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儿童体格发育监测及其意义

余涛

关键词:体格发育, 监测, 儿童
摘要:生长发育是儿童时期的基本生命观象,体格发育监测则是儿童保健的基本工作.本文对儿童体格发育监测指标、体格发育的评价及其参考值、体格发育监测的意义做一综述.
四川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后腹腔镜输尿管上段结石切开取石术42例

    目的探索并掌握腹腔镜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方法.方法对42例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手术全部成功,平均手术时间86min.结论腹腔镜输尿管上段切开取石,具有创伤小,痛苦轻,恢复快等优点.对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失败患者尤为适用.

    作者:胡兴平;王豪;张力;徐军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伤寒18例误诊分析

    目的提高对伤寒的认识,减少误诊率,使患者得到及时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9年来18例伤寒误诊病例,并结合有关文献进行讨论.结果本组18例病人,误诊时间7~14d.误诊为上呼吸道感染3例,肺炎6例,败血症2例,精神及神经系统疾病2例,肝炎4例,脑炎1例.结论降低伤寒误诊率和漏诊率关键在于提高对伤寒的认识,凡是遇不明原因的发热病人,病程超过5d者,根据病程的不同时期,合理选择方法,全面分析检测结果,提高确诊率.

    作者:韩乐强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GATA-1的研究现状

    GATA-1是红系特异性转录因子,通过与基因启动子中的(A/T)GATA(A/G)模序结合,从而激活基因转录.GATA-1基因的突变导致红系和巨核系的造血异常.GATA-1在造血干细胞(HSCs)和多系祖细胞转换点被激活,并随着红系的分化成熟而上调.GATA-1通过促进红系和巨核系特异性基因的转录从而促使红系和巨核系细胞的发育成熟.GATA-1还通过诱导抗凋亡蛋白Bcl-xL的表达维持红系和巨核系祖细胞存活.

    作者:冯雪梅;祝彼得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会阴异位睾丸1例

    患儿,男,2岁.因左侧阴囊空虚2年入院,入院查体:左侧阴囊空虚,发育较差,未扪及睾丸及精索,于左侧会阴扪及一活动性包块,无法推入阴囊;右侧阴囊及内容物未扪及异常.入院诊断:左侧睾丸会阴异位.

    作者:鄢世兵;余志海;王明和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扩大硬膜成形在大骨瓣减压术中的应用

    目的比较硬膜扩大成形大骨瓣减压术同常规颞肌下减压术在重型颅脑损伤、脑疝形成所致恶性颅内高压症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型颅脑损伤采用扩大硬膜成形术63例和采用常规颞肌下减压58例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扩大硬膜成形术组良好率、中残率显著提高(P<0.01),脑膨出、脑穿通畸形、脑脊液漏、颅内感染发生明显减少(P<0.05).结论扩大硬膜成形大骨瓣减压术优于常规颞肌下减压术.

    作者:贡平;陈波;刘俊雄;郭玉涛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后路椎间盘镜(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2例报告

    目的探讨后路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自2001年6月至12月采用后路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2例.结果术后随访1~6个月,疗效优37例,良4例,差1例,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后路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良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可吸收螺钉治疗踝部骨折并下胫腓关节分离

    目的探讨可吸收螺钉在下胫腓关节分离并双踝骨折手术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研究了下胫腓关节分离并内、外踝骨折45例,其中外踝骨折并下胫腓关节分离9例;双踝骨折并下胫腓关节分离15例;三踝骨折并下胫腓关节分离21例.在手术治疗上,9例外踝骨折并下胫腓关节分离者外踝用4~6孔钢板内固定,用可吸收螺钉通过钢板将腓骨胫骨固定,有1例出现内侧三角韧带裂伤,先行三角韧带修复;双踝骨折并下胫腓关节分离者,先行外踝复位,用可吸收螺钉通过钢板孔将腓骨胫骨固定,再行内踝切开复位可吸收螺钉固定;三踝骨折并下胫腓关节分离者,先行后踝复位,可吸收螺钉内固定,再行外踝复位,用可吸收螺钉通过钢板孔将腓骨胫骨固定,后行内踝复位,可吸收螺钉内固定.结果术后2年随访优良率为95%.结论内踝、外踝骨折并下胫腓关节分离具有它的特殊性,主张应手术复位内固定,可吸收螺钉固定内踝和后踝骨折,可吸收螺钉通过钢板将腓骨胫骨固定.

    作者:宋玉光;叶蜀新;谢小平;江伟;余游;吴智涛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论摩腹治疗功能性便秘的机制及时机选择

    本文根据国内外新的胃肠动力学和时间医学方面的研究成果,探讨了传统的摩腹方法对功能性便秘的治疗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摩腹时间好选择在早晨醒后或早餐后1.5h的科学假说.

    作者:喻世万;喻鹏铭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大脑镰旁囊性脑膜瘤切除1例

    患者,男,35岁.主因进行性左半身麻木,肢体无力,吐词不清2个月入院.查体:神清,左侧轻度中枢性面瘫,左下肢肌力Ⅲ级,肌张力减低,痛觉过敏,Babinski征(-).左上肢及右侧肢体正常.头颅CT示:右侧顶叶占位性病变,约4cm×4cm×3cm大,强化明显.术前诊断:右侧顶叶胶质瘤.全麻下行跨中线右颞顶瓣入路,术中发现:肿瘤位于右侧顶叶与大脑镰之间,并深入脑组织,边界清楚,质软,呈灰褐色,肿瘤内有一囊腔,整个囊腔有完整的光滑囊壁,放出淡黄色液体约8ml,肿瘤蒂位于大脑镰,全切除肿瘤.术后病检示:囊性脑膜瘤(Ⅱ型).术后1个月患者左下肢肌力恢复到Ⅳ级.

    作者:张晓荣;杨述飞;张仕才;吴蜀平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普胸术后活动性出血再次手术的经验

    目的探讨普胸术后胸内活动性出血的原因,再次手术止血的经验.方法8年来我院普胸术后活动性出血31例,并进行了再次手术治疗.结果痊愈出院28例,1例发生脓胸及食管瘘;死亡2例.结论对解剖部位已知血管须妥善结扎止血;特别是癌肿术中的淋巴结系统清扫,止血应彻底.采用电凝、明胶海绵、各类止血材料,游离肌肉薄片填垫缝扎、甚至可延迟关胸或顺序填塞压迫止血.活动性出血应积极再次剖胸止血,防止耽误病情、危及生命.适时手术可以减少并发症并挽救生命.

    作者:金健;雷跃昌;李蔼建;薛兴阳;吴熹;杨丹宁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患者对护理人员心理品质要求的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患者对护理人员心理品质的要求.方法采用调查问卷对住院患者进行护理人员心理品质要求调查分析.结果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正性要求是工作认真负责,技术水平高,性格活泼开朗、外向,重视外表;担心护理人员操作不认真,讨厌态度恶劣的护理人员,瞧不起待人恶劣,不爱岗敬业的护理人员,忌讳当面训斥患者,恨不负责的护理人员.结论护理人员要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塑造良好的性格,全面提升自身素质以适应社会需求.

    作者:王代梅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心脏移植术体外循环管理1例

    我院于2005年6月28日为1例扩张性心肌病患者实施了心脏移植术,手术成功,病人已康复出院.现总结心脏移植术中体外循环管理方法,报告如下.

    作者:匡红英;税敏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透明质酸预防脊髓栓系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目的通过脊髓脊膜膨出修补术后应用透明质酸,观察术后症状的改善、功能的恢复,探讨其预防脊髓栓系综合征的作用.方法将31例接受脊髓脊膜膨出修补术的病例随机分成透明质酸治疗组(A组)16例及对照组(B组)15例,所有病例都经显微手术治疗,术毕A组以地塞米松5mg+透明质酸1支(1500U)+生理盐水10~15ml喷于脊髓周围及创腔内;B组用地塞米松5mg+生理盐水10~15ml局部使用.以术后症状缓解及功能恢复情况判断效果.结果术后随访8个月至3年,A组术后症状明显缓解,功能恢复程度高,优良率75%;B组优良率53%,两者差异显著(P<0.01).结论显微手术彻底松解粘连同时局部应用透明质酸是治疗脊髓脊膜膨出修补术后预防脊髓栓系综合征的有效办法.

    作者:程敬民;顾建文;匡永勤;曾凡俊;程林;李汛;杨立斌;夏勋;马原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单侧声带麻痹的治疗

    单侧声带麻痹(Unilateral vocal cord paralysis)在临床上较为常见,是指由喉肌肌病,喉肌运动神经紊乱所引起的声带运动障碍,是一侧声带失去内收、外展和正常张力的病理现象,使喉部原有的发音、保护和呼吸功能发生障碍,出现声嘶、误吸等临床症状.声带麻痹的原因有头颈胸手术后,甲状腺癌,食管癌,肺癌及外伤,脑血管病变,多发性神经炎等.诱发因素有感冒,发热等.单侧声带麻痹的治疗除积极治疗原发病外,手术修复方法主要包括即刻和延期手术.即刻手术指在外伤及手术中探查发现有喉返神经(RLN)受压或断裂者,术中积极行喉返神经减压、修复或移植术,恢复喉返神经功能.如延误时机,声嘶无恢复者可延期采用注射介质法,喉支架术,神经移植术等恢复声带功能.应根据患者的要求,损伤的方式,声带麻痹的程度及有无环杓关节固定等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单侧声带麻痹的治疗主要是解决患者的声嘶问题.在疗效评定方面,多以言语音质进行评定.作者复习有关文献,对现行公认有效、安全的治疗方式及其疗效作一简要介绍.

    作者:邹凌;刘世喜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带脑保护装置的支架置入术治疗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附3例报告)

    目的探讨对老年人因颈动脉狭窄而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行支架置入术(SP)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例因颈动脉狭窄所致TIA的老年患者实施带脑保护装置的SP.围手术期口服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术前、术后行脑血管造影、颈动脉双功能超声检查.结果3例均成功置入血管支架,左1例,右2例,术中及术后无脑缺血症状出现,术后随访5~11个月,均未出现再狭窄.结论实施带脑保护装置的SP是治疗老年人因颈动脉狭窄而致TIA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张仲;高励;刘西平;曾仲;张海涛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血清蛋白分析对慢性肝病的诊断价值

    目的了解慢性肝病患者电泳谱、血清蛋白测定及其在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法国SEBIA电泳仪琼脂糖电泳技术,检测40例对照组和173例慢性肝病患者,其中慢性乙型肝炎56例、肝癌44例和73例肝硬化的血清蛋白电泳谱;日立7600分析仪检测血清总蛋白(TP)和清蛋白(Alb).结果慢性肝病的Alb明显低于对照组,γ球蛋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肝癌组的Alb高于肝硬化组、慢性乙肝组,P<0.01;肝癌组γ-球蛋白明显高于慢性乙肝组,明显低于肝硬化组,P<0.01,而α1、α2、β球蛋白高于对照组、肝硬化组和慢性乙肝组,P<0.01,但α2球蛋白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肝硬化组γ-球蛋白明显高于慢性乙肝组,Alb则明显低于慢性乙肝组,P<0.01,但α1、α2、β-球蛋白与慢性乙肝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慢性肝病患者血清TP、Alb和PA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肝硬化组TP、Alb明显低于肝癌组、慢性乙肝组,P<0.01,而肝硬化组PA高于肝癌组,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蛋白、PA测定及其电泳谱分析,对慢性肝病的诊断及肝纤维化程度的判定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舒仁明;魏中华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陈旧性会阴Ⅳ度裂伤修补术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探讨陈旧性会阴Ⅳ度裂伤修补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对31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重点进行了术前心理护理,肠道准备,阴道准备;术后外阴清洁,饮食管理,大便控制,康复指导.结果全部病例顺利渡过围手术期.无并发症发生,临床症状消失,排便控制及性生活满意.结论正确的围手术期护理是会阴Ⅳ度裂伤修补术成功的重要环节.

    作者:李渠;刘玲芳;江酉琼;张琳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胃食管反流相关性哮喘的治疗

    目的观察治疗胃食管反流性哮喘的疗效.方法将46例分为两组:治疗组23例应用糖皮质激素和β2受体激动剂吸入平喘,加用胃动力药多潘立酮10mg口服,3次/d,H2受体阻滞剂雷尼替丁0.15g口服,2次/d,疗程1周.对照组23例应用糖皮质激素和β2受体激动剂吸入平喘治疗,疗程1周.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7%,对照组有效率52%,两组差异P<0.05.结论哮喘与GERD之间关系密切,抗哮喘的同时应注意抗胃食管反流治疗,对哮喘发作起重要作用.

    作者:苗建平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位觉砂复位治疗良性位置性眩晕85例报告

    目的探讨位觉砂手术复位治疗良性位置性眩晕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对诊断良性位置性眩晕的患者采用EPLEY位觉砂复位法进行治疗,不辅以任何药物治疗,并分析疗效.结果有效率达92.5%.结论位觉砂复位法操作简便,经济实用,值得推广.

    作者:张志民;左毅;曾红莲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后外侧微创切口人工全髋置换术18例报告

    目的探讨微创切口行人工全髋置换术的适应证,技术要点及临床初步结果.方法2004年4月到2005年5月,采用微创切口行人工全髋置换术,治疗髋关节疾病18例,同期随机抽取25例采用常规后外侧入路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两组年龄、性别及疾病谱相似.对两组病例的围手术期出血量,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后早中期功能恢复情况及假体位置进行比较.结果微创切口组切口长度为7.8~9cm,平均8.2cm;较常规组短,围手术期出血量(286±150)ml、引流量(116±20)ml,微创手术均较常规组少,平均手术时间两组无统计学意义,微创组术后早期功能恢复较常规组快,而3个月后结果相似.术后随访,两组假体位置均良好.结论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具有创伤小,围手术期出血少,切口小,不影响假体位置,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但应严格选择手术适应证.

    作者:陈经勇;陈如见;李钟;万趸;陈黎;邓志强;熊小明 刊期: 2006年第02期

四川医学杂志

四川医学杂志

主管:四川省卫生厅

主办:四川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