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绍彬;罗明
目的 探讨穿孔素/颗粒酶B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利用MGB探针技术,建立实时荧光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40例PBC患者和40例正常人PBMC穿孔素和颗粒酶B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及血浆γ-谷氨酰转肽酶(GGT)、碱性磷酸酶(ALP)浓度,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PBC患者PBMC穿孔素mRNA的相对表达量是正常对照的1.15倍,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颗粒酶B mRNA的相对表达量是正常对照组的2.5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BC患者血浆GGT、ALP浓度升高,且与颗粒酶B基因表达的△Ct值呈显著相关(P<0.05).结论 颗粒酶B的异常表达与PBC的发病密切相关,且与血浆GGT、ALP浓度具有相关性,提示穿孔素和颗粒酶B(尤其是颗粒酶B)在PBC的发病中可能具有一定作用.
作者:杨中华;舒德芬;左永太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上前牙龈下牙根如何用正畸牵引方法使其保留下来.方法 上前牙龈下牙根经根管治疗后,在根管内顺根长轴方向用磷酸锌粘固一个长度应略等于现有根长1/2的末端带钩的不锈钢丝;在牙根两侧约2~4个健康牙齿唇颊面粘托槽,用0.018英寸×0.025英寸不锈钢丝作唇弓,在唇弓上顺牙根长轴方向弯制牵引钩;用正畸弹力线固定连接两牵引钩,力量约70g,每2周更换一次弹力线,4~6周后牙根牵引至可行义齿修复的位置后改用金属丝固定,保持牵引效果,3个月后行桩冠修复.结果 41颗牙齿其中3颗失败,满意率达到90%以上.结论 上前牙的龈下牙根,无良好的方法直接进行义齿修复,以前往往直接拔除牙根.开展正畸矫治后,多数牙根可以保留,直接桩冠修复.
作者:韩红娟;桂晓冰;周国珍 刊期: 2007年第05期
1临床资料患者,男,57岁.主因反复腹胀腹痛20余年,加重伴排气排便不畅2 d.体格检查:生命体征平稳,急性病容,腹部膨隆,未见胃肠型、蠕动波及腹壁静脉曲张.
作者:朱莉;李忠廉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8%乳化异氟醚是否具有硬膜外麻醉作用.方法 成年雄性大白兔40只,随机分为4组(n=10),分别接受硬膜外腔注射8%乳化异氟醚1ml、1%利多卡因1ml、30%脂肪乳溶液1ml和生理盐水1ml.观察用药前后动物的感觉、运动功能和意识的变化.结果 乳化异氟醚组和利多卡因组均观察到了明确的硬膜外麻醉作用,而脂肪乳组和生理盐水组未观察到任何麻醉作用;给药前后备组动物的意识均未见改变.结论 8%乳化异氟醚硬膜外腔给药可产生硬膜外麻醉作用.
作者:柴云飞;宋海波;杨静;刘陕岭;张文胜;杨经文;刘进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急性百草枯(PQ)中毒大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凝血活性的改变与肺纤维化发病的关系.方法 64只SD大鼠按完全随机设计方法分为两组,每组各32只.染毒组用PQ按50mg/kg灌胃染毒,对照组代以等剂量生理盐水灌胃.灌胃后于第7,14,28,50天测定BALF中标准血浆、乏因子Ⅶ血浆、乏因子X血浆的复钙时间以了解促凝活性(PCA),并测定BALF中凝血酶的活性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蛋白含量.对照组代以等剂量生理盐水灌胃.结果 染毒组BALF中标准血浆的复钙时间、凝血酶的活性和TGF-β1的含量这3个指标第7天和第14天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第28天及第50天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染毒组,第7天和第14天,乏因子X血浆的复钙时间大于乏因子Ⅶ血浆并大于标准血浆的复钙时间.在14 d内,TGF-β1的含量与促凝活性和凝血酶的活性呈正相关.结论 百草枯中毒的肺泡炎期,BALF中的促凝活性和凝血酶的活性升高,这种高凝状态是由于活化的凝血因子Ⅶa激活凝血因子X,启动外源凝血途径所致;在肺纤维化期,它们的活性不升高.凝血因子、凝血酶可能通过促进TGF-β1的合成直接促进肺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
作者:周毅武;孟晓彦;杜晓冬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并发自发性气胸的临床特点和诊断.方法 对22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并发自发性气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患者中,多呈缓慢发病(急性发病7例,缓慢发病15例),气胸症状体征不典型,入院时22例中5例误诊.病情较重,6例为交通型气胸,2例为张力型气胸,并发皮下气肿4例,纵膈气肿1例,9例出现呼吸性酸中毒.经穿刺抽气或水封瓶闭式引流等治疗,20例治愈好转,2例死亡.结论 慢性肺气肿并发自发性气胸临床表现不典型,易于误诊,病情常较严重,病死率高,在临床工作中应引起高度重视.
作者:周淑萍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硬膜外麻醉用于高龄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安全性.方法 100例ASAⅠ~Ⅱ级高龄老年患者在硬膜外麻醉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分别记录气腹前和气腹后5、15、30、45min的血压、心率、SpO2、PetCO2的变化.结果 气腹后的血压、心率、SpO2的变化与气腹前相比较无明显的差异(P>0.05),气腹后的PetCO2与气腹前比较有明显的升高,但仍在正常范围内.结论 硬膜外麻醉用于ASAⅠ~Ⅱ级的高龄老年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王利秀;谢咏群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对25例胸痛发作≤6h拟诊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即刻行H-FABP、肌钙蛋白T定性及肌钙蛋白Ⅰ定量检测,了解H-FABP在AMI的早期诊断价值.结果 ①AMI组≤6 h H-FABP定性15例阳性,敏感性为93.7%,肌钙蛋白T定性3例为阳性,敏感性为23.7%;②心绞痛组及非心源性胸痛组≤6 h H-FABP定性及肌钙蛋白T定性均为阴性;③≤6 h血肌钙蛋白Ⅰ定量3组间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H-FABP是一种新的有重要临床价值的AMI早期诊断指标.
作者:吴希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苏芬太尼增强丙泊酚无痛人流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择120例行无痛人流患者,随机分成S1、S2、S3、S4 4组,每组各30例.4组分别静脉注射苏芬太尼0.05μg/kg、0.10μg/kg、0.15μg/kg、0.20μg/kg后,再缓慢推注丙泊酚2 mg/kg.观察记录各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R)、脉搏氧饱和度(SpO2)、丙泊酚总量、体动、呼唤应答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及不良反应(头晕、恶心呕吐)发生情况.结果 4组给药前、给药后1min及手术结束时MAP、HR变化无显著性差畀(P>0.05);但给药后1min时,S3和S4组的R及SoO2较给药前明显降低(P<0.05).S4组呼吸应答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呼吸抑制时间较其它3组显著延长(P<0.05),且恶心呕吐发生率亦高.结论 苏芬太尼0.10μg/kg与丙泊酚联合用于无病人流手术的麻醉,镇痛效果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是增强丙泊酚无病人流麻醉效果的适临床剂量.
作者:王玲英;杨小霖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富含半胱氨酸61(Cyr61)在非特指外周T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实时荧先定量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分别检测非特指外周T细胞淋巴瘤中Cyr61mRNA及其蛋白水平的表达情况,用细胞核增殖相关抗原(Ki-67)单克隆抗体标记肿瘤细胞并计算细胞增殖指数,用SPSS10.0软件分析Cyr61表达与该肿瘤细胞增殖指数、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①20例非特指外周T细胞淋巴瘤中有17例(85.0%)Cyr61mRNA表达上调,15例(75.0%)肿瘤细胞CYR61蛋白表达阳性;②Cyr61表达与该肿瘤细胞增殖指数呈正相关(r=0.8,P=0.008);③Cyr61表达与该肿瘤的临床分期、B症状及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有关(P=0.026,P=0.006,P=0.010);④Cox多因素相关分析显示,年龄>60岁和Cyr61表达上调为预后不良因素(P=0.020和P=0.021).结论 Cyr61在非特指外周T细胞淋巴瘤中广泛表达,可能与该肿瘤的临床特征和预后有关.
作者:唐琼兰;刘卫平;文彬;黄一凡;刘明国;杨慧敏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对比现察介入、放疗综合治疗和单纯放射治疗中晚期子宫颈癌的疗效.方法 动脉介入、放疗综合治疗37例,经导管灌注卡铂400mg,表阿霉素40~60 mg,平阳霉素30~40 mg,后经放射治疗.同时随机抽取单纯放射治疗3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 动脉介入、放疗综合治疗组疗效明显好于单纯放射治疗组(x2=5.92,P<0.05).结论 动脉介入、放疗综合治疗比单纯放射治疗中晚期子宫颈癌疗效更显著,并且相对能延长生存期.
作者:张宗建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手术治疗的效果、手术方式.方法 对30例采用了小骨窗清除血肿+引流法应用YL-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穿刺针(北京万特福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单纯血肿引流.结果 生活自理12例(40%),生活部分自理9例(30%),生活完全不能自理2例(7%),死亡5例(16%),植物生存2例(7%).结论 不加重神经功能损伤,康复快、住院周期短、节省医疗费用,适合于有CT的基层医院开展.
作者:吴蜀平;张仕才;张晓荣;何发远;杨述飞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PPAR-γ(peroxisome proliferactor-activated receptor gamma,PPAR-γ)配体罗格列酮(rosiglitazone,RGZ)抑制胆管癌的体内有效作用途径.方法 采用不同RGZ给药方法和途径对胆管癌细胞系QBC939荷瘤裸鼠进行干预,7d后处死,测量瘤体体积和重量,计算各组肿瘤生长抑制率.结果 RGZ对胆管癌细胞有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连续多次灌胃组[12mg/(kg·d)](临床途径组)抑制作用明显,而单次灌胃组、单次与多次腹腔灌注组抑制作用均不明显.统计学处理,连续多次灌胃组与其他给药途径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而其他方法与对照组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连续多次给药法是PPAR-γ配体RGZ对胆管癌有效抑制作用方法之一.
作者:吴良洪;程南生;魏大鹏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比较生长抑素8肽衍生物奥曲肽与垂体后叶素在治疗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导致患者大出血中的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及其治疗成本.方法 53例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奥曲肽治疗组、垂体后叶素对照组,运用药物经济学成本--效果比进行分析.结果 治疗组平均止血时间为27.52 h,总有效率为92.38%,成本--效果比为8.11;对照组平均止血时间为36.72 h,总有效率为82.02%,成本--效果比为1.40.结论 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治疗可首选治疗效果好,成本相对交低的垂体后叶素.
作者:黄林;曾华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p38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p38 MAPK)信号通路及其特异性抑制剂SB203580在气道粘液高分泌中的作用,阐明p38 MAPK、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粘蛋白基因转录中的相互作用机制.方法 小鼠吸入丙烯醛21d建立模型,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吸入,干预组予SB203580腹腔注射.于第7天、第21天处死动物.结果 小鼠吸入丙烯醛21d后出现明显的气道粘液高分泌表现,经SB203580治疗后粘液分泌明显减轻;拮抗p38MAPK后MUCIN5ACTMMP-9蛋白、mRNA表达量下降(P<0.01).结论 丙烯醛吸入可致小鼠气道粘液高分泌,p38 MAPK信号通路可在转录水平调节MMP-9,终调控MUCIN5AC基因表达,揭示新的引起气道粘液高分泌的分子机制和有效的治疗靶点.
作者:刘代顺;文富强;李艳萍;徐丹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损伤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以提高十二指肠损伤的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分析16例十二指肠损伤的临床资料,对临床特点、误漏诊原因及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16例全部手术探查证实,治愈14倒,合并十二指肠瘘1例,十二指肠狭窄1倒,并发症发生率为12.5%.死亡2例,病死率12.5%.结论 早期剖腹探查,合理的手术治疗方式,是救治十二指肠损伤的关键;综合治疗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作者:张临汇;廖兴明;李兆敏;王一成;罗建明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经瞳孔温热疗法(TTT)治疗老年性黄斑变性(AMD)的疗效.方法 采用810nm激光对21例(21眼)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确诊的AMD患者进行TTT治疗,能量100~400 mW,时间60s.结果 治疗后均无即刻视力下降或其他不适.末诊时,黄斑出血完全吸收15例(71.4%),部分吸收2例(9.5%),复发性出血1例(4.8%).视力低于0.1者8眼(38.1%),0.1~0.3者10眼(47.6%),>0.3者3眼(14.3%).与初诊时相比,末诊时视力增进8眼(38.1%),不变12眼(57.1%),下降1眼(4.8%).结论 TTT治疗老年性黄斑变性安全有效,能有效促进视网膜出血吸收,使大部分患者视力保持稳定,但还需更多的病例以及更长期的随访研究.
作者:刘三梅;樊映川;钟捷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将佩尔地平和硝酸甘油进行比较,探讨佩尔地平治疗高血压急症的降压稳定性及对心率的影响.方法 共120例高血压急症患者随机的接受佩尔地平或硝酸甘油静脉注射治疗.比较用药后1h内每5min的滴速调整和心率变化情况.结果 佩尔地平组与硝酸甘油组分别需经(2.01±0.43)次、(3.65±0.21)次滴速调整,达到目标血压,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佩尔地平组心率由用药前的(82.15±5.67)次/min增加至用药后的(89.89±4.57)次/min,用药前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硝酸甘油组由用药前的(81.14±7.48)次/min增加至用药后的(103.76±6.87)次/min,用药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佩尔地平可以平稳降压,对心率的影响较小,为较理想的在急诊科使用的控制高血压急症的药物.
作者:许树云;蒋臻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比较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与APR术的近期疗效,探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的可行性及手术指征.方法 对2004年1月至2005年6月68例距齿状线1~5 cm的低位直肠癌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44例行保肛术,24例行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abdominoperineal resection,APR).结果 保肛组和APR组术后2年局部复发率分别为9.1%(n=4)和8.3%(n=2)(P>0.05),两年生存率分别为88.6%和79.1%(P>0.05).两组中局部复发及死亡的病例大多为低分化癌或处于Dukes C期.结论 在严格掌握手术指征的前提下,低位直肠癌保肛术是合理可行的.
作者:李义;罗艳霞 刊期: 2007年第05期
尿毒症脑病(uremic encephalopathy,UE)是指慢性肾衰竭并发的神经精神异常,是慢性肾衰竭晚期的严重并发症之一,突出的表现是高级精神活动异常、不自主运动及癫痫性抽搐发作,如不及时治疗,常可致死.而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法(CAPD)在急、慢性肾衰竭患者中的疗效目前已得到共识.我们应用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法(CAPD)抢救尿毒症脑病患者30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超;陈林;文艳秋;崔天蕾;沙朝晖;钟慧 刊期: 2007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