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蜀生;包勇;游明元
患者,男性,39岁.因胸背部疼痛活动加重1周,无畏寒、发热、咳嗽,来我院就诊.胸透发现右肋膈角区团块状影拟诊包裹性积液.X线片示:右胸肋膈角区8cm×10cm大小肿块影,密度均匀,边缘光滑,无分叶及毛刺征.正位片肿块外侧与胸壁交界角呈锐角;侧位体层片略呈椭圆形,位置稍偏后,肿块前下方与膈肌相连,各层面均未分开,似膈肌粘连改变.双肺野清晰.肺门及纵隔无淋巴结肿大.心脏形态大小正常,左膈光滑、肋膈角锐利.
作者:张裕华 刊期: 2000年第12期
为了进一步探讨人流手术综合征的发生原因及其影响因素,笔者对1997年6月至1999年9月期间发生的129例人流手术综合征进行了分析,探讨人流手术综合征与孕周、年龄、手术时间以及孕产次的关系,为加强围人流手术期的护理,减少其发生提供依据.
作者:龚敏 刊期: 2000年第12期
β受体阻滞剂(以下简称β阻滞剂)自问世以来,在心血管病的治疗中一直有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除用于高血压、肥厚型心肌病、心绞痛、心脏β受体综合征和门脉高压外,近年来还不断拓展使用范围,在治疗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塞、冠心病的二级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和心力衰竭等方面大显身手,正逐步广泛用于临床.
作者:史明;李桂林 刊期: 2000年第12期
我院从1998年与四川银星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合作,采用<医星>医院信息管理计算机网络系统,在医院建立了计算机信息管理网络.两年来,整个网络运行稳定,成功达到预先设想,功能完善,而且渗透到了人事工资、物资等领域,全面建成了计算机网络中心.实现计算机网络化管理,方便了就医的患者,提高了工作效率,加强了财务管理,改变了医院管理传统的旧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使医院的管理上档升级,从而推动了医院管理水平的提高.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现将这方面情况介绍如下.
作者:高永达;高榜仲 刊期: 2000年第12期
体格测量是儿童健康检查及评定营养状况的常规.本次调查在于对本地区婴幼儿体格发育的现状对照WHO标准进行分析,找出差距,以指导今后儿童保健工作,提高儿童保健质量.
作者:瞿小凤;严彩云;杨萍;杨海宁 刊期: 2000年第12期
我院结核科1991~1994年12月共收治难治性肺结核患者35例,占同期结核病人的4.18%,现将其经验教训总结如下.
作者:徐刚;段荫乔 刊期: 2000年第12期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的重要特征是气道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在导致哮喘发病的众多细胞因子和炎性介质中,白细胞介素5(IL-5)和嗜酸性细胞阳离子蛋白(ECP)的重要作用正日益受到重视.大量研究证明,哮喘患者急性期不仅血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支气管粘膜活检和痰中IL-5、ECP水平明显升高,而且IL-5和ECP之间,IL-5及ECP与嗜酸性粒细胞(EOS)、肺功能之间存在着紧密的相关性.故国外有学者建议可将IL-5和ECP水平的变化作为哮喘严重性和疗效观察的可靠指标.本文就近几年来IL-5和ECP在哮喘发病中作用的研究作一综述.
作者:王翔 刊期: 2000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未分化大细胞肺癌的临床特点、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行肺叶切除、双肺叶切除23例,全肺切除10例,姑息性肺叶切除4例,术后UICC分期Ⅰ期2例,Ⅱ期14例,ⅢA期16例,ⅢB期5例.术后随访3~5年.15例术前术后化疗的病例1,3,5年生存率73.3%、46.7%、33.3%.17例单纯手术未化疗病例的1,3,5年生存率64.7%,29.4%,9.1%.结论未分化大细胞肺癌具有独特的生物学特性,恶性程度高,局部浸润明显,易早期出现血行或淋巴转移.易误诊为低分化腺癌或鳞癌.术式以肺叶切除和双肺叶切除为主,单纯手术治疗效果差.采取化疗+手术+化疗的综合治疗模式能提高远期生存率,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甘崇志;丛伟;耕嗄;陈文辉;王道庄 刊期: 2000年第12期
根据95方案病理诊断的分级分期标准,本文对高原14例慢性乙型肝炎的肝组织病理结果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龚学红;索朗扎巴;周淑君 刊期: 2000年第12期
阴沟肠杆菌已成为引起医院肺部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之一[1],本文就我院1995年1月至2000年3月确诊为阴沟肠杆菌肺部感染78例报告如下.
作者:刘自贵;谭成;陈敏;李大江 刊期: 2000年第12期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简称甲亢)是临床上常见的心身疾病.除了可引起甲状腺肿大、突眼、多食、易饥、消瘦、心悸、疲乏等躯体症状外,尚可出现失眠、多梦、易激动、注意力涣散等精神症状,有些病人甚至合并精神障碍,少数患者可以精神症状首发或为主要表现,常常导致误诊.我院从1998年11月至1999年11月共收治甲亢病人400余人,有明显精神症状者有89例,报告如下.
作者:贾卫国;李永春;安振梅 刊期: 2000年第12期
近年来,有学者提出血管内皮损伤是2型糖尿病(DM)血管并发症的病理基础[1],阿魏酸钠(SF)具有双重保护血管内皮作用,为此我们检测了56例DM患者循环内皮细胞(CEC)数和内皮素(ET)水平,以进一步观察SF对VEC损伤的防治作用.
作者:李春北 刊期: 2000年第12期
1994年5月至1999年5月,我院共收治胸部创伤366例.伤员以交通事故致伤较多,伤情较重,伤情复杂,尤以多发伤为主要临床表现.现报告如下.
作者:于荣;刘平;高根五 刊期: 2000年第12期
为提高晚期肺癌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我们采用卡铂和足叶乙甙联合治疗晚期肺癌68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萍;曾令源;郑蓉;杨志芬 刊期: 2000年第12期
食管贲门癌术后,心律失常是较常见的术后并发症,严重的心律失常明显影响循环功能,甚至心脏骤停.而某些严重并发症,常以持久不易纠正的心律失常为早期表现[1].因此正确识别围术期心律失常原因,正确处理十分重要.现将我院1998年8~11月间60例食管贲门癌术后心律失常报告如下.
作者:肖文光;任光国;庄翔 刊期: 2000年第12期
窦房结功能低下患者,接受麻醉或手术的危险性较大,一般主张先预置起搏器以保护.可提高患者手术及术后的安全性,但对不具备安置起搏器条件的医院来说,经食管心房起搏(TEAP)仍为一种较好的方法,结合我院自1989~1999年的应用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曹立平 刊期: 2000年第12期
目的分析重型颅脑损伤减压术后死亡原因,以期进一步提高脑外伤救治成功率.方法对我科3年来收治的33例重型颅脑损伤死亡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选择病例全部行手术治疗.结果 33例均为重型颅脑损伤,其中特重型占63.6%,除1例为单纯硬膜外血肿外,余者均为复杂性损伤,即有挫裂伤和(或)颅内血肿和(或)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存,其中18例(54.6%)术前严重脑疝致双瞳孔散大时间超过3小时,术后存在高热、低血氧、严重电解质紊乱、顽固性癫痫等并发症.结论原发脑损伤过重及脑受压时间太长是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死亡的主要原因,其次为低血氧、术中脑膨出、顽固性癫痫、高热及电解质紊乱.
作者:何能前;尹绍雅 刊期: 2000年第12期
我院自1998年开展整体护理以来,对产妇实施整体护理,坚持以产妇为中心的服务模式,开展了由护士及助产士(主要是助产士)全产程陪伴分娩,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鹂;周锦明 刊期: 2000年第12期
糖尿病可合并多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但与脑梗塞关系为密切.现将我院2年来共收治经血糖检查,CT证实的糖尿病合并脑梗塞86例分析如下.
作者:刘春平;杨丽华 刊期: 2000年第12期
我院自1996年以来对27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康复期患者使用BiPAP呼吸机进行辅助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及治疗一疗程后的临床表现、生命体征、动脉血气、肺功能等指标变化,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李明;李明霞 刊期: 2000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