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胶囊内镜对消化道疾病的诊断进展

余剑平;袁珂;王丕龙

关键词:消化道疾病, 胶囊内镜, 进展
摘要:目的评价胶囊内镜(CE)对消化道疾病的诊断价值及应用进展.方法回顾分析近3年有关CE临床应用的国内外文献,并对CE检查的适应证及诊断效能、禁忌证及安全性进行总结.结果CE对小肠疾病总的检出率为65%~80.6%,诊断率为67.7%;而消化道钡餐检查病变检出率为17.6%,诊断率为13.8%;肠系膜动脉造影检出率和诊断率为13.4%;推进式电子小肠镜(PE)检出率和诊断率为28%~32%;后3种检查联合总的检出率达80%与CE相当,剖腹探查及术中肠镜检出率和诊断率均为83.3%与CE相当.CE检查无严重并发症,个别病人可发生CE在体内长期停留需手术取出.结论CE诊断消化道疾病敏感性和特异性高,安全、无严重并发症.
四川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患者对护理人员心理品质要求的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患者对护理人员心理品质的要求.方法采用调查问卷对住院患者进行护理人员心理品质要求调查分析.结果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正性要求是工作认真负责,技术水平高,性格活泼开朗、外向,重视外表;担心护理人员操作不认真,讨厌态度恶劣的护理人员,瞧不起待人恶劣,不爱岗敬业的护理人员,忌讳当面训斥患者,恨不负责的护理人员.结论护理人员要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塑造良好的性格,全面提升自身素质以适应社会需求.

    作者:王代梅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可吸收螺钉治疗踝部骨折并下胫腓关节分离

    目的探讨可吸收螺钉在下胫腓关节分离并双踝骨折手术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研究了下胫腓关节分离并内、外踝骨折45例,其中外踝骨折并下胫腓关节分离9例;双踝骨折并下胫腓关节分离15例;三踝骨折并下胫腓关节分离21例.在手术治疗上,9例外踝骨折并下胫腓关节分离者外踝用4~6孔钢板内固定,用可吸收螺钉通过钢板将腓骨胫骨固定,有1例出现内侧三角韧带裂伤,先行三角韧带修复;双踝骨折并下胫腓关节分离者,先行外踝复位,用可吸收螺钉通过钢板孔将腓骨胫骨固定,再行内踝切开复位可吸收螺钉固定;三踝骨折并下胫腓关节分离者,先行后踝复位,可吸收螺钉内固定,再行外踝复位,用可吸收螺钉通过钢板孔将腓骨胫骨固定,后行内踝复位,可吸收螺钉内固定.结果术后2年随访优良率为95%.结论内踝、外踝骨折并下胫腓关节分离具有它的特殊性,主张应手术复位内固定,可吸收螺钉固定内踝和后踝骨折,可吸收螺钉通过钢板将腓骨胫骨固定.

    作者:宋玉光;叶蜀新;谢小平;江伟;余游;吴智涛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阴茎包皮环切手术改进30例

    阴茎包皮环切是门诊常见手术.传统手术需多次换药,尤其是拆线时患者疼痛明显,常不能忍受,医生亦拆线困难,故弊端较多.近年来,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对传统包皮环切手术方法进行了改进,并用新方法行包皮环切30例,临床应用效果良好,操作简便易行,出血少,避免了病人拆线时痛苦,现报告如下.

    作者:彭俊;骆艳丽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雷电击伤1例护理

    雷电击伤不同于其他烧伤,它具有穿透力强,浅表损伤较轻,深部组织器官损伤较严重,极易引起血管神经等组织的损伤,重者可使被击者炭化,组织撕裂而猝死,并有可能在复苏后死于其他并发症等特点.我院收治了1例大面积雷电击伤患者,经过抗感染、调节水电解质、支持、激素、内服中药清热解毒、益气养阴等治疗及精心护理,终痊愈出院.

    作者:陈汝华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B-型钠尿肽检测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检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血浆BNP水平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ELISA方法通过对22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和18例COPD患者血浆BNP水平对比分析.结果COPD组和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组血浆BNP水平有明显差异,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组为(104.82±32.38)pg/ml,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组明显高于COPD组,P<0.01.结论BNP血浆水平>80pg/ml纳入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诊断标准,与胸片、心电图、心脏彩色多普勒3项标准水平结合,其诊断阳性率将明显提高.

    作者:周黎强;颜浩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改进直止血钳和18Fr双腔气囊尿管治疗气胸24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改进的直止血钳和18Fr双腔气囊尿管治疗气胸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改进的直止血钳和18Fr双腔气囊尿管胸腔闭式引流治疗气胸24例.结果22例患者肺完全复张,复张时间平均4d,2例转外科手术治疗.结论改进的直止血钳和18Fr双腔气囊尿管胸腔闭式引流治疗气胸疗效可靠,简单易行,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洪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腹腔妊娠2例

    例1,20岁.未婚有性生活史,G1P0+1.因下腹痛2d,加重半天于2004年4月30日入院.患者平素月经规则,LMP2004年3月17日,4月17日阴道流血类似月经,量略少.近1周反复胃部不适,外院治疗效果不理想.入院前2d,无诱因出现下腹疼痛,阵发性能忍受,院外消炎治疗(具体不详),无明显好转.

    作者:梁开如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狗咬伤致破伤风1例

    患者,男,50岁,农民.因张口困难20d,加重伴全身僵硬感3d入院.患者于20d前出现张口困难、咀嚼困难、吞咽呛咳,未治疗.于半月前出现咳嗽,摄胸部X线片诊为肺炎,给予抗感染治疗1周后咳嗽减轻,但张口困难未缓解.于入院前3d张口困难加重,并感全身僵硬、阵发四肢痉挛,每日发作5~10次不等,每次持续约数秒钟,声响可引起痉挛发作,伴头昏、发热、心悸.

    作者:刘向东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血清蛋白分析对慢性肝病的诊断价值

    目的了解慢性肝病患者电泳谱、血清蛋白测定及其在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法国SEBIA电泳仪琼脂糖电泳技术,检测40例对照组和173例慢性肝病患者,其中慢性乙型肝炎56例、肝癌44例和73例肝硬化的血清蛋白电泳谱;日立7600分析仪检测血清总蛋白(TP)和清蛋白(Alb).结果慢性肝病的Alb明显低于对照组,γ球蛋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肝癌组的Alb高于肝硬化组、慢性乙肝组,P<0.01;肝癌组γ-球蛋白明显高于慢性乙肝组,明显低于肝硬化组,P<0.01,而α1、α2、β球蛋白高于对照组、肝硬化组和慢性乙肝组,P<0.01,但α2球蛋白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肝硬化组γ-球蛋白明显高于慢性乙肝组,Alb则明显低于慢性乙肝组,P<0.01,但α1、α2、β-球蛋白与慢性乙肝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慢性肝病患者血清TP、Alb和PA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肝硬化组TP、Alb明显低于肝癌组、慢性乙肝组,P<0.01,而肝硬化组PA高于肝癌组,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蛋白、PA测定及其电泳谱分析,对慢性肝病的诊断及肝纤维化程度的判定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舒仁明;魏中华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胶囊内镜对消化道疾病的诊断进展

    目的评价胶囊内镜(CE)对消化道疾病的诊断价值及应用进展.方法回顾分析近3年有关CE临床应用的国内外文献,并对CE检查的适应证及诊断效能、禁忌证及安全性进行总结.结果CE对小肠疾病总的检出率为65%~80.6%,诊断率为67.7%;而消化道钡餐检查病变检出率为17.6%,诊断率为13.8%;肠系膜动脉造影检出率和诊断率为13.4%;推进式电子小肠镜(PE)检出率和诊断率为28%~32%;后3种检查联合总的检出率达80%与CE相当,剖腹探查及术中肠镜检出率和诊断率均为83.3%与CE相当.CE检查无严重并发症,个别病人可发生CE在体内长期停留需手术取出.结论CE诊断消化道疾病敏感性和特异性高,安全、无严重并发症.

    作者:余剑平;袁珂;王丕龙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中毒抢救指南电子咨询系统的开发研究

    目的探索中毒抢救指南电子咨询的更完美方式.方法应用Delphi 7.0和SQL建立数据库,通过数据库语言来封装知识库,编译成可执行文件.结果提供了方便快捷和近乎完美的电子咨询服务.结论中毒抢救指南电子咨询系统有助于临床解决疑难问题,是医务人员的良师益友.

    作者:余江平;王东;宁红;贺德辉;饶友义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红细胞膜CR1分子在慢性胃炎患儿的表达及其干预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慢性胃炎患儿红细胞膜补体受体Ⅰ型分子(CR1)的表达特点以及治疗对其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慢性胃炎患儿确诊后按统一治疗方案给药,治疗前及治疗结束1个月后,采用免疫酶联(ELISA)法定量测定CR1分子的数量.结果治疗前外周血红细胞CR1分子数量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治疗后外周血红细胞CR1分子数量显著升高(P<0.01),但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慢性胃炎患儿存在红细胞CR1分子活性降低,继发RCIA功能下降.慢性胃炎患儿一旦确诊,应及时正规治疗,以免患儿长期缺乏必需的营养素而致免疫功能紊乱.

    作者:马庆海;杨文东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小剂量甘露醇防治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的作用

    目的探讨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的临床特征,发病机制,预防及治疗方法.方法对253例CT显示脑挫裂伤或蛛网膜下腔出血、颅骨骨折的患者随机分为A(对照组)、B(治疗组)两组,A组应用常规剂量甘露醇[1.0g·kg-1·(6~12h)-1]脱水治疗,B组应用小剂量甘露醇[0.5g·kg-1·(4~8h)-1]脱水治疗.首次头CT后每间隔6h复查,观察两组患者迟发性血肿的发病率、72h的GCS评分及复查CT首次发现血肿的量.结果两组的GC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B组的颅内迟发性血肿的发病率及血肿量

    作者:龙霄翱;王东军;陈兵;赵革灵;罗学忠;陈立一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改良静脉局部麻醉下左示指近节腱鞘巨细胞瘤切除术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男,60岁,64kg.因左示指近节肿块4个月术后1个月复发入院.入院生命体征平稳,心肺(-).肝肾功能无异常发现,辅查无特殊.ASA1级.拟在改良静脉局部麻醉下左示指近节腱鞘巨细胞瘤切除术.

    作者:庞启颖;刘进;罗朝志;姚家祥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人性化服务在群体毒鼠强中毒病人中的应用

    人性化服务是以突出以人为本为主要手段的诚信服务方式.随着人们健康要求的不断提高,传统的以医护为主体的服务模式不适合当今社会的发展需要.如何满足病人的生活规律和心理需要是实现生物医学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的重要过程.我院于2003年12月1日收治47例毒鼠强中毒病人,在1周内先后痊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黄颖琼;王红;黄光玉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GATA-1的研究现状

    GATA-1是红系特异性转录因子,通过与基因启动子中的(A/T)GATA(A/G)模序结合,从而激活基因转录.GATA-1基因的突变导致红系和巨核系的造血异常.GATA-1在造血干细胞(HSCs)和多系祖细胞转换点被激活,并随着红系的分化成熟而上调.GATA-1通过促进红系和巨核系特异性基因的转录从而促使红系和巨核系细胞的发育成熟.GATA-1还通过诱导抗凋亡蛋白Bcl-xL的表达维持红系和巨核系祖细胞存活.

    作者:冯雪梅;祝彼得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后腹腔镜输尿管上段结石切开取石术42例

    目的探索并掌握腹腔镜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方法.方法对42例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手术全部成功,平均手术时间86min.结论腹腔镜输尿管上段切开取石,具有创伤小,痛苦轻,恢复快等优点.对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失败患者尤为适用.

    作者:胡兴平;王豪;张力;徐军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两种体位对腰椎穿刺后头痛的影响

    目的评价两种体位对腰椎穿刺后头痛、舒适度的影响,为临床选择佳腰穿后体位提供依据.方法将符合条件的238例病人随机分成两组,1组128例去枕平卧6h,另1组110例垫枕卧位,观察两组头痛的影响;垫枕卧位中83例病人采用自身比较两种体位舒适度的影响.结果两组头痛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舒适度的比较,垫枕卧位明显优于去枕卧位P<0.005.结论腰穿后病人垫枕卧位优于去枕卧位.

    作者:陈茂君;吴孟航;彭登琼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大蒜素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82例

    目的探讨大蒜素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的疗效.方法158例秋季腹泻患儿随机分成两组,以大蒜素治疗(治疗组)82例,并与病毒唑治疗者(对照组)76例作对比观察两组疗效.结果经1疗程治疗后,治疗组显效率、有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74%,17%,91%;对照组显效率、有效率和总有效率45%,33%,78%,显效率、总有效率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大蒜素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疗效满意.

    作者:颜美玲;龚晓辉;李启宇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改良上颌(牙合)垫式矫治器

    在矫治乳牙反(牙合)时,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的是上颌(牙合)垫式矫治器,传统的上颌(牙合)垫式矫治器是以单臂卡,箭头卡或邻间钩等获得固位力.

    作者:李渠 刊期: 2006年第02期

四川医学杂志

四川医学杂志

主管:四川省卫生厅

主办:四川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