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正银;谢晓东;卢武胜;费泽军;焦河
现将我院耳鼻喉科1986~1999年收治的21例中耳炎伴颅内并发症的诊治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刘春万;张登云 刊期: 2000年第10期
我院1997~1998年对8例肾囊肿实施了CT引导下经皮穿刺抽液无水酒精囊内注射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钟立明;贾培沂;任大成;胡孔琼;胡鸿 刊期: 2000年第10期
我院自1990~1997年对64例股骨粗隆间骨折行保守治疗,现报告如下.
作者:毛德军;蔡福君 刊期: 2000年第10期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5例患儿均为男性,年龄1~8岁,平均4.5岁.其中行胆肠吻合术3例,硬脊膜膨出修补术2例.
作者:周一峰 刊期: 2000年第10期
1994~1999年,我院采用三腔气囊尿管腹壁牵拉改善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切除术后引流98例,获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郭永清;童宪楼;王高能 刊期: 2000年第10期
在高龄髋部手术中,对心功能基本正常者,我们首选硬膜外麻醉.通过两组硬膜外腔注入不同局麻药用于这类手术的比较,选出麻醉效佳而循环干扰较小的局麻药,现报告如下.
作者:明军 刊期: 2000年第10期
为观察黄芪注射液对病毒性肝炎的治疗作用.我们用成都地奥公司九泓制药厂生产的黄芪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病毒性肝炎27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程迎祥;郑仲谨;何文秀;王布兴;文竹筠;欧群玲 刊期: 2000年第10期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杀鼠剂的种类也日益增多,毒性逐渐增强.从以前磷化物类(磷化氢MLD 27.8mg/m3、磷化锌2~3g/m3、磷化铝2~3g/m3)敌鼠、华法林(杀鼠灵)及含氟类(氟乙酰胺MLD2~10mg/kg、氟乙酸钠MLD2~10mg/kg),砷、三氧化二砷(砒霜MLD100mg/kg),到目前毒性强的杀鼠剂毒鼠强(MLD12mg)[1].因各方面管理不善导致人畜中毒,已有一些报道,特别是毒鼠强因毒性剧烈,其中毒表现与另一种含氟类鼠药中毒类似,一般医院无毒物分析设备,临床上很难作出正确诊断,治疗上无特殊抗毒药物,给临床医生带来很大困难[2].现将毒鼠强中毒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王翔;董芸;朱旭光 刊期: 2000年第10期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前颅底肿瘤12例,男8例,女4例,年龄28~69岁.均行X线颅底片CT或MRI及脑血管造影检查.前颅窝鼻腔沟通性肿瘤5例,前颅窝骨质破坏或伴眶板侵犯7例.颅源性7例,骨源性3例,鼻源性2例.病理性质:脑膜瘤6例(脑膜内皮型5例,恶性脑膜瘤1例).骨瘤3例(骨化纤维瘤2例,骨样骨瘤1例).内翻性乳头状瘤恶变1例,中分化鳞癌2例.1.2手术入路与方法:所有病例均施行气管内插管静脉复合麻醉,开颅时快速静脉滴注25%甘露醇250ml.
作者:何蓉;张汝林;麻宁;雷武岷 刊期: 2000年第10期
患者,男,57岁,左鼻进行性阻塞10年,加重伴头昏痛7月.10年前曾在当地职工医院行左鼻腔肿物摘除术,术后病理诊断为鼻息肉.术后通气情况改善,数月后又出现鼻塞.7月前,头昏痛明显到我院就诊.检查:左鼻腔充满灰白色肿物,表面光滑,有弹性,不活动,推压鼻中隔及中鼻甲向对侧,与周围组织无粘连.鼻窦X线摄片示:左鼻腔密度增高影,上颌窦、筛窦窦腔消失.全身各系统检查无异常.在全麻下行鼻内窥镜左鼻腔、鼻窦肿物摘除术,术中摘除鼻腔肿瘤,出血较多,取出上颌窦、筛窦内壁破坏骨质,电钻彻底磨除窦腔内残余瘤体组织.其余各窦壁完整,无骨质破坏,术腔油纱条填塞.病理检查报告为低恶性血管外皮瘤.术后2周行放射治疗,总量为30Gy.随访1年半,未见复发.
作者:袁龙 刊期: 2000年第10期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8例,男6例,女2例,年龄16~42岁.凹陷骨折骨片刺伤7例,火器伤1例.
作者:杨志刚;杨成蓉;张德明;黄丽琼;范林燕 刊期: 2000年第10期
目的本文应用不同剂量的麻黄素,减轻和拮抗异丙酚复合诱导引起的血压下降和心率减慢.方法45例择期全麻病人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10mg麻黄素组和15mg麻黄素组,各组均使用以异丙酚为主的复合麻醉诱导,观察诱导期的血压、心率变化.结果发现以异丙酚为主的复合诱导引起血压和心率降低,并持续到给药后10多分钟,10mg和15mg麻黄素均能拮抗异丙酚引起的循环抑制.结论麻黄素10mg既可有效地拮抗异丙酚对循环功能的抑制,又不增加气管插管时的心血管反应,使诱导期循环功能稳定.
作者:兰志勋;黄晓波;蔡兵;齐国华 刊期: 2000年第10期
1临床资料1.1病例资料:1994年8月至1999年8月我院门诊和住院病人,以上腹胀痛、呕吐、黑便、消瘦,初诊为胃溃疡、胃癌,经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为胃肿瘤者60例,男47例,女13例,年龄32~70岁平均54岁.
作者:张明兴;张朝晖;王珂 刊期: 2000年第10期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是一种分子量为170kD的跨膜蛋白,是一种酪氨酸激酶受体,该基因的扩增和表达已在如胶质母细胞瘤等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中被证实,但EGFR作为一个确切的癌基因在髓母细胞瘤中的作用尚不明确.本实验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其在髓母细胞瘤中的表达.观察该蛋白对髓母细胞瘤发生发展的作用.
作者:刘艳辉;何能前;毛伯镛;吴浩强 刊期: 2000年第10期
1995年以来,我们在开展鼻内窥镜鼻窦手术的基础上,行视神经管减压术(以下简称窥镜下管减压术)治疗视神经管外伤15例,术后视力12例获得较好的改善,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洪;张正健 刊期: 2000年第10期
例1,男,4岁.右眼颞下方角膜缘实性包块,绿豆粒大小,类圆形,边界不规则,表面浅黄色,质中等.包块边缘有脂质沉着.左耳耳屏前有一2mm×2mm×10mm的耳廓样结构.以上表现出生时即有,随着年龄增长缓慢增大.患儿智力、体形发育正常.否认家族遗传病史.临床诊断为:Goldenhar综合征(右眼角膜皮样瘤十左耳副耳廓).全麻下行右眼角膜皮样瘤切除及左耳副耳廓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与临床诊断相符.随访1年余,未见复发.
作者:黄俊昌 刊期: 2000年第10期
我省麻醉学科经过近50年的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特别是近20年来,毋论在麻醉学基础与临床研究,还是近10多年来开展的疼痛治疗、ICU等方面都获得了可喜成绩.但与国内外先进水平相比,在诸多方面仍然存在着很大差距,必须奋起直追、迎头赶上.这已成为我省麻醉学科同仁当务之急.为此,一方面有赖于各级卫生行政领导的大力支持及社会上对麻醉工作范畴与重要性的充分理解,另一方面则有赖于麻醉工作者自身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及坚持不懈的勤奋努力.
作者:金德方 刊期: 2000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硬膜外腔使用不同局麻药对心脏自主神经系统的影响.方法30例ASA Ⅰ~Ⅱ级的低位硬膜外麻醉病人,随机分布比卡因组(B组,n=15)和利多卡因组(L组,n=15),两组均于麻醉前、硬膜外用药后5分钟、10分钟、15分钟及20分钟获取HR、SBP、DBP、MAP及心率变异超低频、低频、高频、超高频、总功率和低频高频比值.结果B组心率变异性变化不显著.L组心率变导性各参数均有不同下降,但低频高频比值无变化.结论利多卡因低位硬膜外麻醉后机体自主神经系统受抑较布比卡因明显,但两组交感和迷走张力均能保持平衡.
作者:叶章文;俞雅铭;余学英;张科 刊期: 2000年第10期
我院自2000年元月至2000年7月,应用立体定向伽玛射线全身治疗系统(γ-刀)治疗体部肿瘤182例(223个病灶),经临床初步应用及78例随访观察,近期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宏斌;孙守岐;唐汉军;陈兢;刘红;陈朝江 刊期: 2000年第10期
我们选择自临床标本中分离的对诺氟沙星耐药的4种常见菌,即铜绿假单孢菌、鲍曼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各35株,同时测定几种喹诺酮类药物、头孢类和阿米卡星、哌拉西林、舒普深及亚胺硫霉素的交叉耐药试验,现报告如下.
作者:庞君容 刊期: 2000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