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雷电击伤1例护理

陈汝华

关键词:雷电击伤, 组织器官损伤, 益气养阴, 血管神经, 清热解毒, 内服中药, 精心护理, 抗感染, 电解质, 大面积, 穿透力, 并发症, 治疗, 炭化, 撕裂, 深部, 烧伤, 节水, 激素, 患者
摘要:雷电击伤不同于其他烧伤,它具有穿透力强,浅表损伤较轻,深部组织器官损伤较严重,极易引起血管神经等组织的损伤,重者可使被击者炭化,组织撕裂而猝死,并有可能在复苏后死于其他并发症等特点.我院收治了1例大面积雷电击伤患者,经过抗感染、调节水电解质、支持、激素、内服中药清热解毒、益气养阴等治疗及精心护理,终痊愈出院.
四川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用中心静脉导管代替胸腔闭式引流管治疗大量胸腔积液疗效观察

    我院呼吸内科于2004年1月至2005年5月期间,采用德国贝朗公司生产的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单腔)代替胸腔闭式引流管治疗大量胸腔积液11例,效果好,并发症少,现报告如下.

    作者:牟艳;朱再志;戚刚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带脑保护装置的支架置入术治疗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附3例报告)

    目的探讨对老年人因颈动脉狭窄而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行支架置入术(SP)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例因颈动脉狭窄所致TIA的老年患者实施带脑保护装置的SP.围手术期口服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术前、术后行脑血管造影、颈动脉双功能超声检查.结果3例均成功置入血管支架,左1例,右2例,术中及术后无脑缺血症状出现,术后随访5~11个月,均未出现再狭窄.结论实施带脑保护装置的SP是治疗老年人因颈动脉狭窄而致TIA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张仲;高励;刘西平;曾仲;张海涛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伊曲康唑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肺部真菌感染

    目的探讨伊曲康唑静脉滴注后改口服的序贯疗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真菌感染的疗效.方法è选取37例住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真菌感染患者,先由静脉滴入伊曲康唑400mg/d,2d后改为200mg/d,12d后改为口服伊曲康唑胶囊400mg/d,连续14d.结果总有效率为91.9%,真菌清除率为89.2%.不良反应发生率13.5%.结论伊曲康唑序贯疗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真菌感染,疗效显著,且安全、不良反应少,用药方便,尤其适用于老年患者.

    作者:蔡国才;张磊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产妇抚触婴儿对自身康复的探讨

    目的探讨婴儿抚触对产妇自身康复的影响.方法将胎龄>37周的单胎足月初产妇100例,随机分为抚触组和对照组,观察两组产妇的泌乳量、睡眠质量、产后恶露消失时间.结果抚触组的泌乳量、睡眠质量、产后恶露消失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婴儿抚触可促进产妇各个系统的康复,使产妇泌乳量增多,睡眠良好,产后恶露消失的时间提前.

    作者:牟敏;刘俐;赖红梅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宫颈癌病变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变化及意义

    目的检测宫颈癌病变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水平,并探讨其表达水平与临床分期的关系.方法应用双抗体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正常宫颈(为对照组,10例)和宫颈癌(≤Ⅰb组,20例;≤Ⅱb组,15例)病变组织中VEGF的表达水平.结果正常宫颈组织中VEGF表达水平为(44.23±13.85)ng/L;宫颈癌<Ⅰ b组病变组织VEGF水平(75.68±21.32)ng/L,宫颈癌<Ⅱb组病变组织VEGF水平为(65.45±24.83)ng/L,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病理分化程度为高、中、低分化者的VEGF表达分别为(64.64±24.35)ng/L、(67.93±19.87)ng/L和(73.2±23.57)ng/L,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有、无淋巴结转移者的VEGF表达水平分别为(78.85±24.32)ng/L和(65.78±24.94)ng/L,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VEGF在子宫颈癌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升高,与肿瘤的生长、浸润及转移密切相关,可作为反映子宫颈癌生物学行为的指标之一.

    作者:叶卫莲;陈慧清;杨碧红;詹爱珍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儿童体格发育监测及其意义

    生长发育是儿童时期的基本生命观象,体格发育监测则是儿童保健的基本工作.本文对儿童体格发育监测指标、体格发育的评价及其参考值、体格发育监测的意义做一综述.

    作者:余涛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中毒抢救指南电子咨询系统的开发研究

    目的探索中毒抢救指南电子咨询的更完美方式.方法应用Delphi 7.0和SQL建立数据库,通过数据库语言来封装知识库,编译成可执行文件.结果提供了方便快捷和近乎完美的电子咨询服务.结论中毒抢救指南电子咨询系统有助于临床解决疑难问题,是医务人员的良师益友.

    作者:余江平;王东;宁红;贺德辉;饶友义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透明质酸预防脊髓栓系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目的通过脊髓脊膜膨出修补术后应用透明质酸,观察术后症状的改善、功能的恢复,探讨其预防脊髓栓系综合征的作用.方法将31例接受脊髓脊膜膨出修补术的病例随机分成透明质酸治疗组(A组)16例及对照组(B组)15例,所有病例都经显微手术治疗,术毕A组以地塞米松5mg+透明质酸1支(1500U)+生理盐水10~15ml喷于脊髓周围及创腔内;B组用地塞米松5mg+生理盐水10~15ml局部使用.以术后症状缓解及功能恢复情况判断效果.结果术后随访8个月至3年,A组术后症状明显缓解,功能恢复程度高,优良率75%;B组优良率53%,两者差异显著(P<0.01).结论显微手术彻底松解粘连同时局部应用透明质酸是治疗脊髓脊膜膨出修补术后预防脊髓栓系综合征的有效办法.

    作者:程敬民;顾建文;匡永勤;曾凡俊;程林;李汛;杨立斌;夏勋;马原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脾切除术确诊霍奇金淋巴瘤1例

    1临床资料患者,男,27岁.因间断性高热1个月于2005年3月28日入院.患者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T 39.5℃,伴畏寒、寒战,干咳无痰,于当地医院予头孢菌素静脉滴注1周后,T渐降至正常.半月前,患者再次出现发热,T达40℃,予阿莫西林/舒巴坦及左氧氟沙星静脉滴注4d后,T渐降至37.5℃~38℃,未再予任何治疗.

    作者:王丽春;叶慧;龙艳;周诗璞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急性胰腺炎并肝脏损害111例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P)并肝脏损害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11例AP患者肝脏损害发生率、肝脏损害程度、病程与转归等.结果半数以上的AP患者发生了肝脏损害,重型胰腺炎、轻型胰腺炎肝脏损害发生率高、损害重、肝功能恢复慢;胆源性AP比其他原因致AP患者肝脏损害程度重.结论肝脏损害是AP常见的临床表现,肝脏损害程度与AP病情呈正相关,肝脏损害使AP病情加重,病程延长.

    作者:刘芳;徐玲素;李洪林;李卫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小剂量甘露醇防治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的作用

    目的探讨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的临床特征,发病机制,预防及治疗方法.方法对253例CT显示脑挫裂伤或蛛网膜下腔出血、颅骨骨折的患者随机分为A(对照组)、B(治疗组)两组,A组应用常规剂量甘露醇[1.0g·kg-1·(6~12h)-1]脱水治疗,B组应用小剂量甘露醇[0.5g·kg-1·(4~8h)-1]脱水治疗.首次头CT后每间隔6h复查,观察两组患者迟发性血肿的发病率、72h的GCS评分及复查CT首次发现血肿的量.结果两组的GC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B组的颅内迟发性血肿的发病率及血肿量

    作者:龙霄翱;王东军;陈兵;赵革灵;罗学忠;陈立一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老年急性间质性肺炎2例

    急性间质性肺炎(AIP)是以暴发起病,快速发展为呼吸衰竭的以肺弥漫性损害为特征的肺部疾病,病死率高.现将我院2例患者诊治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曾莉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凹陷性颅骨骨折一期整形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凹陷性颅骨骨折一期整形的临床疗效.方法对凹陷性颅骨骨折的患者,采用手术治疗的方法,应用生物胶粘和自体颅骨碎片,一次性成形修补颅骨缺损.结果发生颅内感染的可能性极小,本组仅1.4%.所有病例术后随访6个月至3年,成形区与颅骨穹窿的弧度基本一致,颅骨X线片检查部分病例已骨性愈合,无死骨形成.结论该法简便、适用,既避免了第2次手术的痛苦,又能降低医疗费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德尧;唐建;丁兵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患者对护理人员心理品质要求的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患者对护理人员心理品质的要求.方法采用调查问卷对住院患者进行护理人员心理品质要求调查分析.结果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正性要求是工作认真负责,技术水平高,性格活泼开朗、外向,重视外表;担心护理人员操作不认真,讨厌态度恶劣的护理人员,瞧不起待人恶劣,不爱岗敬业的护理人员,忌讳当面训斥患者,恨不负责的护理人员.结论护理人员要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塑造良好的性格,全面提升自身素质以适应社会需求.

    作者:王代梅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后外侧微创切口人工全髋置换术18例报告

    目的探讨微创切口行人工全髋置换术的适应证,技术要点及临床初步结果.方法2004年4月到2005年5月,采用微创切口行人工全髋置换术,治疗髋关节疾病18例,同期随机抽取25例采用常规后外侧入路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两组年龄、性别及疾病谱相似.对两组病例的围手术期出血量,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后早中期功能恢复情况及假体位置进行比较.结果微创切口组切口长度为7.8~9cm,平均8.2cm;较常规组短,围手术期出血量(286±150)ml、引流量(116±20)ml,微创手术均较常规组少,平均手术时间两组无统计学意义,微创组术后早期功能恢复较常规组快,而3个月后结果相似.术后随访,两组假体位置均良好.结论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具有创伤小,围手术期出血少,切口小,不影响假体位置,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但应严格选择手术适应证.

    作者:陈经勇;陈如见;李钟;万趸;陈黎;邓志强;熊小明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急诊圈套结扎治疗

    目的观察食管静脉曲张结扎术(EVL)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22例门静脉高压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进行了急诊胃镜下食管静脉曲张结扎术(EVL).结果22例共结扎264处,每例结扎2次,共结扎12处,100%止血成功,早期再出血率为4.5%.结论EVL具有设备简单,操作方便,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和可重复进行等优点,主要适合于重度和中度以上食管静脉曲张.

    作者:钟刚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0.5%左旋布比卡因与0.5%布比卡因用于剖宫产硬膜外麻醉的比较

    目的观0.5%左旋布比卡因用于剖宫产硬膜外麻醉的效果及安全性并与0.5%布比卡因比较.方法膊将40例在硬膜外麻醉下行择期剖宫产手术的孕妇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用0.5%左旋布比卡因,对照组用0.5%布比卡因.观察两组孕妇不同时间心率(HR)、血压(NIBP)及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胎儿娩出后1min、5min Apgar评分;两组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高感觉阻滞平面时间、感觉阻滞持续时间、高感觉阻滞平面、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和运动阻滞程度.结果两组产妇各时间点的HR、NIBP、SpO2无显著性差异;新生儿娩出后1min、5min时Apgar评分均为10分;两组产妇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高感觉阻滞平面时间、感觉阻滞持续时间、高感觉阻滞平面、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和运动阻滞程度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0.5%左旋布比卡因用于剖宫产硬膜外麻醉时可产生与0.5%布比卡因相似的麻醉效果,对母体和胎儿均安全,可安全的用于产科麻醉.

    作者:莫利群;石恒林;吴刚明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老年人重症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近期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治疗老年人重症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近期疗效.方法29例老年人重症ITP患者分为两组(15例,14例),分别用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大剂量400mg/(kg·d),中剂量100mg/(kg·d),静脉滴注5d.观察临床出血症状及血小板计数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近期有效率相近,治疗后血小板开始上升,升至≥50×109/L,达到峰值的时间和血小板计数峰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应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者发生脑梗死及心绞痛各1例,应用中剂量丙种球蛋白者无心脑血管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可迅速提高老年人ITP患者血小板水平,短期内控制出血症状.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有诱发心脑血管缺血的潜在危险,中剂量丙种球蛋白的疗效与大剂量者相近,无明显不良反应,可能更适用于老年ITP患者的治疗.

    作者:王春森;王晓冬;张晋林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扩大硬膜成形在大骨瓣减压术中的应用

    目的比较硬膜扩大成形大骨瓣减压术同常规颞肌下减压术在重型颅脑损伤、脑疝形成所致恶性颅内高压症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型颅脑损伤采用扩大硬膜成形术63例和采用常规颞肌下减压58例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扩大硬膜成形术组良好率、中残率显著提高(P<0.01),脑膨出、脑穿通畸形、脑脊液漏、颅内感染发生明显减少(P<0.05).结论扩大硬膜成形大骨瓣减压术优于常规颞肌下减压术.

    作者:贡平;陈波;刘俊雄;郭玉涛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红细胞膜CR1分子在慢性胃炎患儿的表达及其干预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慢性胃炎患儿红细胞膜补体受体Ⅰ型分子(CR1)的表达特点以及治疗对其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慢性胃炎患儿确诊后按统一治疗方案给药,治疗前及治疗结束1个月后,采用免疫酶联(ELISA)法定量测定CR1分子的数量.结果治疗前外周血红细胞CR1分子数量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治疗后外周血红细胞CR1分子数量显著升高(P<0.01),但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慢性胃炎患儿存在红细胞CR1分子活性降低,继发RCIA功能下降.慢性胃炎患儿一旦确诊,应及时正规治疗,以免患儿长期缺乏必需的营养素而致免疫功能紊乱.

    作者:马庆海;杨文东 刊期: 2006年第02期

四川医学杂志

四川医学杂志

主管:四川省卫生厅

主办:四川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