的更高要求,髂腹股沟入路作为骨盆前方入路,可同时满足前后骨盆环固定的显露要求,骨折复位更直观,术中无须变换体位,方便手术操作,同时避免严重医源性损伤尤为重要.

    作者:邹宏;陈玉龙;弋石泉;唐付林;王辉;王家洪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支气管及肺动脉成形术治疗中心型肺癌

    目的 探讨支气管及肺动脉成形术治疗肺癌的手术适应证、手术方法及其疗效.方法 总结了7例中心型肺癌病例施行手术治疗的情况.结果 全组围手术期中均无死亡及其他并发症.结论 支气管及肺动脉成型术治疗中心型肺癌,能大限度地保留有效正常肺组织,根治或亚根治切除肿瘤及受侵组织,且并发症少,能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及生存率.

    作者:陈有东;何零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丙烯醛刺激小鼠气道粘液高分泌新的分子机制-p38 MAPK/MMP-9信号通路调控MUCIN5AC表达

    目的 探讨p38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p38 MAPK)信号通路及其特异性抑制剂SB203580在气道粘液高分泌中的作用,阐明p38 MAPK、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粘蛋白基因转录中的相互作用机制.方法 小鼠吸入丙烯醛21d建立模型,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吸入,干预组予SB203580腹腔注射.于第7天、第21天处死动物.结果 小鼠吸入丙烯醛21d后出现明显的气道粘液高分泌表现,经SB203580治疗后粘液分泌明显减轻;拮抗p38MAPK后MUCIN5ACTMMP-9蛋白、mRNA表达量下降(P<0.01).结论 丙烯醛吸入可致小鼠气道粘液高分泌,p38 MAPK信号通路可在转录水平调节MMP-9,终调控MUCIN5AC基因表达,揭示新的引起气道粘液高分泌的分子机制和有效的治疗靶点.

    作者:刘代顺;文富强;李艳萍;徐丹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苏芬太尼用于无痛人流麻醉的佳剂量探讨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苏芬太尼增强丙泊酚无痛人流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择120例行无痛人流患者,随机分成S1、S2、S3、S4 4组,每组各30例.4组分别静脉注射苏芬太尼0.05μg/kg、0.10μg/kg、0.15μg/kg、0.20μg/kg后,再缓慢推注丙泊酚2 mg/kg.观察记录各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R)、脉搏氧饱和度(SpO2)、丙泊酚总量、体动、呼唤应答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及不良反应(头晕、恶心呕吐)发生情况.结果 4组给药前、给药后1min及手术结束时MAP、HR变化无显著性差畀(P>0.05);但给药后1min时,S3和S4组的R及SoO2较给药前明显降低(P<0.05).S4组呼吸应答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呼吸抑制时间较其它3组显著延长(P<0.05),且恶心呕吐发生率亦高.结论 苏芬太尼0.10μg/kg与丙泊酚联合用于无病人流手术的麻醉,镇痛效果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是增强丙泊酚无病人流麻醉效果的适临床剂量.

    作者:王玲英;杨小霖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十二指肠损伤的诊断及治疗(附16例报告)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损伤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以提高十二指肠损伤的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分析16例十二指肠损伤的临床资料,对临床特点、误漏诊原因及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16例全部手术探查证实,治愈14倒,合并十二指肠瘘1例,十二指肠狭窄1倒,并发症发生率为12.5%.死亡2例,病死率12.5%.结论 早期剖腹探查,合理的手术治疗方式,是救治十二指肠损伤的关键;综合治疗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作者:张临汇;廖兴明;李兆敏;王一成;罗建明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并发自发性气胸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并发自发性气胸的临床特点和诊断.方法 对22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并发自发性气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患者中,多呈缓慢发病(急性发病7例,缓慢发病15例),气胸症状体征不典型,入院时22例中5例误诊.病情较重,6例为交通型气胸,2例为张力型气胸,并发皮下气肿4例,纵膈气肿1例,9例出现呼吸性酸中毒.经穿刺抽气或水封瓶闭式引流等治疗,20例治愈好转,2例死亡.结论 慢性肺气肿并发自发性气胸临床表现不典型,易于误诊,病情常较严重,病死率高,在临床工作中应引起高度重视.

    作者:周淑萍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肾病综合征并发深静脉血栓6例的诊治体会并文献复习

    目的 探讨肾病综合征合并深静脉血栓的诊断、治疗手段.方法 对我院1998~2006年确诊的肾病综合征合并深静脉血栓6例的诊断、治疗进行总结分析,并进行相关的文献复习.结果 6例中,1例为肾病综合征并发脑血栓形成,1例并发双肾静脉主干血栓形成并伴有急性肾衰竭,4例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6例均在免疫抑制剂基础治疗上,给予抗凝、溶栓治疗,均抗栓治疗成功,1例成为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结论 肾病综合征合并深静脉血栓应该早期积极有效抗栓治疗,其可能改变预后,且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小.

    作者:甘晓辉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慢性肾脏疾病合并结核40例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慢性肾脏疾病患者合并结核感染的危险因素、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华西医院肾内科2003年1月至2006年1月收治的40例慢性肾脏疾病合并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总结其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及疗效.结果 慢性肾脏疾病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治疗、肾功能异常,贫血及低蛋白血症是发生结核感染的易患因素.而慢性肾功能不全者更易感染结核,随着肾衰竭程度的加重,结核的发生率也逐渐升高,而且临床表现不典型,PPD皮试阳性率低.多数病倒对抗结核治疗反应良好,治疗总有效率为90%.结论 慢性肾脏疾病患者结核感染率较高,临床表现不典型,实验室检查敏感性低,应加强监测以期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

    作者:海珊;钟慧;刘芳;陶冶;付平;刘先蓉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急性百草枯中毒大鼠凝血活性变化的研究

    目的 了解急性百草枯(PQ)中毒大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凝血活性的改变与肺纤维化发病的关系.方法 64只SD大鼠按完全随机设计方法分为两组,每组各32只.染毒组用PQ按50mg/kg灌胃染毒,对照组代以等剂量生理盐水灌胃.灌胃后于第7,14,28,50天测定BALF中标准血浆、乏因子Ⅶ血浆、乏因子X血浆的复钙时间以了解促凝活性(PCA),并测定BALF中凝血酶的活性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蛋白含量.对照组代以等剂量生理盐水灌胃.结果 染毒组BALF中标准血浆的复钙时间、凝血酶的活性和TGF-β1的含量这3个指标第7天和第14天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第28天及第50天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染毒组,第7天和第14天,乏因子X血浆的复钙时间大于乏因子Ⅶ血浆并大于标准血浆的复钙时间.在14 d内,TGF-β1的含量与促凝活性和凝血酶的活性呈正相关.结论 百草枯中毒的肺泡炎期,BALF中的促凝活性和凝血酶的活性升高,这种高凝状态是由于活化的凝血因子Ⅶa激活凝血因子X,启动外源凝血途径所致;在肺纤维化期,它们的活性不升高.凝血因子、凝血酶可能通过促进TGF-β1的合成直接促进肺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

    作者:周毅武;孟晓彦;杜晓冬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与APR术的近期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与APR术的近期疗效,探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的可行性及手术指征.方法 对2004年1月至2005年6月68例距齿状线1~5 cm的低位直肠癌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44例行保肛术,24例行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abdominoperineal resection,APR).结果 保肛组和APR组术后2年局部复发率分别为9.1%(n=4)和8.3%(n=2)(P>0.05),两年生存率分别为88.6%和79.1%(P>0.05).两组中局部复发及死亡的病例大多为低分化癌或处于Dukes C期.结论 在严格掌握手术指征的前提下,低位直肠癌保肛术是合理可行的.

    作者:李义;罗艳霞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早期生长反应基因-1与大鼠急性胰腺炎合并肺损伤

    目的 通过观察早期生长反应基因-1(EGR-1)在AP大鼠肺组织和原代培养肺泡巨噬细胞(AM)中的表达及与TNF-α、IL-1β水平的关系,探讨EGR-1在AP肺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将24只大鼠随机均分为4组,分别于胆管内逆行注入生理盐水或不同浓度的牛磺胆酸钠溶液.检测血清TNF-α、IL-1β水平,胰腺组织病理评分,肺组织湿重/干重比,并对肺组织进行EGR-1免疫组化染色.另将原代培养AM分成4组,分别采用不同浓度胰弹性蛋白酶进行刺激,检测EGR-1在AM的表达,并检测培养液中TNF-α、IL-β浓度.结果 ①肺组织免疫组化染色显示,EGR-1表达随AP病情加重而增强,并与反映AP病情及肺损伤各指标均呈显著正相关.②AM表达EGR-1程度与培养液TNF-α、IL-1β水平呈显著正相关,EGR-1在AM中的表达有ERK1/2信号途径的参与.结论 EGR-1可能在AP并发肺损伤中起重要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介导炎性细胞因子生成有关.

    作者:邹树;田伏洲;汤礼军;黎冬暄;汪涛;石力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产前建立静脉通道在防治产后出血的作用

    目的 产前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产后发生大出血时,迅速进行扩容,从而提高抢救的成功率.方法 对经阴道分娩的产妇,初产妇宫口开全,经产妇宫口开大3~4 cm,即从待产室送入分娩室.常规应用一次性留置针建立一组静脉通道,并保持通畅.结果 984例产妇中,42例发生产后出血,因救治及时,无1例产妇死亡.结论 产前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是防治产后出血的重要措施之一.

    作者:陈代棠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高血压脑出血的微创手术方式探讨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手术治疗的效果、手术方式.方法 对30例采用了小骨窗清除血肿+引流法应用YL-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穿刺针(北京万特福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单纯血肿引流.结果 生活自理12例(40%),生活部分自理9例(30%),生活完全不能自理2例(7%),死亡5例(16%),植物生存2例(7%).结论 不加重神经功能损伤,康复快、住院周期短、节省医疗费用,适合于有CT的基层医院开展.

    作者:吴蜀平;张仕才;张晓荣;何发远;杨述飞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重症胰腺炎患者深部真菌感染的预防

    目的 探讨预防重症胰腺炎合并深部真菌感染的措施.方法 将我院2001年1月至2006年12月年收治的重症胰腺炎83例分为A、B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及预防组,比较两组患者深部真菌感染的发生率.结果 A组真菌感染率为23.5%,B组真菌感染率为8.9%.结论 对重症胰腺炎的患者,通过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可降低真菌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谢炜;傅翔;孙安仁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手术治疗三踝骨折(附36例报告)

    目的 通过对三踝骨折的手术治疗,分析探讨手术治疗的相关问题.方法 对36例三踝骨折采用切开复位,外踝采用1/3管形钢板固定,后踝和内踝采用松质骨螺钉固定,胫腓联合分离者用1枚螺钉固定,术后石膏固定4~6周,8周时取出胫腓联合螺钉后逐步负重活动.结果 术后随6~38个月,平均22个月.术后骨折均达到骨性愈合,按齐斌的评价标准,优良33例,差3例,优良率为91.7%.结论 三踝骨折应行解剖复位,治疗关键在于恢复踝穴的完整性和距骨的正常解剖位置以及负重关节面的平整光滑.同时要重视韧带的修复和下胫腓联合的重建.

    作者:祝仁兵;陈世杰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胃、十二指肠复合溃疡并胰尾癌1例

    患者,男,70岁.因反复腹痛3个月,加重2 d.入院前3个月无明确诱因出现全腹轻微隐痛,偶尔伴有嗳气,反酸,无恶心、呕吐、无腹泻.

    作者:廖洋;龙敏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高血压患者胰岛素抵抗与超敏C-反应蛋白及纤维蛋白原的关系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胰岛素抵抗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纤维蛋白(Fg)的关系.方法 选择65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用胰岛素抵抗指数(IRI)作为胰岛素敏感性评价指标,把单纯高血压患者分为高血压无胰岛素抵抗组(A组,21例)和高血压胰岛素抵抗组(B组,20例),而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组(C组,24例),采集空腹静脉血,测定3组患者hsCRP以及Fg、血糖、胰岛素、血脂和载脂蛋白.结果 B组及C组hsCRP和Fg水平高于A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RI与Fg和hsCRP呈正相关(OR分别是2.901,1.318,均P<0.01).结论 hsCRP和Fg反映出机体炎症活性,在原发性高血压的胰岛素抵抗及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中可能起一定作用.

    作者:彭清;王小洁;刘应才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经瞳孔温热疗法治疗老年性黄斑变性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经瞳孔温热疗法(TTT)治疗老年性黄斑变性(AMD)的疗效.方法 采用810nm激光对21例(21眼)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确诊的AMD患者进行TTT治疗,能量100~400 mW,时间60s.结果 治疗后均无即刻视力下降或其他不适.末诊时,黄斑出血完全吸收15例(71.4%),部分吸收2例(9.5%),复发性出血1例(4.8%).视力低于0.1者8眼(38.1%),0.1~0.3者10眼(47.6%),>0.3者3眼(14.3%).与初诊时相比,末诊时视力增进8眼(38.1%),不变12眼(57.1%),下降1眼(4.8%).结论 TTT治疗老年性黄斑变性安全有效,能有效促进视网膜出血吸收,使大部分患者视力保持稳定,但还需更多的病例以及更长期的随访研究.

    作者:刘三梅;樊映川;钟捷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原发性脑干损伤患者的救治

    目的 探讨原发性脑干损伤救治经验.方法 我科对近5年来收治的原发性脑干损伤患者采取低温冬眠、肌肉松化刺、呼吸机控制呼吸和后期行高压氧,中医中药等综合救治30例.结果 全组患者中存活24例,根据GCS标准评为良好18例,轻残6例,死亡6例.结论 对原发性脑干损伤患者早期要积极处理呼吸功能不全,频繁强直发作和后期综合治疗可大大提高临床救治效果.

    作者:陈辉;张永兰 刊期: 2007年第05期

四川医学杂志

四川医学杂志

主管:四川省卫生厅

主办:四川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