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莉
目的探讨改进的直止血钳和18Fr双腔气囊尿管治疗气胸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改进的直止血钳和18Fr双腔气囊尿管胸腔闭式引流治疗气胸24例.结果22例患者肺完全复张,复张时间平均4d,2例转外科手术治疗.结论改进的直止血钳和18Fr双腔气囊尿管胸腔闭式引流治疗气胸疗效可靠,简单易行,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洪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了解慢性肝病患者电泳谱、血清蛋白测定及其在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法国SEBIA电泳仪琼脂糖电泳技术,检测40例对照组和173例慢性肝病患者,其中慢性乙型肝炎56例、肝癌44例和73例肝硬化的血清蛋白电泳谱;日立7600分析仪检测血清总蛋白(TP)和清蛋白(Alb).结果慢性肝病的Alb明显低于对照组,γ球蛋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肝癌组的Alb高于肝硬化组、慢性乙肝组,P<0.01;肝癌组γ-球蛋白明显高于慢性乙肝组,明显低于肝硬化组,P<0.01,而α1、α2、β球蛋白高于对照组、肝硬化组和慢性乙肝组,P<0.01,但α2球蛋白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肝硬化组γ-球蛋白明显高于慢性乙肝组,Alb则明显低于慢性乙肝组,P<0.01,但α1、α2、β-球蛋白与慢性乙肝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慢性肝病患者血清TP、Alb和PA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肝硬化组TP、Alb明显低于肝癌组、慢性乙肝组,P<0.01,而肝硬化组PA高于肝癌组,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蛋白、PA测定及其电泳谱分析,对慢性肝病的诊断及肝纤维化程度的判定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舒仁明;魏中华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凹陷性颅骨骨折一期整形的临床疗效.方法对凹陷性颅骨骨折的患者,采用手术治疗的方法,应用生物胶粘和自体颅骨碎片,一次性成形修补颅骨缺损.结果发生颅内感染的可能性极小,本组仅1.4%.所有病例术后随访6个月至3年,成形区与颅骨穹窿的弧度基本一致,颅骨X线片检查部分病例已骨性愈合,无死骨形成.结论该法简便、适用,既避免了第2次手术的痛苦,又能降低医疗费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德尧;唐建;丁兵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食管静脉曲张结扎术(EVL)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22例门静脉高压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进行了急诊胃镜下食管静脉曲张结扎术(EVL).结果22例共结扎264处,每例结扎2次,共结扎12处,100%止血成功,早期再出血率为4.5%.结论EVL具有设备简单,操作方便,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和可重复进行等优点,主要适合于重度和中度以上食管静脉曲张.
作者:钟刚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了解肺结核患者合并糖尿病的逐年发病趋势及特征.方法选择5195例新入院的确诊为肺结核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年度统计分析其合并糖尿病的比例和年龄、性别、地区分布及临床特征.结果①住院肺结核患者合并糖尿病的比例从2001年的3.35%上升至2004年的6.71%;②各年龄段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的患病情况无性别差异;③中老年肺结核患者合并糖尿病的患病情况显著高于青年肺结核患者;④两病合并城市乡镇显著高于农村.结论肺结核患者合并糖尿病有增加趋势,糖尿病对结核病的预后影响显著,应加强对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的诊断、治疗及管理.
作者:岳冀;吴桂辉;鲁小莉;黄晓秋;李曦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酒精致大鼠脑损伤合并内毒素血症过程中,脑组织TNF-α的水平变化及相互关系.方法采用SD大鼠进行酒精灌胃,建立酒精性脑损害的动物模型,用光镜观察各组大鼠脑组织的病理改变,采用偶氮显色法定量检测模型组与对照组血浆中内毒素(ET)的水平;用ELISA法检测各组脑组织匀浆中的TNF-α的水平.结果脑组织病理切片显示,模型组脑组织有严重损伤;模型组血浆中的ET以及脑组织匀浆中的TNF-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TNF-α在脑组织中的含量增高可能与酒精所致的大鼠脑组织损伤有密切联系.
作者:朱江;邬于川;魏嵋;高燕;黄黎 刊期: 2006年第02期
我院呼吸内科于2004年1月至2005年5月期间,采用德国贝朗公司生产的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单腔)代替胸腔闭式引流管治疗大量胸腔积液11例,效果好,并发症少,现报告如下.
作者:牟艳;朱再志;戚刚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提高对伤寒的认识,减少误诊率,使患者得到及时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9年来18例伤寒误诊病例,并结合有关文献进行讨论.结果本组18例病人,误诊时间7~14d.误诊为上呼吸道感染3例,肺炎6例,败血症2例,精神及神经系统疾病2例,肝炎4例,脑炎1例.结论降低伤寒误诊率和漏诊率关键在于提高对伤寒的认识,凡是遇不明原因的发热病人,病程超过5d者,根据病程的不同时期,合理选择方法,全面分析检测结果,提高确诊率.
作者:韩乐强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研究介入技术在肝癌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4例患者均采用肝动脉内栓塞化疗技术(TAE).结果随访2年生存率为60%.结论介入栓塞化疗技术是肝癌重要的治疗手段,是非外科手术治疗的首选,对提高肝癌疗效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杨杰;刘芙成 刊期: 2006年第02期
1临床资料患者,男,27岁.因间断性高热1个月于2005年3月28日入院.患者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T 39.5℃,伴畏寒、寒战,干咳无痰,于当地医院予头孢菌素静脉滴注1周后,T渐降至正常.半月前,患者再次出现发热,T达40℃,予阿莫西林/舒巴坦及左氧氟沙星静脉滴注4d后,T渐降至37.5℃~38℃,未再予任何治疗.
作者:王丽春;叶慧;龙艳;周诗璞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了解医院病区钥匙细菌污染情况,为控制院内交叉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调查我院所有病区26把钥匙,采样监测细菌污染情况,进行菌落记数及细菌鉴定.结果被调查的26把钥匙全部有细菌污染,计数低的为6CFU/cm2,高的为301CFU/cm2,达到<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要求菌落数<10CFU/cm2的只有2把(7.7%),>10CFU/cm2的有24把(92.3%).病原菌主要有大肠埃希菌、真菌、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等.结论病区钥匙污染严重,污染菌谱与我院近年来医院内感染常见病原菌相一致,故必须重视病区钥匙的清洁消毒.
作者:侯艳玲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婴儿抚触对产妇自身康复的影响.方法将胎龄>37周的单胎足月初产妇100例,随机分为抚触组和对照组,观察两组产妇的泌乳量、睡眠质量、产后恶露消失时间.结果抚触组的泌乳量、睡眠质量、产后恶露消失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婴儿抚触可促进产妇各个系统的康复,使产妇泌乳量增多,睡眠良好,产后恶露消失的时间提前.
作者:牟敏;刘俐;赖红梅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并多脏器损害的高发因素.方法收集2003~2004年间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408例急性颈内动脉系脑卒中患者的病历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分析急性脑卒中并多脏器损害患者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卒中类型、病情严重程度、甘露醇的应用与预后的关系.结果老年、糖尿病、病情重、甘露醇的多次应用,其多脏器损害率明显升高,其病死率亦明显升高.结论早期预防,及时发现和积极治疗急性脑卒中的多脏器损害可提高急性脑卒中救治成功率.
作者:蒋美英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生长发育是儿童时期的基本生命观象,体格发育监测则是儿童保健的基本工作.本文对儿童体格发育监测指标、体格发育的评价及其参考值、体格发育监测的意义做一综述.
作者:余涛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以孕产妇为中心,对孕产妇实施人性化护理,使其感受到温馨和关爱.方法通过产前开办孕妇学校、优化住院环境、开展温馨接诊、推行首问负责制、开展服务过程人性化、为出院产妇送温馨等一系列措施实现人性化护理.结果提升了护士的整体形象和素质,密切了孕产妇与护士的关系,提高了孕产妇对产科护理的满意度,提高了产科的护理质量.结论人性化护理的实施,使孕产妇有一种温馨感、亲情感和家庭感;通过这种服务,深化和推进了整体护理工作,赢得了孕产妇对医院和科室的信任,从而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作者:姚建蓉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女性膀胱颈梗阻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对12例女性膀胱颈梗阻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例定期行尿道扩张术,10例行经尿道膀胱颈电切术(TUR).临床效果满意.结论膀胱尿道镜是诊断该病的主要手段,病理检查是诊断的主要依据,TUR是其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郑晓秋;姜雄;王祥斌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检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血浆BNP水平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ELISA方法通过对22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和18例COPD患者血浆BNP水平对比分析.结果COPD组和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组血浆BNP水平有明显差异,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组为(104.82±32.38)pg/ml,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组明显高于COPD组,P<0.01.结论BNP血浆水平>80pg/ml纳入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诊断标准,与胸片、心电图、心脏彩色多普勒3项标准水平结合,其诊断阳性率将明显提高.
作者:周黎强;颜浩 刊期: 2006年第02期
本文根据国内外新的胃肠动力学和时间医学方面的研究成果,探讨了传统的摩腹方法对功能性便秘的治疗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摩腹时间好选择在早晨醒后或早餐后1.5h的科学假说.
作者:喻世万;喻鹏铭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防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的疗效.方法将124例符合反复呼吸道感染诊断标准的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2例.两组均酌情给予抗病毒及对症治疗,治疗组加用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免疫球蛋白、血红蛋白水平及呼吸道感染次数.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免疫球蛋白、血红蛋白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呼吸道感染次数明显减少(P<0.05).结论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防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疗效好,复发率低.
作者:刘新琼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治疗老年人重症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近期疗效.方法29例老年人重症ITP患者分为两组(15例,14例),分别用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大剂量400mg/(kg·d),中剂量100mg/(kg·d),静脉滴注5d.观察临床出血症状及血小板计数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近期有效率相近,治疗后血小板开始上升,升至≥50×109/L,达到峰值的时间和血小板计数峰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应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者发生脑梗死及心绞痛各1例,应用中剂量丙种球蛋白者无心脑血管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可迅速提高老年人ITP患者血小板水平,短期内控制出血症状.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有诱发心脑血管缺血的潜在危险,中剂量丙种球蛋白的疗效与大剂量者相近,无明显不良反应,可能更适用于老年ITP患者的治疗.
作者:王春森;王晓冬;张晋林 刊期: 2006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