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室心肌病是一种少见的原因不明的心肌病.国内有散在病例报告.现将我院收治的9例右室心肌病报告如下.
作者:钟德超;王荧 刊期: 2000年第10期
近年来,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用于术后镇痛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旨在比较吗啡和芬太尼复合局麻药用于PCEA的镇痛效果及副作用,对其进行综合评估.
作者:管锦荣 刊期: 2000年第10期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治疗对象为符合复发性口疮溃疡诊断且具有2个以上溃疡面的病人,共40例.其中男10例,女30例.年龄20~56岁,平均34.5±10.4岁.病程3~14年,平均7.5±1.8年.
作者:罗灿 刊期: 2000年第10期
本文就我院1997年1月至1999年10月期间收治的135例≥50岁年龄组和<50岁年龄组并发肺部真菌感染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其临床特征.
作者:王宇;沈丽 刊期: 2000年第10期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为1996年10月至1998年10月住院病人,年龄61~92岁,平均69.2岁.病程3~10年,平均5.3年,前列腺Ⅱ°~Ⅲ°,残余尿>60ml,尿潴留11例,均无严重的心肺疾病.
作者:张宗平;姜滔;王安果;伍季 刊期: 2000年第10期
我们选择自临床标本中分离的对诺氟沙星耐药的4种常见菌,即铜绿假单孢菌、鲍曼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各35株,同时测定几种喹诺酮类药物、头孢类和阿米卡星、哌拉西林、舒普深及亚胺硫霉素的交叉耐药试验,现报告如下.
作者:庞君容 刊期: 2000年第10期
1995年以来,我院对股骨上段恶性肿瘤8例中6例行肿瘤节段截除,带股骨干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6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尹仕江;杨建仁 刊期: 2000年第10期
1临床资料1.1病例资料:1994年8月至1999年8月我院门诊和住院病人,以上腹胀痛、呕吐、黑便、消瘦,初诊为胃溃疡、胃癌,经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为胃肿瘤者60例,男47例,女13例,年龄32~70岁平均54岁.
作者:张明兴;张朝晖;王珂 刊期: 2000年第10期
包皮环切致阴茎皮肤缺损,是医源性手术造成.我们于1997年8月以来共收治4例,分别经清创后重新缝合;单蒂,双蒂阴囊皮瓣;以及中厚游离皮片植皮,二期整形治愈.现报告如下.
作者:徐苗;李磊;徐进;成泽民 刊期: 2000年第10期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前颅底肿瘤12例,男8例,女4例,年龄28~69岁.均行X线颅底片CT或MRI及脑血管造影检查.前颅窝鼻腔沟通性肿瘤5例,前颅窝骨质破坏或伴眶板侵犯7例.颅源性7例,骨源性3例,鼻源性2例.病理性质:脑膜瘤6例(脑膜内皮型5例,恶性脑膜瘤1例).骨瘤3例(骨化纤维瘤2例,骨样骨瘤1例).内翻性乳头状瘤恶变1例,中分化鳞癌2例.1.2手术入路与方法:所有病例均施行气管内插管静脉复合麻醉,开颅时快速静脉滴注25%甘露醇250ml.
作者:何蓉;张汝林;麻宁;雷武岷 刊期: 2000年第10期
笔者于1991年1月至1999年7月,对>55岁的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18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黎洪 刊期: 2000年第10期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50例,男32例,女18例,年龄18~76岁,平均56±2岁.体重40~70kg,平均53.9±kg.
作者:罗礼君;罗莉 刊期: 2000年第10期
为观察黄芪注射液对病毒性肝炎的治疗作用.我们用成都地奥公司九泓制药厂生产的黄芪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病毒性肝炎27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程迎祥;郑仲谨;何文秀;王布兴;文竹筠;欧群玲 刊期: 2000年第10期
现将我院耳鼻喉科1986~1999年收治的21例中耳炎伴颅内并发症的诊治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刘春万;张登云 刊期: 2000年第10期
我院肝胆外科1997年3月至1999年9月共收治16例Mirizzi综合征病人,现将诊治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周晓辉;杨训;刘洲;李德华 刊期: 2000年第10期
我院自1990年至今收治四肢血管损伤病例80余例,其中对22例四肢主要血管损伤病人采用大隐静脉游离移植术,收到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屠玉兰;徐国康;倪建国 刊期: 2000年第10期
我院自1998年以来,使用谷康泰灵治疗退行性膝关节病患者237例,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何鸿杰 刊期: 2000年第10期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是一种分子量为170kD的跨膜蛋白,是一种酪氨酸激酶受体,该基因的扩增和表达已在如胶质母细胞瘤等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中被证实,但EGFR作为一个确切的癌基因在髓母细胞瘤中的作用尚不明确.本实验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其在髓母细胞瘤中的表达.观察该蛋白对髓母细胞瘤发生发展的作用.
作者:刘艳辉;何能前;毛伯镛;吴浩强 刊期: 2000年第10期
我院1998年全年收治急性氟乙酸钠中毒儿童28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欣 刊期: 2000年第10期
我院自1990~1997年对64例股骨粗隆间骨折行保守治疗,现报告如下.
作者:毛德军;蔡福君 刊期: 2000年第10期
我院自1996年以来,将硬膜外麻醉应用于胸科手术,并和单纯气管插管全麻比较,取得了满意的结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姚洪林;周力平 刊期: 2000年第10期
咽旁颞下区肿瘤常需手术摘除.由于该区解剖较复杂,手术时不易暴露,因此正确选择手术入路,暴露及保护重要神经、大血管是手术成功的关键.现将作者手术治疗的11例,报告如下.
作者:刘隆跃;刘海;周天明;严达忠 刊期: 2000年第10期
我们于1996年6月至1999年10月应用镍钛记忆合金-聚髌器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36例.报告如下.
作者:孙明辉 刊期: 2000年第10期
我院1993年6月至1998年3月儿科观察抢救了56例意识障碍病例,报告如下.
作者:肖玲;李志惠 刊期: 2000年第10期
在高龄髋部手术中,对心功能基本正常者,我们首选硬膜外麻醉.通过两组硬膜外腔注入不同局麻药用于这类手术的比较,选出麻醉效佳而循环干扰较小的局麻药,现报告如下.
作者:明军 刊期: 2000年第10期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8例,男6例,女2例,年龄16~42岁.凹陷骨折骨片刺伤7例,火器伤1例.
作者:杨志刚;杨成蓉;张德明;黄丽琼;范林燕 刊期: 2000年第10期
1病例报告患者,女,30岁.4年前曾因产后大出血行子宫全切除术.此次入院因肾绞痛右肾结石拟急诊行右肾切除术.术前心电图报告为窦缓(45次/分),频发室早二联律,继发心肌损害.
作者:陈金梅;陶国才 刊期: 2000年第10期
1病例报告患儿,男,9岁.因发热、腹痛、呕吐2天入院.入院前2天,因受凉后出现发热,同时诉中上腹疼痛.在个体诊所就医,给予输液、肌注阿托品后腹痛缓解.当天下午腹痛加重,体温39.6℃,并出现呕吐2次,为胃内容物,非喷射状,于夜间来我院门诊就诊.肌注退热针及口服抗炎止痛药物病情稍缓解.第2天患儿再次腹痛加重,难以忍受,伴有发热、呕吐,于当日12时再次来我院门诊以急性胃炎收住院治疗.既往有腹痛病史,曾多次诊为胃炎,已治愈.
作者:陈华英 刊期: 2000年第10期
1病例报告患者,男,43岁.因黑便、餐后呕血半天入院.入院诊断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急诊胃镜检查,胃底可见一长条形血痂,无溃疡和静脉曲张.保守治疗期间发生大量呕血,呕出鲜红色血液和血凝块,总量4500ml以上.急诊剖腹、剖胃探查.术中发现:胃底粘膜局限性糜烂,可见一0.2cm直径动脉喷射状出血.诊断为胃粘膜下恒径动脉破裂出血,手术治愈.
作者:刘震;黄晓蓉 刊期: 2000年第10期
患者,男,18岁.因顶部被静止的汽车压伤伴意识障碍8小时于1999年11月入院.入院检查:生命征正常,左顶头皮挫伤,左侧耳、鼻脑脊液漏,GSC昏迷分级8分,无明显偏瘫及瞳孔改变,但有尿失禁,头颅摄片示左额骨骨折,脑地形图示轻-中度异常.
作者:彭俊 刊期: 2000年第10期
1病例报告患儿,女,两岁半.因发热16天,皮疹伴腹部包块10天,加重2天入院.16天前患儿无明显诱因出现高热,不伴咳嗽流涕及抽搐,曾在院外多次用柴胡等退热针剂治疗,10天前腹部膨隆,并出现红色皮疹,不痒,2天前病情加重,高热不降,腹部膨隆明显增大,神纳稍差,二便正常.
作者:陈志明;张旭英;李玉芹 刊期: 2000年第10期
1病例报告例1,社会性别,女,22岁.右下腹痛2周.原发无月经,女性体型,乳房发育欠佳,乳头内陷,右下腹压痛,无肌紧张,阴毛稀少,阴蒂长1.5cm,粗1.0cm,似阴茎,阴唇发育不良,阴道呈盲袋,深6.0cm,宽1.5cm.直肠指检右盆腔有鸡蛋大包块.剖腹探查:右盆腔包块与网膜粘连,内有坏死灶;左盆腔有3.0cm×2.5cm×1.5cm之睾丸,输精管呈索状,无子宫卵巢.病检:右包块为精原细胞瘤;左睾丸发育不良,无精虫.性染色质(一),核型46xy.
作者:宋文玖;王云升 刊期: 2000年第10期
1病例报告患者,男,24岁.因头晕、乏力1周于1993年12月15日第一次入院.入院前有1年左右X射线接触史.查体:T38.8℃,P90次/分,R20次/分,BP16/8kPa.全身皮肤粘膜无出血点及黄染,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胸骨无压痛,肝脾肋下未触及.实验检查:WBC3.0×109/L,N 0.50,L 0.45,E 0.02,M 0.03,Hb109g/L,Plt72×109/L,Ret0.008,血清酸化溶血试验(Ham)阴性,尿含铁血黄素试验(Rous)阴性,抗碱血红蛋白(HbF)0.029,血清铁蛋白(SF)79.6μg/L,骨髓活检示骨髓造血组织增生低下,但有约1/3的骨髓组织中造血细胞增生相对活跃.
作者:李玉芹;陈志明 刊期: 2000年第10期
甘露醇为快速、高效的强力渗透性脱水剂.在缓解颅内高压、预防脑疝的发生、降低病死率上早为世人接受.本文就该药近年临床应用上的新观念、用药上的新动向,及注意事项综述如下.
作者:朱炜炜;刘伟;苏兰;朱子洪 刊期: 2000年第10期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杀鼠剂的种类也日益增多,毒性逐渐增强.从以前磷化物类(磷化氢MLD 27.8mg/m3、磷化锌2~3g/m3、磷化铝2~3g/m3)敌鼠、华法林(杀鼠灵)及含氟类(氟乙酰胺MLD2~10mg/kg、氟乙酸钠MLD2~10mg/kg),砷、三氧化二砷(砒霜MLD100mg/kg),到目前毒性强的杀鼠剂毒鼠强(MLD12mg)[1].因各方面管理不善导致人畜中毒,已有一些报道,特别是毒鼠强因毒性剧烈,其中毒表现与另一种含氟类鼠药中毒类似,一般医院无毒物分析设备,临床上很难作出正确诊断,治疗上无特殊抗毒药物,给临床医生带来很大困难[2].现将毒鼠强中毒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王翔;董芸;朱旭光 刊期: 2000年第10期
1996年1月至1997年12月,我院共收治急慢性阑尾炎749例,其中与阑尾炎并存的盲肠癌5例,术前漏诊,现将典型病例4例报告如下.
作者:沈兴华;吕仕才 刊期: 2000年第10期
1对象和方法择期人工晶体植入手术病人30例,男12例,女18例.年龄62.4岁(28~80岁),体重58.2Kg(42~73Kg).其中原发性高血压4例,糖尿病3例.麻醉方法均采用局麻,以及新福林1mg结膜下注射.
作者:王晓;邱丰;周冰 刊期: 2000年第10期
目的评价控释格列吡嗪治疗2型糖尿病的作用.方法将39名2型糖尿病病人随机分为控释格列吡嗪组与格列齐特组.两组药物皆两周调整一次剂量,总疗程12周.结果治疗结束后,两组HbAlc均显著下降(P<0.01);控释格列吡嗪组每一时相血糖值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格列齐特组空腹血糖值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午餐后两小时血糖值较治疗前无明显下降(P>0.05);其余时相血糖值较治疗前下降(P<0.05);控释格列吡嗪组空腹血清胰岛素较治疗前下降,而格列齐特组空腹血清胰岛素较治疗前有所增加,但二者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肝、肾功及血常规均无明显变化.结论格列吡嗪控释片对2型糖尿病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作者:徐书涛;田慧;杜锦 刊期: 2000年第10期
肺心病的基本病理生理变化是肺循环高压,而肺循环高压的持续和(或)反复存在及日益加剧可使右心室压力负荷增加,导致右心室肥大,形成肺心病.缺氧又是引起肺毛细血管床收缩形成肺动脉高压主要的因素之一.由于多导睡眠图(polysomnography,PSG),连续血氧饱和度监测技术的临床应用,对睡眠呼吸障碍的认识得到了很大提高[1,2].本文对55例肺心病患者进行多导睡眠图监测,现报告如下.
作者:常荣惠;靳宏伟;黄金龙 刊期: 2000年第10期
近年来我院在无X线透视下,用自制气囊通过内镜平行送入至贲门狭窄部的方法,对本病患者进行扩张治疗,取得了显著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廖兆昌;丘小蕾;罗笑雁 刊期: 2000年第10期
原发性高血压(以下简称高血压)与胰岛素抵抗(IR)关系,近年研究较多,普遍认为高血压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使高血压的危险性增大,因此,能降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胰岛素抵抗的降压药物其治疗地位将提高[1].钙拮挤剂作为常用的降压药物,对IR的影响,目前尚有争议[2~4].本研究探讨非洛地平对高血压患者IR的影响.
作者:张强;陈力 刊期: 2000年第10期
我院1997~1998年对8例肾囊肿实施了CT引导下经皮穿刺抽液无水酒精囊内注射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钟立明;贾培沂;任大成;胡孔琼;胡鸿 刊期: 2000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缺血预处理(Ischemic Proconditioning IPC)对未成熟心脏全心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对经历5Min缺血、10Min再灌注的幼兔(14~21天)心脏进行离体灌注,观察其在生理温度(39℃)下接受30Min缺血、40Min再灌注的心肌酶释放、心肌能量及病理变化.结果IPC组全心缺血后心脏停跳持续时间明显延长(P<0.01),心肌ATP含量明显减少(P<0.001);光、电镜显示两组心肌损伤差别不显著.结论单纯缺血预处理并不能保护遭受全心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未成熟兔离体心脏.
作者:朱斌;闵苏;龙村 刊期: 2000年第10期
目的本文应用不同剂量的麻黄素,减轻和拮抗异丙酚复合诱导引起的血压下降和心率减慢.方法45例择期全麻病人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10mg麻黄素组和15mg麻黄素组,各组均使用以异丙酚为主的复合麻醉诱导,观察诱导期的血压、心率变化.结果发现以异丙酚为主的复合诱导引起血压和心率降低,并持续到给药后10多分钟,10mg和15mg麻黄素均能拮抗异丙酚引起的循环抑制.结论麻黄素10mg既可有效地拮抗异丙酚对循环功能的抑制,又不增加气管插管时的心血管反应,使诱导期循环功能稳定.
作者:兰志勋;黄晓波;蔡兵;齐国华 刊期: 2000年第10期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40例自愿在全麻下行人工流产术的病人,ASA Ⅰ~Ⅱ级.年龄28.6±9.2岁.体重47.6±10.5kg.术前禁食6小时,禁饮4小时.均无术前用药,全组病人由固定的麻醉和手术医生操作、观察.
作者:余学英;俞雅铭;叶章文;张科;王静依 刊期: 2000年第10期
我院自2000年元月至2000年7月,应用立体定向伽玛射线全身治疗系统(γ-刀)治疗体部肿瘤182例(223个病灶),经临床初步应用及78例随访观察,近期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宏斌;孙守岐;唐汉军;陈兢;刘红;陈朝江 刊期: 2000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硬膜外腔使用不同局麻药对心脏自主神经系统的影响.方法30例ASA Ⅰ~Ⅱ级的低位硬膜外麻醉病人,随机分布比卡因组(B组,n=15)和利多卡因组(L组,n=15),两组均于麻醉前、硬膜外用药后5分钟、10分钟、15分钟及20分钟获取HR、SBP、DBP、MAP及心率变异超低频、低频、高频、超高频、总功率和低频高频比值.结果B组心率变异性变化不显著.L组心率变导性各参数均有不同下降,但低频高频比值无变化.结论利多卡因低位硬膜外麻醉后机体自主神经系统受抑较布比卡因明显,但两组交感和迷走张力均能保持平衡.
作者:叶章文;俞雅铭;余学英;张科 刊期: 2000年第10期
目前治疗鼻出血以鼻腔填塞为主.随着近年鼻内窥镜外科的问世,视角多、定位准确及可在直视下操作特点,使之在临床上的应用日益广泛.本文将1998年3月1999年3月我科在鼻内窥镜下治疗鼻出血的病例报告如下.
作者:刘悦胜;肖建新;梅晓峰 刊期: 2000年第10期
前列腺增生约10%需手术治疗.如同时罹患糖尿病,治疗较为棘手.处理不当,将出现很多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病人生命.我院1985~1998年共收治前列腺增生856例,其中并有糖尿病425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朱耀明;陈娅莉;朱耀虹 刊期: 2000年第10期
目的验证国产盐酸格拉司琼注射预防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所致恶心与呕吐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69例接受以顺铂为主化疗和40例接受以蒽环类抗肿瘤药为主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采用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比较国产格拉司琼和国产上市恩丹西酮预防化疗所致恶心与呕吐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格拉司琼和恩丹西酮对预防强致吐和中度致吐化疗药物所致的急性和迟发性恶心与呕吐的疗效基本相同;不良反应亦基本相似,以便秘、疲倦及头痛为多见,但程度轻,不影响继续治疗.结论:国产盐酸格拉司琼注射液预防肿瘤患者化疗所致的恶心与呕吐是安全和有效的.
作者:羊裔明;滕彩勋;周琦;郝德治;曾令源;郑金娣;朱焕玲;杨玉琼;沈华;姜红薇 刊期: 2000年第10期
自70年代Serbinenko首次应用可脱球囊技术治疗颈内动脉海绵窦瘘(carotid cavernous fistula,CCF)获成功以来,经血管内栓塞治疗CCF已成为首选的治疗方法[1、2].国内外经血管内治疗的主要途径是经动脉途径,而经眼上静脉(superior ophthalmic vein,SOV)途径治疗报道少.我院从1998年12月到1999年10月经SOV途径治疗3例CCF,现报告如下.
作者:廖正银;谢晓东;卢武胜;费泽军;焦河 刊期: 2000年第10期
贺斯(HAES-ateril、6%羟乙基淀粉)为一种人工合成的血浆代用品,已在临床上推广使用.我院于1999年5月至1999年12月底共在临床麻醉中应用1500例,收到了较好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邓继光 刊期: 2000年第10期
治疗高血压病的降压药物很多,我院1998年1月至2000年3月选用非洛地平缓释片和硝苯地平片治疗高血压病患者92例,共8周,对药物的疗效进行了观察,报告如下.
作者:刘天虎;刘于菲;范世琼;晏明君;曾洪燕;张琼;袁启远 刊期: 2000年第10期
我院1987年6月至1999年9月采用结肠代食管术治疗食管腐蚀伤后瘢痕狭窄69例,均采用气管插管加静吸复合麻醉,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汤红英;刘宿;葛衡江;刘怀琼 刊期: 2000年第10期
已有报告经尿道注入PGE1可诱发阴茎勃起[1],但所用PGE1剂量多为经海绵体注射剂量的50倍以上.作者采用经尿道自我灌注PGE1和硝酸甘油治疗阴茎勃起障碍患者38例,获得满意疗效,且PGE1用量较单独经尿道灌注PGE1为少,报告如下.
作者:姜睿;李洪位;刘军祥 刊期: 2000年第10期
我院自1993年1月至1998年6月共收治脊髓单发性血管网状细胞瘤12例.现结合文献,分析总结脊髓血管网状细胞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作者:游潮;徐学君;刘之一;蔡博文;易章超 刊期: 2000年第10期
我院1990~1999年收治自发性血气胸患者15例,其中手术13例,姑息治疗2例,现将诊治中的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赖龙剑;刘天虎;高选彬 刊期: 2000年第10期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30例为1994年1月至1998年12月的本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慢性格林-巴利综合征(CIDP)病人.男性25例,女性5例,发病年龄11~65岁,平均43岁.病程半年至4年,平均1.5年.
作者:文贵斌;张声泽 刊期: 2000年第10期
我们采用抗肿瘤药物卡铂(CBP)、氟脲嘧啶(5-Fu)与生物反应调节剂白细胞介素-Ⅱ(IL-2)联用行腹腔注射治疗由消化道恶性肿瘤引起的癌性腹水36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近期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潘荣强;张爱民 刊期: 2000年第10期
临床Ⅱ型呼吸衰竭治疗通常需要人工机械通气方法辅助治疗,但治疗效果不显著,重症患者治疗病死率可高达90%,膜式人工肺治疗重症呼吸衰竭是近年发展起来,并在西方发达国家开展较为广泛的治疗方法[1],且已得到临床的广泛认可.国内ECMO治疗尚处于实验阶段,临床鲜有报道.本研究旨在观察ECMO治疗实验犬的效果.
作者:唐建伟;杨辰垣 刊期: 2000年第10期
肺癌发生骨转移常见,文献报道可达66.3%[1]和82.2%[3],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时间.本文统计我院肿瘤中心收治的肺癌骨转移患者77例,报告如下.
作者:鄢希;艾平;刘成文;李平;张洪;杨玉琼;徐泳 刊期: 2000年第10期
目的观察甘氨脱氧胆酸(GDC)对大鼠肝细胞钙激活性钾通道(KCa)开放概率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大鼠肝细胞,以GDC为处理因素,应用膜片钳技术通过贴附式和内面向外式膜片测定大鼠KCa开放概率.结果①细胞贴附式膜片下,浴液中Ca2+浓度10-7mol/L,GDC终浓度为50,100,250μmol/L时,概率由0.038±0.09分别增加到0.620±0.338,0.591±0.163,0.895±0.176(n=4,P均<0.01).浴液中不加GDC,改变Ca2+浓度(10-7、10-6、10-5mol/L),KCa的开放概率并不发生明显改变,而在此液中加入GDC(终浓度100μmol/L),KCa开放概率由0.042±0.015增加到0.385±0.330和0.551±0.163(n=4,P均<0.05).浴液中不含Ca2+,并加入EGTA,GDC浓度为50,100,250μmol/L,KCa开放概率显著增加(n=4,P均<0.05),但比浴液中有Ca2+时增加程度小.②内面向外式膜片下,浴液中无Ca2+,加入GDC(10,50,100,250μmol/L),KCa开放概率无明显改变(n=2,P>0.05).结论①GDC对KCa有明显的激活作用,并有浓度依赖性.②GDC既有引起胞外Ca2+内流,也能诱导内贮Ca2+的释放.③GDC对KCa的激活是通过Ca2+实现的.
作者:黄文方;康格非;李小刚;杨明清;涂植光;唐中;陈宏础;蒋虹;颜英俊 刊期: 2000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原位肝移植病人术中血生化的变化.方法10例肝移植病人,在麻醉和气管内插管后,从右侧颈内静脉插入漂浮导管测定心输出量、肺动脉压和中心静脉压.作桡动脉穿刺置管测定直接动脉血压并抽取血液标本.在无肝期采用体外静脉转流,经左侧股静脉和门静脉插管,引流出的血液经体外转流系统输入左侧腋静脉.于手术中不同时点抽取动脉血作血气分析和电解质、血糖测定.结果在无肝前期,血糖水平高于正常并有逐渐升高的趋势,其它观察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在无肝期,随手术时间的延长pH逐渐降低,碱剩余(BE)负值加大,血钠水平逐渐升高.新肝期随移植肝循环开放,酸中毒进一步加重,血钾和血糖水平突然明显升高.结论在原位肝移植术中,代谢性酸中毒明显且逐渐加重,血钠和血糖水平逐渐升高,移植肝再灌注后血钾和血糖水平明显升高.
作者:罗朝志;王健;王泉云;刘斌 刊期: 2000年第10期
现将我院近年来在1208例小儿斜视手术中应用氯胺酮安定复合麻醉的临床资料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郭晓丽;闫红;葛衡江 刊期: 2000年第10期
1995年以来,我们在开展鼻内窥镜鼻窦手术的基础上,行视神经管减压术(以下简称窥镜下管减压术)治疗视神经管外伤15例,术后视力12例获得较好的改善,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洪;张正健 刊期: 2000年第10期
我院自1997年8月始,应用谷康泰灵治疗骨关节炎126例,取得了显著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侯长卫;朱晓伟;姚章喜;李林峰 刊期: 2000年第10期
患者,男性,29岁.33天前患者饮酒后与人打赌吞进刮胡刀片一只,无咳嗽及气紧,无痰中带血.曾在广州某医院摄全胸片提示金属异物影,诊断食管异物,但未施手术,来我院初步诊断:食管异物,并于次日表面麻醉下施食管镜检查术,未见异物.第二天予食管吞钡摄片发现金属异物影在气管内,随后在表面麻醉下施纤支镜检查,发现在主支气管隆突处横跨一刀片,当即退出纤支镜,予青霉素800万U静脉滴注两天后,在局麻下施气管切开术,再于气管切开处插入纤支镜,用活检钳钳住刀片同纤支镜一同退出于气管切开处.取出之刀片表面生锈,长约3.8cm×2.5cm.术后对症消炎治疗.1月后复查纤支镜见隆突处粘膜光滑.
作者:刘丽娟;吴天杰 刊期: 2000年第10期
麻醉科独立建制以来,随着麻醉领域的拓展和新技术的应用与普及,医疗仪器设备的更新换代,人员素质和结构的改善,麻醉的安全和质量虽有所提高,但麻醉意外并发症仍时有发生,而医疗纠纷都呈上升势头.为了减少麻醉意外及医疗纠纷,特对以下问题进行一些探讨.
作者:陈树德 刊期: 2000年第10期
在手术麻醉中发生意外时,常提到迷走反射一词.为了正确理解和恰当利用这一术语,有必要对迷走神经系统的解剖,反射活动的生理,引起迷走反射的多发部位,诊断原则,预防和紧急处理进行再学习,避免给病人造成更多的损失.
作者:刘怀琼 刊期: 2000年第10期
我院从1996年开始施行小切口胆囊切除术(minilaparotomy cholecystectomy,MC),经过手术实践,我们体会到该术式较突出的难点是切口小、显露术野欠佳、普通无影灯光难以使术野得到满意的照明,遇体格健壮和肥胖患者,因手术野深暴露困难,常规结扎胆囊动脉和胆囊管难度增加.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在一组MC时将切口作了改进并配合特殊器械的应用,取得一定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刘燕乐;曾义兵;刘启江 刊期: 2000年第10期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5例患儿均为男性,年龄1~8岁,平均4.5岁.其中行胆肠吻合术3例,硬脊膜膨出修补术2例.
作者:周一峰 刊期: 2000年第10期
1994~1999年,我院采用三腔气囊尿管腹壁牵拉改善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切除术后引流98例,获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郭永清;童宪楼;王高能 刊期: 2000年第10期
我省麻醉学科经过近50年的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特别是近20年来,毋论在麻醉学基础与临床研究,还是近10多年来开展的疼痛治疗、ICU等方面都获得了可喜成绩.但与国内外先进水平相比,在诸多方面仍然存在着很大差距,必须奋起直追、迎头赶上.这已成为我省麻醉学科同仁当务之急.为此,一方面有赖于各级卫生行政领导的大力支持及社会上对麻醉工作范畴与重要性的充分理解,另一方面则有赖于麻醉工作者自身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及坚持不懈的勤奋努力.
作者:金德方 刊期: 2000年第10期
患者,男,26岁.因双下肢麻木,疼痛20天,加重伴大小便困难10天于1999年3月5日入院.查体:生命体征平稳,一般情况良好,L4、5椎旁叩压痛,双下肢腹股沟平面以下浅深感觉减退,以右为重,鞍区感觉减退,提睾反射及肛门反射减退,肌力肌张力基本正常,直腿抬高60度(+).
作者:顾应江;潘庆;詹书良 刊期: 2000年第10期
例1,男,4岁.右眼颞下方角膜缘实性包块,绿豆粒大小,类圆形,边界不规则,表面浅黄色,质中等.包块边缘有脂质沉着.左耳耳屏前有一2mm×2mm×10mm的耳廓样结构.以上表现出生时即有,随着年龄增长缓慢增大.患儿智力、体形发育正常.否认家族遗传病史.临床诊断为:Goldenhar综合征(右眼角膜皮样瘤十左耳副耳廓).全麻下行右眼角膜皮样瘤切除及左耳副耳廓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与临床诊断相符.随访1年余,未见复发.
作者:黄俊昌 刊期: 2000年第10期
患者,男,57岁,左鼻进行性阻塞10年,加重伴头昏痛7月.10年前曾在当地职工医院行左鼻腔肿物摘除术,术后病理诊断为鼻息肉.术后通气情况改善,数月后又出现鼻塞.7月前,头昏痛明显到我院就诊.检查:左鼻腔充满灰白色肿物,表面光滑,有弹性,不活动,推压鼻中隔及中鼻甲向对侧,与周围组织无粘连.鼻窦X线摄片示:左鼻腔密度增高影,上颌窦、筛窦窦腔消失.全身各系统检查无异常.在全麻下行鼻内窥镜左鼻腔、鼻窦肿物摘除术,术中摘除鼻腔肿瘤,出血较多,取出上颌窦、筛窦内壁破坏骨质,电钻彻底磨除窦腔内残余瘤体组织.其余各窦壁完整,无骨质破坏,术腔油纱条填塞.病理检查报告为低恶性血管外皮瘤.术后2周行放射治疗,总量为30Gy.随访1年半,未见复发.
作者:袁龙 刊期: 2000年第10期
患者,男,70岁.因胸闷,心悸15年,加重半月于1999年8月12日诊断冠心病心绞痛并频发房性早搏收住院.入院查体:T36.5℃,P80次/分,BP 20/10.67kPa.神清,皮肤粘膜无黄染,面色稍苍白,口唇无发绀,双肺未闻及罗音.心界不大,心率80次/分,可闻及早搏7~8次/分.心尖部可闻及Ⅱ/6级吹风样收缩期杂音.心电图示窦性心律,频发房性早搏.入院后给予常规扩张冠脉,抗凝治疗,同时给予葛根素注射液60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滴.1日1次.2天后双上肢出现弥漫性小丘疹,红、无水疱,痒.但无畏寒发热.即停用葛根素,2天后皮疹逐渐消退.
作者:史世平 刊期: 2000年第10期
患者,男,28岁.因上呼吸道感染咳嗽、不适就诊,给予双黄连针40ml加入5%葡萄糖水中静滴后又用林可霉素1.8g加入5%糖盐水500ml中静滴.10分钟后病人出现全身寒颤,手心、背心发热,烦躁,输液右手背及前臂胀痛难忍.查体:T 39℃,R 25次/分,P 96次/分,BP 17/12kPa.诊断为药物过敏反应.立即更换液体,给予苯海拉明20mg肌注,地塞米松10mg静推,15分钟后症状缓解,30分钟后平稳,但始终感输液的手背浅静脉及前臂头静脉胀痛,改输左手背.原右手背及前臂头静脉分布区域肿胀疼痛,可见手背至肘正中静脉区域内头静脉呈青紫色,明显触痛,扪之呈条索状硬化.经硫酸镁湿敷及热敷后两周疼痛消失,近1月硬化血管渐恢复正常.
作者:冈强 刊期: 2000年第10期
患者,男,28岁.因右眼视力下降,眼球新生物6月就诊.全身检查未见异常.眼部检查;右眼裸视0.5,矫正视力1.0(-1.75DS),左眼裸视1.0,右眼内眦可见翼状胬肉生长,呈灰白色胶状隆起,胬肉已侵及角膜,其头部已达瞳孔区,体部充血肥厚,右眼巩膜、角膜、前房、眼底、眼压均正常,左眼检查正常.诊断:右眼近视,进行性翼状胬肉.
作者:李恒 刊期: 2000年第10期
患者,男性,30岁.患有精神分裂症,自服乐果约100ml,半小时后被家属发现急送我院.查体:体温不升,P102次/分,R32次/分,BP14/9kPa.昏迷,各种反射迟钝,全身皮肤苍白、湿冷、双侧瞳孔缩小,约为1.0mm.呼吸困难,口吐白色分泌物,双肺布满湿罗音,心率102次/分,律齐,未闻病理性杂音.大小便失禁.辅助检查:胆碱酯酶活性<8%.诊断:重度乐果中毒.
作者:钟平 刊期: 2000年第10期
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RK)是采用波长为193nm的准分子激光切削角膜表面,以改变角膜表面的屈光力,降低眼的屈光力而达到近视患者脱镜的目的.PRK手术在国内外已广泛开展.1995年2月,我院通过美国Summit公司引进了该项技术,至今已治疗了9500多例近视患者,报告如下.
作者:江浪;雷明英;罗兴蓉 刊期: 2000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