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齐常;孙晓滨;农春燕;袁德强;王琼;吴立平
1 临床资料患者,女,38岁.因中上腹疼痛7d加重1d入院.查体:T 37.6℃,P 92次/min,BP 102/61mmHg.急性痛苦面貌,卷曲体位,皮肤粘膜及巩膜无黄染,腹平坦,未见胃肠型蠕动波,全腹压痛,反跳痛,肌紧张明显,呈板状,肝脾未扪及,扣诊呈鼓音,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未闻及.
作者:刘春;徐亮;姚晖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丁洛地尔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方法 急性脑梗死患者128例,分别用丁洛地尔注射液(治疗组64例)、复方丹参注射液(对照组64例)治疗,以入院前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停药后2周末临床疗效评定为观察指标.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7.5%、64.1%,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梗死灶体积缩小幅度治疗组>对照组(P<0.01).结论 丁洛地尔对急性脑梗死具有明显疗效.
作者:谭青松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构建BMP-2表达载体及测定其转录活性.方法 将骨形成蛋白(bone morphology protein-2,BMP-2)基因克隆入带HA标签的BMP-2表达载体中,得到带HA标签的重组质粒pGBKT7/HA-BMP-2,转染pGBKT7/HA-BMP-2重组质粒入酵母AH109、Y187细胞.结果 Western印迹检测表明表达了与预期分子量大小一致的BMP-2.结论 BMP-2表达载体的成功构建为我们深入研究BMP-2在促进骨痂生成过程中的分子机制及其生物学功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作者:邓少林;权毅;潘显明;屈波 刊期: 2006年第12期
患者,男,50岁.因无尿2d伴晕厥4次,于2005年8月13日入院.入院2d前,患者在高温作业时,感头昏、身软、乏力、烦渴、全身大汗、无尿,未予以重视.1d前,患者在高温作业时,仍有上述症状,起立时出现晕厥,伴意识丧失,约2min后,患者自行苏醒.当天晚上出现腓肠肌疼痛,仍然无尿,以后又反复出现直立性晕厥3次.
作者:周汉勇;张文成;杜晓刚;陈恩静;刘源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终末期肝病原位肝移植(OLT)时术中脾脏切除对血小板(PLT)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中心2003年3月至2006年2月,经OLT联合脾脏切除治疗的9例终末期肝病患者围手术期PLT的变化.结果 患者术前PLT低于正常,术后第3天达低谷,后逐渐上升,并于术后第14、30天稳定于正常高限.结论 终末期肝病OLT术中同期脾脏切除,围手术期PLT经历一个先下降后上升的过程,应注意监测.
作者:邓小凡;吕波;陈鹏;文天夫;曾勇;李波;严律南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提高对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认识及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分析15例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诊治.诊断主要依靠IVU和逆行输尿管肾孟造影检查,特征性X线表现为输尿管呈S形,治疗上均采用手术切除有病变的输尿管段,输尿管复住,无张力端端吻合输尿管,恢复输尿管正常通道.结果 15例患者术前均明确诊断,手术治疗效果满意,术后随访6个月至3年,患肾积水及输尿管上段扩张均明显减轻,输尿管通畅,吻合口无狭窄.结论 IVU和逆行输尿管肾孟造影可明确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诊断,输尿管离断复位吻合术是治疗此病的主要方法.
作者:吴锋;王风;常江平;张忠林;曾少明;叶少波;张新涛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对比剂(Gd-DTPA)注射速度以及延时扫描时间的确定在腹部三维对比增强MR血管造影(3DCE-MR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2例腹部3D CE-MRA患者所使用对比剂的注射速度以及确定的延时扫描时间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使用40ml对比剂,2~3ml/s的注射速度,对比剂团测试法(test bolus)确定的延时扫描时间能够获得满意的腹部3D CE-MRA图像.结论 采用合适的对比剂注射速度以及佳延时扫描时间是获得高质量腹部血管图像的关键.
作者:李建浩;柯振武;顾明;蒋锐;盛金平;马宗黎 刊期: 2006年第12期
患者,23岁,孕3产3,产后4个月.于2005年11月由县计生服务站医务人员在乡下行经腹双侧输卵管结扎术,手术顺利,术中无异常发现.术后1个月偶感切口及下腹疼痛,未治疗.继后出现伤口排液,并见少许脓液溢出,局部疼痛加剧,伴畏寒、发热,于2006年3月10日收入县医院诊治.
作者:郭建萍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四肢皮肤病损修复优于传统手术疗效的方法.方法 应用皮肤软组织扩张器置入四肢且与病损相邻的正常皮肤下扩张后修复病损31例,扩张后皮瓣以推进滑行为主,以防皮瓣血供障碍.纤维包膜应尽量切除,以利于皮瓣向前推进.结果 31例患者中,23例病损完全切除,8例有部分病损遗留,术后均无继发畸形.结论 在充分做好术前设计,提高手术技巧和严防术后并发症发生的情况下,皮肤软组织扩张器是四肢局部病损切除后理想的修复方法.
作者:张家健;游小波;卢帆;刘政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评价Lisfranc损伤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 对7年内17例经切开或闭合复位克氏针固定治疗的Lisfranc骨折脱位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平均随访时间15.3个月,在影像学、功能上进行评价并行疗效问卷调查.结果 完全复位13例,4例不全复位,按Richardson功能标准,优良14例,差3例.结论 Lisfranc损伤是一种少见骨折脱位,早期解剖复位克氏针固定是减少残疾防止创伤性关节炎的有效方法.
作者:邱志杰;袁自生;徐红革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炎症性肠病(IBD)包括克罗恩病(CD)和溃疡性结肠炎(UC),其活动期都特征性地表现为大量白细胞在肠道间质内的广泛浸润.近的许多研究均指出白细胞的大量浸润是通过白细胞与特异性的内皮细胞粘附分子(ECAMs)相互作用所介导.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通过上调某些ECAM的表面表达从而启动并使炎症持续.一氧化氮(NO)是一种粘附分子表达的重要的调节因子,它可以下调粘附分子在内皮细胞的表达[1].
作者:张丽航;欧阳钦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应用自动室壁分区运动分析技术(ASAM)及全方位超声心动图(FAM)技术评价冠心痛患者室壁运动状态,并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作对比分析,以探讨ASMA-FAM技术在评价冠心病室壁运动状态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用ASMA-FAM技术和冠状动脉造影在同一条件下用盲法对36例临床冠心病患者进行检查,对资料进行对比研究,分析ASMA及FAM与冠状动脉造影的相关性.ASMA-FAM检查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分别进行,随后对两项检查资料整合对比分析研究,了解ASMA及FAM与冠状动脉造影的相关性.结果 36例临床冠心病患者经ASMA及FAM检测均存在程度不同的RWMA,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相差显著(P<0.01);冠状动脉造影发现与超声检测基本相对应的供血部位之血管狭小或阻塞,ASMA及FAM检测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对冠心病患者的诊断结果具有较好的相关性(r=0.638,P<0.01).结论 ASMA-FAM技术在评价室壁运动状态直观准确、可信度强、便捷无创,为临床诊断冠心病提供了一种新的辅助手段.
作者:赖小今;朱峻;陶杰;李树森;周兴文;廖明松;邓旦;梁燕 刊期: 2006年第12期
我院于2004年6月至2005年6月因发生低血糖症住院的老年糖尿病患者12例,现将临床特点分析如下.
作者:苟文伊 刊期: 2006年第12期
患者,男,52岁.既往患肾病综合征2+年,长期服用强的松治疗.入院前10+d,患者因受凉感冒,出现畏寒、高热、咳嗽、咳脓痰、胸痛,在当地治疗略有缓解;入院前5+d,患者右臀部、双侧小腿出现多个肿块,自觉心慌、口渴、纳差、神萎、尿少、全身浮肿.
作者:杨银忠;丁少川;刘成桂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高尿酸血症与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的关系.方法 将130例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60例检查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对比观察两组血尿酸的检出情况.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高尿酸血症检出率分别为24.62%、8.33%(P<0.01).其中高血压组、冠心病组、糖尿病组和对照组相比,其高尿酸血症检出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高尿酸血症与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有密切关系.
作者:范立群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羟乙基淀粉130/0.4(万汶)作为一种新型的血浆代用品被国外广泛应用于临床,近一年来开始逐步应用于国内患者,笔者通过回顾近5年来国外文献资料,对万汶的理化特性,及其对血流动力学、肾功能、凝血功能、细胞内皮功能及组织氧供的影响进行分析,综合论述万汶的药理特性及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作者:罗林丽;周良学;王健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前冠心病的诊断以冠状动脉造影为主要标准,1999年美国有超过183万的冠状动脉造影检查[1],其中有2/3的检查只是为了诊断目的.从节约诊疗资源和减少患者的创伤性的层面上,一种非侵入性的冠心病检查方法是非常必要的.自从1983年第一代电子束CT(electron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EBCT)开发并应用于临床以后,由于其具有毫秒级的扫描速度,在密度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方面比普通螺旋CT具有绝对的优势,可以对冠状动脉形态、心肌供血状态、心功能及室壁运动、心脏瓣膜及心脏肿瘤等情况进行检查.心肌灌注成像可以简单准确、快捷地获得心肌血供情况,已成为心血管影像研究的一个热点.
作者:李可;邹利光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内镜直视下置放支架治疗食管贲门癌晚期及食管贲门癌术后食管狭窄的疗效.方法 选择38例食管贲门癌晚期食管狭窄患者,行内镜检查明确狭窄部位,在直视下行内镜扩张术,再置入食管支架,术后密切观察临床疗效和并发症.结果 全部患者吞咽困难均显著改善,梗阻好转率100%,术后发生食管返流17例,消化道出血6例,胸痛22例,支架移位、脱落4例,再次狭窄24例.结论 内镜直视下置放支架治疗食管贲门癌晚期及食管贲门癌术后食管狭窄,定位准确、安全、成功率高,严重并发症少,是一项值得推广应用的技术.
作者:覃岭;兰德辉;赵薇;王学东 刊期: 2006年第12期
1 临床资料患儿,男,12岁.阵发性腹痛16d,伴解黑大便10d,发现双下肢皮疹3d.患儿于入院前16d无诱因出现腹痛,以下腹部及脐周为主,阵发性绞痛,发作时腹痛难忍,伴恶心、无发热、胸闷及心悸、呕吐、腹泻与黑便等.在当地诊所治疗(具体不详)效差,于入院前10d,患儿出现呕吐咖啡样胃内容物2次后未再呕吐.
作者:胡静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妇女围绝经期高血压的有效方法.方法 将130例围绝经期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48例,采用逍遥丸加美托洛尔治疗;对照组(1)40例,采用逍遥丸治疗,对照组(2)42例,采用美托洛尔治疗.3组均连续治疗4周后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组显效79.17%,有效14.58%;对照组(1)显效37.50%,有效42.50%;对照组(2)显效50.00%,有效率33.33%.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妇女围绝经期高血压效果显著.
作者:周晓勤;祁天寿 刊期: 2006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