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乐强
目的以孕产妇为中心,对孕产妇实施人性化护理,使其感受到温馨和关爱.方法通过产前开办孕妇学校、优化住院环境、开展温馨接诊、推行首问负责制、开展服务过程人性化、为出院产妇送温馨等一系列措施实现人性化护理.结果提升了护士的整体形象和素质,密切了孕产妇与护士的关系,提高了孕产妇对产科护理的满意度,提高了产科的护理质量.结论人性化护理的实施,使孕产妇有一种温馨感、亲情感和家庭感;通过这种服务,深化和推进了整体护理工作,赢得了孕产妇对医院和科室的信任,从而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作者:姚建蓉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的临床特征,发病机制,预防及治疗方法.方法对253例CT显示脑挫裂伤或蛛网膜下腔出血、颅骨骨折的患者随机分为A(对照组)、B(治疗组)两组,A组应用常规剂量甘露醇[1.0g·kg-1·(6~12h)-1]脱水治疗,B组应用小剂量甘露醇[0.5g·kg-1·(4~8h)-1]脱水治疗.首次头CT后每间隔6h复查,观察两组患者迟发性血肿的发病率、72h的GCS评分及复查CT首次发现血肿的量.结果两组的GC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B组的颅内迟发性血肿的发病率及血肿量
作者:龙霄翱;王东军;陈兵;赵革灵;罗学忠;陈立一 刊期: 2006年第02期
单侧声带麻痹(Unilateral vocal cord paralysis)在临床上较为常见,是指由喉肌肌病,喉肌运动神经紊乱所引起的声带运动障碍,是一侧声带失去内收、外展和正常张力的病理现象,使喉部原有的发音、保护和呼吸功能发生障碍,出现声嘶、误吸等临床症状.声带麻痹的原因有头颈胸手术后,甲状腺癌,食管癌,肺癌及外伤,脑血管病变,多发性神经炎等.诱发因素有感冒,发热等.单侧声带麻痹的治疗除积极治疗原发病外,手术修复方法主要包括即刻和延期手术.即刻手术指在外伤及手术中探查发现有喉返神经(RLN)受压或断裂者,术中积极行喉返神经减压、修复或移植术,恢复喉返神经功能.如延误时机,声嘶无恢复者可延期采用注射介质法,喉支架术,神经移植术等恢复声带功能.应根据患者的要求,损伤的方式,声带麻痹的程度及有无环杓关节固定等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单侧声带麻痹的治疗主要是解决患者的声嘶问题.在疗效评定方面,多以言语音质进行评定.作者复习有关文献,对现行公认有效、安全的治疗方式及其疗效作一简要介绍.
作者:邹凌;刘世喜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索中毒抢救指南电子咨询的更完美方式.方法应用Delphi 7.0和SQL建立数据库,通过数据库语言来封装知识库,编译成可执行文件.结果提供了方便快捷和近乎完美的电子咨询服务.结论中毒抢救指南电子咨询系统有助于临床解决疑难问题,是医务人员的良师益友.
作者:余江平;王东;宁红;贺德辉;饶友义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食管静脉曲张结扎术(EVL)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22例门静脉高压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进行了急诊胃镜下食管静脉曲张结扎术(EVL).结果22例共结扎264处,每例结扎2次,共结扎12处,100%止血成功,早期再出血率为4.5%.结论EVL具有设备简单,操作方便,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和可重复进行等优点,主要适合于重度和中度以上食管静脉曲张.
作者:钟刚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女性膀胱颈梗阻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对12例女性膀胱颈梗阻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例定期行尿道扩张术,10例行经尿道膀胱颈电切术(TUR).临床效果满意.结论膀胱尿道镜是诊断该病的主要手段,病理检查是诊断的主要依据,TUR是其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郑晓秋;姜雄;王祥斌 刊期: 2006年第02期
急性间质性肺炎(AIP)是以暴发起病,快速发展为呼吸衰竭的以肺弥漫性损害为特征的肺部疾病,病死率高.现将我院2例患者诊治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曾莉 刊期: 2006年第02期
患者,男,50岁,农民.因张口困难20d,加重伴全身僵硬感3d入院.患者于20d前出现张口困难、咀嚼困难、吞咽呛咳,未治疗.于半月前出现咳嗽,摄胸部X线片诊为肺炎,给予抗感染治疗1周后咳嗽减轻,但张口困难未缓解.于入院前3d张口困难加重,并感全身僵硬、阵发四肢痉挛,每日发作5~10次不等,每次持续约数秒钟,声响可引起痉挛发作,伴头昏、发热、心悸.
作者:刘向东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了解患者对护理人员心理品质的要求.方法采用调查问卷对住院患者进行护理人员心理品质要求调查分析.结果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正性要求是工作认真负责,技术水平高,性格活泼开朗、外向,重视外表;担心护理人员操作不认真,讨厌态度恶劣的护理人员,瞧不起待人恶劣,不爱岗敬业的护理人员,忌讳当面训斥患者,恨不负责的护理人员.结论护理人员要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塑造良好的性格,全面提升自身素质以适应社会需求.
作者:王代梅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通过脊髓脊膜膨出修补术后应用透明质酸,观察术后症状的改善、功能的恢复,探讨其预防脊髓栓系综合征的作用.方法将31例接受脊髓脊膜膨出修补术的病例随机分成透明质酸治疗组(A组)16例及对照组(B组)15例,所有病例都经显微手术治疗,术毕A组以地塞米松5mg+透明质酸1支(1500U)+生理盐水10~15ml喷于脊髓周围及创腔内;B组用地塞米松5mg+生理盐水10~15ml局部使用.以术后症状缓解及功能恢复情况判断效果.结果术后随访8个月至3年,A组术后症状明显缓解,功能恢复程度高,优良率75%;B组优良率53%,两者差异显著(P<0.01).结论显微手术彻底松解粘连同时局部应用透明质酸是治疗脊髓脊膜膨出修补术后预防脊髓栓系综合征的有效办法.
作者:程敬民;顾建文;匡永勤;曾凡俊;程林;李汛;杨立斌;夏勋;马原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经导管动脉内溶栓治疗肢体动脉血栓的价值.方法10例患者,血管造影证实为动脉血栓阻塞后,留置导管,以微泵经导管泵入尿激酶5~10万U/h,同时静脉滴注肝素钠5000U/d,行溶检、抗凝治疗.结果动脉完全开通,临床症状缓解7例,动脉部分开通,临床症状减轻2例,动脉完全未开通1例,总有效率90%.溶栓过程中出现出血并发症2例.结论经导管动脉内溶栓是治疗肢体动脉血栓的有效方法.
作者:杨林;官泳松;周翔平;李肖;刘源;贺庆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比较硬膜扩大成形大骨瓣减压术同常规颞肌下减压术在重型颅脑损伤、脑疝形成所致恶性颅内高压症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型颅脑损伤采用扩大硬膜成形术63例和采用常规颞肌下减压58例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扩大硬膜成形术组良好率、中残率显著提高(P<0.01),脑膨出、脑穿通畸形、脑脊液漏、颅内感染发生明显减少(P<0.05).结论扩大硬膜成形大骨瓣减压术优于常规颞肌下减压术.
作者:贡平;陈波;刘俊雄;郭玉涛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使用利尿加压法以提高超声对输尿管结石的检出率.方法72例均行口服速尿后饮水并腹部加压,以增强超声对各段输尿管结石显像.结果输尿管腹段、第二狭窄、盆段、第三狭窄处结石检出率由常规超声的65%、50%、31%、32%分别提高到97%、100%、88%、100%,总检出率96%,同期X线肾盂静脉造影检出率为94%.结论使用利尿加压法显著提高了超声对于各段输尿管结石的检出率,较X线肾盂静脉造影检出率略高,值得推广.
作者:刘发生;杨四文;王福荣;钱志军;张显桓;周晓蓉;付华伟;王萍;冯晓曦;王慧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改进的直止血钳和18Fr双腔气囊尿管治疗气胸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改进的直止血钳和18Fr双腔气囊尿管胸腔闭式引流治疗气胸24例.结果22例患者肺完全复张,复张时间平均4d,2例转外科手术治疗.结论改进的直止血钳和18Fr双腔气囊尿管胸腔闭式引流治疗气胸疗效可靠,简单易行,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洪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莪术油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疗效.方法将78例秋季腹泻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32例),治疗组予莪术油注射液10mg/(kg·次),1次/d,对照组予病毒唑静脉滴注10~15mg/(kg·次),1次/d,两组均同时口服思密达、丽珠肠乐.结果治疗4d后,治疗组有效44例(95.65%),对照组有效26例(81.25%),两组比较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莪术油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魏学琴;张善云;刘西;陈清礼 刊期: 2006年第02期
GATA-1是红系特异性转录因子,通过与基因启动子中的(A/T)GATA(A/G)模序结合,从而激活基因转录.GATA-1基因的突变导致红系和巨核系的造血异常.GATA-1在造血干细胞(HSCs)和多系祖细胞转换点被激活,并随着红系的分化成熟而上调.GATA-1通过促进红系和巨核系特异性基因的转录从而促使红系和巨核系细胞的发育成熟.GATA-1还通过诱导抗凋亡蛋白Bcl-xL的表达维持红系和巨核系祖细胞存活.
作者:冯雪梅;祝彼得 刊期: 2006年第02期
我院呼吸内科于2004年1月至2005年5月期间,采用德国贝朗公司生产的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单腔)代替胸腔闭式引流管治疗大量胸腔积液11例,效果好,并发症少,现报告如下.
作者:牟艳;朱再志;戚刚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治疗老年人重症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近期疗效.方法29例老年人重症ITP患者分为两组(15例,14例),分别用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大剂量400mg/(kg·d),中剂量100mg/(kg·d),静脉滴注5d.观察临床出血症状及血小板计数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近期有效率相近,治疗后血小板开始上升,升至≥50×109/L,达到峰值的时间和血小板计数峰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应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者发生脑梗死及心绞痛各1例,应用中剂量丙种球蛋白者无心脑血管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可迅速提高老年人ITP患者血小板水平,短期内控制出血症状.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有诱发心脑血管缺血的潜在危险,中剂量丙种球蛋白的疗效与大剂量者相近,无明显不良反应,可能更适用于老年ITP患者的治疗.
作者:王春森;王晓冬;张晋林 刊期: 2006年第02期
在矫治乳牙反(牙合)时,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的是上颌(牙合)垫式矫治器,传统的上颌(牙合)垫式矫治器是以单臂卡,箭头卡或邻间钩等获得固位力.
作者:李渠 刊期: 2006年第02期
患儿,男,1岁.因发热4d,于2005年6月5日入院.入院前4d患儿开始发热,初为38℃~39℃,呈持续性,无咳嗽,无抽搐,院外诊断上呼吸道感染予以抗生素等治疗无好转,体温升至41.1℃.病程第3天,躯干部曾出现一过性点状红疹,体温持续在39℃~41℃之间,服泰诺林体温不降,来院求治.体检:T39.6℃,营养发育良好,神志清楚,面色无发灰,发青,精神较差,易烦躁,左颈部淋巴结肿大,约2.5cm,表面不红,双眼球结合膜充血,无渗出物,唇潮红,上唇皲裂渗血,口腔杨梅舌,咽充血,双肺呼吸音清,心率136次/min,腹软,肝肋下2cm,剑下未及,脾未及,双手掌和足底潮红,指(趾)端无明显硬肿.
作者:黄澜 刊期: 2006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