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瑜;王颖;滕芳菊
目的 探讨ARDS的机械通气时机对病死率的影响.方法 收集67例ARDS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早期组(39例)与晚期组(28例)上机组,比较两组血气、(f)、PaO2/FiO2、MODS及病死率.结果 早期组上机前MODS 9例,上机3 d低氧血症被及时纠正,死亡5例;晚期组上机前MODS 20例,上机3 d低氧血症无明显改善,死亡19例,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机械通气可以降低ARDS的病死率.
作者:欧平华;张普生;谢翠英;卢萍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对比现察介入、放疗综合治疗和单纯放射治疗中晚期子宫颈癌的疗效.方法 动脉介入、放疗综合治疗37例,经导管灌注卡铂400mg,表阿霉素40~60 mg,平阳霉素30~40 mg,后经放射治疗.同时随机抽取单纯放射治疗3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 动脉介入、放疗综合治疗组疗效明显好于单纯放射治疗组(x2=5.92,P<0.05).结论 动脉介入、放疗综合治疗比单纯放射治疗中晚期子宫颈癌疗效更显著,并且相对能延长生存期.
作者:张宗建 刊期: 2007年第05期
患者,女,51岁.1周前因受凉后出现右侧胸痛,咳嗽,咯白色泡沫痰,咳嗽时胸痛加重.在当地卫生院对症处理疗效不佳.
作者:高万本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比较生长抑素8肽衍生物奥曲肽与垂体后叶素在治疗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导致患者大出血中的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及其治疗成本.方法 53例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奥曲肽治疗组、垂体后叶素对照组,运用药物经济学成本--效果比进行分析.结果 治疗组平均止血时间为27.52 h,总有效率为92.38%,成本--效果比为8.11;对照组平均止血时间为36.72 h,总有效率为82.02%,成本--效果比为1.40.结论 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治疗可首选治疗效果好,成本相对交低的垂体后叶素.
作者:黄林;曾华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西沙比利加多虑平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方法 对56例F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8倒,对照组28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西沙比利治疗,治疗组加用多虑平治疗.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西沙比利与多虑平联合使用,可提高治疗FD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袁亮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通过对缺血预适应动物模型与单纯心肌缺血动物模型之间的对照研究,探讨预适应对心肌细胞膜水通道蛋白Aquaporin-1表达的影响及与心肌水肿的关系.方法 以Real-time PCR及Western blotting了解在心肌组织AQP1基因转录及蛋白表达的动态变化趋势;采用Evan'blue定量测定法了解心肌组织中微血管通透性的变化及用心肌水含量测定法了解缺血心肌的水肿程度.结果 与缺血对照组相似,缺血预适应后心肌AQP1基因及其蛋白的表达呈现先减后增的趋势,但增加的程度较对照组为高.预适应后组织血管通透性增高明显受到抑制,但仅伴随着缺血后早期阶段心肌水肿的减轻.与微血管通透性的持续降低形成对比的同时,心肌水肿状态在之后一段时期内保持较高水平与AQP1蛋白表达增高在时间关系上相对应.结论 预适应早期心肌水肿的减轻与血管通透性的抑制有关,而AQP1蛋白表达的增加可能是心肌水肿状态维持的因素.
作者:王浩宇;陈玉成;郑蓉;王斌;陈彦辉;阮霁诗;刘伟强;曾智 刊期: 2007年第05期
患者,男,62岁.因反复咳嗽、咳痰2年,下腹痛、便秘1个月,加重12 h人院.患系统性硬化病7年,长期服用泼尼松、青霉胺治疗.
作者:罗顺传;王天和;姚巨川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脑血管意外患者适宜的鼻饲时间,减少肺炎的发生.方法 随机将118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实验组58例.对照组在发病后第3天安置胃管鼻饲;实验组在发病后第7天安置胃管鼻饲.结果 实验组58例,支气管、肺细菌培养结果51例阴性、7例阳性.发热6例,肺炎5例,窒息0例;对照组60例;支气管,肺细菌培养结果58例阳性,2例阴性.发烧45例,肺炎35例,窒息2例.结论 脑血管意外患者发病后1周鼻饲能明显降低肺炎的发生率.
作者:张淑彬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8%乳化异氟醚是否具有硬膜外麻醉作用.方法 成年雄性大白兔40只,随机分为4组(n=10),分别接受硬膜外腔注射8%乳化异氟醚1ml、1%利多卡因1ml、30%脂肪乳溶液1ml和生理盐水1ml.观察用药前后动物的感觉、运动功能和意识的变化.结果 乳化异氟醚组和利多卡因组均观察到了明确的硬膜外麻醉作用,而脂肪乳组和生理盐水组未观察到任何麻醉作用;给药前后备组动物的意识均未见改变.结论 8%乳化异氟醚硬膜外腔给药可产生硬膜外麻醉作用.
作者:柴云飞;宋海波;杨静;刘陕岭;张文胜;杨经文;刘进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急性百草枯(PQ)中毒大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凝血活性的改变与肺纤维化发病的关系.方法 64只SD大鼠按完全随机设计方法分为两组,每组各32只.染毒组用PQ按50mg/kg灌胃染毒,对照组代以等剂量生理盐水灌胃.灌胃后于第7,14,28,50天测定BALF中标准血浆、乏因子Ⅶ血浆、乏因子X血浆的复钙时间以了解促凝活性(PCA),并测定BALF中凝血酶的活性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蛋白含量.对照组代以等剂量生理盐水灌胃.结果 染毒组BALF中标准血浆的复钙时间、凝血酶的活性和TGF-β1的含量这3个指标第7天和第14天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第28天及第50天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染毒组,第7天和第14天,乏因子X血浆的复钙时间大于乏因子Ⅶ血浆并大于标准血浆的复钙时间.在14 d内,TGF-β1的含量与促凝活性和凝血酶的活性呈正相关.结论 百草枯中毒的肺泡炎期,BALF中的促凝活性和凝血酶的活性升高,这种高凝状态是由于活化的凝血因子Ⅶa激活凝血因子X,启动外源凝血途径所致;在肺纤维化期,它们的活性不升高.凝血因子、凝血酶可能通过促进TGF-β1的合成直接促进肺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
作者:周毅武;孟晓彦;杜晓冬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预防重症胰腺炎合并深部真菌感染的措施.方法 将我院2001年1月至2006年12月年收治的重症胰腺炎83例分为A、B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及预防组,比较两组患者深部真菌感染的发生率.结果 A组真菌感染率为23.5%,B组真菌感染率为8.9%.结论 对重症胰腺炎的患者,通过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可降低真菌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谢炜;傅翔;孙安仁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比较硫喷妥钠与丙泊酚两种静脉麻醉药物,在电抽搐治疗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随机将100倒患者分为硫喷妥钠组50倒,丙泊酚组50例.观察两种静脉麻醉药物下患者在注射痛、入睡时间、不自主运动、睁眼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自行行走时间、术后兴奋、静脉炎等方面的临床特点.结果 两组患者在不自主运动、睁眼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自行行走时间、术后兴奋、注射痛、静脉炎方面差异显著(P<0.01).结论 在治疗时间较短的电抽搐治疗中,丙泊酚静脉麻醉苏醒快而彻底,不良反应少,能缩短整个治疗时间.
作者:刘绍彬;罗明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西门子16层螺旋CT工作站的仿真内镜virtual intravascular endoscope软件对血管病变的辅助诊断能力.方法 对50例临床怀疑血管病变的患者进行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扫描.所得原始数据1mm重建横断面图像.使用仿真内镜软件(Fly Through)观察血管并采用MPR、MIP、SSD和VRT后处理技术显示血管.结果 该软件能清晰显示直径>1mm的血管病变:如主动脉不规则的血管内壁和狭窄,主动脉夹层内膜片、真假腔,假性动脉瘤破口、大小及位置,真性动脉瘤大小,管壁钙化.结论 16层螺旋CT工作站的仿真内镜软件技术是一种无创、无痛、快捷、安全、有效的检查技术.结合其他三维重建方法可直观、立体地观察血管腔内及内表面的仿真内镜图像.对疾病诊断、治疗、手术及疗效观察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但敏感性和特异性还有待提高.
作者:蒲红;黄红云;陶客言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慢性肾脏疾病患者合并结核感染的危险因素、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华西医院肾内科2003年1月至2006年1月收治的40例慢性肾脏疾病合并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总结其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及疗效.结果 慢性肾脏疾病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治疗、肾功能异常,贫血及低蛋白血症是发生结核感染的易患因素.而慢性肾功能不全者更易感染结核,随着肾衰竭程度的加重,结核的发生率也逐渐升高,而且临床表现不典型,PPD皮试阳性率低.多数病倒对抗结核治疗反应良好,治疗总有效率为90%.结论 慢性肾脏疾病患者结核感染率较高,临床表现不典型,实验室检查敏感性低,应加强监测以期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
作者:海珊;钟慧;刘芳;陶冶;付平;刘先蓉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桥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表现及预后与CT改变的临床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至2000年1月经CT确诊的15例桥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访其预后,分析与CT改变的关系.结果 本组15例,CT发现大量出血(血量≥5ml)6例,其中2例波及中脑;9例血肿量在0.5~4 ml,其中5例累及被基部,3例累及被盖部,1例累及基底部;单侧受累4例,余为双侧受累;出血侵及的部位以被基部为多(11例).本组6例血肿量在5~11.24 ml,其中2例出血波及中脑,中脑内的血肿量各为0.36ml和1.4ml;9例出血量0.5~4 ml.本组病例出血多伴有桥脑的肿胀、变形、环池、桥小脑角池受压或不清,四脑室移位,年轻而无高血压病史的患者,脑桥出血多不规则,密度多不均匀.结论 CT检查增加了非经典型的桥脑出血检出率,有助于早期诊断及判断预后、降低桥脑出血的病死率.
作者:高英;杨友松;罗永杰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将佩尔地平和硝酸甘油进行比较,探讨佩尔地平治疗高血压急症的降压稳定性及对心率的影响.方法 共120例高血压急症患者随机的接受佩尔地平或硝酸甘油静脉注射治疗.比较用药后1h内每5min的滴速调整和心率变化情况.结果 佩尔地平组与硝酸甘油组分别需经(2.01±0.43)次、(3.65±0.21)次滴速调整,达到目标血压,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佩尔地平组心率由用药前的(82.15±5.67)次/min增加至用药后的(89.89±4.57)次/min,用药前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硝酸甘油组由用药前的(81.14±7.48)次/min增加至用药后的(103.76±6.87)次/min,用药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佩尔地平可以平稳降压,对心率的影响较小,为较理想的在急诊科使用的控制高血压急症的药物.
作者:许树云;蒋臻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对25例胸痛发作≤6h拟诊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即刻行H-FABP、肌钙蛋白T定性及肌钙蛋白Ⅰ定量检测,了解H-FABP在AMI的早期诊断价值.结果 ①AMI组≤6 h H-FABP定性15例阳性,敏感性为93.7%,肌钙蛋白T定性3例为阳性,敏感性为23.7%;②心绞痛组及非心源性胸痛组≤6 h H-FABP定性及肌钙蛋白T定性均为阴性;③≤6 h血肌钙蛋白Ⅰ定量3组间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H-FABP是一种新的有重要临床价值的AMI早期诊断指标.
作者:吴希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和总结损伤控制性手术(damage control operation,DCO)救治严重肝外伤的策略和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了对22例[美国创伤外科医师协会(AAST)分级Ⅲ级以上并且符合DCO指征]严重肝外伤患者应用损伤控制性手术的策略进行救治的情况,22例患者(除1例外)入院后在积极抗休克急救处理的同时进行急诊剖腹探查手术,初期均采用大纱垫填塞的方法控制出血后关腹,ICU内复苏后,所有患者都进行了Ⅱ期计划性手术.结果 痊愈18例,死亡4例.术后出现膈下感染1例,胆瘘3例,经保守治疗痊愈.结论 对于符合DCO指征的严重肝损伤的患者要尽早、尽快地实施DCO,提高综合治疗水平,根据肝脏损伤的部位和程度,采取适宜的再次确定手术的方式,可以有效地降低严重肝损伤病死率.
作者:孙明伟;王前清;曾俊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成都市1~11个月婴儿气质类型分布特点,探讨不同年龄、性别对气质特点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成都市六城区1~11个月婴儿,有效例数582例,分2个年龄组,采用Carey和McDevitt等人设计,经张劲松等人修订的婴儿气质问卷进行气质测评.结果 婴儿气质类型分布以易养型和中间偏易养型为主;两个年龄组婴儿气质类型的分布是相似的,但随年龄增长易养型婴儿比例有降低,启动缓慢型婴儿比例有上升;1岁内婴儿气质的性别差异已出现.结论 婴儿气质类型的分布相对稳定,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的婴儿气质类型的分布相似,婴儿气质维度的特点已有性别差异.
作者:祝翊铭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卡波金与高压氧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20例符合突发性耳聋的患者随机分为卡波金治疗组及高压氧治疗组各60例,卡波金组采用卡波金(95%氧及5%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治疗,高压氧组采用高压氧治疗,治疗为3个疗程(以卡波金治疗5 d 1疗程计算,约2周时间).将两组的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卡波金组有效率为71.7%(其中显效24例,有效19例,无效17例),高压氧组有效率为56.7%(其中显效20例,有效14倒,无效26例).经x2检验两组间疗效无统计学意义(x2=3.01,P>0.05).结论 卡波金作为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一种辅助措施,同传统的高压氧治疗一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且不良反应小,并发症少,可作为临床上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一种选择,值得推广.
作者:吕海苓;王晋;覃萍;付尤英 刊期: 2007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