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梅;谢晓丽;程默;罗玉蓉
目的 减少全麻药用量,减少对患者呼吸道的刺激作用及感染的发生率,增强肌松效果,保留硬膜外导管便于术后对患者施行自控镇痛术(PCEA).方法 首先作好相应间隙硬膜外穿刺,在确保穿刺成功的情况下,进行气管插管.术中手术区的肌肉松弛及镇痛由硬膜外腔给药维持,全身麻醉药用药量达到患者消除神志为度.结果 全身麻醉药用量较全凭静吸复合麻醉减少(氨氟醚减少69%、氟芬合剂减少75%,长效肌松剂减少78.6%);较持续硬膜外麻醉加静吸复合麻醉用药量减少(氨氟醚减少44.5%、氟芬合剂减少50%,长效肌松剂减少40%),经统计学处理P<0.05,术毕患者苏醒快,呼吸恢复早,无烦躁发生,减少了术后患者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结论 局部麻醉加持续硬膜外麻醉加静吸复合麻醉达到了理想麻醉的效果,是腹部大型手术及开胸手术理想的麻醉选择.
作者:郭掬华;李启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对比观察吸入舒利迭与辅舒酮对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疗效观察.方法 102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对照组52例,治疗组给予吸入舒利迭,对照组给予吸入辅舒酮,进行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和肺功能判定.结果 舒利迭治疗组临床症状及肺功能明显改善.结论 使用吸入糖皮质激素联合长效β2受体激动剂对慢性阻塞性肺病在临床效果和肺功能改善方面明显优于单用吸入糖皮质激素组.
作者:赵兰兰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创伤与失血性休克的早期救治经验.方法 对我院21304年10月至2006年8月期间232例创伤与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轻度休克56例,中度休克164例,重度休克12例,对所有休克患者同时通过外周静脉与中心静脉快速补液,根据CVP、SBE/NAP及尿量变化进行合理液体复苏,并以纳洛酮静脉注射辅助抗休克治疗.结果 好转190例(81.9%),无变化22例(9.48%),恶化11例(4.74%),死亡9例(3.88%).结论 创伤与失血性休克患者早期同时通过外周静脉与中心静脉快速补液,根据CVP、BE/MAP及尿量等变化进行合理的液体复苏,结合纳洛酮辅助治疗,可能提高早期救治率.
作者:周莉娟;谢德东;汪金平;陈力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IE外科治疗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从而加深对IE的认识,以期提高IE治愈率.方法 根据术前是否发热,将手术分为感染稳定期手术和感染急性期手术两组,比较不同手术时机对手术近期效果的影响;根据术后近期结局,将手术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探讨术前危险因素对手术预后的影响.结果 外科治疗病死率显著低于内科治疗病死率,P<0.001.内科治疗平均住院时间明显长于外科治疗平均住院时间,P<0.05.感染稳定期手术的术后病死率和并发症明显低于感染急性期手术,P<0.05;而感染急性期手术的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和ICU监护时间显著长于感染稳定期手术.P<0.001.死亡组急性期手术和赘生物直径≥10mm的比例明显高于生存组,P<0.05;死亡组术前体温≥38℃和术前Ⅳ级心功比例显著高于生存组,P<0.001.通过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发现术前心力衰竭和急性期手术是影响手术预后的强因素.结论 外科手术能提高IE的治愈率,外科治疗的关键在于手术时机的把握,非急诊手术应尽量于感染稳定期手术,以减少术后病死率和术后并发症.
作者:何东权;石应康;张尔永;肖锡俊;董力;杨建;安琪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国产锁骨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及不稳定型锁骨远端骨折.方法 2001年8月至2005年8月采用国产锁骨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锁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72例.结果 72例均得到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2个月.肩关节功能根据Herscovici标准进行评定,优71例,良1例.结论 国产锁骨钩钢板是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及锁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的优良办法.
作者:吴青松 刊期: 2007年第06期
1 临床资料例1,男,32岁.4 d前出现咳嗽,无痰,活动后胸闷,自服消炎及止咳药2 d后,症状无缓解,来我院门诊行胸部照片未见异常,以急性支气管炎给予青霉素80万U肌肉注射2次/d,2 d,仍有咳嗽及气紧.于2003年8月20日收入我院内科.
作者:唐云兰;高峰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纳洛酮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发作期合并肺性脑病(PEP)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自2001年3月至2006年11月68例老年COPD急性发作期合并PEP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应用纳洛酮组为治疗组,未用纳洛酮组为对照组,每组各34例.观察用药前后的意识状态,呼吸、心率、动脉血气分析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用药后48h内有效31例,有效率91.2%,而对照组48h内有效27例,占79.4%,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与对照组用药后呼吸、心率、PaCO2均有显著的下降(P<0.05或P<0.01),PaO2与用药前相比均有显著的升高(P<0.05或P<0.01).但两组治疗后治疗组RR、HR、PaCO2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PaO2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组的意识恢复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纳洛酮与肺脑合剂联用治疗老年COPD急性发作期合并的PEP,比单独应用肺脑合剂具有更好的治疗作用.
作者:吴仕英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丙泊酚与芬太尼或氯胺酮复合麻醉及单纯丙泊酚在门诊无痛人工流产术的效果,以寻找理想的麻醉方法.方法 ASA Ⅰ~Ⅱ级人工流产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丙泊酚组(A组)、丙泊酚加芬太尼组(B组)、丙泊酚加氯胺酮组(C组),每组20例.A组静脉注射丙泊酚2.5mg/kg,B、C组静脉注射丙泊酚1.5mg/kg分别加芬太尼2μg/kg、氯胺酮1mg/kg,术中视患者情况部分追加丙泊酚20~30mg.结果 B、C组麻醉起效时间明显快于A组;苏醒时间C组较A、B两组延长;呼吸循环的变化各组间无显著差异;B、C组术中无1例发生肢体活动,而A组发生率为99%.结论 芬太尼、氯胺酮对丙泊酚的药效学有加强作用;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静脉麻醉用于门诊无痛人流术是一种合理、安全的麻醉方法,值得推广.
作者:冯秋萍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氧化苦参碱治疗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的效果及其机制.方法 对43例慢性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3例).治疗组给予氧化苦参碱600mg,肌肉注射,1次/d,对照组给予维生素类一般护肝药物,疗程为3个月.结果 治疗组可统计病例17例中血清HCV RNA转阴8例(47.1%)、对照组可统计病例18例中血清HCV RNA转阴1例(5.6%),两组转阴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第1、2个月末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复常率均高于对照组(均为P<0.05),但治疗结束时两组复常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治疗血浆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水平和血清Ⅳ型胶原(Ⅳ-CL)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分别为P<0.01、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SIL-2R和Ⅳ-CL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治疗组血浆SIL-2R水平和血清Ⅳ-CL水平下降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P<0.01,P<0.05).结论 氧化苦参碱有抑制HCV增殖,抗肝纤维化及调节宿主免疫反应的作用,可能成为治疗慢性HCV感染安全而有效的药物.
作者:于桂琴;周小辉;时晓桦;林佩纯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我院3年不同年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11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其中≥60岁老年组90例,<60岁的中年组21例,观察两组患者在起病形式、梗死部位和面积、并发症、合并症和病死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在起病形式、梗死面积、合并心力衰竭,肺部感染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与中年组相比,老年组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表现不典型者多,梗死面积大,合并心力衰竭和并发肺部感染比率大.
作者:张循;施凯奕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不典型胸痛患者冠心病的诊断问题.方法 136例不典型胸痛患者,根据平板运动试验结果分为平板运动试验阳性组和平板运动试验阴性组.所有患者均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血管内径狭窄≥50%时诊断为冠心病.结果 不典型胸痛患者平板运动试验阳性组32例,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心病者12例(37.5%),其中男10例,女2例;平板运动试验阴性组104例,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心病者8例(7.7%),其中男7例,女1例;二者之间诊断冠心病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于平板运动试验阳性的不典型胸痛患者有必要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检查,而阴性者,特别是女性,冠心病可能性较小,不必要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检查,以免增加不必要的费用.
作者:田森;文亚红;许勇;田巨龙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AF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对4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行AF(Atlas fixation)系统内固定.结果 伤口均Ⅰ期愈合,矢状面Cobb角术前平均18.5°,恢复到平均3.5°;冠状面Cobb角术前平均4.6°,术后矫正为0°;被压缩椎体高度由术前40%~70%,平均65%,平均18.5°术后90%~98%,平均96.2%;神经恢复情况Frankel A级4例恢复到B级,B级4例恢复到C级,C级和D级各8例,均恢复到E级.结论 AF系统操作简单,固定可靠,术后神经功能及骨折愈合恢复满意,是相当值得推荐的治疗胸腰段骨折的方法.
作者:郭翊;李文刚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纳洛酮加清开灵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的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对照法,将治疗组57例急性酒精中毒患者用纳洛酮加清开灵治疗,而对照组97例单用纳洛酮治疗,对比观察患者清醒时间及症状消失时间.结果 治疗组患者清醒时间及症状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 应用纳洛酮加清开灵治疗急性酒精中毒患者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
作者:张桂芳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脑膜癌病的临床特点及早期诊断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确诊为脑膜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资料分析.结果 本组病例临床表现、脑脊液常规和生化无特异性,头颅MRI增强扫描对早期诊断有帮助,脑脊液中均查到癌细胞.结论 脑膜癌病是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转移肿瘤,反复的脑脊液细胞学检查是确诊的重要手段.
作者:葛英;胡向阳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非瓣膜性心房纤颤(NV-AF)左心耳(LAA)血流频谱与患者复律后左房容积指数(LAVI)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 利用多平面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观察29例患者左心耳超声特性,根据左心耳血流频谱将患者分为Ⅰ组[清晰型,峰速≥25/(cm·s),n=21]和Ⅱ组[模糊型,峰速<25/(cm·s),n=8].然后超声观察两组患者复律后第1天、1个月、3个月及6个月时LAVI并作比较分析.结果 ①与Ⅰ组患者相比,Ⅱ组患者的左心耳充盈血流峰速、排血峰速及左心耳面积变化率显著减小,左心耳内径及面积增大,SEC现象检出率显著增高,而年龄、房颤持续时间、左房内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复律后第1天、1个月、3个月时两组患者间的LAV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复律后6个月时Ⅰ组患者的LAVI较Ⅱ组显著减小(P<0.05).③与Ⅱ组相比,复律后1个月内Ⅰ组患者LAVI的变化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3个月、6个月内的LAVI的变化率显著增大(P<0.05).④相关分析显示:复律后6个月内患者LACVI的变化率与左心耳充盈血流峰速、排血峰速及左心耳面积变化率呈正相关(r=0.45,0.35,0.52,P<0.05),而与左心耳内径及面积呈负相关(r=.0.41,-0.44,P<0.05).结论 NV-AF患者LAA血流频谱与复律后左房容积指数的改变密切相关,超声观察LAA有助于判断患者复律后左房容积的变化.
作者:张平洋;吴成权;董静;曹衡;李劲;何晓虹;张幼祥;张建鑫 刊期: 2007年第06期
1 临床资料患者,女,54岁.发现血糖升高2年,双下肢皮下结节3个月.患者于2005年3月1日入院,入院前2年体检发现血糖升高,1年前发现胰腺囊肿,3个月前双下肢出现皮下结节,蚕豆大小,从双足部逐渐向小腿、大腿及臀部发展.
作者:陈子洋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成人先天性胆管扩张症的临床特点及合理的诊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成人先天性胆管扩张症的临床资料.结果 17例均采用手术治疗,以囊肿切除肝管空肠Roux-en-y吻合为主要术式.结论 B超、CT、ERCP、MRCP对本病的确诊、分型有帮助,囊肿切除肝管空肠吻合术应作为择期手术的首选术式.
作者:甘险峰;罗澜云;安宁;杨训;周晓辉;张刚 刊期: 2007年第06期
患儿,女,20 d,因咳嗽,腹胀,发热5 d,加重伴呕吐1 d入院.既往体健,出生时无窒息.5 d前患儿开始出现咳嗽、腹胀,继而腹胀逐渐加重,伴咳嗽、呼吸急促,1d前患儿腹胀伴呕吐胃内物3次,经院外口服药物治疗1d,患儿上述症状无缓解,频繁呕吐而人院.自病以来,患儿解黄色稀大便,每日1-2次,每次量约30~80g.
作者:何冬梅 刊期: 2007年第06期
患者,女,40岁.头昏头痛20d人院.查体:生命体征平稳,神清,痛苦面容,心肺(一).左下腹压痛,无肌紧张及反跳痛.神经系统检查:高级神经活动正常,神清语晰,双眼底重度水肿,静脉怒张,生理凹陷消失,无出血,余颅神经(一).
作者:李芬林;刘鸣;郑洪波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并比较戴用分割式可摘局部义齿与普通可摘局部义齿在不同载荷下基牙牙周膜的应力情况.方法 通过螺旋CT扫描获得上颌第二双尖牙、第一磨牙缺失伴基牙有Ⅰ度松动的患者的上颌二维断层图像,然后在ANsYS Workbench 软件中分析由Pro/Engineer建立的模型.结果 戴用分割式可摘局部义齿与普通可摘局部义齿在斜向、水平及垂直载荷下基牙牙周膜Von mises力的数值范围及分布情况均有明显差异.三种载荷下均为戴用分割式可摘局部义齿较小.结论 分割式可摘局部义齿有效地起到了保护基牙的作用.这一设计对基牙有Ⅰ~Ⅱ度松动以及牙周健康状况不佳的患者是可行的.
作者:王敏;范长斌;罗云;满毅 刊期: 2007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