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明;张旭英;李玉芹
目的本文应用不同剂量的麻黄素,减轻和拮抗异丙酚复合诱导引起的血压下降和心率减慢.方法45例择期全麻病人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10mg麻黄素组和15mg麻黄素组,各组均使用以异丙酚为主的复合麻醉诱导,观察诱导期的血压、心率变化.结果发现以异丙酚为主的复合诱导引起血压和心率降低,并持续到给药后10多分钟,10mg和15mg麻黄素均能拮抗异丙酚引起的循环抑制.结论麻黄素10mg既可有效地拮抗异丙酚对循环功能的抑制,又不增加气管插管时的心血管反应,使诱导期循环功能稳定.
作者:兰志勋;黄晓波;蔡兵;齐国华 刊期: 2000年第10期
患者,男性,29岁.33天前患者饮酒后与人打赌吞进刮胡刀片一只,无咳嗽及气紧,无痰中带血.曾在广州某医院摄全胸片提示金属异物影,诊断食管异物,但未施手术,来我院初步诊断:食管异物,并于次日表面麻醉下施食管镜检查术,未见异物.第二天予食管吞钡摄片发现金属异物影在气管内,随后在表面麻醉下施纤支镜检查,发现在主支气管隆突处横跨一刀片,当即退出纤支镜,予青霉素800万U静脉滴注两天后,在局麻下施气管切开术,再于气管切开处插入纤支镜,用活检钳钳住刀片同纤支镜一同退出于气管切开处.取出之刀片表面生锈,长约3.8cm×2.5cm.术后对症消炎治疗.1月后复查纤支镜见隆突处粘膜光滑.
作者:刘丽娟;吴天杰 刊期: 2000年第10期
我院自1990~1997年对64例股骨粗隆间骨折行保守治疗,现报告如下.
作者:毛德军;蔡福君 刊期: 2000年第10期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前颅底肿瘤12例,男8例,女4例,年龄28~69岁.均行X线颅底片CT或MRI及脑血管造影检查.前颅窝鼻腔沟通性肿瘤5例,前颅窝骨质破坏或伴眶板侵犯7例.颅源性7例,骨源性3例,鼻源性2例.病理性质:脑膜瘤6例(脑膜内皮型5例,恶性脑膜瘤1例).骨瘤3例(骨化纤维瘤2例,骨样骨瘤1例).内翻性乳头状瘤恶变1例,中分化鳞癌2例.1.2手术入路与方法:所有病例均施行气管内插管静脉复合麻醉,开颅时快速静脉滴注25%甘露醇250ml.
作者:何蓉;张汝林;麻宁;雷武岷 刊期: 2000年第10期
肺癌发生骨转移常见,文献报道可达66.3%[1]和82.2%[3],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时间.本文统计我院肿瘤中心收治的肺癌骨转移患者77例,报告如下.
作者:鄢希;艾平;刘成文;李平;张洪;杨玉琼;徐泳 刊期: 2000年第10期
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RK)是采用波长为193nm的准分子激光切削角膜表面,以改变角膜表面的屈光力,降低眼的屈光力而达到近视患者脱镜的目的.PRK手术在国内外已广泛开展.1995年2月,我院通过美国Summit公司引进了该项技术,至今已治疗了9500多例近视患者,报告如下.
作者:江浪;雷明英;罗兴蓉 刊期: 2000年第10期
麻醉科独立建制以来,随着麻醉领域的拓展和新技术的应用与普及,医疗仪器设备的更新换代,人员素质和结构的改善,麻醉的安全和质量虽有所提高,但麻醉意外并发症仍时有发生,而医疗纠纷都呈上升势头.为了减少麻醉意外及医疗纠纷,特对以下问题进行一些探讨.
作者:陈树德 刊期: 2000年第10期
本文就我院1997年1月至1999年10月期间收治的135例≥50岁年龄组和<50岁年龄组并发肺部真菌感染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其临床特征.
作者:王宇;沈丽 刊期: 2000年第10期
我院1990~1999年收治自发性血气胸患者15例,其中手术13例,姑息治疗2例,现将诊治中的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赖龙剑;刘天虎;高选彬 刊期: 2000年第10期
患者,男,70岁.因胸闷,心悸15年,加重半月于1999年8月12日诊断冠心病心绞痛并频发房性早搏收住院.入院查体:T36.5℃,P80次/分,BP 20/10.67kPa.神清,皮肤粘膜无黄染,面色稍苍白,口唇无发绀,双肺未闻及罗音.心界不大,心率80次/分,可闻及早搏7~8次/分.心尖部可闻及Ⅱ/6级吹风样收缩期杂音.心电图示窦性心律,频发房性早搏.入院后给予常规扩张冠脉,抗凝治疗,同时给予葛根素注射液60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滴.1日1次.2天后双上肢出现弥漫性小丘疹,红、无水疱,痒.但无畏寒发热.即停用葛根素,2天后皮疹逐渐消退.
作者:史世平 刊期: 2000年第10期
患者,男,26岁.因双下肢麻木,疼痛20天,加重伴大小便困难10天于1999年3月5日入院.查体:生命体征平稳,一般情况良好,L4、5椎旁叩压痛,双下肢腹股沟平面以下浅深感觉减退,以右为重,鞍区感觉减退,提睾反射及肛门反射减退,肌力肌张力基本正常,直腿抬高60度(+).
作者:顾应江;潘庆;詹书良 刊期: 2000年第10期
在高龄髋部手术中,对心功能基本正常者,我们首选硬膜外麻醉.通过两组硬膜外腔注入不同局麻药用于这类手术的比较,选出麻醉效佳而循环干扰较小的局麻药,现报告如下.
作者:明军 刊期: 2000年第10期
现将我院近年来在1208例小儿斜视手术中应用氯胺酮安定复合麻醉的临床资料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郭晓丽;闫红;葛衡江 刊期: 2000年第10期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杀鼠剂的种类也日益增多,毒性逐渐增强.从以前磷化物类(磷化氢MLD 27.8mg/m3、磷化锌2~3g/m3、磷化铝2~3g/m3)敌鼠、华法林(杀鼠灵)及含氟类(氟乙酰胺MLD2~10mg/kg、氟乙酸钠MLD2~10mg/kg),砷、三氧化二砷(砒霜MLD100mg/kg),到目前毒性强的杀鼠剂毒鼠强(MLD12mg)[1].因各方面管理不善导致人畜中毒,已有一些报道,特别是毒鼠强因毒性剧烈,其中毒表现与另一种含氟类鼠药中毒类似,一般医院无毒物分析设备,临床上很难作出正确诊断,治疗上无特殊抗毒药物,给临床医生带来很大困难[2].现将毒鼠强中毒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王翔;董芸;朱旭光 刊期: 2000年第10期
患者,男,57岁,左鼻进行性阻塞10年,加重伴头昏痛7月.10年前曾在当地职工医院行左鼻腔肿物摘除术,术后病理诊断为鼻息肉.术后通气情况改善,数月后又出现鼻塞.7月前,头昏痛明显到我院就诊.检查:左鼻腔充满灰白色肿物,表面光滑,有弹性,不活动,推压鼻中隔及中鼻甲向对侧,与周围组织无粘连.鼻窦X线摄片示:左鼻腔密度增高影,上颌窦、筛窦窦腔消失.全身各系统检查无异常.在全麻下行鼻内窥镜左鼻腔、鼻窦肿物摘除术,术中摘除鼻腔肿瘤,出血较多,取出上颌窦、筛窦内壁破坏骨质,电钻彻底磨除窦腔内残余瘤体组织.其余各窦壁完整,无骨质破坏,术腔油纱条填塞.病理检查报告为低恶性血管外皮瘤.术后2周行放射治疗,总量为30Gy.随访1年半,未见复发.
作者:袁龙 刊期: 2000年第10期
目前治疗鼻出血以鼻腔填塞为主.随着近年鼻内窥镜外科的问世,视角多、定位准确及可在直视下操作特点,使之在临床上的应用日益广泛.本文将1998年3月1999年3月我科在鼻内窥镜下治疗鼻出血的病例报告如下.
作者:刘悦胜;肖建新;梅晓峰 刊期: 2000年第10期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5例患儿均为男性,年龄1~8岁,平均4.5岁.其中行胆肠吻合术3例,硬脊膜膨出修补术2例.
作者:周一峰 刊期: 2000年第10期
右室心肌病是一种少见的原因不明的心肌病.国内有散在病例报告.现将我院收治的9例右室心肌病报告如下.
作者:钟德超;王荧 刊期: 2000年第10期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30例为1994年1月至1998年12月的本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慢性格林-巴利综合征(CIDP)病人.男性25例,女性5例,发病年龄11~65岁,平均43岁.病程半年至4年,平均1.5年.
作者:文贵斌;张声泽 刊期: 2000年第10期
患者,男,28岁.因上呼吸道感染咳嗽、不适就诊,给予双黄连针40ml加入5%葡萄糖水中静滴后又用林可霉素1.8g加入5%糖盐水500ml中静滴.10分钟后病人出现全身寒颤,手心、背心发热,烦躁,输液右手背及前臂胀痛难忍.查体:T 39℃,R 25次/分,P 96次/分,BP 17/12kPa.诊断为药物过敏反应.立即更换液体,给予苯海拉明20mg肌注,地塞米松10mg静推,15分钟后症状缓解,30分钟后平稳,但始终感输液的手背浅静脉及前臂头静脉胀痛,改输左手背.原右手背及前臂头静脉分布区域肿胀疼痛,可见手背至肘正中静脉区域内头静脉呈青紫色,明显触痛,扪之呈条索状硬化.经硫酸镁湿敷及热敷后两周疼痛消失,近1月硬化血管渐恢复正常.
作者:冈强 刊期: 2000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