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连明;邢彬;崔彩梅;杜舒婷
目的 针对线粒体的半自主特性,采用高浓度腺苷对脑缺血再灌注线粒体自体编码基因表达进行干预,探讨高浓度腺苷对缺血再灌注神经元能量代谢环节的影响.方法 颈动脉分流法制备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提取各实验组脑线粒体,采用Fernandez-Silva的细胞器体外3H-UTP掺入法建立脑线粒体体外RNA转录体系,根据新线粒体基因序列进行引物设计,用PCR仪对RNA转录体系产物进行PCR扩增及定性、定量分析.结果 在腺苷浓度2mmol/L的情况下线粒体编码基因-Cox Ⅰ mRNA、CoxⅡmRNA、ATPase6 mRNA的相对表达量与缺血再灌注组的CoxⅠ、CoxⅡ、CoxⅢ、mRNA相对表达量相比均有明显降低(P<0.01,P<0.05,P<0.05).在腺苷浓度2 mmol/L的情况下线粒体编码基因-CoxⅢmRNA、ATPase8 mRNA相对表达量与缺血再灌注后相对表达量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缺血再灌注后,过高浓度的胞外腺苷会导致线粒体自身编码基因的不正常表达,可能会导致脑能量代谢障碍加重.
作者:贾栋;高国栋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不典型胸痛患者冠心病的诊断问题.方法 136例不典型胸痛患者,根据平板运动试验结果分为平板运动试验阳性组和平板运动试验阴性组.所有患者均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血管内径狭窄≥50%时诊断为冠心病.结果 不典型胸痛患者平板运动试验阳性组32例,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心病者12例(37.5%),其中男10例,女2例;平板运动试验阴性组104例,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心病者8例(7.7%),其中男7例,女1例;二者之间诊断冠心病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于平板运动试验阳性的不典型胸痛患者有必要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检查,而阴性者,特别是女性,冠心病可能性较小,不必要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检查,以免增加不必要的费用.
作者:田森;文亚红;许勇;田巨龙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非瓣膜性心房纤颤(NV-AF)左心耳(LAA)血流频谱与患者复律后左房容积指数(LAVI)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 利用多平面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观察29例患者左心耳超声特性,根据左心耳血流频谱将患者分为Ⅰ组[清晰型,峰速≥25/(cm·s),n=21]和Ⅱ组[模糊型,峰速<25/(cm·s),n=8].然后超声观察两组患者复律后第1天、1个月、3个月及6个月时LAVI并作比较分析.结果 ①与Ⅰ组患者相比,Ⅱ组患者的左心耳充盈血流峰速、排血峰速及左心耳面积变化率显著减小,左心耳内径及面积增大,SEC现象检出率显著增高,而年龄、房颤持续时间、左房内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复律后第1天、1个月、3个月时两组患者间的LAV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复律后6个月时Ⅰ组患者的LAVI较Ⅱ组显著减小(P<0.05).③与Ⅱ组相比,复律后1个月内Ⅰ组患者LAVI的变化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3个月、6个月内的LAVI的变化率显著增大(P<0.05).④相关分析显示:复律后6个月内患者LACVI的变化率与左心耳充盈血流峰速、排血峰速及左心耳面积变化率呈正相关(r=0.45,0.35,0.52,P<0.05),而与左心耳内径及面积呈负相关(r=.0.41,-0.44,P<0.05).结论 NV-AF患者LAA血流频谱与复律后左房容积指数的改变密切相关,超声观察LAA有助于判断患者复律后左房容积的变化.
作者:张平洋;吴成权;董静;曹衡;李劲;何晓虹;张幼祥;张建鑫 刊期: 2007年第06期
患者,男,16岁.因左侧胸痛伴气紧20 d,于2006年5月3日人院.无明显咳嗽、咳痰、咯血、潮热、盗汗、消瘦、食欲下降等症状,院外未经治疗.患者系舞蹈学校学生,平时跳舞较劳累,饮食居住条件差.查体:T 36.6℃,HR25次/min,R 18次/min,BP 115/60mmHg(1mmHg=0.133kPa).
作者:王俊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氧化苦参碱治疗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的效果及其机制.方法 对43例慢性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3例).治疗组给予氧化苦参碱600mg,肌肉注射,1次/d,对照组给予维生素类一般护肝药物,疗程为3个月.结果 治疗组可统计病例17例中血清HCV RNA转阴8例(47.1%)、对照组可统计病例18例中血清HCV RNA转阴1例(5.6%),两组转阴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第1、2个月末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复常率均高于对照组(均为P<0.05),但治疗结束时两组复常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治疗血浆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水平和血清Ⅳ型胶原(Ⅳ-CL)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分别为P<0.01、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SIL-2R和Ⅳ-CL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治疗组血浆SIL-2R水平和血清Ⅳ-CL水平下降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P<0.01,P<0.05).结论 氧化苦参碱有抑制HCV增殖,抗肝纤维化及调节宿主免疫反应的作用,可能成为治疗慢性HCV感染安全而有效的药物.
作者:于桂琴;周小辉;时晓桦;林佩纯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血清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自身抗体(Ab-ox-LDL)及白介素-6(IL-6)水平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 将165例患者分为对照组、稳定型心绞痛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和急性心肌梗死组,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Ab-ox-LDL和IL-6浓度.结果 冠心病各组血清Ab-ox-LDL及IL-6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急性心肌梗死组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组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急性心肌梗死组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Ab-ox-LDL和IL-6在对照组呈低度正相关,在冠心病组呈高度正相关.结论 血清Ab-ox-LDL及IL-6水平可评价冠心病斑块的稳定性,二者在冠状动脉硬化进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冠心病的重要预测指标.
作者:陶剑虹;李杰;贺涛;李刚;刘明江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总结新生儿肺炎的临床与X线特征,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探讨新生儿肺炎的主要临床表现和X线胸部平片的影像表现、二者之间的特点和相互关系.方法 分析128例新生儿肺炎的主要临床表现和X线表现.结果 本组病例中支气管肺炎68例(53.1%),间质性肺炎30例(23.4%),大病灶肺炎12例(9.4%),大叶和(或)节段性肺炎10例(7.8%).结论 X线检查是诊断本病的主要方法之一,通过肺部体征和X线表现关系的分析,提高本病诊断率的注意事项.
作者:杨国丽 刊期: 2007年第06期
患儿,女,20 d,因咳嗽,腹胀,发热5 d,加重伴呕吐1 d入院.既往体健,出生时无窒息.5 d前患儿开始出现咳嗽、腹胀,继而腹胀逐渐加重,伴咳嗽、呼吸急促,1d前患儿腹胀伴呕吐胃内物3次,经院外口服药物治疗1d,患儿上述症状无缓解,频繁呕吐而人院.自病以来,患儿解黄色稀大便,每日1-2次,每次量约30~80g.
作者:何冬梅 刊期: 2007年第06期
患者,女,63岁.因反复阵发性心悸3年,再发1h于2004年4月17日人院.人院时查体:T 36℃,P 98次/min,R 20次/min,BP 130/70mmHg.神清,唇无发绀,颈软,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鸣音,HR 140次/min,心律不齐,S1强弱不等,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双下肢无水肿.
作者:夏晶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血清前清蛋白(PAB)和总胆汁酸(TBA)联合检测在慢性肝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分别检测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及正常对照组的血清PAB、TBA、清蛋白(ALB)及总胆红素(TBIL)水平,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各型慢性肝病患者血清PAB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而血清TBA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并且这种差异随肝病程度的增加而增加(P<0.05).结论 联合检测血清PAB、TBA有助于发现肝功能的早期损害.
作者:康长明;曾庆华;杨喜耕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对比观察吸入舒利迭与辅舒酮对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疗效观察.方法 102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对照组52例,治疗组给予吸入舒利迭,对照组给予吸入辅舒酮,进行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和肺功能判定.结果 舒利迭治疗组临床症状及肺功能明显改善.结论 使用吸入糖皮质激素联合长效β2受体激动剂对慢性阻塞性肺病在临床效果和肺功能改善方面明显优于单用吸入糖皮质激素组.
作者:赵兰兰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调查不同层次护士的焦虑状况与应对方式的差异性,为临床护理管理者针对不同的人群的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应对方式量表、状态焦虑量表(S-AT)对我院100名护士进行调查,求出不同层次护士应对方式和焦虑状况的平均值,方差分析法分析有无差异性.结果 年龄在20~25岁、工龄2~5年、中专学历、未婚、合同制护士的应对分值明显低于均值,焦虑状况高于其他组别.结论 不同层次的护士焦虑状况和应对方式有差异.
作者:马桂芬 刊期: 2007年第06期
患者,男,34岁.因活动后心累3个月于2005年12月1日入院.人院前3个月患者轻微活动感心累,经休息后能缓解,能平卧,无双下肢水肿.曾于2005年9月15日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作二维及M型超声心动图诊断为主动脉夹层瘤,建议其作手术治疗被拒绝,回家休息服药治疗.
作者:刘延瑜;刘懋述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手术复发的原因,分析全身、局部因素对手术疗效影响的重要性.方法 对1997~2004年期间慢性鼻窦炎患者行鼻内镜手术后,经过随访2~3年保守无效的34例患者,通过再次手术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导致术后复发34例:鼻腔各种粘连22例,筛窦病变残余气房10例,上颌窦口阻塞10例,鼻中隔高位偏曲8例,上颌窦霉菌团块残留3例.结论 影响慢性鼻窦炎患者术后疗效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与手术技巧、术后随访处理、感染等因素密切相关.
作者:叶刚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非侵入性综合疗法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疗效.方法 采用无创伤的即非侵入性的如生活指导治疗、心理治疗、物理治疗、化学药物治疗等综合方法对慢性前列腺炎治疗182例,疗程约4~8周.结果 治愈98例,好转48例,总有效率80.2%,治愈率53.8%.结论 采用非侵入性无创伤的综合疗法对慢性前列腺炎进行治疗在临床上获得了较满意效果.
作者:雷国林;黄上明;曾定冬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AF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对4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行AF(Atlas fixation)系统内固定.结果 伤口均Ⅰ期愈合,矢状面Cobb角术前平均18.5°,恢复到平均3.5°;冠状面Cobb角术前平均4.6°,术后矫正为0°;被压缩椎体高度由术前40%~70%,平均65%,平均18.5°术后90%~98%,平均96.2%;神经恢复情况Frankel A级4例恢复到B级,B级4例恢复到C级,C级和D级各8例,均恢复到E级.结论 AF系统操作简单,固定可靠,术后神经功能及骨折愈合恢复满意,是相当值得推荐的治疗胸腰段骨折的方法.
作者:郭翊;李文刚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总结术后粘连性肠梗阻腹腔镜手术治疗的经验与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5月至2006年6月27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腹腔镜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其中1例因小肠间广泛粘连严重中转开腹,2例因小肠缩窄环形成腹腔镜辅助小切口处理完成,24例顺利行腹腔肠粘连松解术,术后均恢复良好;随访5~24个月,26例无复发.结论 术后粘连性肠梗阻腹腔镜手术术后发生再粘连的机会比开放手术要小,对于较简单粘连带的患者是非常安全、有效的.
作者:王波;黄俊伟;陈平;张勤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减少全麻药用量,减少对患者呼吸道的刺激作用及感染的发生率,增强肌松效果,保留硬膜外导管便于术后对患者施行自控镇痛术(PCEA).方法 首先作好相应间隙硬膜外穿刺,在确保穿刺成功的情况下,进行气管插管.术中手术区的肌肉松弛及镇痛由硬膜外腔给药维持,全身麻醉药用药量达到患者消除神志为度.结果 全身麻醉药用量较全凭静吸复合麻醉减少(氨氟醚减少69%、氟芬合剂减少75%,长效肌松剂减少78.6%);较持续硬膜外麻醉加静吸复合麻醉用药量减少(氨氟醚减少44.5%、氟芬合剂减少50%,长效肌松剂减少40%),经统计学处理P<0.05,术毕患者苏醒快,呼吸恢复早,无烦躁发生,减少了术后患者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结论 局部麻醉加持续硬膜外麻醉加静吸复合麻醉达到了理想麻醉的效果,是腹部大型手术及开胸手术理想的麻醉选择.
作者:郭掬华;李启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对小脑出血患者的临床及CT特点进行分析,以更好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减少误诊及死亡,以提高诊治水平.方法 分析44例小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特点、出血部位、病因、治疗方法及预后.结果 小脑出血患者以头痛、恶心、呕吐、眩晕起病多见,伴有意识障碍、脑疝形成及多脏器功能衰竭患者病死率高.结论 高血压、脑动脉硬化是小脑出血的主要病因,临床表现为多种多样,确诊需行头颅cT或MRI,对出血量多者早期行血肿清除术是减少致残率及病死率的一个重要手段,预后与年龄、出血部位、出血量、意识状况及是否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因素有关.
作者:明利;刘江 刊期: 2007年第06期
1 临床资料患者,女,39岁.因停经41 d,下腹隐痛3 d,加重5 h入院,血βhCG放射免疫测定25.41ng/ml(正常值<3.1ng/ml),B型超声波提示:盆腔混合性包块,盆腔积液,以右侧输卵管妊娠,于2004年11月18日急诊行腹腔镜下探查术.
作者:彭军;罗剑儒;郭敏 刊期: 2007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