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慢性病毒性肝炎临床诊断与肝穿活检病理改变的比较

吴彤;孙建;刘宾;张俭;丁宁;朱红新

关键词:慢性病毒性肝炎, 肝组织, 病理诊断
摘要:肝穿活检对肝病,特别是慢性病毒性肝炎的诊断、分型及进一步抗病毒治疗的指导是非常重要的.近年来,我院对慢性病毒型肝炎开展肝组织活检,现将临床与病理进行比较.报告如下.
四川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1,6-二磷酸果糖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佐治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目的观察1,6-二磷酸果糖(FDP)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疗效.方法对住院的96例HIE分为治疗组50例,对照组46例,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FDP 250mg/kg·d,0.5h内静脉滴注,复方丹参注射液3ml加入5%葡萄糖溶液中静脉滴注,7d为1疗程.观察两组临床疗效,14d后CT检查情况,出院时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效病例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CT检查正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出院时NBN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HIE的基础的加用1,6-二磷酸果糖及复方丹参注射液可明显提高疗效,对降低HIE病死率、致残率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罗俊周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行子宫鞘内切除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鞘内切除术的手术方法、适应证、术后疗效及临床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腹腔镜子宫鞘内切除30例(观察组)和同期行开腹筋膜内子宫切除40例(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和术后情况,排除有剖腹手术史.结果观察组中单发肌瘤5例,多发肌瘤25例,肌瘤直径3~8cm,月经过多15例,伴贫血症状25例.肌瘤平均直径(5±0.5)cm.对照组肌瘤大小5~8cm,肌瘤为单发31例,多发9例.有23例月经改变;观察组手术时间(120±20)min,术中出血(200±50)ml.对照组手术时间(100±20)min,术中出血(150±50)ml,观察组术后平均(1±0.5)d体温恢复正常,对照组术后平均(3±1.5)d体温恢复正常.观察组术后住院(4±1)d,对照组术后住院(6±1.5)d.肛门排气时间:观察组4~6 h,对照组10~18 h.结论腹腔镜子宫鞘内切除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及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是目前较为理想的微创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方法之一.

    作者:沈春燕;陈德新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三种无痛技术在胃镜检查中的应用比较

    目的比较3种常用无痛技术在胃镜检查中的麻醉效果.方法180例ASAⅠ~Ⅱ级胃镜检查患者,随机分为3组,采用不同的静脉复合麻醉:Ⅰ组,咪达唑仑加丙泊酚;Ⅱ组,氯胺酮加丙泊酚;Ⅲ组,芬太尼加丙泊酚.观察并记录麻醉效果、不良反应情况,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频率、清醒时间.结果3种无痛技术麻醉效果基本相同,但Ⅰ组呼吸抑制明显,Ⅱ、Ⅲ组无明显呼吸抑制,Ⅲ组不良反应率低,清醒快.结论3种无痛技术均为胃镜检查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基于对生命体征、清醒时间的影响及病人的感受,芬太尼加丙泊酚麻醉效果佳.

    作者:叶占勇;刘合年;白树荣;欧珊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肾小管酸中毒、干燥综合征并发1型糖尿病1例

    干燥综合征是一种累及全身外分泌腺的慢性炎症性的自身免疫病,主要侵犯泪腺和唾液腺,表现为眼和口的干燥;腺体外的系统如消化道、呼吸道、泌尿道、神经、肌肉、关节等亦可受损,以中年女性多见.1型糖尿病是胰岛素分泌绝对缺乏的内分泌疾病,常有自身免疫异常.在老年男性中内外分泌腺短期内两者均受累的病例较少,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忠华;任正茂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误服高锰酸钾片剂2例

    患者1,男,23岁;患者2,女,28岁.误服原因,都因近期感冒咳嗽,服用复方甘草片治疗,高锰酸钾片剂与甘草片混箱保存,加之颜色、剂型相似,居室光线较暗,粗心大意造成.分别于就诊前误服高锰酸钾片剂4片,服药数分钟后感胃区烧灼样疼痛,恶心,吐紫红色唾液,前来就诊.查体:T、P、R、BP均正常,患者神情紧张,心肺正常.剑突下均有轻度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余无特殊.治疗:准备饮用矿泉水6~10瓶,约2000~3000ml,清水愈可.嘱病人立即饮用,每次饮水量约200~300ml,饮完后用压舌板或手指刺激咽后壁,以致反射性呕吐,如此反复进行,直至呕吐液为清水为止,催吐结束后,可服用纯牛奶100~200ml或米粥1碗,以保护胃粘膜.

    作者:王棣祥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小儿特重烧伤并发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小儿特重烧伤并发消化道出血的特点、可能影响发病率的因素、诱发原因、诊断依据及治疗措施.方法通过复习我院9年来治疗的270例小儿烧伤资料,回顾性总结了小儿特重烧伤并发消化道出血与烧伤总面积及Ⅲ度面积呈正相关,具有发病率高、出血时间早、预后差、病死率高的特点,但消化道出血不是直接原因.结果270例中有53例属于特重度烧伤,其中的11例并发了消化道出血,治愈4例,自动出院1例,死亡6例.结论消化道出血是小儿特重烧伤后的常见并发症,发病率远高于成人.并可增加败血症的发病率,病死率增高,在小儿特重烧伤的诊治过程中要引起足够重视,具有特殊的临床意义.

    作者:田阳斌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小儿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原发性腹膜炎1例

    患者,女,8岁.因全身淋巴结肿大3个月,双下肢皮疹、水肿20余天入院.入院前3+月患儿无明显诱因出现全身淋巴结肿大,无局部疼痛及红肿,不伴发热,于院外间断抗炎治疗1个月无效.入院前20 d双下肢出现红色皮疹,伴双下肢水肿及双踝关节肿痛.入院时查体未见面部蝶形红斑、皮疹、出血点,颌下、颈部、腋窝及腹股沟淋巴结肿大伴触痛,表面皮肤无红肿.肝、脾轻度肿大.双下肢轻度浮肿.血清白蛋白28g/L,球蛋白66g/L,尿蛋白(++~+++),24 h尿蛋白2.487g.骨髓涂片:正常骨髓象.

    作者:郭妍南;王峥;罗丹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结肠癌性穿孔7例临床分析

    目的回顾性总结10年间48例结肠癌性梗阻治疗的经验,其中,癌性穿孔7例(14.58%).方法在术中均采用结肠准备,5例采用Dnolley方法术中肠道准备(71.42%),2例采用徒手排空肠道内容物(28.57%)后消毒吻合.结肠次全切除、回肠乙状结肠吻合术1例;左半结肠切除、横结肠乙状结肠吻合术5例;乙状结肠及部分直肠切除、降结肠直肠吻合术1例.结果吻合一期愈合5例(71.42%),行姑息切除、近端肠管造口、远端闭合1例;吻合口漏术后死亡1例(14.28%);伤口感染4例,平均住院26d.结论积极作好术中肠道准备,掌握好手术适应证及手术方法,结肠癌性穿孔一期手术在临床上是可行的.

    作者:张崇耘;钱骏;林秀峰;李世军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胸部外伤及合并多发伤的临床治疗研究

    目的探讨胸外伤的外科急救处理.方法回顾近5年我院收治的233例胸外伤及合并多发伤的临床资料.结果233例中死于失血性休克6例,死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5例,治愈率95.38%,病死率4.72%.结论胸外伤引发休克,ARDS致多器官功能衰竭是引起胸部创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对胸外伤危重患者应及时于重症监护室(ICU)中及时抗休克、呼吸支持、手术、抗感染等治疗,可降低病死率.

    作者:刘文;马春华;何树松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81例肾小管酸中毒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肾小管酸中毒(RTA)患者临床特点,以助早期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8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误(漏)诊率较高,常伴继发或并发疾病,患者大部分预后良好.结论应提高对RTA的警惕性,对有症状的病人尽早安排相关检查,早期诊断治疗,调节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防治继发或并发疾病.

    作者:冯萍;马行一;杨珉;舒贝;栾森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食管-气管联合导管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观察食管-气管联合导管在院前急救心肺复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8例心跳骤停病人应用食管-气管联合导管行机械通气,观察插管难易程度,插管所需时间,一次插管成功率,复苏成功率.结论食管-气管联合导管行机械通气操作简单,迅速、有效,极大地缩短了人工气道建立的时间,一次插管成功率极高,在院前急救中值得推广.

    作者:陈玉琼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自体动静脉造瘘术采用非肝素化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非肝素化自体动静脉造瘘术的疗效.方法术中仅使用生理盐水持续冲洗吻合口,术后单独或联合使用复方丹参注射液、阿司匹林等活血药物.结果自体动静脉造瘘术病人肝素化与非肝素化处理在术后血栓形成上无显著差异,自体动静脉造瘘术病人非肝素化处理在术后伤口渗血方面优于肝素化处理.结论非肝素化法值得自体动静脉造瘘医生的充分重视.

    作者:马红兵;胡明鉴;罗斌;卢佩芳;苏承运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患肢持续泵入肝素稀释液治疗心导管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附6例报告)

    目的介绍患侧肢体持续泵入肝素稀释液治疗6例心导管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方法并评价其疗效.方法于患侧肢体远端表浅静脉建立静脉通道.先静脉推注肝素3000~5000U,将肝素稀释为100U/ml,以500~1000U/h速度持续泵入,保持APTT在50~70s之间,持续7~14d,待浮肿或肿胀完全消退后加用法华令,法华令与肝素需重叠应用4~5d,法华令持续6个月.结果经彩色多普勒证实6例均痊愈,未影响静脉瓣功能,随访6个月无复发.结论患侧肢体持续泵入肝素稀释液治疗心导管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可成功避免采用溶栓加抗凝方法治疗心导管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可能出现的特殊并发症,其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作者:许勇;罗晓辉;田巨龙;文亚红;徐大文;钱昌明;唐永江;高红梅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眼压值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后眼压值的变化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对511眼近视患者分别于LASIK术前和术后1个月,采用非接触眼压计(NCT)测量眼压,并对术后眼压值的改变与近视屈光度和角膜切削量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511眼近视患者LASIK手术后平均眼压下降(4.761±2.397)mmHg,手术前后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t=44.897,P<0.001);术后眼压测量值与近视屈光度,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F=6.43,P<0.002):术后眼压测量值与角膜切削量,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F=14.721,P<0.001),其直线回归方程为:①术后眼压下降值(mmHg)=(4.23+0.094)×术前屈光度(D)(F=5.469,P<0.019).②术后眼压下降值(mmHg)=(2.96+0.025)×切削深度(μm)(F=25.268,P<0.001).结论LASIK术后眼压测量值低于术前.眼压下降值与近视屈光度、角膜切削量有关.

    作者:甘宇业;兰长骏;雍桂珍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治疗比较

    股骨转子间骨折在临床中较常见,现将我院近3年来开展的Link股骨近端解剖钢板(以下简称Link钢板)固定方法下6年来开展的DHS、Camma钉内固定方法进行比较,报告如下.

    作者:王志江;龙开明;张茂昌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胆囊癌的诊断与治疗

    目的提高胆囊癌的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1976年4月至2004年2月收治的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胆囊癌29例.结果常见的症状依次为反复上腹痛或右上腹痛29例,黄疸10例,右上腹包块10例,肝功能异常者9例,占31%.入院诊断胆囊癌伴胆囊炎者8例,诊断符合率为27.6%,诊断为单纯胆囊结石11例,胆管结石2例,胆管癌1例,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OSC)并化脓性胆囊炎1例,胰头癌1例,胰头癌并胆总管、胆囊结石1例,B超检查16例,均提示胆囊壁增厚或胆囊占位性病变.剖腹探查及取活检术8例,单纯胆囊切除术13例,单纯胆总管引流术2例,胆囊切除并胆总管空肠Y型吻合术2例;胆囊切除并胆总管引流1例,胆囊切除并胃空肠吻合术1例,胆囊癌根治术2例.结论原发性胆囊癌恶性程度较高,术前确诊率低,长期以来手术切除率低.要提高胆囊癌患者的生存率,早期诊断是关键.对存在有胆囊癌发病的高危因素及病因的应B超随访,B超可列为术前诊断的首选方法,结合CT、MRI、内镜超声、腹腔镜可显著提高胆囊癌的确诊率,腹腔镜既是一种检查,也是一种治疗.胆囊癌的治疗目前仍以手术治疗为首选方法.

    作者:彭秋生;姚欣敏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胆管再手术的原因及处理对策

    目的探讨胆管再手术的原因及处理对策.方法对我院1999年1月至2004年6月收治的124例胆管再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中肝内胆管结石(残留或再生结石)是胆管再手术主要的原因.再手术后死亡4例,92例获访,随访时间6个月至4年零3个月.除5例仍有复发性反流性胆管炎,3例有结石复发,4例有肿瘤复发转移外,其余均恢复良好.结论与医源性因素相关的胆管再手术约占1/3.处理时应遵循清除病灶、解除梗阻、通畅引流的治疗原则.胆管再手术重在预防.

    作者:杨培;罗华;王东;赵波;杨家印;严律南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葛根素治疗脑梗死40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葛根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葛根素治疗,对照组不用葛根素,两组均给予甘露醇、脑保护剂等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14d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两组总有效率相比葛根素组90%,对照组65%,差异显著.结论用葛根素治疗脑梗死安全、有效.

    作者:宋春江;李秋茹;钟晓闵;龙秀英;王思迅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极外侧型椎间盘突出症9例报告

    由于近年来影像学诊断的发展及临床认识的深入,发现特殊类型的腰椎间盘突出即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并不罕见.诊断及手术方式选择也可术前确立,手术趋于局限化.现就近3年我院收治的9例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和治疗加以分析、讨论.

    作者:王立;钟凤林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小切口胆囊切除术2612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小切口胆囊切除术(MC)的手术方法.论证MC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通过对我院1993年3月至2003年2月,小切口胆囊切除术2612例的临床分析,介绍美蓝蓝染法在MC手术中的应用.结果全组小切口手术成功2530例(96.86%),延长切口82例(3.14%),严重并发症有:胆道损伤5例(0.19%),十二指肠及横结肠损伤3例(0.11%),术中大出血4例(0.15%),漏胆18例(0.69%),死亡1例.结论只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在传统胆囊切除术熟练的基础上施行MC手术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黄君;陆昌友;李君南;易先武;韩江涛;陈祖宜;刘中和 刊期: 2005年第03期

四川医学杂志

四川医学杂志

主管:四川省卫生厅

主办:四川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