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桂芳
1 临床资料例1,男,32岁.4 d前出现咳嗽,无痰,活动后胸闷,自服消炎及止咳药2 d后,症状无缓解,来我院门诊行胸部照片未见异常,以急性支气管炎给予青霉素80万U肌肉注射2次/d,2 d,仍有咳嗽及气紧.于2003年8月20日收入我院内科.
作者:唐云兰;高峰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并比较戴用分割式可摘局部义齿与普通可摘局部义齿在不同载荷下基牙牙周膜的应力情况.方法 通过螺旋CT扫描获得上颌第二双尖牙、第一磨牙缺失伴基牙有Ⅰ度松动的患者的上颌二维断层图像,然后在ANsYS Workbench 软件中分析由Pro/Engineer建立的模型.结果 戴用分割式可摘局部义齿与普通可摘局部义齿在斜向、水平及垂直载荷下基牙牙周膜Von mises力的数值范围及分布情况均有明显差异.三种载荷下均为戴用分割式可摘局部义齿较小.结论 分割式可摘局部义齿有效地起到了保护基牙的作用.这一设计对基牙有Ⅰ~Ⅱ度松动以及牙周健康状况不佳的患者是可行的.
作者:王敏;范长斌;罗云;满毅 刊期: 2007年第06期
扩张型心肌病(DCM)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不确定,其发展过程中,神经内分泌激活是重要的环节.本文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3例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兵阳;夏秀云;石卫晨;兰永乔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唑吡坦按需治疗与连续治疗脑卒中后失眠症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49例脑卒中后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取连续或按需口服唑吡坦.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临床总体印象表(CGI)和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持续治疗和按需治疗疗效相近,治疗过程中无反跳现象及撤药反应.结论 唑吡坦按需治疗方法有效可行,对脑卒中后失眠症患者提供了一个较好的长期治疗方案.
作者:李巧薇;李丽娟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成都市城区正常人群跟骨超声随年龄的变化,以及体重指数、绝经等对骨强度的影响.方法 用定量超声仪对749例20岁及以上的不同年龄段人群行跟骨振幅的超声衰减(BUA)及超声声速(S0s)等参数的测定.结果 女性峰值骨量跟骨振幅超声衰减(BUA)出现在40~49岁,超声声速(SOS)出现在20~29岁,而男性峰值骨量跟骨振幅超声衰减(BUA)、超声声速(SOS)出现在30~39岁,各年龄组男性的BUA、SOS均高于女性:BUA、SOS在绝经后妇女明显低于绝经前妇女,正常体重和超重组跟骨超声参数均高于低体重组.结论 跟骨超声指标随年龄而变化;BMI高者可延缓骨强度的下降.
作者:李伟;吴桐;张勤;王汝莲;蒲琳 刊期: 2007年第06期
患者,男,16岁.因左侧胸痛伴气紧20 d,于2006年5月3日人院.无明显咳嗽、咳痰、咯血、潮热、盗汗、消瘦、食欲下降等症状,院外未经治疗.患者系舞蹈学校学生,平时跳舞较劳累,饮食居住条件差.查体:T 36.6℃,HR25次/min,R 18次/min,BP 115/60mmHg(1mmHg=0.133kPa).
作者:王俊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评价电离汽化合用湿润烧伤膏治疗皮肤色素痣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对200例使用电离汽化切除色素痣后合用湿润烧伤膏创面处理,并与200例使用电离汽化切除色素痣后合用红霉素软膏创面处理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并发症及治愈疗效比较.结果 电离汽化切除治疗皮肤色素痣的总有效率为97.5%,合用湿润烧伤膏创面处理后大大加速创面修复,提高疗效,提升美容效果.结论 电离汽化切除直径<0.5cm的表浅皮肤色素痣合用湿润烧伤膏创面处理方法治疗皮肤色素痣便捷、安全、有效.
作者:崔大敏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氧化苦参碱治疗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的效果及其机制.方法 对43例慢性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3例).治疗组给予氧化苦参碱600mg,肌肉注射,1次/d,对照组给予维生素类一般护肝药物,疗程为3个月.结果 治疗组可统计病例17例中血清HCV RNA转阴8例(47.1%)、对照组可统计病例18例中血清HCV RNA转阴1例(5.6%),两组转阴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第1、2个月末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复常率均高于对照组(均为P<0.05),但治疗结束时两组复常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治疗血浆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水平和血清Ⅳ型胶原(Ⅳ-CL)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分别为P<0.01、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SIL-2R和Ⅳ-CL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治疗组血浆SIL-2R水平和血清Ⅳ-CL水平下降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P<0.01,P<0.05).结论 氧化苦参碱有抑制HCV增殖,抗肝纤维化及调节宿主免疫反应的作用,可能成为治疗慢性HCV感染安全而有效的药物.
作者:于桂琴;周小辉;时晓桦;林佩纯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总结新生儿肺炎的临床与X线特征,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探讨新生儿肺炎的主要临床表现和X线胸部平片的影像表现、二者之间的特点和相互关系.方法 分析128例新生儿肺炎的主要临床表现和X线表现.结果 本组病例中支气管肺炎68例(53.1%),间质性肺炎30例(23.4%),大病灶肺炎12例(9.4%),大叶和(或)节段性肺炎10例(7.8%).结论 X线检查是诊断本病的主要方法之一,通过肺部体征和X线表现关系的分析,提高本病诊断率的注意事项.
作者:杨国丽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调查不同层次护士的焦虑状况与应对方式的差异性,为临床护理管理者针对不同的人群的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应对方式量表、状态焦虑量表(S-AT)对我院100名护士进行调查,求出不同层次护士应对方式和焦虑状况的平均值,方差分析法分析有无差异性.结果 年龄在20~25岁、工龄2~5年、中专学历、未婚、合同制护士的应对分值明显低于均值,焦虑状况高于其他组别.结论 不同层次的护士焦虑状况和应对方式有差异.
作者:马桂芬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总结气管插管后的气管切开术的方法、效果和并发症.方法 对我科在全院范围内施行的气管插管后的气管切开术与同期作的未插管的气管切开术进行效果与并发症的对比.结果 本组409例中共发生手术并发症39例次,发生率为9.53%,其中插管后行气管切开术286例,发生并发症19例,发生率为6.64%;直接气管切开术123例,发生并发症20例,发生率为16.26%,两组相比,P<0.01.结论 气管插管后行气管切开术的并发症明显减少,其效果更好,更安全,是一种值得推广应用的方法.
作者:余静;王晋;付尤英;王静;罗启荣;陈瑶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血清前清蛋白(PAB)和总胆汁酸(TBA)联合检测在慢性肝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分别检测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及正常对照组的血清PAB、TBA、清蛋白(ALB)及总胆红素(TBIL)水平,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各型慢性肝病患者血清PAB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而血清TBA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并且这种差异随肝病程度的增加而增加(P<0.05).结论 联合检测血清PAB、TBA有助于发现肝功能的早期损害.
作者:康长明;曾庆华;杨喜耕 刊期: 2007年第06期
患儿,男,1岁3个月,体重l0kg.因呼吸困难2个月,加重4 d入住耳鼻喉科.患儿表现为高热(T39℃),呼吸困难,吸氧时血氧饱和度95%.患儿入睡后频繁刺激性咳嗽,随呼吸动作出现头部摆动,时常惊醒.查体见口咽部后壁肿胀、堵塞口腔,喉部痰鸣音,左肺闻及湿瞭音.
作者:方利群;刘斌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AF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对4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行AF(Atlas fixation)系统内固定.结果 伤口均Ⅰ期愈合,矢状面Cobb角术前平均18.5°,恢复到平均3.5°;冠状面Cobb角术前平均4.6°,术后矫正为0°;被压缩椎体高度由术前40%~70%,平均65%,平均18.5°术后90%~98%,平均96.2%;神经恢复情况Frankel A级4例恢复到B级,B级4例恢复到C级,C级和D级各8例,均恢复到E级.结论 AF系统操作简单,固定可靠,术后神经功能及骨折愈合恢复满意,是相当值得推荐的治疗胸腰段骨折的方法.
作者:郭翊;李文刚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智能化训练对大龄儿童弱视的疗效.方法 将60例(94眼)弱视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用智能化训练及传统训练法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提高视力及建立三级视功能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智能化训练对大龄弱视儿童的治疗是有效的,有一定优势的.
作者:黄焱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为了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12例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肺动脉高压的病例资料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58.3%伴有雷诺现象,42%有肺间质纤维化,25%同时伴有RP和肺间质纤维化.结论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发生肺动脉高压与雷诺现象和肺间质纤维化有一定的关系.对有雷诺现象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应警惕肺动脉高压的可能,对此类患者,治疗要趋向于更加积极.
作者:何金昌;焦水平;曾小峰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减少全麻药用量,减少对患者呼吸道的刺激作用及感染的发生率,增强肌松效果,保留硬膜外导管便于术后对患者施行自控镇痛术(PCEA).方法 首先作好相应间隙硬膜外穿刺,在确保穿刺成功的情况下,进行气管插管.术中手术区的肌肉松弛及镇痛由硬膜外腔给药维持,全身麻醉药用药量达到患者消除神志为度.结果 全身麻醉药用量较全凭静吸复合麻醉减少(氨氟醚减少69%、氟芬合剂减少75%,长效肌松剂减少78.6%);较持续硬膜外麻醉加静吸复合麻醉用药量减少(氨氟醚减少44.5%、氟芬合剂减少50%,长效肌松剂减少40%),经统计学处理P<0.05,术毕患者苏醒快,呼吸恢复早,无烦躁发生,减少了术后患者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结论 局部麻醉加持续硬膜外麻醉加静吸复合麻醉达到了理想麻醉的效果,是腹部大型手术及开胸手术理想的麻醉选择.
作者:郭掬华;李启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双异丙酚联合芬太尼,氯胺酮在人工流产中的镇痛效果、不良反应,寻求佳静脉药物配伍方法.方法 选择ASA Ⅰ~Ⅱ级人流患者800例,随机分为4组:Ⅰ组200例为对照组;Ⅱ、Ⅲ、Ⅳ组各200例为观察组.Ⅱ组静脉注射双异丙酚2mg/kg;Ⅲ组静脉注射双异丙酚2mg/kg+芬太尼1μg/kg;Ⅳ组静脉注射双异丙酚2mg/kg+氯胺酮0.3mg/kg.匀速30~40s推注.观察3组患者诱导及苏醒时间、镇痛效果、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3组均麻醉起效快,镇痛效果确切,有效率100%,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良反应中明显的人流综合征(PAAS)观察组无1例发生.对照组发生率为38.5%,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双异丙酚、双异丙酚+芬太尼,双异丙酚+氯胺酮用于人流均可达无痛的良好效果,且不良反应明显减少,可广泛推广应用,但必须严密监测,观察呼吸、循环以保证安全.
作者:何德礼;王劲;李曦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7:1等效剂量的芬太尼和舒芬太尼对预防老年患者气管插管心血管反应的效能.方法 30例老年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SF组和F组.前者采用舒芬太尼(0.6μg/kg)诱导插管,后者采用芬太尼(4μg/kg).记录术前血压和心率,气管插管前,插管即刻,插管后1min,3min,5min,10min时血压和心率.结果 插管前,插管即刻,插管后1min、3min、5min的血压和心率两组间没有差异.气管插管前,插管后10min时的心率SF组低于F组,插管后10min的血压SF组明显低于F组.结论 7:1等效剂量的芬太尼和舒芬太尼能同等程度的抑制老年患者气管插管的心血管反应,使用舒芬太尼更易使老年患者出现心血管不良事件.
作者:张科;余学英;俞雅铭;叶章文;齐磊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利用RNA干扰(RNAi)技术抑制大鼠成骨细胞核激活因子受体配体(Ligand of receptor activator of NF-κB,RANKL)的表达,观察成骨细胞RANKL/OPG比值的变化,探讨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生成的相关性.方法 合成4条RANKL序列特异性小干扰RNA(siRNA),用Liopfectamin2000转染成骨细胞,采用荧光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RANKL的表达,筛选出有效的干扰序列,并用Westemblot技术检测成骨细胞的RANKL、OPG的表达,观察RANKL/OPG比例的变化,采用成骨细胞破骨细胞共培养技术探讨转染后的成骨细胞对破骨细胞生成的影响.结果 合成的4对siRNA中有一对可使大鼠成骨细胞的RANKL mRNA水平下降89%,蛋白表达下降76%;同时OPG的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RANKL/OPG比例明显下调,破骨细胞的生成明显受到抑制.结论 RNAi沉默RANKL基因表达可显著下调成骨细胞RANKL/OPG的比值,抑制破骨细胞的生成.
作者:高坤;镐英杰;张晖;裴福兴 刊期: 2007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