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成都市城市居民跟骨超声结果的分析

李伟;吴桐;张勤;王汝莲;蒲琳

关键词:定量超声, 振幅超声衰减, 超声声速, 体重指数
摘要:目的 了解成都市城区正常人群跟骨超声随年龄的变化,以及体重指数、绝经等对骨强度的影响.方法 用定量超声仪对749例20岁及以上的不同年龄段人群行跟骨振幅的超声衰减(BUA)及超声声速(S0s)等参数的测定.结果 女性峰值骨量跟骨振幅超声衰减(BUA)出现在40~49岁,超声声速(SOS)出现在20~29岁,而男性峰值骨量跟骨振幅超声衰减(BUA)、超声声速(SOS)出现在30~39岁,各年龄组男性的BUA、SOS均高于女性:BUA、SOS在绝经后妇女明显低于绝经前妇女,正常体重和超重组跟骨超声参数均高于低体重组.结论 跟骨超声指标随年龄而变化;BMI高者可延缓骨强度的下降.
四川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23例外伤后低颅压综合征的诊疗体会

    目的 探讨外伤后低颅压综合征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通过对我院11年来23例表现为低颅压综合征的患者其临床症状、体征及腰穿测压结果的分析,明确诊断后均采取综合性治疗.结果 外伤经测压腰穿<80mmH2O明确诊断,可采用体位疗法,静脉输液、鞘内注射等治疗,效果较满意.结论 外伤后低颅压综合征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有利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杨安强;杨晓滨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咽旁间隙纤维脂肪瘤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女,73岁.1年前在体检时发现左侧咽侧壁一突起,质软,无吞咽困难、呼吸困难及咽部不适感,未作特殊处理.入院前1个月出现咽喉不适,并于左颈部扪及一包块,如鸡蛋大小,遂来我院就诊.8年前曾经行皮肤脂肪瘤切除术,余无特殊病史.

    作者:倪茂美;李文;唐玥玓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新生儿支气管肺炎合并阑尾炎1例

    患儿,女,20 d,因咳嗽,腹胀,发热5 d,加重伴呕吐1 d入院.既往体健,出生时无窒息.5 d前患儿开始出现咳嗽、腹胀,继而腹胀逐渐加重,伴咳嗽、呼吸急促,1d前患儿腹胀伴呕吐胃内物3次,经院外口服药物治疗1d,患儿上述症状无缓解,频繁呕吐而人院.自病以来,患儿解黄色稀大便,每日1-2次,每次量约30~80g.

    作者:何冬梅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小脑出血44例临床分析

    目的 对小脑出血患者的临床及CT特点进行分析,以更好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减少误诊及死亡,以提高诊治水平.方法 分析44例小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特点、出血部位、病因、治疗方法及预后.结果 小脑出血患者以头痛、恶心、呕吐、眩晕起病多见,伴有意识障碍、脑疝形成及多脏器功能衰竭患者病死率高.结论 高血压、脑动脉硬化是小脑出血的主要病因,临床表现为多种多样,确诊需行头颅cT或MRI,对出血量多者早期行血肿清除术是减少致残率及病死率的一个重要手段,预后与年龄、出血部位、出血量、意识状况及是否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因素有关.

    作者:明利;刘江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高浓度腺苷对脑缺血再灌注线粒体编码基因表达的影响

    目的 针对线粒体的半自主特性,采用高浓度腺苷对脑缺血再灌注线粒体自体编码基因表达进行干预,探讨高浓度腺苷对缺血再灌注神经元能量代谢环节的影响.方法 颈动脉分流法制备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提取各实验组脑线粒体,采用Fernandez-Silva的细胞器体外3H-UTP掺入法建立脑线粒体体外RNA转录体系,根据新线粒体基因序列进行引物设计,用PCR仪对RNA转录体系产物进行PCR扩增及定性、定量分析.结果 在腺苷浓度2mmol/L的情况下线粒体编码基因-Cox Ⅰ mRNA、CoxⅡmRNA、ATPase6 mRNA的相对表达量与缺血再灌注组的CoxⅠ、CoxⅡ、CoxⅢ、mRNA相对表达量相比均有明显降低(P<0.01,P<0.05,P<0.05).在腺苷浓度2 mmol/L的情况下线粒体编码基因-CoxⅢmRNA、ATPase8 mRNA相对表达量与缺血再灌注后相对表达量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缺血再灌注后,过高浓度的胞外腺苷会导致线粒体自身编码基因的不正常表达,可能会导致脑能量代谢障碍加重.

    作者:贾栋;高国栋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唑吡坦按需治疗脑卒中后失眠症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唑吡坦按需治疗与连续治疗脑卒中后失眠症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49例脑卒中后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取连续或按需口服唑吡坦.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临床总体印象表(CGI)和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持续治疗和按需治疗疗效相近,治疗过程中无反跳现象及撤药反应.结论 唑吡坦按需治疗方法有效可行,对脑卒中后失眠症患者提供了一个较好的长期治疗方案.

    作者:李巧薇;李丽娟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不完全川崎病36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不完全川崎病的早期诊断,以及早期进行冠状动脉病变的预防治疗,减少冠状动脉瘤的发生.方法 分析2000年1月至2005年12月住院的不完全川崎病36例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并进行讨论.结果 全部病例在恢复期均出现指(趾)端脱皮,入院时36例患儿中15例具备包括持续发热在内的2条诊断指标,11例具备包括持续发热在内的3条诊断指标,10例具备包括持续发热在内的4条诊断指标及外周血WBC、CRP、血小板升高,血沉增快;11例冠状动脉扩张、4例有冠状动脉瘤的形成.结论 对持续发热>5 d,具有包括发热在内的3条或4条诊断指标,同时具备外周血WBC、CRP、血沉、血小板增高或冠状动脉病变的患儿,提示川崎病.排除其他疾病后,即使达不到川崎病诊断标准,亦应及早应用丙种球蛋白,以预防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

    作者:胡旭东;龚峰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胰腺囊肿伴脂膜炎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女,54岁.发现血糖升高2年,双下肢皮下结节3个月.患者于2005年3月1日入院,入院前2年体检发现血糖升高,1年前发现胰腺囊肿,3个月前双下肢出现皮下结节,蚕豆大小,从双足部逐渐向小腿、大腿及臀部发展.

    作者:陈子洋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大剂量胺腆酮静脉注射治疗老年室性心动过速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目的 观察大剂量胺碘酮(Am)静脉注射治疗老年室性心动过速(VT)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8例电复律和静脉利多卡因效果不佳的VT患者静脉快速滴注胺碘酮150mg(15~30min),必要时15~30min重复1~2次,同时口服胺碘酮,随后按1~1.5mg,/min静脉滴注维持6h,再减量为0.5mg/min维持24h以上,第1个24h胺碘酮静脉用量1320~2980mg(2085±492mg).结果 用药后24h持续性VT终止24例(24/28),48~72h终止4例(4/28),其中1例停止静脉用药4d后再次复发,又重复用药治疗并安置除颤式起搏器.观察用药前后血压、窦性心率、心电图P-R间期,Q-T间期.用药后心动过速消失时间及不良反应.其中2例患者血压偏低,2例出现明显心动过缓.结论 胺碘酮作为抗快速VT的药物有确切的疗效,且安全性好不良反应小,在老年VT的治疗中可作为首选.其药物剂量强调个体化.

    作者:吴涛;李秋;刘小蓉;王勉;赵思勤;聂晓莉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应用TSRH椎弓根钉系统治疗腰椎不稳症

    目的 评价TSRH椎弓根钉系统治疗腰椎不稳症中的效果.方法 对12例腰椎不稳症患者行TSRH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手术,术后随诊分析.结果 12例获平均20.9个月的随访,植骨融合率为95.2%,疗效满意.结论 TSRH椎弓根钉系统操作简单、固定牢靠,适用于腰椎不稳症的手术治疗.

    作者:谭均;李永奎;周林军;许冰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及其调控糖皮质激素代谢的研究进展

    过氧化物酶体(peroxisome)是一种细胞内亚细胞器,参与细胞内一系列脂代谢生长反应,包括在三酰甘油合成、胆固醇生物合成和分解及脂肪酸的氧化中去除分子氧、分解过氧化氢.过氧化物酶体增殖(peroxisomal proliferation)是指细胞内过氧化物酶体体积和数目增多,目前其具体机制尚不清楚.

    作者:包明晶;田浩明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非瓣膜性心房纤颤左心耳血流频谱与复律后左房容积指数变化之间的关系

    目的 研究非瓣膜性心房纤颤(NV-AF)左心耳(LAA)血流频谱与患者复律后左房容积指数(LAVI)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 利用多平面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观察29例患者左心耳超声特性,根据左心耳血流频谱将患者分为Ⅰ组[清晰型,峰速≥25/(cm·s),n=21]和Ⅱ组[模糊型,峰速<25/(cm·s),n=8].然后超声观察两组患者复律后第1天、1个月、3个月及6个月时LAVI并作比较分析.结果 ①与Ⅰ组患者相比,Ⅱ组患者的左心耳充盈血流峰速、排血峰速及左心耳面积变化率显著减小,左心耳内径及面积增大,SEC现象检出率显著增高,而年龄、房颤持续时间、左房内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复律后第1天、1个月、3个月时两组患者间的LAV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复律后6个月时Ⅰ组患者的LAVI较Ⅱ组显著减小(P<0.05).③与Ⅱ组相比,复律后1个月内Ⅰ组患者LAVI的变化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3个月、6个月内的LAVI的变化率显著增大(P<0.05).④相关分析显示:复律后6个月内患者LACVI的变化率与左心耳充盈血流峰速、排血峰速及左心耳面积变化率呈正相关(r=0.45,0.35,0.52,P<0.05),而与左心耳内径及面积呈负相关(r=.0.41,-0.44,P<0.05).结论 NV-AF患者LAA血流频谱与复律后左房容积指数的改变密切相关,超声观察LAA有助于判断患者复律后左房容积的变化.

    作者:张平洋;吴成权;董静;曹衡;李劲;何晓虹;张幼祥;张建鑫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成人先天性胆管扩张症的外科治疗分析

    目的 探讨成人先天性胆管扩张症的临床特点及合理的诊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成人先天性胆管扩张症的临床资料.结果 17例均采用手术治疗,以囊肿切除肝管空肠Roux-en-y吻合为主要术式.结论 B超、CT、ERCP、MRCP对本病的确诊、分型有帮助,囊肿切除肝管空肠吻合术应作为择期手术的首选术式.

    作者:甘险峰;罗澜云;安宁;杨训;周晓辉;张刚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等效剂量的芬太尼和舒芬太尼对老年患者气管插管心血管反应的研究

    目的 观察7:1等效剂量的芬太尼和舒芬太尼对预防老年患者气管插管心血管反应的效能.方法 30例老年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SF组和F组.前者采用舒芬太尼(0.6μg/kg)诱导插管,后者采用芬太尼(4μg/kg).记录术前血压和心率,气管插管前,插管即刻,插管后1min,3min,5min,10min时血压和心率.结果 插管前,插管即刻,插管后1min、3min、5min的血压和心率两组间没有差异.气管插管前,插管后10min时的心率SF组低于F组,插管后10min的血压SF组明显低于F组.结论 7:1等效剂量的芬太尼和舒芬太尼能同等程度的抑制老年患者气管插管的心血管反应,使用舒芬太尼更易使老年患者出现心血管不良事件.

    作者:张科;余学英;俞雅铭;叶章文;齐磊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痰热清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AE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 6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除均给予基础治疗外,治疗组给予痰热清注射液20ml静脉滴注,1次/d.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66.67%,高于对照组的40.6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痰热清注射液用于治疗AECOPD,作用显著,疗效可靠.

    作者:丁连明;邢彬;崔彩梅;杜舒婷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氧化苦参碱治疗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的初步研究

    目的 探讨氧化苦参碱治疗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的效果及其机制.方法 对43例慢性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3例).治疗组给予氧化苦参碱600mg,肌肉注射,1次/d,对照组给予维生素类一般护肝药物,疗程为3个月.结果 治疗组可统计病例17例中血清HCV RNA转阴8例(47.1%)、对照组可统计病例18例中血清HCV RNA转阴1例(5.6%),两组转阴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第1、2个月末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复常率均高于对照组(均为P<0.05),但治疗结束时两组复常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治疗血浆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水平和血清Ⅳ型胶原(Ⅳ-CL)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分别为P<0.01、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SIL-2R和Ⅳ-CL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治疗组血浆SIL-2R水平和血清Ⅳ-CL水平下降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P<0.01,P<0.05).结论 氧化苦参碱有抑制HCV增殖,抗肝纤维化及调节宿主免疫反应的作用,可能成为治疗慢性HCV感染安全而有效的药物.

    作者:于桂琴;周小辉;时晓桦;林佩纯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智能化训练治疗大龄儿童弱视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智能化训练对大龄儿童弱视的疗效.方法 将60例(94眼)弱视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用智能化训练及传统训练法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提高视力及建立三级视功能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智能化训练对大龄弱视儿童的治疗是有效的,有一定优势的.

    作者:黄焱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外科治疗

    目的 探讨IE外科治疗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从而加深对IE的认识,以期提高IE治愈率.方法 根据术前是否发热,将手术分为感染稳定期手术和感染急性期手术两组,比较不同手术时机对手术近期效果的影响;根据术后近期结局,将手术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探讨术前危险因素对手术预后的影响.结果 外科治疗病死率显著低于内科治疗病死率,P<0.001.内科治疗平均住院时间明显长于外科治疗平均住院时间,P<0.05.感染稳定期手术的术后病死率和并发症明显低于感染急性期手术,P<0.05;而感染急性期手术的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和ICU监护时间显著长于感染稳定期手术.P<0.001.死亡组急性期手术和赘生物直径≥10mm的比例明显高于生存组,P<0.05;死亡组术前体温≥38℃和术前Ⅳ级心功比例显著高于生存组,P<0.001.通过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发现术前心力衰竭和急性期手术是影响手术预后的强因素.结论 外科手术能提高IE的治愈率,外科治疗的关键在于手术时机的把握,非急诊手术应尽量于感染稳定期手术,以减少术后病死率和术后并发症.

    作者:何东权;石应康;张尔永;肖锡俊;董力;杨建;安琪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急性心肌梗死111例临床分析

    目的 了解我院3年不同年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11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其中≥60岁老年组90例,<60岁的中年组21例,观察两组患者在起病形式、梗死部位和面积、并发症、合并症和病死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在起病形式、梗死面积、合并心力衰竭,肺部感染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与中年组相比,老年组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表现不典型者多,梗死面积大,合并心力衰竭和并发肺部感染比率大.

    作者:张循;施凯奕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非侵入性综合疗法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非侵入性综合疗法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疗效.方法 采用无创伤的即非侵入性的如生活指导治疗、心理治疗、物理治疗、化学药物治疗等综合方法对慢性前列腺炎治疗182例,疗程约4~8周.结果 治愈98例,好转48例,总有效率80.2%,治愈率53.8%.结论 采用非侵入性无创伤的综合疗法对慢性前列腺炎进行治疗在临床上获得了较满意效果.

    作者:雷国林;黄上明;曾定冬 刊期: 2007年第06期

四川医学杂志

四川医学杂志

主管:四川省卫生厅

主办:四川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