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并发自发性气胸临床分析

周淑萍

关键词:阻塞性肺气肿, 自发性气胸, 并发症, 误诊
摘要: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并发自发性气胸的临床特点和诊断.方法 对22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并发自发性气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患者中,多呈缓慢发病(急性发病7例,缓慢发病15例),气胸症状体征不典型,入院时22例中5例误诊.病情较重,6例为交通型气胸,2例为张力型气胸,并发皮下气肿4例,纵膈气肿1例,9例出现呼吸性酸中毒.经穿刺抽气或水封瓶闭式引流等治疗,20例治愈好转,2例死亡.结论 慢性肺气肿并发自发性气胸临床表现不典型,易于误诊,病情常较严重,病死率高,在临床工作中应引起高度重视.
四川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改变鼻饲时间减少脑血管意外患者合并肺炎的研究

    目的 探讨脑血管意外患者适宜的鼻饲时间,减少肺炎的发生.方法 随机将118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实验组58例.对照组在发病后第3天安置胃管鼻饲;实验组在发病后第7天安置胃管鼻饲.结果 实验组58例,支气管、肺细菌培养结果51例阴性、7例阳性.发热6例,肺炎5例,窒息0例;对照组60例;支气管,肺细菌培养结果58例阳性,2例阴性.发烧45例,肺炎35例,窒息2例.结论 脑血管意外患者发病后1周鼻饲能明显降低肺炎的发生率.

    作者:张淑彬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8%乳化异氟醚兔硬膜外麻醉作用观察

    目的 观察8%乳化异氟醚是否具有硬膜外麻醉作用.方法 成年雄性大白兔40只,随机分为4组(n=10),分别接受硬膜外腔注射8%乳化异氟醚1ml、1%利多卡因1ml、30%脂肪乳溶液1ml和生理盐水1ml.观察用药前后动物的感觉、运动功能和意识的变化.结果 乳化异氟醚组和利多卡因组均观察到了明确的硬膜外麻醉作用,而脂肪乳组和生理盐水组未观察到任何麻醉作用;给药前后备组动物的意识均未见改变.结论 8%乳化异氟醚硬膜外腔给药可产生硬膜外麻醉作用.

    作者:柴云飞;宋海波;杨静;刘陕岭;张文胜;杨经文;刘进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髂腹股沟入路在骨盆骨折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髂腹股沟入路在骨盆骨折中的应用.方法 自2003年12月至2006年9月对不稳定骨盆骨折采用髂腹股沟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病例18例,骨折类型按Tile分型:B1型2例,B2型3例,B3型2例;C1型4例,C2型5例,C3型2例.结果 本组无感染、血管神经损伤等手术并发症,术后随访6~30个月,平均13.6个月,骨折均愈合,其中5例遗留轻度至中度疼痛,1例变换工作,16例步态恢复正常,2例遗留轻度跛行,根据Majeed骨盆骨折评价标准,本组疗效优9例,良7例,可2例.结论 不稳定性骨盆骨折同时行前后骨盆复位固定是治疗上的更高要求,髂腹股沟入路作为骨盆前方入路,可同时满足前后骨盆环固定的显露要求,骨折复位更直观,术中无须变换体位,方便手术操作,同时避免严重医源性损伤尤为重要.

    作者:邹宏;陈玉龙;弋石泉;唐付林;王辉;王家洪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奥曲肽与垂体后叶素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成本——效果分析

    目的 比较生长抑素8肽衍生物奥曲肽与垂体后叶素在治疗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导致患者大出血中的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及其治疗成本.方法 53例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奥曲肽治疗组、垂体后叶素对照组,运用药物经济学成本--效果比进行分析.结果 治疗组平均止血时间为27.52 h,总有效率为92.38%,成本--效果比为8.11;对照组平均止血时间为36.72 h,总有效率为82.02%,成本--效果比为1.40.结论 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治疗可首选治疗效果好,成本相对交低的垂体后叶素.

    作者:黄林;曾华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正畸牵引治疗上前牙龈下牙根的临床应用

    目的 研究上前牙龈下牙根如何用正畸牵引方法使其保留下来.方法 上前牙龈下牙根经根管治疗后,在根管内顺根长轴方向用磷酸锌粘固一个长度应略等于现有根长1/2的末端带钩的不锈钢丝;在牙根两侧约2~4个健康牙齿唇颊面粘托槽,用0.018英寸×0.025英寸不锈钢丝作唇弓,在唇弓上顺牙根长轴方向弯制牵引钩;用正畸弹力线固定连接两牵引钩,力量约70g,每2周更换一次弹力线,4~6周后牙根牵引至可行义齿修复的位置后改用金属丝固定,保持牵引效果,3个月后行桩冠修复.结果 41颗牙齿其中3颗失败,满意率达到90%以上.结论 上前牙的龈下牙根,无良好的方法直接进行义齿修复,以前往往直接拔除牙根.开展正畸矫治后,多数牙根可以保留,直接桩冠修复.

    作者:韩红娟;桂晓冰;周国珍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肺放线菌病1例

    患者,女,51岁.1周前因受凉后出现右侧胸痛,咳嗽,咯白色泡沫痰,咳嗽时胸痛加重.在当地卫生院对症处理疗效不佳.

    作者:高万本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T2DM)经磺脲类治疗失效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46倒磺脲类治疗失效的T2DM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胰岛素组用胰岛素(诺和灵30R或50R)早、晚餐前皮下注射;联合用药组在胰岛素治疗的基础上加服二甲双胍.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均明显下降(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用药组三酰甘油、胆固醇水平明显下降,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升高,体重指数下降,糖化血红蛋白下降(P<0.01),与胰岛素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磺脲类治疗失效的T2DM患者应用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可有效控制血糖,改善脂代谢,降低体重.

    作者:万晓霞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结核性腹膜炎并粘连性肠梗阻的中西医治疗体会

    目的 探讨腹膜结核感染导致的粘连性肠梗阻中西医治疗的疗效.方法 将结核性腹膜炎并肠梗阻65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7例和对照组2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大承气汤加减方剂治疗.结果 治疗组显效31例(83.8%),对照组显效16例(53.1%),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结核感染导致的粘连性肠梗阻在抗结核的同时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可取得满意的疗效.

    作者:王攀;魏寿江;王崇树;王城;侯华芳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早期诊断急性心肌梗死

    目的 探讨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对25例胸痛发作≤6h拟诊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即刻行H-FABP、肌钙蛋白T定性及肌钙蛋白Ⅰ定量检测,了解H-FABP在AMI的早期诊断价值.结果 ①AMI组≤6 h H-FABP定性15例阳性,敏感性为93.7%,肌钙蛋白T定性3例为阳性,敏感性为23.7%;②心绞痛组及非心源性胸痛组≤6 h H-FABP定性及肌钙蛋白T定性均为阴性;③≤6 h血肌钙蛋白Ⅰ定量3组间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H-FABP是一种新的有重要临床价值的AMI早期诊断指标.

    作者:吴希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高龄COPD并发自发性气胸的外科治疗

    目的 探讨高龄COPD并发自发性气胸的外科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收集我院胸外科2004~2006年高龄COPD并发自发性气胸手术患者22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22例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 高龄COPD并发自发性气胸患者通过胸腔镜手术治疗是安全的,效果是确切的.

    作者:张志国;芮军;杨世英;黎新建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卡波金与高压氧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卡波金与高压氧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20例符合突发性耳聋的患者随机分为卡波金治疗组及高压氧治疗组各60例,卡波金组采用卡波金(95%氧及5%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治疗,高压氧组采用高压氧治疗,治疗为3个疗程(以卡波金治疗5 d 1疗程计算,约2周时间).将两组的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卡波金组有效率为71.7%(其中显效24例,有效19例,无效17例),高压氧组有效率为56.7%(其中显效20例,有效14倒,无效26例).经x2检验两组间疗效无统计学意义(x2=3.01,P>0.05).结论 卡波金作为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一种辅助措施,同传统的高压氧治疗一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且不良反应小,并发症少,可作为临床上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一种选择,值得推广.

    作者:吕海苓;王晋;覃萍;付尤英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并发自发性气胸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并发自发性气胸的临床特点和诊断.方法 对22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并发自发性气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患者中,多呈缓慢发病(急性发病7例,缓慢发病15例),气胸症状体征不典型,入院时22例中5例误诊.病情较重,6例为交通型气胸,2例为张力型气胸,并发皮下气肿4例,纵膈气肿1例,9例出现呼吸性酸中毒.经穿刺抽气或水封瓶闭式引流等治疗,20例治愈好转,2例死亡.结论 慢性肺气肿并发自发性气胸临床表现不典型,易于误诊,病情常较严重,病死率高,在临床工作中应引起高度重视.

    作者:周淑萍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关节镜下应用等离子刀治疗半月板损伤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应用等离子刀治疗半月板损伤的疗效.方法 23例27侧半月板损伤的患者在关节镜下施行了半月板部分切除术或修整术.结果 手术均获得成功,术后恢复顺利,无并发症发生.随访23例,随访时间6~23个月,平均13个月.20例患者的术前症状均消失,关节功能恢复正常,其余3例术前症状明显缓解.结论 关节镜下用等离子刀行半月板部分切除术或修整术,损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是治疗半月板损伤的一种有效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远辉;张忠杰;徐扬博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苏芬太尼用于无痛人流麻醉的佳剂量探讨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苏芬太尼增强丙泊酚无痛人流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择120例行无痛人流患者,随机分成S1、S2、S3、S4 4组,每组各30例.4组分别静脉注射苏芬太尼0.05μg/kg、0.10μg/kg、0.15μg/kg、0.20μg/kg后,再缓慢推注丙泊酚2 mg/kg.观察记录各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R)、脉搏氧饱和度(SpO2)、丙泊酚总量、体动、呼唤应答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及不良反应(头晕、恶心呕吐)发生情况.结果 4组给药前、给药后1min及手术结束时MAP、HR变化无显著性差畀(P>0.05);但给药后1min时,S3和S4组的R及SoO2较给药前明显降低(P<0.05).S4组呼吸应答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呼吸抑制时间较其它3组显著延长(P<0.05),且恶心呕吐发生率亦高.结论 苏芬太尼0.10μg/kg与丙泊酚联合用于无病人流手术的麻醉,镇痛效果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是增强丙泊酚无病人流麻醉效果的适临床剂量.

    作者:王玲英;杨小霖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支气管及肺动脉成形术治疗中心型肺癌

    目的 探讨支气管及肺动脉成形术治疗肺癌的手术适应证、手术方法及其疗效.方法 总结了7例中心型肺癌病例施行手术治疗的情况.结果 全组围手术期中均无死亡及其他并发症.结论 支气管及肺动脉成型术治疗中心型肺癌,能大限度地保留有效正常肺组织,根治或亚根治切除肿瘤及受侵组织,且并发症少,能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及生存率.

    作者:陈有东;何零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丙泊酚与硫喷妥钠静脉麻醉应用于电抽搐治疗的临床研究

    目的 比较硫喷妥钠与丙泊酚两种静脉麻醉药物,在电抽搐治疗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随机将100倒患者分为硫喷妥钠组50倒,丙泊酚组50例.观察两种静脉麻醉药物下患者在注射痛、入睡时间、不自主运动、睁眼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自行行走时间、术后兴奋、静脉炎等方面的临床特点.结果 两组患者在不自主运动、睁眼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自行行走时间、术后兴奋、注射痛、静脉炎方面差异显著(P<0.01).结论 在治疗时间较短的电抽搐治疗中,丙泊酚静脉麻醉苏醒快而彻底,不良反应少,能缩短整个治疗时间.

    作者:刘绍彬;罗明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89Sr内照射治疗中重度骨转移疼痛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89Sr内照射治疗中重度骨转移疼痛临床疗效.方法 对2003年1月至2006年4月未接受任何放疗的32例骨转移疼痛患者进行1~3次89Sr内照射治疗,剂量111~148MBq(3~4 mci),一次性静脉注射.结果 89Sr内照射治疗中重度骨转移疼痛缓解率81.25%,患者生存质量明显改善.结论 89Sr内照射治疗骨转移所致中重度疼痛疗效满意,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陈宗万;陈艳才;王平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研究进展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是新生儿阶段一种严重威胁患儿生命的疾病,以腹胀、呕吐、便血、严重者休克为主要临床表现,腹部X线检查以肠壁囊样积气为特征.

    作者:李德渊;李晋辉;母得志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腰椎后路椎间盘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9例体会

    目的 探讨腰椎后路椎间盘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应用.方法 对我院59例后路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进行分析.结果 按照Macnab标准:优37例,良16例,可4例,差2例,优良率89%.结论 该方法适用于椎间盘突出症及腰椎管狭窄患者,本术式达到了减压目的 ,而且手术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保证了脊柱的稳定性.在发挥其优势的前提下,适应证的选择十分重要,预防手术并发症亦不可忽视.

    作者:张福利;肖世尧;吴凯;范恒俊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原发性桥脑出血15例临床与CT分析

    目的 研究桥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表现及预后与CT改变的临床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至2000年1月经CT确诊的15例桥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访其预后,分析与CT改变的关系.结果 本组15例,CT发现大量出血(血量≥5ml)6例,其中2例波及中脑;9例血肿量在0.5~4 ml,其中5例累及被基部,3例累及被盖部,1例累及基底部;单侧受累4例,余为双侧受累;出血侵及的部位以被基部为多(11例).本组6例血肿量在5~11.24 ml,其中2例出血波及中脑,中脑内的血肿量各为0.36ml和1.4ml;9例出血量0.5~4 ml.本组病例出血多伴有桥脑的肿胀、变形、环池、桥小脑角池受压或不清,四脑室移位,年轻而无高血压病史的患者,脑桥出血多不规则,密度多不均匀.结论 CT检查增加了非经典型的桥脑出血检出率,有助于早期诊断及判断预后、降低桥脑出血的病死率.

    作者:高英;杨友松;罗永杰 刊期: 2007年第05期

四川医学杂志

四川医学杂志

主管:四川省卫生厅

主办:四川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