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启颖;刘进;罗朝志;姚家祥
目的探讨可吸收螺钉在下胫腓关节分离并双踝骨折手术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研究了下胫腓关节分离并内、外踝骨折45例,其中外踝骨折并下胫腓关节分离9例;双踝骨折并下胫腓关节分离15例;三踝骨折并下胫腓关节分离21例.在手术治疗上,9例外踝骨折并下胫腓关节分离者外踝用4~6孔钢板内固定,用可吸收螺钉通过钢板将腓骨胫骨固定,有1例出现内侧三角韧带裂伤,先行三角韧带修复;双踝骨折并下胫腓关节分离者,先行外踝复位,用可吸收螺钉通过钢板孔将腓骨胫骨固定,再行内踝切开复位可吸收螺钉固定;三踝骨折并下胫腓关节分离者,先行后踝复位,可吸收螺钉内固定,再行外踝复位,用可吸收螺钉通过钢板孔将腓骨胫骨固定,后行内踝复位,可吸收螺钉内固定.结果术后2年随访优良率为95%.结论内踝、外踝骨折并下胫腓关节分离具有它的特殊性,主张应手术复位内固定,可吸收螺钉固定内踝和后踝骨折,可吸收螺钉通过钢板将腓骨胫骨固定.
作者:宋玉光;叶蜀新;谢小平;江伟;余游;吴智涛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评价三维适形放射治疗NSCLC的疗效.方法18例NSCLC中鳞癌13例,腺癌4例,腺鳞癌1例.中心型者前期采用常规放射治疗,2.0Gy/次,5次/周,总剂量40.0Gy,后程采用3DCRT,5.0Gy/次,3次/周,总剂量30.0Gy.再程放射治疗者和外周型者对病灶直接采用3DCRT,5.0Gy/次,3次/周,总剂量50.0Gy,外周型者患侧肺门及纵膈淋巴引流区常规预防照射,2.0Gy/次,5次/周,总剂量50.0Gy.结果18例近期疗效4例完全缓解(CR),12例部分缓解(PR),2例稳定,肿瘤总有效率(CR+PR)为88.8%(16/18);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8.8%;27.8%;5.6%.结论 3DCRT治疗NSCLC有较好的疗效,更远期疗效尚有待进一步观察.
作者:卢军;蔡明伟;祝朝富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以孕产妇为中心,对孕产妇实施人性化护理,使其感受到温馨和关爱.方法通过产前开办孕妇学校、优化住院环境、开展温馨接诊、推行首问负责制、开展服务过程人性化、为出院产妇送温馨等一系列措施实现人性化护理.结果提升了护士的整体形象和素质,密切了孕产妇与护士的关系,提高了孕产妇对产科护理的满意度,提高了产科的护理质量.结论人性化护理的实施,使孕产妇有一种温馨感、亲情感和家庭感;通过这种服务,深化和推进了整体护理工作,赢得了孕产妇对医院和科室的信任,从而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作者:姚建蓉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评价胶囊内镜(CE)对消化道疾病的诊断价值及应用进展.方法回顾分析近3年有关CE临床应用的国内外文献,并对CE检查的适应证及诊断效能、禁忌证及安全性进行总结.结果CE对小肠疾病总的检出率为65%~80.6%,诊断率为67.7%;而消化道钡餐检查病变检出率为17.6%,诊断率为13.8%;肠系膜动脉造影检出率和诊断率为13.4%;推进式电子小肠镜(PE)检出率和诊断率为28%~32%;后3种检查联合总的检出率达80%与CE相当,剖腹探查及术中肠镜检出率和诊断率均为83.3%与CE相当.CE检查无严重并发症,个别病人可发生CE在体内长期停留需手术取出.结论CE诊断消化道疾病敏感性和特异性高,安全、无严重并发症.
作者:余剑平;袁珂;王丕龙 刊期: 2006年第02期
心肌致密化不全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心脏畸形,目前左室心肌致密化不全报道较多,但右室受累不多见.认识右室心肌致密化不全超声特异性征象,准确诊断,减少误诊,争取治疗时间,延长病人生存期有积极意义.本组病例属于同一家族成员,现报告如下.
作者:楼丽;张正兰;曾涛 刊期: 2006年第02期
患者,男,50岁,农民.因张口困难20d,加重伴全身僵硬感3d入院.患者于20d前出现张口困难、咀嚼困难、吞咽呛咳,未治疗.于半月前出现咳嗽,摄胸部X线片诊为肺炎,给予抗感染治疗1周后咳嗽减轻,但张口困难未缓解.于入院前3d张口困难加重,并感全身僵硬、阵发四肢痉挛,每日发作5~10次不等,每次持续约数秒钟,声响可引起痉挛发作,伴头昏、发热、心悸.
作者:刘向东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了解慢性肝病患者电泳谱、血清蛋白测定及其在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法国SEBIA电泳仪琼脂糖电泳技术,检测40例对照组和173例慢性肝病患者,其中慢性乙型肝炎56例、肝癌44例和73例肝硬化的血清蛋白电泳谱;日立7600分析仪检测血清总蛋白(TP)和清蛋白(Alb).结果慢性肝病的Alb明显低于对照组,γ球蛋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肝癌组的Alb高于肝硬化组、慢性乙肝组,P<0.01;肝癌组γ-球蛋白明显高于慢性乙肝组,明显低于肝硬化组,P<0.01,而α1、α2、β球蛋白高于对照组、肝硬化组和慢性乙肝组,P<0.01,但α2球蛋白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肝硬化组γ-球蛋白明显高于慢性乙肝组,Alb则明显低于慢性乙肝组,P<0.01,但α1、α2、β-球蛋白与慢性乙肝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慢性肝病患者血清TP、Alb和PA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肝硬化组TP、Alb明显低于肝癌组、慢性乙肝组,P<0.01,而肝硬化组PA高于肝癌组,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蛋白、PA测定及其电泳谱分析,对慢性肝病的诊断及肝纤维化程度的判定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舒仁明;魏中华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后路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自2001年6月至12月采用后路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2例.结果术后随访1~6个月,疗效优37例,良4例,差1例,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后路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良 刊期: 2006年第02期
GATA-1是红系特异性转录因子,通过与基因启动子中的(A/T)GATA(A/G)模序结合,从而激活基因转录.GATA-1基因的突变导致红系和巨核系的造血异常.GATA-1在造血干细胞(HSCs)和多系祖细胞转换点被激活,并随着红系的分化成熟而上调.GATA-1通过促进红系和巨核系特异性基因的转录从而促使红系和巨核系细胞的发育成熟.GATA-1还通过诱导抗凋亡蛋白Bcl-xL的表达维持红系和巨核系祖细胞存活.
作者:冯雪梅;祝彼得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微创切口行人工全髋置换术的适应证,技术要点及临床初步结果.方法2004年4月到2005年5月,采用微创切口行人工全髋置换术,治疗髋关节疾病18例,同期随机抽取25例采用常规后外侧入路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两组年龄、性别及疾病谱相似.对两组病例的围手术期出血量,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后早中期功能恢复情况及假体位置进行比较.结果微创切口组切口长度为7.8~9cm,平均8.2cm;较常规组短,围手术期出血量(286±150)ml、引流量(116±20)ml,微创手术均较常规组少,平均手术时间两组无统计学意义,微创组术后早期功能恢复较常规组快,而3个月后结果相似.术后随访,两组假体位置均良好.结论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具有创伤小,围手术期出血少,切口小,不影响假体位置,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但应严格选择手术适应证.
作者:陈经勇;陈如见;李钟;万趸;陈黎;邓志强;熊小明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评价两种体位对腰椎穿刺后头痛、舒适度的影响,为临床选择佳腰穿后体位提供依据.方法将符合条件的238例病人随机分成两组,1组128例去枕平卧6h,另1组110例垫枕卧位,观察两组头痛的影响;垫枕卧位中83例病人采用自身比较两种体位舒适度的影响.结果两组头痛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舒适度的比较,垫枕卧位明显优于去枕卧位P<0.005.结论腰穿后病人垫枕卧位优于去枕卧位.
作者:陈茂君;吴孟航;彭登琼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进一步提高自发性食管破裂的外科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6年9月至2004年12月收治的6例自发性食管破裂病人临床资料.结果6例患者均行开胸手术,痊愈出院.结论对自发性食管破裂患者,早期诊断和正确处理是降低误诊率和病死率的关键.
作者:俞永康;丁盛;刘宝玉;姜建青;周凯;吴凡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观0.5%左旋布比卡因用于剖宫产硬膜外麻醉的效果及安全性并与0.5%布比卡因比较.方法膊将40例在硬膜外麻醉下行择期剖宫产手术的孕妇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用0.5%左旋布比卡因,对照组用0.5%布比卡因.观察两组孕妇不同时间心率(HR)、血压(NIBP)及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胎儿娩出后1min、5min Apgar评分;两组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高感觉阻滞平面时间、感觉阻滞持续时间、高感觉阻滞平面、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和运动阻滞程度.结果两组产妇各时间点的HR、NIBP、SpO2无显著性差异;新生儿娩出后1min、5min时Apgar评分均为10分;两组产妇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高感觉阻滞平面时间、感觉阻滞持续时间、高感觉阻滞平面、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和运动阻滞程度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0.5%左旋布比卡因用于剖宫产硬膜外麻醉时可产生与0.5%布比卡因相似的麻醉效果,对母体和胎儿均安全,可安全的用于产科麻醉.
作者:莫利群;石恒林;吴刚明 刊期: 2006年第02期
雷电击伤不同于其他烧伤,它具有穿透力强,浅表损伤较轻,深部组织器官损伤较严重,极易引起血管神经等组织的损伤,重者可使被击者炭化,组织撕裂而猝死,并有可能在复苏后死于其他并发症等特点.我院收治了1例大面积雷电击伤患者,经过抗感染、调节水电解质、支持、激素、内服中药清热解毒、益气养阴等治疗及精心护理,终痊愈出院.
作者:陈汝华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女性膀胱颈梗阻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对12例女性膀胱颈梗阻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例定期行尿道扩张术,10例行经尿道膀胱颈电切术(TUR).临床效果满意.结论膀胱尿道镜是诊断该病的主要手段,病理检查是诊断的主要依据,TUR是其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郑晓秋;姜雄;王祥斌 刊期: 2006年第02期
本文根据国内外新的胃肠动力学和时间医学方面的研究成果,探讨了传统的摩腹方法对功能性便秘的治疗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摩腹时间好选择在早晨醒后或早餐后1.5h的科学假说.
作者:喻世万;喻鹏铭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经导管动脉内溶栓治疗肢体动脉血栓的价值.方法10例患者,血管造影证实为动脉血栓阻塞后,留置导管,以微泵经导管泵入尿激酶5~10万U/h,同时静脉滴注肝素钠5000U/d,行溶检、抗凝治疗.结果动脉完全开通,临床症状缓解7例,动脉部分开通,临床症状减轻2例,动脉完全未开通1例,总有效率90%.溶栓过程中出现出血并发症2例.结论经导管动脉内溶栓是治疗肢体动脉血栓的有效方法.
作者:杨林;官泳松;周翔平;李肖;刘源;贺庆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普胸术后胸内活动性出血的原因,再次手术止血的经验.方法8年来我院普胸术后活动性出血31例,并进行了再次手术治疗.结果痊愈出院28例,1例发生脓胸及食管瘘;死亡2例.结论对解剖部位已知血管须妥善结扎止血;特别是癌肿术中的淋巴结系统清扫,止血应彻底.采用电凝、明胶海绵、各类止血材料,游离肌肉薄片填垫缝扎、甚至可延迟关胸或顺序填塞压迫止血.活动性出血应积极再次剖胸止血,防止耽误病情、危及生命.适时手术可以减少并发症并挽救生命.
作者:金健;雷跃昌;李蔼建;薛兴阳;吴熹;杨丹宁 刊期: 2006年第02期
在矫治乳牙反(牙合)时,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的是上颌(牙合)垫式矫治器,传统的上颌(牙合)垫式矫治器是以单臂卡,箭头卡或邻间钩等获得固位力.
作者:李渠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了解患者对护理人员心理品质的要求.方法采用调查问卷对住院患者进行护理人员心理品质要求调查分析.结果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正性要求是工作认真负责,技术水平高,性格活泼开朗、外向,重视外表;担心护理人员操作不认真,讨厌态度恶劣的护理人员,瞧不起待人恶劣,不爱岗敬业的护理人员,忌讳当面训斥患者,恨不负责的护理人员.结论护理人员要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塑造良好的性格,全面提升自身素质以适应社会需求.
作者:王代梅 刊期: 2006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