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与多发伤预后关系的分析

陈仿;陈宁波

关键词: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多发伤, 预后
摘要:目的探讨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与多发伤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多发伤患者412例,分为SIRS组和非SIRS组,SIRS组再根据诊断标准项目符合数分为轻、中、重3组.另根据是否伴有感染分为感染和非感染两组.分别比较各组病例的病死率.预后情况以病死率作为指标.结果多发伤后SIRS的发生率为87.6%,SIRS组的病死率显著高于非SIRS组(P<0.05),多发伤病死率随着SIRS严重程度增加而增高(P<0.005).多发伤伴感染患者的SIRS发生率及病死率高于非感染者(P<0.05).结论多发伤患者SIRS的发生以及感染与预后有关,可将SIRS的发生及严重程度作为多发伤预后判断及治疗指导的指标.
四川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慢性病毒性肝炎临床诊断与肝穿活检病理改变的比较

    肝穿活检对肝病,特别是慢性病毒性肝炎的诊断、分型及进一步抗病毒治疗的指导是非常重要的.近年来,我院对慢性病毒型肝炎开展肝组织活检,现将临床与病理进行比较.报告如下.

    作者:吴彤;孙建;刘宾;张俭;丁宁;朱红新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患肢持续泵入肝素稀释液治疗心导管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附6例报告)

    目的介绍患侧肢体持续泵入肝素稀释液治疗6例心导管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方法并评价其疗效.方法于患侧肢体远端表浅静脉建立静脉通道.先静脉推注肝素3000~5000U,将肝素稀释为100U/ml,以500~1000U/h速度持续泵入,保持APTT在50~70s之间,持续7~14d,待浮肿或肿胀完全消退后加用法华令,法华令与肝素需重叠应用4~5d,法华令持续6个月.结果经彩色多普勒证实6例均痊愈,未影响静脉瓣功能,随访6个月无复发.结论患侧肢体持续泵入肝素稀释液治疗心导管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可成功避免采用溶栓加抗凝方法治疗心导管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可能出现的特殊并发症,其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作者:许勇;罗晓辉;田巨龙;文亚红;徐大文;钱昌明;唐永江;高红梅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小儿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原发性腹膜炎1例

    患者,女,8岁.因全身淋巴结肿大3个月,双下肢皮疹、水肿20余天入院.入院前3+月患儿无明显诱因出现全身淋巴结肿大,无局部疼痛及红肿,不伴发热,于院外间断抗炎治疗1个月无效.入院前20 d双下肢出现红色皮疹,伴双下肢水肿及双踝关节肿痛.入院时查体未见面部蝶形红斑、皮疹、出血点,颌下、颈部、腋窝及腹股沟淋巴结肿大伴触痛,表面皮肤无红肿.肝、脾轻度肿大.双下肢轻度浮肿.血清白蛋白28g/L,球蛋白66g/L,尿蛋白(++~+++),24 h尿蛋白2.487g.骨髓涂片:正常骨髓象.

    作者:郭妍南;王峥;罗丹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毫米波治疗妇女盆腔炎临床应用及评价

    毫米波是指波长在1~10mm,频率在30~300GHz范围的极高频电磁波.近年来发现它对人体生物大分子、细胞及内脏器官有明显作用,能促进造血细胞的生长,提高机体的免疫机能,促进组织修复再生,促进炎症吸收、溃疡愈合[1],通过其振荡频率的谐振作用协调机体的生理功能[2],因而产生了良好的生物效应.我们观察了毫米波用于女性急、慢性盆腔炎患者,达到了优于药物治疗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唐小丽;熊丁;曾祥元;李胜平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TOB/BTG家族的结构、功能及其与恶性肿瘤关系

    细胞周期是受增殖基因及抗增殖基因双重调节的,这两种基因表达失衡可导致肿瘤的发生.起初,人们认为许多恶性肿瘤是由于癌基因的过度表达所致,但是近研究表明抑癌基因功能的缺失是肿瘤发生的主要途径.TOB/BTG家族具有抗增殖活性,它们负调控细胞周期的进行.因此,对于TOB家族作为侯选抑癌基因进行研究.本文就近年来TOB基因家族的研究综述如下.

    作者:吴殿超;周总光;陈尧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1,6-二磷酸果糖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佐治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目的观察1,6-二磷酸果糖(FDP)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疗效.方法对住院的96例HIE分为治疗组50例,对照组46例,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FDP 250mg/kg·d,0.5h内静脉滴注,复方丹参注射液3ml加入5%葡萄糖溶液中静脉滴注,7d为1疗程.观察两组临床疗效,14d后CT检查情况,出院时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效病例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CT检查正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出院时NBN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HIE的基础的加用1,6-二磷酸果糖及复方丹参注射液可明显提高疗效,对降低HIE病死率、致残率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罗俊周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联合应用普米克与吉诺通治疗纤维囊性支气管炎

    纤维囊性支气管炎又名纤维蛋白性支气管炎或成型性支气管炎,是一种少见病,以咳树枝状物质为特征,其原因尚不清楚,目前尚无有效治疗的方法.我们根据目前对疾病的认识,采取普米克气雾剂和吉诺通胶囊联合治疗5例患者.报告如下.

    作者:李淑梅;陈远忠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结肠癌性穿孔7例临床分析

    目的回顾性总结10年间48例结肠癌性梗阻治疗的经验,其中,癌性穿孔7例(14.58%).方法在术中均采用结肠准备,5例采用Dnolley方法术中肠道准备(71.42%),2例采用徒手排空肠道内容物(28.57%)后消毒吻合.结肠次全切除、回肠乙状结肠吻合术1例;左半结肠切除、横结肠乙状结肠吻合术5例;乙状结肠及部分直肠切除、降结肠直肠吻合术1例.结果吻合一期愈合5例(71.42%),行姑息切除、近端肠管造口、远端闭合1例;吻合口漏术后死亡1例(14.28%);伤口感染4例,平均住院26d.结论积极作好术中肠道准备,掌握好手术适应证及手术方法,结肠癌性穿孔一期手术在临床上是可行的.

    作者:张崇耘;钱骏;林秀峰;李世军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误服高锰酸钾片剂2例

    患者1,男,23岁;患者2,女,28岁.误服原因,都因近期感冒咳嗽,服用复方甘草片治疗,高锰酸钾片剂与甘草片混箱保存,加之颜色、剂型相似,居室光线较暗,粗心大意造成.分别于就诊前误服高锰酸钾片剂4片,服药数分钟后感胃区烧灼样疼痛,恶心,吐紫红色唾液,前来就诊.查体:T、P、R、BP均正常,患者神情紧张,心肺正常.剑突下均有轻度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余无特殊.治疗:准备饮用矿泉水6~10瓶,约2000~3000ml,清水愈可.嘱病人立即饮用,每次饮水量约200~300ml,饮完后用压舌板或手指刺激咽后壁,以致反射性呕吐,如此反复进行,直至呕吐液为清水为止,催吐结束后,可服用纯牛奶100~200ml或米粥1碗,以保护胃粘膜.

    作者:王棣祥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COPD及哮喘呼吸康复治疗的系统评价

    呼吸康复是一门医疗实践的艺术,通过准确诊断、治疗、心理支持与教育,而制定一项针对个体的多学科计划,以控制、逆转呼吸疾病对身心的损害,并视患者呼吸障碍和生活状况的许可,恢复到佳的功能水平.康复治疗的目标是:尽可能减轻甚至消除疾病的症状、体征,提高、恢复功能水平,减少残疾影响,恢复工作,生活能力,提高生活质量,实现回归社会.康复治疗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就其有效性、安全性等问题,临床医师的认识尚不足,本文对COPD及哮喘康复治疗的系统评价进行了总结,供临床医师参考.

    作者:马春华;董碧蓉;周炎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葛根素治疗脑梗死40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葛根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葛根素治疗,对照组不用葛根素,两组均给予甘露醇、脑保护剂等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14d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两组总有效率相比葛根素组90%,对照组65%,差异显著.结论用葛根素治疗脑梗死安全、有效.

    作者:宋春江;李秋茹;钟晓闵;龙秀英;王思迅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新式剖宫产切口腹部手术169例报告

    我院自2000年1月至2002年7月,推广新式剖宫产及采用该术式切口(横弧形)行腹部手术共169例,年龄18~25岁107例、26~30岁44例,>30岁13例,其中<20岁5例.各种原因行剖宫产126例(头盆不称74例、前置胎盘11例、过期孕17例、早破羊水41例、羊水过少5例、胎位不正19例、宫内窘迫6例、死胎2例、胎盘早剥1例、孕高症1例、滞产2例);附件肿瘤21例;异位妊娠出血6例;子宫肌瘤15例(大的约15cm × 15cm大小);宫颈癌1例,均获成功,痊愈出院.

    作者:胥敏;王群芳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腹腔镜胆囊摘除术中七氟醚复合麻醉对血流动力学影响的观察

    目的观察新吸入麻醉药七氟醚对腹腔镜胆囊摘除术全麻下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对20例胆囊结石或胆囊息肉患者施行静脉全麻,用七氟醚作吸入麻醉药维持麻醉,分别记录每例患者诱导麻醉时、诱导麻醉后、吸七氟醚5min后、手术开始前、气腹后、胆囊切除后以及术毕时的心率(HR,次/min)、平均动脉压(MAP,KPa)、中心静脉压(CVP,KPa)、肺动脉压(PAP,KPa)、每搏量(SV,ml/beat)、每搏指数(SI,ml/m2)、心输出量(C0,L/min)、心指数(CI,Lmin-1/m2)及每搏量比率(SVR,dyn·s-1/cm5).结果20例病人诱导麻醉前、后各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不明显.吸入七氟醚5min,SV及SI明显高于诱导麻醉前(P<0.05,P<0.01);气腹后SV和SI则下降并接近诱导麻醉前水平.吸入七氟醚5min后、气腹后及胆囊切除后,MAP均明显低于诱导麻醉前(P<0.05),到术毕时接近诱导麻醉前水平.结论七氟醚用于腹腔镜手术麻醉安全可靠,能有效减轻CO2气腹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作者:李琼;孙婷婷;严晓晴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小儿特重烧伤并发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小儿特重烧伤并发消化道出血的特点、可能影响发病率的因素、诱发原因、诊断依据及治疗措施.方法通过复习我院9年来治疗的270例小儿烧伤资料,回顾性总结了小儿特重烧伤并发消化道出血与烧伤总面积及Ⅲ度面积呈正相关,具有发病率高、出血时间早、预后差、病死率高的特点,但消化道出血不是直接原因.结果270例中有53例属于特重度烧伤,其中的11例并发了消化道出血,治愈4例,自动出院1例,死亡6例.结论消化道出血是小儿特重烧伤后的常见并发症,发病率远高于成人.并可增加败血症的发病率,病死率增高,在小儿特重烧伤的诊治过程中要引起足够重视,具有特殊的临床意义.

    作者:田阳斌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肝癌外科治疗进展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经过半个多世纪努力,肝癌的临床治疗和基础研究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20世纪50年代的大肝癌的规则性切除;60年代的肝移植;70年代的小肝癌的局部切除;80年代的复发肝癌的再切除和肝癌的二期切除;90年代确立的肝癌综合治疗和新世纪重点对肝癌转移复发的防治研究,已使肝癌由过去的不治之症变为目前的部分可治[1].以手术切除为主的综合治疗大大提高了肝癌患者的生存率,手术切除是获得肝癌长期生存的重要手段.下面就肝癌的外科治疗进展及我所的经验作一介绍.

    作者:樊嘉;黄成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肝素对感染性疾病新生儿血浆TNF-α、TFPI水平的影响及临床意义

    目的通过肝素对患感染性疾病的新生儿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血浆水平影响,探讨肝素的抗炎作用.方法将60例感染性疾病新生儿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选用肝素钙,按50U/kg一次给药,分别于应用肝素前和用后30~45min、6h;对照组第1次和第2次抽血时间间隔6h,从桡动脉采血,用双抗酶联免疫吸附夹心(ELISA)法检测血浆TNF-α、TFPI水平.结果对照组前后两次血浆TNF-α及TFPI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用肝素后30~45min、6h TNF-α值明显降低,与用药前相比有极显著差异性(P<0.01).用药后30~45min及6h相比两者值无明显差异.用肝素后30~45min TFPI与用药前比值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6h时回到原来水平.结论肝素可通过对TNF-α的下调和对TFPI的上调而达到抗炎作用.对TNF-α的作用更为持久,而对TFPI作用较短暂.两者不成平行关系.

    作者:史宏;李晓静;李晓辉;周敏;李丹;周开宇;蔡晓燕;冉丛兰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单纯疱疹病毒的感染对孕妇及胎儿的影响

    目的了解单纯疱疹病毒(HSV)感染后对孕妇及其胎儿的影响.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有不良妊娠史的孕妇及其胎儿的HSV感染情况,同期选取无不良妊娠史孕妇作为对照组.结果有不良妊娠史孕妇IgM阳性率为23.33%,IgG阳性率为68.33%,IgM和IgG双阳性率为13.33%,而无不良妊娠史孕妇的感染率分别为10.0%、41.67%和1.67%,远远低于有不良妊娠史的孕妇.进一步进行HSV-ⅡDNA检测,结果IgM或/和IgG阳性的孕妇其胎儿DNA阳性率也高于IgM和IgG阴性孕妇,而且其妊娠结局多为流产、早产、死胎及新生儿畸形.结论HSV感染的孕妇可以通过胎盘或者由血液将HSV传播给胎儿,导致流产、早产等不良妊娠.

    作者:罗红权;杜晓红;刘春岚;刘北忠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川崎病21例误诊分析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是儿童后天性心脏病的主要病因之一,近年来发病呈上升趋势,不典型病例增多,临床误诊率较高.我院自1996年2月至2004年1月收治KD 40例,误诊21例,误诊率为52.5%.现将误诊原因进行分析,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达到早期诊断的目的,报告如下.

    作者:郭宝同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药物性肝病45例临床分析

    对1999年1月至2003年9月的45例药物性肝病患者进行分析,回顾性统计调查,查阅病历,记录服药种类,剂量、用药途径,临床症状出现时间,有无家庭个人药物过敏史,有无联合用药.实验室检查肝功能、血常规、肾功能、肝组织病理检查结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宋延伟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胸部外伤及合并多发伤的临床治疗研究

    目的探讨胸外伤的外科急救处理.方法回顾近5年我院收治的233例胸外伤及合并多发伤的临床资料.结果233例中死于失血性休克6例,死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5例,治愈率95.38%,病死率4.72%.结论胸外伤引发休克,ARDS致多器官功能衰竭是引起胸部创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对胸外伤危重患者应及时于重症监护室(ICU)中及时抗休克、呼吸支持、手术、抗感染等治疗,可降低病死率.

    作者:刘文;马春华;何树松 刊期: 2005年第03期

四川医学杂志

四川医学杂志

主管:四川省卫生厅

主办:四川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