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琼;任燕;肖红英;王素君
目的 观察生化汤加减方用于早孕药物流产后的临床情况.方法 选择早孕药物流产后B超证实宫内无残留物或少许残留物(中、强回声团≤1.5cm)患者19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98例,给予口服抗生素、益母膏;治疗组98例,加服生化汤加减方,两组相比较,观察药物流产后的阴道出血量、出血时间及清宫率.结果 治疗组阴道出血量明显减少(P<0.005),出血时间缩短6d左右(P<0.001),清宫率明显降低.结论 生化汤加减方用于早孕药物流产后能明显降低阴道出血量、时间及清宫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马春琼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螺旋CT泌尿系成像(CTU)对输尿管疾病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B超诊断为输尿管上段扩张的56例患者行螺旋CT平扫,将数据传至工作站,采用大强度投影、多平面重建及曲面重建等后处理技术,重建输尿管立体影像.结果 53例输尿管全程显示,其中泌尿系结石46例(82.1%);非结石病变7例(12.5%),对输尿管梗阻原因诊断正确率94.6%,并可充分而直观地显示病变立体形态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结论 CTU重建图像清晰,对输尿管结石、肿瘤或其他上尿路梗阻性疾病有着独特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胡海峰;陈刚;汪自力;彭秀坤;易炜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调查分析儿童胃镜检查中存在的心理问题和临床特征及不同年龄组发生意外的情况,为护士进行胃镜检查术前后的护理提供支持和帮助.方法 通过交谈了解患儿及家长的心理问题,分析不同年龄组发生意外的情况及X2检验有无差异、儿童胃肠道疾病的临床特殊性.结果 94.83%患儿及家长有焦虑和恐惧心理,各年龄组的意外情况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7.40,P<0.0001),≤6岁组意外发生率高于其他组,慢性腹痛儿童临床以慢性胃炎为主[1].结论 儿童胃镜检查有其特殊的护理问题及护理对策.
作者:马桂芬;彭丽娟;陈秀英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儿童肺不张病因.方法 105例全部行胸部X线正侧位片检查,其中67例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60例行胸部CT扫描.结果 105例儿童肺不张病因为:炎症62例(59.05%);先天气管-支气管发育异常27例(25.71%);异物7例(6.67%);结核5例(4.76%);管外压迫3例(2.86%);肿瘤1例(0.95%).结论 炎症、先天支气管肺发育异常、异物是儿童肺不张的三大主要原因.
作者:刘亚军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门冬氨酸钾镁静脉输注给药对肺心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随机将40例肺心病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22例,采用常规综合疗法加上门冬氨酸钾镁静脉滴注;对照组18例,采用常规综合疗法.结果 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疗法加门冬氨酸钾镁静脉滴注治疗肺心病疗效满意.
作者:龙中奇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经鼻内镜双径路对真菌性上颌窦炎的手术疗效.方法 对42例真菌性上颌窦炎经鼻内镜上颌窦自然口及尖牙窝入路手术.结果 42例患者全部治愈,无1例复发.结论 鼻内镜下双径路治疗真菌性上颌窦炎,疗效肯定、确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作者:许超;何刚;李正权;汪晓玲;廖素伟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甲磺酸罗哌卡因和盐酸罗哌卡因在神经阻滞麻醉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的比较.方法 ASA Ⅰ~Ⅱ级实施臂丛神经阻滞或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的患者78例(其中4例因操作失误改用全麻),随机分为甲磺酸罗哌卡因组(A组,n=39)与盐酸罗哌卡因组(B组,n=39).监测血压、心率、SpO2、局麻药毒性反应及不良反应,测定感觉及运动神经阻滞显效及完全阻滞的时间、持续时间.结果 术中生命体征平稳,无局麻药毒性反应发生.两组痛觉及触觉的显效时间分别为(5.14±0.82)min和(5.41±1.38)min(P<0.05),痛觉安全消失时间(20.00±8.74)min和(20.43±8.51)min;A、B组分别有90.32%及87.1%的患者触觉安全消失(P>0.05).两组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分别为(5.68±1.73)min和(5.27±1.15)min(P<0.05);分别有41.94%和35.48%的例数达到完全阻滞的效果(P>0.05);运动完全阻滞时间分别在(21.88±9.98)min和(15.00±5.35)min(P>0.05).术后感觉阻滞持续时间分别为(521.41±162.67)min、(575.86±196.5)min(P>0.05).结论 甲磺酸罗哌卡因具有与盐酸罗哌卡因相似的安全性、神经阻滞的麻醉效能、作用时效,相似感觉与运动神经分离特点等,能达到满意的麻醉效果,可安全有效的应用于临床神经阻滞麻醉.
作者:廖志敏;张晋峰;张兰;罗朝志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在脑梗死中对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将6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使用依达拉奉注射液30mg加入250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1次/d.对照组使用等容积安慰剂生理盐水.两组分别于用药前和用药后第10天行腰椎穿刺术抽取脑脊液约3ml,用ELISA法检测TNF-α、IL-6的含量.结果 用药前,对照组和治疗组脑脊液中TNF-α和IL-6的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用药后TNF-α和IL-6含量与用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TNF-α和IL-6的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依达拉奉作为一种新型的自由基清除剂可以抑制脂质过氧化,减少氧自由基生成,从而可能减轻细胞因子的毒性作用;还能防止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发挥有益的抗缺血作用,从更多的途径起到脑细胞保护作用.
作者:岑琳;李经伦;刘梅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槲皮素对肺腺癌细胞系A549细胞中凋亡相关因子Bcl-2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RT-PCR与Western Blot技术检测槲皮素在不同时同、不同浓度作用A549细胞后的Bcl-2 mRNA和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槲皮素作用A549细胞后,A549细胞的Bcl-2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逐渐降低,并且呈现出一定的时间和浓度依赖性.结论 槲皮素诱导A549细胞调亡可能通过下调凋亡抑制基因Bcl-2的表达而起作用.
作者:张永刚;张杰;范红;应斌武;杨冬梅;丁宇;文富强;黄进;胡晓波;张雨薇;徐丹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采用带蒂鼻底粘骨膜瓣加自体中鼻甲粘骨膜片修补鼻中隔较大穿孔的疗效.方法 分离鼻中隔一侧穿孔周围的粘软骨膜及骨膜,切取自体中鼻甲粘骨膜片,用自体中鼻甲粘骨膜片覆盖一侧鼻中隔穿孔.再分离鼻中隔对侧穿孔周围的粘软骨膜及骨膜,制备带基蒂的鼻底粘骨膜瓣,将带蒂鼻底粘骨膜瓣向后、上旋转,覆盖鼻中隔穿孔.结果 13例鼻中隔穿孔均一期愈合,双侧鼻腔通气良好,鼻部症状完全消失.随访6~36个月,鼻中隔未见再穿孔.结论 采用自体带蒂鼻腔底粘骨膜瓣加自体中鼻甲粘骨膜片修补鼻中隔较大穿孔,取材方便,无需再作切口,成功率高.值得推广.
作者:唐嗣泉;黄燕莉;冯俊;文劲松;吕萍;田翠玲;张建辉;蒲红英;赵冰玲;曾英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通过血型鉴定的室间质量评价活动,发现血型鉴定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改进意见,提高血型鉴定的准确性.方法 由省临床检验中心通过发放标本和问卷调查的方式组织1年2次的血型室间鉴定活动.结果 共有310家单位参加室间质评,PT得分>80分有298家,PT得分<80分有12家,主要扣分原因在于ABO血型反定未开展及鉴定错误.结论 部分医院实验室应开展和加强ABO血型反定工作,提高输血专业技术人员专业水平,完善输血科(血库)的检查核对制度.
作者:何屹;林嘉;饶绍琴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检查幼泻宁颗粒中白术、干姜、车前草.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TLC).结果 能准确对白术、干姜、车前草进行鉴别.结论 本方法 快速、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本品质量控制指标.
作者:何世芬;国圜;程世琼;王野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及早有效地纠正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以预防胆红素脑病.方法 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妈咪爱口服.结果 治疗组胆红素日均下降值为(60.68±23.56)μ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胆红素日均下降值(40.35±22.28)μmol/L(P<0.01).妈咪爱用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治疗,可迅速降低血胆红素水平,明显缩短了治疗时间.结论 妈米爱是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有效辅助药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何冬梅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老年骨折住院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及易感因素,以采取有效的措施.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我院65岁以上的老年骨折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原因.结果 36例老年骨折住院感染患者中,易感染主要诱因是:年龄长期卧床,并存原发疾病,住院天数,侵袭性操作,神经源性膀胱症,抗生素应用,以及病房内外环境等.结论 防治措施,应从做好老年骨折患者住院期间的医疗护理工作,实施行之有效的无菌操作规范,切断感染传播途径,提高老年患者机体免疫防御功能,加强整体的生理机体支持.提高医护人员和家属、亲人对老年患者的情感关怀意识,积极控制和治疗原发疾病.
作者:张伟华;陈经勇;邓志强;蒋定中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咪唑安定在普鲁卡因全凭静脉麻醉腹腔镜胆囊摘除手术中产生遗忘作用的合适剂量.方法 择期行腹腔镜胆囊摘除手术患者60例,以麻醉诱导时静脉注射咪唑安定的不同剂量随机分为3组(Ⅰ组2mg,Ⅱ组3mg,Ⅲ组5mg),观察3组患者对手术麻醉的遗忘效果.结果 Ⅲ组完全遗忘20例(100%);Ⅱ组完全遗忘18例(90%),不完全遗忘1例(5%),无遗忘1例(5%);Ⅰ组完全遗忘14例(70%),不完全遗忘2例(10%),无遗忘4例(20%);Ⅱ、Ⅲ组与Ⅰ组遗忘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咪唑安定3mg应用于腹腔镜胆囊摘除手术麻醉时,能够产生良好的遗忘作用,且不会导致苏醒延迟.
作者:涂发平;冯昌胜;林菁艳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有视力下降视野缺损的大型垂体腺瘤的综合治疗方法,以改善患者视力、视野,减少术后并发症,降低其复发率.方法 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治疗组52例有视力下降和视野缺损大型垂体腺瘤患者,采用先经额下显微手术行视神经减压、尽可能全切肿瘤,残余肿瘤术后行伽玛刀治疗,并辅以药物调节内分泌紊乱;对照组23例患者则不辅助伽玛刀治疗.结果 治疗组52例患者手术全切10例,全切率较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余大部分切除肿瘤、视神经减压后,残瘤经伽玛刀治疗.随访12~60个月,患者视力视野多能改善或恢复,内分泌紊乱得到改善,治疗组尚未见肿瘤复发者,对照组则有7例患者复发,二者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有视力下降和视野缺损大型垂体腺瘤应首选手术行视神经减压术,以达到改善或恢复视力、视野障碍;若全切困难,不可勉强,首要使肿瘤上极与视交叉间距离适于伽玛刀治疗,其次肿瘤大直径≤3.0cm,既减少术后并发症,又可以辅以伽玛刀治疗提高肿瘤控制率,减少药物用量甚至停止用药,而普通放疗宜谨慎施行.
作者:李先全;蒋正方;吴贵强;张映辉;贾东;何能前 刊期: 2007年第10期
患者,26岁,以G1P0孕40周,阵发性腹痛8 h,见红未破水入院.查体:T 36.3℃,P 86次/min,BP 105/r76mmHg,神清、精神佳.心、肺无异常、腹隆、肝、脾未扪及.宫高剑下3指,胎心136次/min.
作者:陈永香 刊期: 2007年第10期
患者,男,63岁.因突发头痛,头晕5d,伴失聪4d,于2006年7月23日入院.患者5d前劳动时,突发头部胀痛,以枕部为甚,头晕,视周围物体旋转,眼花,右耳听力减退,乏力,发热(未测体温)、烦渴、多饮.
作者:韦蓉 刊期: 2007年第10期
1 临床资料患者,20岁,学生,未婚,有性生活史半年.因阴道不规则流血1年余,于2006年5月31日入院.患者发病期间前半年在院外长期以月经失调治疗,曾给予雌孕激素周期治疗3个疗程,症状无缓解,之后未予正规诊治,于今日来我院治疗.
作者:蒋静;唐良萏;阳志宁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单纯使用平底短型网塞式补片(T2)在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中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120例患者共行129例次无张力修补术,随机分为3组,分别采用单纯使用平底网塞式补片(T2)修补术(T2组)、平片式无张力修补术(平片组)和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疝环充填组)3种方式进行手术,术后随访2~23个月,比较3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以后的效果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T2组的平均手术时间(50.11±10.20)min,与平片组的平均手术时间(47.78±9.86)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75),两组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疝环充填组(60.88±9.99)min(P均<0.001).T2组的平均术后住院时间为(6.34±1.48)d,与平片组(6.03±1.57)d,P=0.328)和疝环充填组(6.70±1.36)d,P=0.252)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只有疝环充填组有1例双侧疝患者术后使用镇痛治疗.平片组有1例患者术后产生严重排斥反应而行取出术,但无统计学意义.全部患者均得到随访,3组患者均无1例复发.结论 单纯使用平底短型网塞式补片行腹股沟疝修补与平片式无张力修补和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的短期疗效相当,此外与平片式修补相比,具有更多的适应证,与疝环充填式修补相比操作更简单,费用更低廉,值得推广应用,但是还需要长期随访观察.
作者:赵少勇;潘俊江;朱明 刊期: 2007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