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静脉血栓1例

夏晶

关键词:永久性, 人工, 心脏起搏器植入, 术后, 心律不齐, 肺呼吸音, 阵发性, 双下肢, 病理性, 杂音, 心悸, 听诊, 水肿, 鸣音, 患者, 发绀, 查体, 瓣膜
摘要:患者,女,63岁.因反复阵发性心悸3年,再发1h于2004年4月17日人院.人院时查体:T 36℃,P 98次/min,R 20次/min,BP 130/70mmHg.神清,唇无发绀,颈软,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鸣音,HR 140次/min,心律不齐,S1强弱不等,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双下肢无水肿.
四川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及其调控糖皮质激素代谢的研究进展

    过氧化物酶体(peroxisome)是一种细胞内亚细胞器,参与细胞内一系列脂代谢生长反应,包括在三酰甘油合成、胆固醇生物合成和分解及脂肪酸的氧化中去除分子氧、分解过氧化氢.过氧化物酶体增殖(peroxisomal proliferation)是指细胞内过氧化物酶体体积和数目增多,目前其具体机制尚不清楚.

    作者:包明晶;田浩明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锁骨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及锁骨远端骨折

    目的 探讨国产锁骨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及不稳定型锁骨远端骨折.方法 2001年8月至2005年8月采用国产锁骨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锁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72例.结果 72例均得到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2个月.肩关节功能根据Herscovici标准进行评定,优71例,良1例.结论 国产锁骨钩钢板是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及锁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的优良办法.

    作者:吴青松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急性心肌梗死111例临床分析

    目的 了解我院3年不同年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11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其中≥60岁老年组90例,<60岁的中年组21例,观察两组患者在起病形式、梗死部位和面积、并发症、合并症和病死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在起病形式、梗死面积、合并心力衰竭,肺部感染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与中年组相比,老年组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表现不典型者多,梗死面积大,合并心力衰竭和并发肺部感染比率大.

    作者:张循;施凯奕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血清前清蛋白和总胆汁酸联合检测在慢性肝病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血清前清蛋白(PAB)和总胆汁酸(TBA)联合检测在慢性肝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分别检测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及正常对照组的血清PAB、TBA、清蛋白(ALB)及总胆红素(TBIL)水平,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各型慢性肝病患者血清PAB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而血清TBA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并且这种差异随肝病程度的增加而增加(P<0.05).结论 联合检测血清PAB、TBA有助于发现肝功能的早期损害.

    作者:康长明;曾庆华;杨喜耕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靶向RANKL基因的siRNA对成骨细胞促破骨细胞生成作用的影响

    目的 利用RNA干扰(RNAi)技术抑制大鼠成骨细胞核激活因子受体配体(Ligand of receptor activator of NF-κB,RANKL)的表达,观察成骨细胞RANKL/OPG比值的变化,探讨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生成的相关性.方法 合成4条RANKL序列特异性小干扰RNA(siRNA),用Liopfectamin2000转染成骨细胞,采用荧光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RANKL的表达,筛选出有效的干扰序列,并用Westemblot技术检测成骨细胞的RANKL、OPG的表达,观察RANKL/OPG比例的变化,采用成骨细胞破骨细胞共培养技术探讨转染后的成骨细胞对破骨细胞生成的影响.结果 合成的4对siRNA中有一对可使大鼠成骨细胞的RANKL mRNA水平下降89%,蛋白表达下降76%;同时OPG的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RANKL/OPG比例明显下调,破骨细胞的生成明显受到抑制.结论 RNAi沉默RANKL基因表达可显著下调成骨细胞RANKL/OPG的比值,抑制破骨细胞的生成.

    作者:高坤;镐英杰;张晖;裴福兴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等效剂量的芬太尼和舒芬太尼对老年患者气管插管心血管反应的研究

    目的 观察7:1等效剂量的芬太尼和舒芬太尼对预防老年患者气管插管心血管反应的效能.方法 30例老年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SF组和F组.前者采用舒芬太尼(0.6μg/kg)诱导插管,后者采用芬太尼(4μg/kg).记录术前血压和心率,气管插管前,插管即刻,插管后1min,3min,5min,10min时血压和心率.结果 插管前,插管即刻,插管后1min、3min、5min的血压和心率两组间没有差异.气管插管前,插管后10min时的心率SF组低于F组,插管后10min的血压SF组明显低于F组.结论 7:1等效剂量的芬太尼和舒芬太尼能同等程度的抑制老年患者气管插管的心血管反应,使用舒芬太尼更易使老年患者出现心血管不良事件.

    作者:张科;余学英;俞雅铭;叶章文;齐磊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胰腺囊肿伴脂膜炎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女,54岁.发现血糖升高2年,双下肢皮下结节3个月.患者于2005年3月1日入院,入院前2年体检发现血糖升高,1年前发现胰腺囊肿,3个月前双下肢出现皮下结节,蚕豆大小,从双足部逐渐向小腿、大腿及臀部发展.

    作者:陈子洋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分割式及普通可摘局部义齿基牙牙周膜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目的 研究并比较戴用分割式可摘局部义齿与普通可摘局部义齿在不同载荷下基牙牙周膜的应力情况.方法 通过螺旋CT扫描获得上颌第二双尖牙、第一磨牙缺失伴基牙有Ⅰ度松动的患者的上颌二维断层图像,然后在ANsYS Workbench 软件中分析由Pro/Engineer建立的模型.结果 戴用分割式可摘局部义齿与普通可摘局部义齿在斜向、水平及垂直载荷下基牙牙周膜Von mises力的数值范围及分布情况均有明显差异.三种载荷下均为戴用分割式可摘局部义齿较小.结论 分割式可摘局部义齿有效地起到了保护基牙的作用.这一设计对基牙有Ⅰ~Ⅱ度松动以及牙周健康状况不佳的患者是可行的.

    作者:王敏;范长斌;罗云;满毅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自发性气胸误诊3例

    1 临床资料例1,男,32岁.4 d前出现咳嗽,无痰,活动后胸闷,自服消炎及止咳药2 d后,症状无缓解,来我院门诊行胸部照片未见异常,以急性支气管炎给予青霉素80万U肌肉注射2次/d,2 d,仍有咳嗽及气紧.于2003年8月20日收入我院内科.

    作者:唐云兰;高峰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胸腰段椎体成形术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目的 观察胸腰段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4年2月至2006年2月期间在我院行胸腰段PVP的椎体骨折患者共63例,根据术前肺功能测定,分为COPD组(22例)及对照组(41例),分别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3个月肺功能及疼痛程度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肺活量(VC)、深吸气量(IC)、用力肺活量(FVC)均低于正常.与术前相比,COPD组PVP术后3个月时各指标均无明显变化(P>0.05),而对照组FVC、VC则有明显提高(P<0.05).两组患者术前平均VAS疼痛评分无显著差异,术后VAS与术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 胸腰段椎体压缩性骨折可导致明显的疼痛和肺功能减损,经皮椎体成形术后3个月,患者的疼痛明显缓解,FVC、VC较术前有所改善,但对于先前已存在肺功能损害的c0PD患者,其改善作用有限.

    作者:姚蓉;梁宗安;王茂筠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巨大纵隔畸胎瘤切除麻醉处理1例

    患者,女,39岁,44kg.无明显诱因出现胸痛,呈持续性钝痛并阵发性加重,伴胸闷、气紧,轻度呼吸困难,不能平卧,术前呈半卧位已1周,左肺呼吸音低下,心脏听诊心音右移并遥远,CT示纵隔有15cm×15cm×13cm块状阴影,左肺不张,B超示心包中至大量积液,血吸虫病肝,胸腔少量积液.

    作者:谢立芳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新辅助化疗用于宫颈癌Ⅰb2~Ⅱa期对比分析

    目的 观察分别采用静脉性新辅助化疗结合手术、放疗结合手术治疗Ⅰ b2~Ⅱa期宫颈癌的临床效果、不良反应及住院时间.方法 将72例宫颈癌Ⅰ b2~Ⅱa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静脉性新辅助化疗结合手术组(A组)35例;静脉化疗(鳞癌采用PVB、腺癌用FIP及腺鳞癌用PVBF方案)1个疗程结束复查血常规正常后开始后装放疗每周1次共2次,后一次后装后10~14d妇科检查显效后行子宫广泛性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放疗结合手术组(B组)37例,后装2次同A组,10~14 d后妇科检查显效行手术同A组;未显效者则转肿瘤科外照射结束后显效后手术同A组.采用直接观察并测量宫颈病灶变化及病理评定按国际抗癌协会(UICC)疗效判定标准镜下观察肿瘤细胞坏死程度,评价近期疗效及远期疗效,同时观察不良反应及住院时间.结果 A组2次后装后症状缓解率、肿瘤消退率及术后组织学变化分别为91.43%、100%及100%,B组均为70.27%,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的围绝经症状及性交不适明显低于B组(P<0.01);B组未显效者增加了1倍的住院时间;而术后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无明显差异.结论 A组和B组2次后装后对宫颈癌Ⅰ b2~Ⅱa期有明显疗效,A组明显优于B组,对于年轻患者A组较B组更能提高生命质量,延缓围绝经症状及性交不适的出现.

    作者:陈永凤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纳洛酮加清开灵治疗急性酒精中毒57例临床分析

    目的 观察纳洛酮加清开灵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的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对照法,将治疗组57例急性酒精中毒患者用纳洛酮加清开灵治疗,而对照组97例单用纳洛酮治疗,对比观察患者清醒时间及症状消失时间.结果 治疗组患者清醒时间及症状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 应用纳洛酮加清开灵治疗急性酒精中毒患者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

    作者:张桂芳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主动脉夹层瘤心力衰竭1例

    患者,男,34岁.因活动后心累3个月于2005年12月1日入院.人院前3个月患者轻微活动感心累,经休息后能缓解,能平卧,无双下肢水肿.曾于2005年9月15日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作二维及M型超声心动图诊断为主动脉夹层瘤,建议其作手术治疗被拒绝,回家休息服药治疗.

    作者:刘延瑜;刘懋述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不同层次护士的焦虑状况与应对方式的差异性调查分析

    目的 调查不同层次护士的焦虑状况与应对方式的差异性,为临床护理管理者针对不同的人群的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应对方式量表、状态焦虑量表(S-AT)对我院100名护士进行调查,求出不同层次护士应对方式和焦虑状况的平均值,方差分析法分析有无差异性.结果 年龄在20~25岁、工龄2~5年、中专学历、未婚、合同制护士的应对分值明显低于均值,焦虑状况高于其他组别.结论 不同层次的护士焦虑状况和应对方式有差异.

    作者:马桂芬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23例外伤后低颅压综合征的诊疗体会

    目的 探讨外伤后低颅压综合征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通过对我院11年来23例表现为低颅压综合征的患者其临床症状、体征及腰穿测压结果的分析,明确诊断后均采取综合性治疗.结果 外伤经测压腰穿<80mmH2O明确诊断,可采用体位疗法,静脉输液、鞘内注射等治疗,效果较满意.结论 外伤后低颅压综合征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有利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杨安强;杨晓滨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痰热清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AE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 6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除均给予基础治疗外,治疗组给予痰热清注射液20ml静脉滴注,1次/d.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66.67%,高于对照组的40.6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痰热清注射液用于治疗AECOPD,作用显著,疗效可靠.

    作者:丁连明;邢彬;崔彩梅;杜舒婷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早产儿晚发性代谢性酸中毒69例分析

    目的 了解早产儿晚发性代谢性酸中毒的发生情况.方法 总结2002年5月至2006年6月共69例LMA患儿的临床资料,对LMA发生的出生胎龄、出生体重、喂养方式、发生时间及血气分析及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①出生胎龄<34周发生LMA占68.11%;出生体重≥2.5kg占14.49%;②母乳喂养8例(11.5%),发生时间在2~3周36例(52.17%);③血气分析结果表明,pH值降低,BE负值增大,PCO2正常或稍低,PO2正常;④治疗予短期SB口服,疗效良好.结论 早产儿晚发性代谢性酸中毒发生率较高.出生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低,发生率越高;人工喂养发生率高;临床表现不典型,及时进行血气分析以早期明确诊断;本病治疗简单,早期积极干预,预后良好.

    作者:邹永蓉;李乔红;龚放;范忠祥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不典型胸痛患者平板运动试验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析

    目的 分析不典型胸痛患者冠心病的诊断问题.方法 136例不典型胸痛患者,根据平板运动试验结果分为平板运动试验阳性组和平板运动试验阴性组.所有患者均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血管内径狭窄≥50%时诊断为冠心病.结果 不典型胸痛患者平板运动试验阳性组32例,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心病者12例(37.5%),其中男10例,女2例;平板运动试验阴性组104例,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心病者8例(7.7%),其中男7例,女1例;二者之间诊断冠心病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于平板运动试验阳性的不典型胸痛患者有必要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检查,而阴性者,特别是女性,冠心病可能性较小,不必要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检查,以免增加不必要的费用.

    作者:田森;文亚红;许勇;田巨龙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严重多发伤的临床特点及急救探讨

    目的 探讨严重多发伤的临床特点及急救.方法 对1992~2005年的严重多发伤、ISS>16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治愈150例(79.8%),感染率9.6%,漏诊率9.1%,死亡38例(20.2%).结论 多发伤抢救必须迅速、准确、有效.

    作者:杨文君 刊期: 2007年第06期

四川医学杂志

四川医学杂志

主管:四川省卫生厅

主办:四川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