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殿超;周总光;陈尧
目的了解窒息新生儿血清胃泌素水平变化.方法胃泌素浓度测定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结果窒息新生儿第1天、第3天血清胃泌素浓度分别为175.33±59.42ng/L,187.45±48.94ng/L,较正常新生儿明显升高(P<0.01).而且重度窒息新生儿血清胃泌素浓度明显高于轻度窒息新生儿.结论窒息新生儿有高胃泌素症存在,在防治过程中应注意重视保护胃肠粘膜,从而减少胃肠道并发症发生.
作者:刘文彬;刘华君;汤雪晴;郑淑梅;许红波 刊期: 2005年第03期
患者1,男,23岁;患者2,女,28岁.误服原因,都因近期感冒咳嗽,服用复方甘草片治疗,高锰酸钾片剂与甘草片混箱保存,加之颜色、剂型相似,居室光线较暗,粗心大意造成.分别于就诊前误服高锰酸钾片剂4片,服药数分钟后感胃区烧灼样疼痛,恶心,吐紫红色唾液,前来就诊.查体:T、P、R、BP均正常,患者神情紧张,心肺正常.剑突下均有轻度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余无特殊.治疗:准备饮用矿泉水6~10瓶,约2000~3000ml,清水愈可.嘱病人立即饮用,每次饮水量约200~300ml,饮完后用压舌板或手指刺激咽后壁,以致反射性呕吐,如此反复进行,直至呕吐液为清水为止,催吐结束后,可服用纯牛奶100~200ml或米粥1碗,以保护胃粘膜.
作者:王棣祥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总结我院近7年来电视胸腔镜治疗周围型肺癌28例的经验.方法经气管双腔插管单肺通气后,电视胸腔镜行肺叶切除21例,肺楔形切除7例.按TNM分期:均为Ⅰ期,病后分型:非小细胞肺癌26例,小细胞肺癌2例.结果术后均顺利恢复出院,无严重手术并发症.28例肺癌患者,24例生存超过5年,5年生存率85.7%.结论电视胸腔镜治疗周围型肺癌Ⅰ期病人,技术上可行,淋巴结清扫及5年生存率与传统开胸术无显著差异,优点是切口小,术中出血少,术后疼痛轻,肩部活动障碍轻,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
作者:万志渝;武福礼;殷君太;何东权;唐宏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旨在探讨老年哮喘的临床症状,严重度分级,肺功能改变与青壮年哮喘的异同和治疗特点.方法以2001年1月至2003年12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101例老年哮喘患者和69例青壮年支气管哮喘患者为对象,采取回顾性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老年组呼吸困难、哮鸣音较青壮年组明显,中重度患者较多达73.3%,FEV1、MMEF、V25、V50、PEF较低,RV/TLC、Raw较高.晚发性哮喘(≥60岁)发病的患者的通气功能如FEV1%(68.9±20.8)、FEV1/FVC(55.7±16.91)较60岁以前发病者高(P<0.05).所有患者正规吸入糖皮质激素并按需吸入β2受体激动剂者少.结论老年哮喘患者肺功能较青年组差,晚发性哮喘患者对肺通气功能影响较小.绝大多数患者治疗现状不理想.提示今后应加强老年哮喘患者的教育和管理.
作者:徐治波;陈锋;王晓霞;高蜀生 刊期: 2005年第03期
肝穿活检对肝病,特别是慢性病毒性肝炎的诊断、分型及进一步抗病毒治疗的指导是非常重要的.近年来,我院对慢性病毒型肝炎开展肝组织活检,现将临床与病理进行比较.报告如下.
作者:吴彤;孙建;刘宾;张俭;丁宁;朱红新 刊期: 2005年第03期
根管预备是根管治疗成功的关键所在,根管预备治疗后的疼痛常常会造成就诊次数的增加,甚至引起软组织肿胀,导致治疗中断或失败.采用Profile镍钛机用器械预备磨牙根管后发现根管治疗期问疼痛的发生率与手用不锈钢k型锉预备根管相比较明显减少,为一次性根充创造了好的条件.
作者:缪键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非肝素化自体动静脉造瘘术的疗效.方法术中仅使用生理盐水持续冲洗吻合口,术后单独或联合使用复方丹参注射液、阿司匹林等活血药物.结果自体动静脉造瘘术病人肝素化与非肝素化处理在术后血栓形成上无显著差异,自体动静脉造瘘术病人非肝素化处理在术后伤口渗血方面优于肝素化处理.结论非肝素化法值得自体动静脉造瘘医生的充分重视.
作者:马红兵;胡明鉴;罗斌;卢佩芳;苏承运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与多发伤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多发伤患者412例,分为SIRS组和非SIRS组,SIRS组再根据诊断标准项目符合数分为轻、中、重3组.另根据是否伴有感染分为感染和非感染两组.分别比较各组病例的病死率.预后情况以病死率作为指标.结果多发伤后SIRS的发生率为87.6%,SIRS组的病死率显著高于非SIRS组(P<0.05),多发伤病死率随着SIRS严重程度增加而增高(P<0.005).多发伤伴感染患者的SIRS发生率及病死率高于非感染者(P<0.05).结论多发伤患者SIRS的发生以及感染与预后有关,可将SIRS的发生及严重程度作为多发伤预后判断及治疗指导的指标.
作者:陈仿;陈宁波 刊期: 2005年第03期
急性阑尾炎为急腹症中较为常见疾病.传统的影像学技术如腹部透视,腹部平片及钡剂灌肠等方法虽然对少数病人诊断有帮助,但缺乏特异性,阳性率也不高[1].阑尾炎的诊断仍需患者的临床表现来诊断,特异性仅为63.6%,灵敏度达83.6%[2 ].因此建立较为可靠的物理诊断方法,对及时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本文对151例临床疑诊急性阑尾炎病例的超声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进行了对照分析,对急性阑尾炎的超声诊断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孔晓冰;王榆洲 刊期: 2005年第03期
我院自2000年1月至2002年7月,推广新式剖宫产及采用该术式切口(横弧形)行腹部手术共169例,年龄18~25岁107例、26~30岁44例,>30岁13例,其中<20岁5例.各种原因行剖宫产126例(头盆不称74例、前置胎盘11例、过期孕17例、早破羊水41例、羊水过少5例、胎位不正19例、宫内窘迫6例、死胎2例、胎盘早剥1例、孕高症1例、滞产2例);附件肿瘤21例;异位妊娠出血6例;子宫肌瘤15例(大的约15cm × 15cm大小);宫颈癌1例,均获成功,痊愈出院.
作者:胥敏;王群芳 刊期: 2005年第03期
我院应用拉米夫定和中药治疗5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以血清HBV为检测指标.经半年治疗后,进行分析研究,显示有较好疗效.具体方法及结果如下.
作者:王立文;肖杰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纤维囊性支气管炎又名纤维蛋白性支气管炎或成型性支气管炎,是一种少见病,以咳树枝状物质为特征,其原因尚不清楚,目前尚无有效治疗的方法.我们根据目前对疾病的认识,采取普米克气雾剂和吉诺通胶囊联合治疗5例患者.报告如下.
作者:李淑梅;陈远忠 刊期: 2005年第03期
儿童腹部肿瘤施行手术切除及术前辅助化疗依靠病理诊断.我院开展的B超引导下穿刺活检术较传统的手术取活检损伤小,癌细胞污染概率低,简便安全,是一种微创提供标本和组织学信息的方法.由于小儿多不合作,对<7岁的儿童及不合作的患儿均采用局麻辅助静脉复合麻醉的方法进行穿刺,确保穿刺准确安全.
作者:唐文;柏林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食管-气管联合导管在院前急救心肺复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8例心跳骤停病人应用食管-气管联合导管行机械通气,观察插管难易程度,插管所需时间,一次插管成功率,复苏成功率.结论食管-气管联合导管行机械通气操作简单,迅速、有效,极大地缩短了人工气道建立的时间,一次插管成功率极高,在院前急救中值得推广.
作者:陈玉琼 刊期: 2005年第03期
干燥综合征是一种累及全身外分泌腺的慢性炎症性的自身免疫病,主要侵犯泪腺和唾液腺,表现为眼和口的干燥;腺体外的系统如消化道、呼吸道、泌尿道、神经、肌肉、关节等亦可受损,以中年女性多见.1型糖尿病是胰岛素分泌绝对缺乏的内分泌疾病,常有自身免疫异常.在老年男性中内外分泌腺短期内两者均受累的病例较少,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忠华;任正茂 刊期: 2005年第03期
扁平疣是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所致的一种病毒性疾病,目前仍无满意疗效.我院从2002年8月至2004年8月门诊收治的80例扁平疣患者中,采用液氮冷冻加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湖南九芝堂斯奇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和单纯应用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治疗进行对照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彭刚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由于近年来影像学诊断的发展及临床认识的深入,发现特殊类型的腰椎间盘突出即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并不罕见.诊断及手术方式选择也可术前确立,手术趋于局限化.现就近3年我院收治的9例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和治疗加以分析、讨论.
作者:王立;钟凤林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研究妊娠性急性胰腺炎患者危险因素,指导临床病因预防和治疗.方法对41例妊娠性急性胰腺炎与34例非妊娠性急性胰腺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对照,研究血液流变学、血脂、胆管病变与急性胰腺炎的关系,及年龄、孕周、孕次与妊娠性胰腺炎的关系.结果妊娠性胰腺炎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比容、血沉、红细胞聚集指数等血液流变学的异常和血脂代谢紊乱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年龄、孕周、孕次的增加,血液流变学的异常和血脂代谢紊乱,胆管结石的形成、胰腺微循环障碍是妊娠性急性胰腺炎的危险因素;且多个因素互相影响.
作者:吴泓;杨家印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胸外伤的外科急救处理.方法回顾近5年我院收治的233例胸外伤及合并多发伤的临床资料.结果233例中死于失血性休克6例,死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5例,治愈率95.38%,病死率4.72%.结论胸外伤引发休克,ARDS致多器官功能衰竭是引起胸部创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对胸外伤危重患者应及时于重症监护室(ICU)中及时抗休克、呼吸支持、手术、抗感染等治疗,可降低病死率.
作者:刘文;马春华;何树松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鞘内切除术的手术方法、适应证、术后疗效及临床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腹腔镜子宫鞘内切除30例(观察组)和同期行开腹筋膜内子宫切除40例(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和术后情况,排除有剖腹手术史.结果观察组中单发肌瘤5例,多发肌瘤25例,肌瘤直径3~8cm,月经过多15例,伴贫血症状25例.肌瘤平均直径(5±0.5)cm.对照组肌瘤大小5~8cm,肌瘤为单发31例,多发9例.有23例月经改变;观察组手术时间(120±20)min,术中出血(200±50)ml.对照组手术时间(100±20)min,术中出血(150±50)ml,观察组术后平均(1±0.5)d体温恢复正常,对照组术后平均(3±1.5)d体温恢复正常.观察组术后住院(4±1)d,对照组术后住院(6±1.5)d.肛门排气时间:观察组4~6 h,对照组10~18 h.结论腹腔镜子宫鞘内切除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及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是目前较为理想的微创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方法之一.
作者:沈春燕;陈德新 刊期: 2005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