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Cyr61基因在非特指外周T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唐琼兰;刘卫平;文彬;黄一凡;刘明国;杨慧敏

关键词:外周T细胞淋巴瘤, 非特指, 富含半胱氨酸61, 预后
摘要:目的 探讨富含半胱氨酸61(Cyr61)在非特指外周T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实时荧先定量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分别检测非特指外周T细胞淋巴瘤中Cyr61mRNA及其蛋白水平的表达情况,用细胞核增殖相关抗原(Ki-67)单克隆抗体标记肿瘤细胞并计算细胞增殖指数,用SPSS10.0软件分析Cyr61表达与该肿瘤细胞增殖指数、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①20例非特指外周T细胞淋巴瘤中有17例(85.0%)Cyr61mRNA表达上调,15例(75.0%)肿瘤细胞CYR61蛋白表达阳性;②Cyr61表达与该肿瘤细胞增殖指数呈正相关(r=0.8,P=0.008);③Cyr61表达与该肿瘤的临床分期、B症状及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有关(P=0.026,P=0.006,P=0.010);④Cox多因素相关分析显示,年龄>60岁和Cyr61表达上调为预后不良因素(P=0.020和P=0.021).结论 Cyr61在非特指外周T细胞淋巴瘤中广泛表达,可能与该肿瘤的临床特征和预后有关.
四川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丙泊酚与硫喷妥钠静脉麻醉应用于电抽搐治疗的临床研究

    目的 比较硫喷妥钠与丙泊酚两种静脉麻醉药物,在电抽搐治疗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随机将100倒患者分为硫喷妥钠组50倒,丙泊酚组50例.观察两种静脉麻醉药物下患者在注射痛、入睡时间、不自主运动、睁眼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自行行走时间、术后兴奋、静脉炎等方面的临床特点.结果 两组患者在不自主运动、睁眼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自行行走时间、术后兴奋、注射痛、静脉炎方面差异显著(P<0.01).结论 在治疗时间较短的电抽搐治疗中,丙泊酚静脉麻醉苏醒快而彻底,不良反应少,能缩短整个治疗时间.

    作者:刘绍彬;罗明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应用CAPD治疗尿毒症脑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

    尿毒症脑病(uremic encephalopathy,UE)是指慢性肾衰竭并发的神经精神异常,是慢性肾衰竭晚期的严重并发症之一,突出的表现是高级精神活动异常、不自主运动及癫痫性抽搐发作,如不及时治疗,常可致死.而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法(CAPD)在急、慢性肾衰竭患者中的疗效目前已得到共识.我们应用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法(CAPD)抢救尿毒症脑病患者30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超;陈林;文艳秋;崔天蕾;沙朝晖;钟慧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ANCA相关性血管炎及其肾损害研究进展

    ANCA相关性系统性血管炎是一类以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为特征的血管性炎性疾病,广泛累及多系统大、小血管.目前对于ANCA相关性血管炎的分类,主要是指Wegener's肉芽肿、显微镜下血管炎及churgstrauss综合征,其发病机制主要是由抗中性粒细胞抗体激活ANCA而导致的坏死性血管炎.

    作者:吴蔚桦;马行一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成都市1~11个月582名婴儿气质特点分析

    目的 分析成都市1~11个月婴儿气质类型分布特点,探讨不同年龄、性别对气质特点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成都市六城区1~11个月婴儿,有效例数582例,分2个年龄组,采用Carey和McDevitt等人设计,经张劲松等人修订的婴儿气质问卷进行气质测评.结果 婴儿气质类型分布以易养型和中间偏易养型为主;两个年龄组婴儿气质类型的分布是相似的,但随年龄增长易养型婴儿比例有降低,启动缓慢型婴儿比例有上升;1岁内婴儿气质的性别差异已出现.结论 婴儿气质类型的分布相对稳定,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的婴儿气质类型的分布相似,婴儿气质维度的特点已有性别差异.

    作者:祝翊铭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急性百草枯中毒大鼠凝血活性变化的研究

    目的 了解急性百草枯(PQ)中毒大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凝血活性的改变与肺纤维化发病的关系.方法 64只SD大鼠按完全随机设计方法分为两组,每组各32只.染毒组用PQ按50mg/kg灌胃染毒,对照组代以等剂量生理盐水灌胃.灌胃后于第7,14,28,50天测定BALF中标准血浆、乏因子Ⅶ血浆、乏因子X血浆的复钙时间以了解促凝活性(PCA),并测定BALF中凝血酶的活性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蛋白含量.对照组代以等剂量生理盐水灌胃.结果 染毒组BALF中标准血浆的复钙时间、凝血酶的活性和TGF-β1的含量这3个指标第7天和第14天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第28天及第50天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染毒组,第7天和第14天,乏因子X血浆的复钙时间大于乏因子Ⅶ血浆并大于标准血浆的复钙时间.在14 d内,TGF-β1的含量与促凝活性和凝血酶的活性呈正相关.结论 百草枯中毒的肺泡炎期,BALF中的促凝活性和凝血酶的活性升高,这种高凝状态是由于活化的凝血因子Ⅶa激活凝血因子X,启动外源凝血途径所致;在肺纤维化期,它们的活性不升高.凝血因子、凝血酶可能通过促进TGF-β1的合成直接促进肺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

    作者:周毅武;孟晓彦;杜晓冬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与APR术的近期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与APR术的近期疗效,探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的可行性及手术指征.方法 对2004年1月至2005年6月68例距齿状线1~5 cm的低位直肠癌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44例行保肛术,24例行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abdominoperineal resection,APR).结果 保肛组和APR组术后2年局部复发率分别为9.1%(n=4)和8.3%(n=2)(P>0.05),两年生存率分别为88.6%和79.1%(P>0.05).两组中局部复发及死亡的病例大多为低分化癌或处于Dukes C期.结论 在严格掌握手术指征的前提下,低位直肠癌保肛术是合理可行的.

    作者:李义;罗艳霞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丙烯醛刺激小鼠气道粘液高分泌新的分子机制-p38 MAPK/MMP-9信号通路调控MUCIN5AC表达

    目的 探讨p38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p38 MAPK)信号通路及其特异性抑制剂SB203580在气道粘液高分泌中的作用,阐明p38 MAPK、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粘蛋白基因转录中的相互作用机制.方法 小鼠吸入丙烯醛21d建立模型,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吸入,干预组予SB203580腹腔注射.于第7天、第21天处死动物.结果 小鼠吸入丙烯醛21d后出现明显的气道粘液高分泌表现,经SB203580治疗后粘液分泌明显减轻;拮抗p38MAPK后MUCIN5ACTMMP-9蛋白、mRNA表达量下降(P<0.01).结论 丙烯醛吸入可致小鼠气道粘液高分泌,p38 MAPK信号通路可在转录水平调节MMP-9,终调控MUCIN5AC基因表达,揭示新的引起气道粘液高分泌的分子机制和有效的治疗靶点.

    作者:刘代顺;文富强;李艳萍;徐丹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肾病综合征并发深静脉血栓6例的诊治体会并文献复习

    目的 探讨肾病综合征合并深静脉血栓的诊断、治疗手段.方法 对我院1998~2006年确诊的肾病综合征合并深静脉血栓6例的诊断、治疗进行总结分析,并进行相关的文献复习.结果 6例中,1例为肾病综合征并发脑血栓形成,1例并发双肾静脉主干血栓形成并伴有急性肾衰竭,4例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6例均在免疫抑制剂基础治疗上,给予抗凝、溶栓治疗,均抗栓治疗成功,1例成为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结论 肾病综合征合并深静脉血栓应该早期积极有效抗栓治疗,其可能改变预后,且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小.

    作者:甘晓辉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研究进展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是新生儿阶段一种严重威胁患儿生命的疾病,以腹胀、呕吐、便血、严重者休克为主要临床表现,腹部X线检查以肠壁囊样积气为特征.

    作者:李德渊;李晋辉;母得志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Cyr61基因在非特指外周T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富含半胱氨酸61(Cyr61)在非特指外周T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实时荧先定量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分别检测非特指外周T细胞淋巴瘤中Cyr61mRNA及其蛋白水平的表达情况,用细胞核增殖相关抗原(Ki-67)单克隆抗体标记肿瘤细胞并计算细胞增殖指数,用SPSS10.0软件分析Cyr61表达与该肿瘤细胞增殖指数、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①20例非特指外周T细胞淋巴瘤中有17例(85.0%)Cyr61mRNA表达上调,15例(75.0%)肿瘤细胞CYR61蛋白表达阳性;②Cyr61表达与该肿瘤细胞增殖指数呈正相关(r=0.8,P=0.008);③Cyr61表达与该肿瘤的临床分期、B症状及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有关(P=0.026,P=0.006,P=0.010);④Cox多因素相关分析显示,年龄>60岁和Cyr61表达上调为预后不良因素(P=0.020和P=0.021).结论 Cyr61在非特指外周T细胞淋巴瘤中广泛表达,可能与该肿瘤的临床特征和预后有关.

    作者:唐琼兰;刘卫平;文彬;黄一凡;刘明国;杨慧敏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89Sr内照射治疗中重度骨转移疼痛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89Sr内照射治疗中重度骨转移疼痛临床疗效.方法 对2003年1月至2006年4月未接受任何放疗的32例骨转移疼痛患者进行1~3次89Sr内照射治疗,剂量111~148MBq(3~4 mci),一次性静脉注射.结果 89Sr内照射治疗中重度骨转移疼痛缓解率81.25%,患者生存质量明显改善.结论 89Sr内照射治疗骨转移所致中重度疼痛疗效满意,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陈宗万;陈艳才;王平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支气管及肺动脉成形术治疗中心型肺癌

    目的 探讨支气管及肺动脉成形术治疗肺癌的手术适应证、手术方法及其疗效.方法 总结了7例中心型肺癌病例施行手术治疗的情况.结果 全组围手术期中均无死亡及其他并发症.结论 支气管及肺动脉成型术治疗中心型肺癌,能大限度地保留有效正常肺组织,根治或亚根治切除肿瘤及受侵组织,且并发症少,能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及生存率.

    作者:陈有东;何零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早期诊断急性心肌梗死

    目的 探讨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对25例胸痛发作≤6h拟诊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即刻行H-FABP、肌钙蛋白T定性及肌钙蛋白Ⅰ定量检测,了解H-FABP在AMI的早期诊断价值.结果 ①AMI组≤6 h H-FABP定性15例阳性,敏感性为93.7%,肌钙蛋白T定性3例为阳性,敏感性为23.7%;②心绞痛组及非心源性胸痛组≤6 h H-FABP定性及肌钙蛋白T定性均为阴性;③≤6 h血肌钙蛋白Ⅰ定量3组间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H-FABP是一种新的有重要临床价值的AMI早期诊断指标.

    作者:吴希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慢性乙型肝炎再入院患者院外用药调查分析

    目的 调查慢性乙型肝炎再入院患者院外用药情况,以利护理人员根据药物治疗特.点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方法 采用自制调查表对100例慢性乙型肝炎再入院患者院外用药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院外进行抗病毒治疗时,对干扰素的依从性较拉米夫定好,但都存在擅自停药;使用保肝药种类较多,甚至达5种以上,还根据广告、他人介绍选择保肝药.结论 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慢性乙型肝炎院外用药健康指导,增强用药依从性,使患者主动配合治疗,维持病情稳定.

    作者:王瑜;王颖;滕芳菊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重症胰腺炎患者深部真菌感染的预防

    目的 探讨预防重症胰腺炎合并深部真菌感染的措施.方法 将我院2001年1月至2006年12月年收治的重症胰腺炎83例分为A、B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及预防组,比较两组患者深部真菌感染的发生率.结果 A组真菌感染率为23.5%,B组真菌感染率为8.9%.结论 对重症胰腺炎的患者,通过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可降低真菌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谢炜;傅翔;孙安仁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奥曲肽与垂体后叶素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成本——效果分析

    目的 比较生长抑素8肽衍生物奥曲肽与垂体后叶素在治疗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导致患者大出血中的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及其治疗成本.方法 53例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奥曲肽治疗组、垂体后叶素对照组,运用药物经济学成本--效果比进行分析.结果 治疗组平均止血时间为27.52 h,总有效率为92.38%,成本--效果比为8.11;对照组平均止血时间为36.72 h,总有效率为82.02%,成本--效果比为1.40.结论 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治疗可首选治疗效果好,成本相对交低的垂体后叶素.

    作者:黄林;曾华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西沙比利加多虑平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西沙比利加多虑平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方法 对56例F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8倒,对照组28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西沙比利治疗,治疗组加用多虑平治疗.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西沙比利与多虑平联合使用,可提高治疗FD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袁亮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腰椎后路椎间盘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9例体会

    目的 探讨腰椎后路椎间盘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应用.方法 对我院59例后路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进行分析.结果 按照Macnab标准:优37例,良16例,可4例,差2例,优良率89%.结论 该方法适用于椎间盘突出症及腰椎管狭窄患者,本术式达到了减压目的 ,而且手术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保证了脊柱的稳定性.在发挥其优势的前提下,适应证的选择十分重要,预防手术并发症亦不可忽视.

    作者:张福利;肖世尧;吴凯;范恒俊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兔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特征变化

    目的 探讨不同程度缺血再灌注损伤脊髓的病理变化特征及其意义.方法 40只成年家兔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缺血30min组、缺血45min组和缺血60min组,以肾下腹主动脉阻断法制备脊髓缺血再灌注模型,术后2 d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腰髓病理学改变.结果 缺血时间越长,再灌注脊髓病理损伤程度越重,伤后2 d时可见受损脊髓发生出血、水肿、变性坏死,白细胞浸润以及NF-κ Bp65、ICAM-1表达增加.结论 该模型具有重复性好,能较好地反映分级缺血再灌注损伤脊髓的病理变化特点.

    作者:曾俊;方华;王泉云;李昌熙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川南地区呼吸道革兰阴性杆菌感染菌种特点分析

    目的 了解近10年来川南地区呼吸道革兰阴性杆菌感染菌种变化及其特点,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我院1994~2004年收治的经口咽拭子取痰证实为呼吸道感染病例7010例作调查.结果 共分离出致病革兰阴性杆菌52种4231株,占总致病菌的60.3%,其中以铜绿假单胞菌(15.2%),产气杆菌(15.1%),肺炎克雷伯杆菌(11.1%)、大肠杆菌(9.1%),枸橼酸杆菌(7.9%)为川南地区呼吸道革兰阴性感染的优势菌株.结论 ①革兰阴性杆菌为川南地区呼吸道疾病的主要感染源;②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应该得到重视.

    作者:王鸿程;曹兵;李艳萍 刊期: 2007年第05期

四川医学杂志

四川医学杂志

主管:四川省卫生厅

主办:四川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