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鼻腔、鼻窦低恶性血管外皮瘤1例

袁龙

关键词:鼻腔肿瘤, 鼻窦, 肿物摘除术, 恶性血管外皮瘤, 术后, 上颌窦, 检查报告, 周围组织, 职工医院, 筛窦, 纱条填塞, 骨质破坏, 放射治疗, 病理诊断, 表面光滑, 鼻内窥镜, 中鼻甲, 有弹性, 残余瘤, 鼻中隔
摘要:患者,男,57岁,左鼻进行性阻塞10年,加重伴头昏痛7月.10年前曾在当地职工医院行左鼻腔肿物摘除术,术后病理诊断为鼻息肉.术后通气情况改善,数月后又出现鼻塞.7月前,头昏痛明显到我院就诊.检查:左鼻腔充满灰白色肿物,表面光滑,有弹性,不活动,推压鼻中隔及中鼻甲向对侧,与周围组织无粘连.鼻窦X线摄片示:左鼻腔密度增高影,上颌窦、筛窦窦腔消失.全身各系统检查无异常.在全麻下行鼻内窥镜左鼻腔、鼻窦肿物摘除术,术中摘除鼻腔肿瘤,出血较多,取出上颌窦、筛窦内壁破坏骨质,电钻彻底磨除窦腔内残余瘤体组织.其余各窦壁完整,无骨质破坏,术腔油纱条填塞.病理检查报告为低恶性血管外皮瘤.术后2周行放射治疗,总量为30Gy.随访1年半,未见复发.
四川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前颅底肿瘤12例手术体会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前颅底肿瘤12例,男8例,女4例,年龄28~69岁.均行X线颅底片CT或MRI及脑血管造影检查.前颅窝鼻腔沟通性肿瘤5例,前颅窝骨质破坏或伴眶板侵犯7例.颅源性7例,骨源性3例,鼻源性2例.病理性质:脑膜瘤6例(脑膜内皮型5例,恶性脑膜瘤1例).骨瘤3例(骨化纤维瘤2例,骨样骨瘤1例).内翻性乳头状瘤恶变1例,中分化鳞癌2例.1.2手术入路与方法:所有病例均施行气管内插管静脉复合麻醉,开颅时快速静脉滴注25%甘露醇250ml.

    作者:何蓉;张汝林;麻宁;雷武岷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后颅窝骨折致异位头皮下脑脊液聚积1例

    患者,男,18岁.因顶部被静止的汽车压伤伴意识障碍8小时于1999年11月入院.入院检查:生命征正常,左顶头皮挫伤,左侧耳、鼻脑脊液漏,GSC昏迷分级8分,无明显偏瘫及瞳孔改变,但有尿失禁,头颅摄片示左额骨骨折,脑地形图示轻-中度异常.

    作者:彭俊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硝酸银局部治疗复发性口疮的疗效观察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治疗对象为符合复发性口疮溃疡诊断且具有2个以上溃疡面的病人,共40例.其中男10例,女30例.年龄20~56岁,平均34.5±10.4岁.病程3~14年,平均7.5±1.8年.

    作者:罗灿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高龄髋部手术硬膜外麻醉中局麻药的选择

    在高龄髋部手术中,对心功能基本正常者,我们首选硬膜外麻醉.通过两组硬膜外腔注入不同局麻药用于这类手术的比较,选出麻醉效佳而循环干扰较小的局麻药,现报告如下.

    作者:明军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Mirizzi综合征16例诊治体会

    我院肝胆外科1997年3月至1999年9月共收治16例Mirizzi综合征病人,现将诊治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周晓辉;杨训;刘洲;李德华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切口改进和特殊器械的应用

    我院从1996年开始施行小切口胆囊切除术(minilaparotomy cholecystectomy,MC),经过手术实践,我们体会到该术式较突出的难点是切口小、显露术野欠佳、普通无影灯光难以使术野得到满意的照明,遇体格健壮和肥胖患者,因手术野深暴露困难,常规结扎胆囊动脉和胆囊管难度增加.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在一组MC时将切口作了改进并配合特殊器械的应用,取得一定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刘燕乐;曾义兵;刘启江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包皮环切致阴茎皮肤缺损4例的治疗

    包皮环切致阴茎皮肤缺损,是医源性手术造成.我们于1997年8月以来共收治4例,分别经清创后重新缝合;单蒂,双蒂阴囊皮瓣;以及中厚游离皮片植皮,二期整形治愈.现报告如下.

    作者:徐苗;李磊;徐进;成泽民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手术麻醉中的迷走反射

    在手术麻醉中发生意外时,常提到迷走反射一词.为了正确理解和恰当利用这一术语,有必要对迷走神经系统的解剖,反射活动的生理,引起迷走反射的多发部位,诊断原则,预防和紧急处理进行再学习,避免给病人造成更多的损失.

    作者:刘怀琼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原位肝移植术中病人血生化的变化

    目的观察原位肝移植病人术中血生化的变化.方法10例肝移植病人,在麻醉和气管内插管后,从右侧颈内静脉插入漂浮导管测定心输出量、肺动脉压和中心静脉压.作桡动脉穿刺置管测定直接动脉血压并抽取血液标本.在无肝期采用体外静脉转流,经左侧股静脉和门静脉插管,引流出的血液经体外转流系统输入左侧腋静脉.于手术中不同时点抽取动脉血作血气分析和电解质、血糖测定.结果在无肝前期,血糖水平高于正常并有逐渐升高的趋势,其它观察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在无肝期,随手术时间的延长pH逐渐降低,碱剩余(BE)负值加大,血钠水平逐渐升高.新肝期随移植肝循环开放,酸中毒进一步加重,血钾和血糖水平突然明显升高.结论在原位肝移植术中,代谢性酸中毒明显且逐渐加重,血钠和血糖水平逐渐升高,移植肝再灌注后血钾和血糖水平明显升高.

    作者:罗朝志;王健;王泉云;刘斌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大隐静脉游离移植修复四肢主要血管22例分析

    我院自1990年至今收治四肢血管损伤病例80余例,其中对22例四肢主要血管损伤病人采用大隐静脉游离移植术,收到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屠玉兰;徐国康;倪建国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EGFR在髓母细胞瘤中的表达研究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是一种分子量为170kD的跨膜蛋白,是一种酪氨酸激酶受体,该基因的扩增和表达已在如胶质母细胞瘤等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中被证实,但EGFR作为一个确切的癌基因在髓母细胞瘤中的作用尚不明确.本实验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其在髓母细胞瘤中的表达.观察该蛋白对髓母细胞瘤发生发展的作用.

    作者:刘艳辉;何能前;毛伯镛;吴浩强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鼻内窥镜下视神经管减压治疗视神经管外伤(附15例报告)

    1995年以来,我们在开展鼻内窥镜鼻窦手术的基础上,行视神经管减压术(以下简称窥镜下管减压术)治疗视神经管外伤15例,术后视力12例获得较好的改善,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洪;张正健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胃肿瘤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分析

    1临床资料1.1病例资料:1994年8月至1999年8月我院门诊和住院病人,以上腹胀痛、呕吐、黑便、消瘦,初诊为胃溃疡、胃癌,经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为胃肿瘤者60例,男47例,女13例,年龄32~70岁平均54岁.

    作者:张明兴;张朝晖;王珂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麻黄素拮抗异丙酚复合诱导引起的循环功能抑制

    目的本文应用不同剂量的麻黄素,减轻和拮抗异丙酚复合诱导引起的血压下降和心率减慢.方法45例择期全麻病人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10mg麻黄素组和15mg麻黄素组,各组均使用以异丙酚为主的复合麻醉诱导,观察诱导期的血压、心率变化.结果发现以异丙酚为主的复合诱导引起血压和心率降低,并持续到给药后10多分钟,10mg和15mg麻黄素均能拮抗异丙酚引起的循环抑制.结论麻黄素10mg既可有效地拮抗异丙酚对循环功能的抑制,又不增加气管插管时的心血管反应,使诱导期循环功能稳定.

    作者:兰志勋;黄晓波;蔡兵;齐国华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谷康泰灵治疗骨关节炎126例报告

    我院自1997年8月始,应用谷康泰灵治疗骨关节炎126例,取得了显著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侯长卫;朱晓伟;姚章喜;李林峰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硬膜外麻醉导管用于男婴导尿5例报告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5例患儿均为男性,年龄1~8岁,平均4.5岁.其中行胆肠吻合术3例,硬脊膜膨出修补术2例.

    作者:周一峰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非洛地平与胰岛素抵抗

    原发性高血压(以下简称高血压)与胰岛素抵抗(IR)关系,近年研究较多,普遍认为高血压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使高血压的危险性增大,因此,能降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胰岛素抵抗的降压药物其治疗地位将提高[1].钙拮挤剂作为常用的降压药物,对IR的影响,目前尚有争议[2~4].本研究探讨非洛地平对高血压患者IR的影响.

    作者:张强;陈力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股骨上段恶性肿瘤的保肢治疗6例

    1995年以来,我院对股骨上段恶性肿瘤8例中6例行肿瘤节段截除,带股骨干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6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尹仕江;杨建仁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再生障碍性贫血→MDS→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1例

    1病例报告患者,男,24岁.因头晕、乏力1周于1993年12月15日第一次入院.入院前有1年左右X射线接触史.查体:T38.8℃,P90次/分,R20次/分,BP16/8kPa.全身皮肤粘膜无出血点及黄染,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胸骨无压痛,肝脾肋下未触及.实验检查:WBC3.0×109/L,N 0.50,L 0.45,E 0.02,M 0.03,Hb109g/L,Plt72×109/L,Ret0.008,血清酸化溶血试验(Ham)阴性,尿含铁血黄素试验(Rous)阴性,抗碱血红蛋白(HbF)0.029,血清铁蛋白(SF)79.6μg/L,骨髓活检示骨髓造血组织增生低下,但有约1/3的骨髓组织中造血细胞增生相对活跃.

    作者:李玉芹;陈志明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努力提高麻醉水平迎接新世纪挑战

    我省麻醉学科经过近50年的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特别是近20年来,毋论在麻醉学基础与临床研究,还是近10多年来开展的疼痛治疗、ICU等方面都获得了可喜成绩.但与国内外先进水平相比,在诸多方面仍然存在着很大差距,必须奋起直追、迎头赶上.这已成为我省麻醉学科同仁当务之急.为此,一方面有赖于各级卫生行政领导的大力支持及社会上对麻醉工作范畴与重要性的充分理解,另一方面则有赖于麻醉工作者自身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及坚持不懈的勤奋努力.

    作者:金德方 刊期: 2000年第10期

四川医学杂志

四川医学杂志

主管:四川省卫生厅

主办:四川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