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位觉砂复位治疗良性位置性眩晕85例报告

张志民;左毅;曾红莲

关键词:良性位置性眩晕, 治疗, 位觉砂复位
摘要:目的探讨位觉砂手术复位治疗良性位置性眩晕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对诊断良性位置性眩晕的患者采用EPLEY位觉砂复位法进行治疗,不辅以任何药物治疗,并分析疗效.结果有效率达92.5%.结论位觉砂复位法操作简便,经济实用,值得推广.
四川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后外侧微创切口人工全髋置换术18例报告

    目的探讨微创切口行人工全髋置换术的适应证,技术要点及临床初步结果.方法2004年4月到2005年5月,采用微创切口行人工全髋置换术,治疗髋关节疾病18例,同期随机抽取25例采用常规后外侧入路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两组年龄、性别及疾病谱相似.对两组病例的围手术期出血量,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后早中期功能恢复情况及假体位置进行比较.结果微创切口组切口长度为7.8~9cm,平均8.2cm;较常规组短,围手术期出血量(286±150)ml、引流量(116±20)ml,微创手术均较常规组少,平均手术时间两组无统计学意义,微创组术后早期功能恢复较常规组快,而3个月后结果相似.术后随访,两组假体位置均良好.结论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具有创伤小,围手术期出血少,切口小,不影响假体位置,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但应严格选择手术适应证.

    作者:陈经勇;陈如见;李钟;万趸;陈黎;邓志强;熊小明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普胸术后活动性出血再次手术的经验

    目的探讨普胸术后胸内活动性出血的原因,再次手术止血的经验.方法8年来我院普胸术后活动性出血31例,并进行了再次手术治疗.结果痊愈出院28例,1例发生脓胸及食管瘘;死亡2例.结论对解剖部位已知血管须妥善结扎止血;特别是癌肿术中的淋巴结系统清扫,止血应彻底.采用电凝、明胶海绵、各类止血材料,游离肌肉薄片填垫缝扎、甚至可延迟关胸或顺序填塞压迫止血.活动性出血应积极再次剖胸止血,防止耽误病情、危及生命.适时手术可以减少并发症并挽救生命.

    作者:金健;雷跃昌;李蔼建;薛兴阳;吴熹;杨丹宁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自发性食管破裂6例外科治疗体会

    目的进一步提高自发性食管破裂的外科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6年9月至2004年12月收治的6例自发性食管破裂病人临床资料.结果6例患者均行开胸手术,痊愈出院.结论对自发性食管破裂患者,早期诊断和正确处理是降低误诊率和病死率的关键.

    作者:俞永康;丁盛;刘宝玉;姜建青;周凯;吴凡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大鼠酒精性脑损伤组织中TNF-α的表达

    目的探讨酒精致大鼠脑损伤合并内毒素血症过程中,脑组织TNF-α的水平变化及相互关系.方法采用SD大鼠进行酒精灌胃,建立酒精性脑损害的动物模型,用光镜观察各组大鼠脑组织的病理改变,采用偶氮显色法定量检测模型组与对照组血浆中内毒素(ET)的水平;用ELISA法检测各组脑组织匀浆中的TNF-α的水平.结果脑组织病理切片显示,模型组脑组织有严重损伤;模型组血浆中的ET以及脑组织匀浆中的TNF-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TNF-α在脑组织中的含量增高可能与酒精所致的大鼠脑组织损伤有密切联系.

    作者:朱江;邬于川;魏嵋;高燕;黄黎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后腹腔镜输尿管上段结石切开取石术42例

    目的探索并掌握腹腔镜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方法.方法对42例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手术全部成功,平均手术时间86min.结论腹腔镜输尿管上段切开取石,具有创伤小,痛苦轻,恢复快等优点.对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失败患者尤为适用.

    作者:胡兴平;王豪;张力;徐军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论摩腹治疗功能性便秘的机制及时机选择

    本文根据国内外新的胃肠动力学和时间医学方面的研究成果,探讨了传统的摩腹方法对功能性便秘的治疗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摩腹时间好选择在早晨醒后或早餐后1.5h的科学假说.

    作者:喻世万;喻鹏铭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患者对护理人员心理品质要求的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患者对护理人员心理品质的要求.方法采用调查问卷对住院患者进行护理人员心理品质要求调查分析.结果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正性要求是工作认真负责,技术水平高,性格活泼开朗、外向,重视外表;担心护理人员操作不认真,讨厌态度恶劣的护理人员,瞧不起待人恶劣,不爱岗敬业的护理人员,忌讳当面训斥患者,恨不负责的护理人员.结论护理人员要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塑造良好的性格,全面提升自身素质以适应社会需求.

    作者:王代梅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伊曲康唑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肺部真菌感染

    目的探讨伊曲康唑静脉滴注后改口服的序贯疗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真菌感染的疗效.方法è选取37例住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真菌感染患者,先由静脉滴入伊曲康唑400mg/d,2d后改为200mg/d,12d后改为口服伊曲康唑胶囊400mg/d,连续14d.结果总有效率为91.9%,真菌清除率为89.2%.不良反应发生率13.5%.结论伊曲康唑序贯疗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真菌感染,疗效显著,且安全、不良反应少,用药方便,尤其适用于老年患者.

    作者:蔡国才;张磊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老年人重症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近期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治疗老年人重症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近期疗效.方法29例老年人重症ITP患者分为两组(15例,14例),分别用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大剂量400mg/(kg·d),中剂量100mg/(kg·d),静脉滴注5d.观察临床出血症状及血小板计数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近期有效率相近,治疗后血小板开始上升,升至≥50×109/L,达到峰值的时间和血小板计数峰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应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者发生脑梗死及心绞痛各1例,应用中剂量丙种球蛋白者无心脑血管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可迅速提高老年人ITP患者血小板水平,短期内控制出血症状.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有诱发心脑血管缺血的潜在危险,中剂量丙种球蛋白的疗效与大剂量者相近,无明显不良反应,可能更适用于老年ITP患者的治疗.

    作者:王春森;王晓冬;张晋林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脾切除术确诊霍奇金淋巴瘤1例

    1临床资料患者,男,27岁.因间断性高热1个月于2005年3月28日入院.患者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T 39.5℃,伴畏寒、寒战,干咳无痰,于当地医院予头孢菌素静脉滴注1周后,T渐降至正常.半月前,患者再次出现发热,T达40℃,予阿莫西林/舒巴坦及左氧氟沙星静脉滴注4d后,T渐降至37.5℃~38℃,未再予任何治疗.

    作者:王丽春;叶慧;龙艳;周诗璞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病区钥匙细菌污染调查及对策

    目的了解医院病区钥匙细菌污染情况,为控制院内交叉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调查我院所有病区26把钥匙,采样监测细菌污染情况,进行菌落记数及细菌鉴定.结果被调查的26把钥匙全部有细菌污染,计数低的为6CFU/cm2,高的为301CFU/cm2,达到<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要求菌落数<10CFU/cm2的只有2把(7.7%),>10CFU/cm2的有24把(92.3%).病原菌主要有大肠埃希菌、真菌、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等.结论病区钥匙污染严重,污染菌谱与我院近年来医院内感染常见病原菌相一致,故必须重视病区钥匙的清洁消毒.

    作者:侯艳玲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绵阳市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使用情况调查

    目的了解绵阳市心力衰竭患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的使用情况.方法采用绵阳市3所医院1998、2001和2004年住院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病历数据库,对CHF患者ACEI使用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研究.结果上述3家医院心力衰竭患者共1882人.其中使用ACEI者共计707人(37.57%).1998、2001和2004年使用ACEI的患者占当年CHF住院患者总数的比例逐渐增加(P<0.01),出院时建议使用ACEI的比例逐渐增加(P<0.01),3个时间段中CHF患者平均住院费用逐渐降低,心力衰竭病死率逐渐下降.ACEI制剂的选择在1998年以卡托普利为主,且种类少,仅卡托普利、依那普利、贝那普利和培多普利,2001和2004年ACEI的种类明显增多,且卡托普利比例逐渐下降,但仍为各种药物之首.除卡托普利外的药物选择中,有大规模循证证据的药物使用明显增加.结论提示自从心力衰竭治疗指南公布以来,绵阳市心力衰竭患者ACEI制剂的使用水平逐渐提高,但与欧美发达国家比较尚有一定差距.

    作者:蒋涛;李德才;刘思泰;唐焕君;李健;凌云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急性脑卒中并多脏器损害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并多脏器损害的高发因素.方法收集2003~2004年间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408例急性颈内动脉系脑卒中患者的病历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分析急性脑卒中并多脏器损害患者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卒中类型、病情严重程度、甘露醇的应用与预后的关系.结果老年、糖尿病、病情重、甘露醇的多次应用,其多脏器损害率明显升高,其病死率亦明显升高.结论早期预防,及时发现和积极治疗急性脑卒中的多脏器损害可提高急性脑卒中救治成功率.

    作者:蒋美英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大蒜素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82例

    目的探讨大蒜素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的疗效.方法158例秋季腹泻患儿随机分成两组,以大蒜素治疗(治疗组)82例,并与病毒唑治疗者(对照组)76例作对比观察两组疗效.结果经1疗程治疗后,治疗组显效率、有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74%,17%,91%;对照组显效率、有效率和总有效率45%,33%,78%,显效率、总有效率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大蒜素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疗效满意.

    作者:颜美玲;龚晓辉;李启宇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可吸收螺钉治疗踝部骨折并下胫腓关节分离

    目的探讨可吸收螺钉在下胫腓关节分离并双踝骨折手术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研究了下胫腓关节分离并内、外踝骨折45例,其中外踝骨折并下胫腓关节分离9例;双踝骨折并下胫腓关节分离15例;三踝骨折并下胫腓关节分离21例.在手术治疗上,9例外踝骨折并下胫腓关节分离者外踝用4~6孔钢板内固定,用可吸收螺钉通过钢板将腓骨胫骨固定,有1例出现内侧三角韧带裂伤,先行三角韧带修复;双踝骨折并下胫腓关节分离者,先行外踝复位,用可吸收螺钉通过钢板孔将腓骨胫骨固定,再行内踝切开复位可吸收螺钉固定;三踝骨折并下胫腓关节分离者,先行后踝复位,可吸收螺钉内固定,再行外踝复位,用可吸收螺钉通过钢板孔将腓骨胫骨固定,后行内踝复位,可吸收螺钉内固定.结果术后2年随访优良率为95%.结论内踝、外踝骨折并下胫腓关节分离具有它的特殊性,主张应手术复位内固定,可吸收螺钉固定内踝和后踝骨折,可吸收螺钉通过钢板将腓骨胫骨固定.

    作者:宋玉光;叶蜀新;谢小平;江伟;余游;吴智涛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阴茎包皮环切手术改进30例

    阴茎包皮环切是门诊常见手术.传统手术需多次换药,尤其是拆线时患者疼痛明显,常不能忍受,医生亦拆线困难,故弊端较多.近年来,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对传统包皮环切手术方法进行了改进,并用新方法行包皮环切30例,临床应用效果良好,操作简便易行,出血少,避免了病人拆线时痛苦,现报告如下.

    作者:彭俊;骆艳丽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急性胰腺炎并肝脏损害111例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P)并肝脏损害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11例AP患者肝脏损害发生率、肝脏损害程度、病程与转归等.结果半数以上的AP患者发生了肝脏损害,重型胰腺炎、轻型胰腺炎肝脏损害发生率高、损害重、肝功能恢复慢;胆源性AP比其他原因致AP患者肝脏损害程度重.结论肝脏损害是AP常见的临床表现,肝脏损害程度与AP病情呈正相关,肝脏损害使AP病情加重,病程延长.

    作者:刘芳;徐玲素;李洪林;李卫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经导管动脉内溶栓治疗肢体动脉血栓

    目的探讨经导管动脉内溶栓治疗肢体动脉血栓的价值.方法10例患者,血管造影证实为动脉血栓阻塞后,留置导管,以微泵经导管泵入尿激酶5~10万U/h,同时静脉滴注肝素钠5000U/d,行溶检、抗凝治疗.结果动脉完全开通,临床症状缓解7例,动脉部分开通,临床症状减轻2例,动脉完全未开通1例,总有效率90%.溶栓过程中出现出血并发症2例.结论经导管动脉内溶栓是治疗肢体动脉血栓的有效方法.

    作者:杨林;官泳松;周翔平;李肖;刘源;贺庆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低出生体重相关因素研究

    目的研究与低出生体重有关的孕母情况.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100例低出生体重儿和124例非低出生体重儿的母亲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孕周、胎数、晚孕期异常、产检次数均是低出生体重的影响因素.结论加强围生保健,减少早产,积极诊治妊娠高血压疾病、妊娠期肝内胆汁瘀积症、宫内生长受限等情况,可有效降低低出生体重的发生率.

    作者:邱艳;熊庆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韦格纳肉芽肿1例误诊分析

    韦格纳肉芽肿(WG)为一罕见的多系统疾病.1949年由Wegener首先报道.其特征为坏死型肉芽肿性血管炎,累及上呼吸道、肺、肾.现将我院诊治的1例患者误诊分析如下.

    作者:谭彧 刊期: 2006年第02期

四川医学杂志

四川医学杂志

主管:四川省卫生厅

主办:四川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