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癌胚抗原相关黏附分子1对人支气管上皮细胞增殖、迁移及炎症因子的影响

程文栋;张娜

关键词:癌胚抗原相关黏附分子1, Hbe, 白介素-6, 白介素-8
摘要:目的 检测癌胚抗原相关黏附分子1 (CEACAM1)对HBE细胞的增殖、迁移以及炎症因子的产生等方面的作用,探讨CEACAM1表达对支气管上皮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 通过Real-timePCR方法检测IFN-γ作用下HBE细胞分泌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等因子的情况,筛选出IFN-γ上调的炎症因子.利用siRNA干扰CEACAM1,观察上述因子表达情况,并通过细胞划痕实验观察HBE细胞迁移情况,通过CCK-8实验观察HBE细胞增殖的情况.结果 IFN-γ作用于HBE细胞24小时后进行Real-timePCR检测,发现IL-6及IL-8显著上调,TGF-β及VEGF无显著变化,MCP-1不表达.siRNA干扰CEACAM1后,与相同浓度IFN-γ刺激的阴性对照组相比,II-6及IL-8表达水平显著下降.siRNA干扰CEACAM1表达后,与阴性对照组相比,HBE细胞划痕愈合变慢,增殖速率减慢.结论 IFN-γ通过CEACAM1上调HBE细胞IL-6及IL-8的表达,CEACAM1促进HBE细胞的迁移及细胞增殖.
西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丙戊酸钠不同血药浓度对癫痫病患儿中毒反应发生率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不同丙戊酸钠血药浓度对小儿癫痫病患者中毒反应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2017年6月期间入院经丙戊酸钠治疗的1 28例癫痫患儿病例资料,均采用高效液相色普法进行丙戊酸钠血药浓度监测.根据首次丙戊酸钠血药浓度分三组,59例< 50tmol/mL纳入A组;60例在50~100μmol/mL纳入B组;9例>100μmol/mL纳入C组;分析各组临床疗效及中毒反应情况.结果 三组不同丙戊酸钠血药浓度所达到的临床疗效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B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儿肝功能指标(ALT、AST、GGT及TP)及肾功能指标(BUN、SCr)异常率明显较其余两组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C组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亦高于A组和B组,而B组又明显高于A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 不同丙戊酸钠血药浓度对小儿癫痫治疗效果有一定影响,高丙戊酸钠血药浓度会明显增加中毒反应发生率,临床应定期监测丙戊酸钠血药浓度,在提高疗效的同时注意降低中毒风险.

    作者:罗琼;那尔布力·巴合提别克;茹凉;张晓英;严媚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NAVA对早产儿呼吸窘迫征血指标及呼吸力学相关参数的影响

    目的 研究神经调节辅助通气(NAVA)对早产儿呼吸窘迫征(RDS)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气指标、呼吸力学相关参数的影响.方法 收集医院早产儿重症监护病房自2015年3月~2017年4月收治的RDS患儿8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4例.观察组给予NAVA模式行辅助通气,对照组给予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模式行辅助通气.治疗后对两组血气指标、呼吸力学相关参数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比评价.结果 观察组吸气触发延迟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动脉血pH、SpO2、PaO2、PaCO2以及PaO2/FiO2等血气指标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但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RR、MAP、PIP、EAdi峰值、EAdi谷值、MVi、VTi、WOB等呼吸力学相关参数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但观察组膈肌电活动信号、RR、PIP以及WOB等指标均明显低于同时期的对照组(P<0.05);两组在并发症发生率上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早产儿RDS的治疗中,应用NAVA通气模式可有效缩短触发延迟,能以更低的气道压力实现同样的气体交换,还可减少膈肌负荷,降低气道峰压及呼吸做功且不会增加并发症发生率,安全可靠,可作为临床优的机械通气模式进行推广.

    作者:张艳;李书芳;蒋秀芳;雷延龄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进展期胃癌根治切除术后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化疗近期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进展期胃癌根治切除术后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同期化疗的近期疗效.方法 对2010年3月~2014年5月就诊收治的行胃癌根治术后(D2淋巴结清扫,R0、R1,其中45例R0,57例R1)的102例胃癌患者临床资料做回顾性分析.根据术后放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采用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同期化疗)和对照组(单纯化疗)各51例.比较两组患者短期治疗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采用Cox回归模型探讨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 两组患者均顺利的完成治疗,经治疗结束后1个月观察组的近期总有效率、肿瘤控制率均分别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总生存期3年存活率、中位OS时间、疾病无进展3年存活率、中位PFS时间均分别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大多为Ⅰ-Ⅱ级,Ⅲ级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近,且所有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4级不良反应及化疗相关性死亡.组织学分级低、有淋巴结转移、肿瘤控制率差、EOCG评分高是影响进展期胃癌根治切除术后患者预后的独立预后危险因素(P<0.05).结论 在进展期胃癌根治切除术后患者中应用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同期化疗治疗可有效地提高其短期治疗疗效,延长生命时间,且组织学分级低、有淋巴结转移、肿瘤控制率差、EOCG评分高是影响进展期胃癌根治切除术后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文英娟;谢波;王仙赐;黄彦泽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术前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关系

    目的 探讨术前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MR)与肝内胆管细胞癌(ICC)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0年~2017年期间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断为肝内胆管细胞癌并行手术切除患者105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确定cut-off值.根据cut-off值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病理资料及远期预后资料.进一步使用COX回归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确定肝内胆管细胞癌预后危险因素.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105人,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显示3.41为LMR佳截断点,其中≤3.41组为47人,>3.41组为58人.低LMR组患者肿瘤体积更大、肿瘤分期更晚、淋巴结转移率高、T分期更晚、CA199水平更高,总体生存及无病生存差.进一步的COX回归发现肝内胆管细胞癌总体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有切缘是否阳性、N分期、是否有淋巴脉管侵犯及LMR.结论 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是肝内胆管细胞癌预后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可以作为ICC患者预后评估的有效指标之一.

    作者:王纪全;龚柳云;韩苏夏;雷雨田田;谭欣悦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癌症综合支持服务对晚期癌症患者主要照顾者的影响

    目的 探讨癌症综合支持服务对晚期癌症患者主要照顾者的情绪、社会支持、临终关怀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6年1月~2017年1月住院的137名晚期癌症患者的主要照顾者分为对照组69例和干预组68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服务,干预组额外接受癌症综合支持服务,比较两组心境状态量表、医学社会支持量表和1临终关怀家庭满意度问卷的得分情况.结果 照顾者的平均年龄为(61.2±9.5)岁,其中女性101例(73.7%),汉族1 22例(89.1%),在婚114例(83.2%),在职104例(75.9%),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73例(53.3%),大多数照顾者是患者配偶87例(63.5%);干预后,两组照顾者的三个量表得分比较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干预前后的心境状态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干预前后的三个量表得分比较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癌症综合支持服务有助于改善晚期癌症患者主要照顾者的情绪状态、社会支持和临终关怀满意度,可在临床推广应用和研究.

    作者:肖红英;杨飞霞;黄玉清;陈绿梅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膀胱癌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 探讨在调查膀胱癌患者自我感受负担(SPB)的现状及其相关因素,为临床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和自我感受负担量表对2014年4月~2017年2月在医院肿瘤科和泌尿外科就诊的膀胱癌患者115例进行调查.两组之间比较采用x2检验或t检验,多组之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多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15名研究对象的SPB得分均值为(38.71±12.59)分,90.4%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SPB.膀胱癌病人在年龄、婚姻状况、家庭人均月收入、医疗付费方式、日常生活能力、疾病临床分期等6个方面的SPB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膀胱癌患者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SPB,在临床工作中应充分评估影响病人SPB的相关因素,针对性地进行干预,对于提高临床诊疗水平、减轻患者的自我感受负担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卢芳;王英;张洪琼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椎体成形术联合双膦酸盐治疗恶性肿瘤椎体转移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联合双膦酸盐治疗恶性肿瘤椎体转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32例恶性肿瘤椎体转移患者分为观察组17例和对照组15例,观察组患者采用PVP联合双膦酸盐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双膦酸盐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24小时、1周、1个月和3个月疼痛缓解的优良率、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6个月、12个月和24个月疼痛缓解的优良率、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24小时、1周、1个月、3个月和6个月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12个月和24个月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VP联合双膦酸盐治疗恶性肿瘤椎体转移疗效好,能有效减轻患者的骨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且PVP操作简单、安全性高,患者耐受性也好.

    作者:黄磊;刘丽;程良;谭光根;罗文中;李波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乌苯美司胶囊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肺癌的前瞻性研究

    目的 观察乌苯美司胶囊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以随机数字表法将2015年2月~2016年10月收治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6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紫杉醇和顺铂(TP)方案化疗,观察组给予乌苯美司胶囊联合TP方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近期疗效、无进展生存期(PFS)、免疫功能[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NK细胞比例]、生存质量核心量表(QLQ-C30)评分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总有效率(RR)、控制率(DCR)、PFS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CD8+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CD3+、CD4+、CD4+/CD8+及NK细胞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QLQ-C30量表各项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Ⅲ~Ⅳ级白细胞降低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其他不良反应情况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单独采用TP方案化疗相比,乌苯美司胶囊联合TP化疗方案治疗晚期NSCLC,可明显改善机体免疫功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且可减轻化疗患者的不良反应.

    作者:母丹;王敏;付波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Heart Model与左心声学造影测量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对照研究

    目的 对比分析Heart Model(HM)与左心声学造影(LVO)在测量左心室收缩功能中的应用,以评估HM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68例患者利用HM与LVO测量的左室舒张末期容积(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ESV)及射血分数(EF)数据结果,采用配对t检验方法比较两种方法的测量结果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结果 两种方法测量的EDV及E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测量的ES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DV在140~180ml及EF>40%时,两种方法测量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在其余范围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HM能够比较准确的测量左室收缩功能,但是在EF≤40%和/或EDV>190ml或<140ml时测量结果存在一定误差.

    作者:申斌;李锐;刘晓丽;蒋演;陈瑜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Kca3.1通道及其与多个系统疾病关联的研究进展

    Kca3.1通道是重要的钙激活钾离子通道,广泛分布于人体多种类型细胞(上皮细胞、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平滑肌细胞、免疫细胞等)并参与调控细胞增殖、迁移、凋亡等细胞活动.目前研究发现Kca3.1通道与恶性肿瘤、气道重塑、血管缩窄、肾纤维化、贫血等多种疾病密切相关.本文通过对Kca3.1通道相关文献的复习,从生物学特征、电生理特点、作用机制(细胞增殖、迁移、分化、凋亡)等方面对Kca3.1通道进行综述,进一步阐述Kca3.1通道参与调控多个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为之后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郭姝瑾;李小惠;左秋南;申永春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罗氟司特联合二甲双胍对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疗效及糖脂代谢和性激素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罗氟司特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临床效果及对糖脂代谢和性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收治的92例肥胖型PCOS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罗氟司特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一般临床指标、糖脂代谢和性激素水平变化,临床疗效.结果 与治疗前对比,观察组治疗3个月后体质量、身体质量指数(BMI)均显著下降(P<0.01),且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期(P<0.01);但对照组治疗前后以上BMI指标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3个月后血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空腹血浆胰岛素(FINS)、空腹血浆葡萄糖(FPG)水平及血清性激素睾酮(T)、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水平均显著下降(P<0.01),且观察组上述指标降低较对照组同期更显著(P<0.01).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9% (P<0.05).结论 罗氟司特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肥胖型PCOS更能有效降低患者BMI,改善糖脂代谢和性激素水平,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玛娜尔·朱马汗;周立红;夏依扎·卡玛力;鲁春雁;阿依古丽·热哈提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四种污染源气体颗粒物对大鼠血清肌红蛋白和脑钠肽的影响

    目的 观察四种不同污染源气体颗粒物对大鼠血清肌红蛋白和脑钠肽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70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10只、汽车尾气组15只、煤烟组15只、燃烧秸秆组15只和自然空气组15只;按1mg/ml的相同的浓度气管内分别滴注汽车尾气、煤烟、燃烧秸秆、自然空气颗粒物悬液每天1次,一次0.1ml,连滴10天后,采用化学发光法动态检测5组的血清肌红蛋白(Mb)和脑钠肽(BNP)水平;计算HM/BM;CCK-8法检测大鼠心肌细胞的存活率,并观察心肌细胞的病理变化.结果 各研究组大鼠血清Mb的水平均有所升高,均在一定时间内达到峰值.血清中BNP水平也存在此类波动变化,BNP达到峰值的时间及恢复正常水平的时间比Mb水平晚,但升高的幅度大.汽车尾气组、煤烟组和自然空气组大鼠HM/BM明显升高,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心肌细胞浸润、水肿、变性、坏死、纤维化;心肌细胞存活率明显下降;秸秆组大鼠HM/BM变化不明显,心肌病理出现了轻度的心肌细胞水肿、变性,HM/BM无明显升高,心肌细胞存活率下降不明显.结论 高浓度的汽车尾气、煤烟、燃烧秸秆、自然空气颗粒均可以引起大鼠的心肌损害.检测大鼠血清中肌红蛋白(Mb)和脑钠肽(BNP)的水平对判断污染物对大鼠心肌损害程度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齐铁雄;石琳;郑彤;包敏;刘世华;刘艳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干扰素-γ释放试验在诊断血液透析患者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中的价值

    目的 对结核菌素皮肤试验与干扰素-γ释放试验检测血液透析患者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方法进行比较,评价不同方法检测血液透析患者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2016年9月200例在医院行血液透析的疑似结核感染患者,用结核菌素皮肤试验(TST)与干扰素-γ释放试验(IGRA)分别检测200例患者,分析比较两种方法诊断血液透析患者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阳性率、敏感性、特异性、假阳性率、假阴性率及与卡介苗接种和既往结核感染的相关性.结果 两种试验方法阳性检出患者年龄、血液透析时间、有卡介苗疤痕人数、性别等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IGRA试验检测阳性率显著高于TST试验(P<0.05);IGRA检出阳性率与卡介苗接种史、结核病史均相关(P<0.05),TST检出阳性率与卡介苗接种史具有相关性(P<0.05),但与结核病史不相关(P>0.05).IGRA敏感性、特异性、假阳性率、假阴性率均优于TST.结论 相较于结核菌素皮肤试验,干扰素-γ释放试验检测血液透析患者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检出阳性率、敏感性、特异性高,假阳性、假阴性率低,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徐明芝;李洪;白亚飞;陈汝满;王宇静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microRNA-21对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及短期预后判断的价值

    目的 探讨血浆微小RNA-21(miR-21)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诊断及短期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 纳入AMI患者62例(AMI组),另选取同期在本院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30例(对照组).AMI组于急性胸痛发作6h以内、12h、24h、7d、14d采集静脉血,通过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血浆miR-21相对表达水平;采用电化学免疫荧光法检测心肌肌钙蛋白T(cTnT)水平.并随访6个月观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发生情况.结果 ①AMI组患者入院6h以内cTnT水平及血浆miR-21相对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②血浆miR-21水平在入院6h内开始增高,12h达到高峰,24h、7d、14d逐渐下降至接近正常.cTnT在入院6h内开始增高,24h达到高峰,7d、14d逐渐下降至接近正常.③入院6h以内和入院12h血浆miR-21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39(95%CI:0.893~0.984,P=0.000)和0.956(95%CI:0.918~0.994,P=0.000);入院6h以内和入院12h血浆cTnT的AUC分别为0.964(95%CI:0.932~0.996,P=0.000)和0.979(95%CI:0.956~1.000,P=0.000).④随访6个月后,发生MACE的患者在入院6h、12h、24h、7d、14d血浆miR-21相对表达水平与未发生MACE的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检测miR-21水平对AMI的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但并不优于cTnT的检测价值.

    作者:郝谦;吴慧琴;杨捍卫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基于射野区域剂量验证新算法的研究与应用

    目的 对病人放射治疗计划的质量保证(QA),重新定义并计算gamma(γ)通过率(%GP),统计分析靶区剂量冷点和危及器官的剂量热点.方法 随机选取6例调强放射治疗(IMRT)计划并匿名纳入本研究,从治疗计划系统(TPS)中输出DICOM文件.在等中心平面重建感兴趣区域(ROI)轮廓和相应剂量,用与模体中实际测量值进行分析,新方法以射野区域为计算区域,并统计靶区剂量冷点与危及器官剂量热点,利用剂量面积直方图(DMH)评估TPS的准确性.结果 传统方法的通过率受计算区域(阈值)选择影响较大,而新方法不受闽值选择的影响,且能得到靶区和正常器官各自的验证情况,能够提供更多的临床信息.结论 新方法实现了%GP的临床可解释,使评估更贴合临床评估,能够更好的发现治疗计划是否存在问题,更好的指导临床工作.

    作者:胡兴刚;徐家云;郎锦义;尹刚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肝病患者院内感染的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肝病患者院内感染的临床特征.方法 将201 6年4月~2017年4月收活的1127例肝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院内感染的临床特征.结果 1127例肝病患者发生院内感染107例,院内感染率为9.49%.肝病患者院内感染的部位包括:呼吸道、腹腔、胃肠道、泌尿系、血液和胆道等,其中感染的主要部位为呼吸道(32.74%),腹腔(30.09%)和胃肠道(1 5.93%).年龄>60岁的肝病患者的院内感染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年龄<60岁的患者(P<0.05).涉及侵袭性操作患者的院内感染率(11.39%)高于未涉及患者(6.65%).病原菌主要包括大肠埃希氏菌、克雷伯菌属、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珠菌珠.结论 肝病住院病人的院内感染率较高;年龄和侵入性操作为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感染部位以呼吸道,腹腔和胃肠道为主;大肠埃希氏菌,克雷伯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常见的病原菌.

    作者:江群;陈皋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家庭护理对晚期肝癌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前瞻性对比研究

    目的 探讨家庭护理对晚期肝癌患者疼痛、行为状况、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42例诊断明确的肝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按WHO推荐的疼痛三阶梯疗法给予止痛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三次家庭护理.家庭护理依据设计的标准护理方案实施.搜集患者的疼痛、行为状况和生活质量并进行量化评分.结果 经过家庭护理,实验组患者疼痛评分、行为状况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后一次家庭护理时,实验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为(113.7±21.9)分,对照组(97.6±28.1)分,实验组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家庭护理可明显改善癌症患者疼痛、行为状况,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苏萌;韦龙姣;邱婧;钟泽会;游君;程箐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分枝杆菌噬菌体DNA Ⅲ生物学特性及其抗耐药结核潜力

    目的 研究分枝杆菌噬菌体DNAⅢ的生物学特性及抗耐结核潜力,筛选鸡尾酒疗法配方噬菌体.方法 采用双层琼脂培养法制备噬菌体DNAⅢ,观察噬菌斑特点;透射电镜观察DNAⅢ形态;噬菌斑实验检测DNAⅢ佳和小感染复数(MOI);通过一步生长曲线实验确定DNAⅢ潜伏期及裂解量;检测DNAⅢ对温度、酸碱度的耐受情况;检测DNAⅢ对分枝杆菌的裂解谱;血清中和实验检测DNAⅢ的抗原性,及其与其它8种分枝杆菌噬菌体之间的亲缘关系.结果 DNAⅢ噬菌斑圆形透明,直径约1mm;DNAⅢ尾长(208±28.7) nm;佳MOI为10-4,DNAⅢ对耻垢分枝杆菌极度易感;DNAⅢ感染宿主菌的潜伏期约为165min,裂解量为28;DNAⅢ对热、酸碱均敏感;DNAⅢ能裂解耻垢分枝杆菌、结核分支杆菌标准株、多数结核分枝杆菌临床耐药株;DNAⅢK值为770.01,抗血清对非对应噬菌体的中和活性差.结论 DNAⅢ抗原性低,裂解谱广,具有抗耐药结核作用,可作为鸡尾酒疗法的候选噬菌体.

    作者:邬亭亭;刘平;郭术良;魏强;罗永艾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转变为边缘区淋巴瘤的可能机制分析

    目的 探讨自身免疫性疾病与恶性淋巴瘤的关系.方法 对收治的一例自身免疫性疾病转变为恶性淋巴瘤的患者临床资料及相关文献进行复习分析.结果 患者有9年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病史,长时间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病程中曾感染EB病毒,后通过骨髓免疫分型以及骨髓活检免疫组化诊断边缘区淋巴瘤.结论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逐渐演变为边缘区淋巴瘤病例临床罕见,其发病机制可能与病毒感染、免疫功能异常、免疫抑制剂应用、免疫监视失控等有关.

    作者:谭栩;杨源;孔佩艳;陈婷;张曦;刘耀;彭显贵;王平;李佳;张红洋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阿法替尼与非小细胞肺癌T790M基因的研究进展

    第一代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广泛运用于EGFR突变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治疗,使多数患者获得超过两年的生存期,但是获得性耐药的产生,限制了其继续使用的临床疗效,超过50%的耐药患者为20号外显子管家基因EGFR发生T790M突变.阿法替尼是第二代不可逆抗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制剂,近年来有学者发现其能抑制T790M突变的肿瘤细胞生长,对使用第一代EGFR-TKI耐药的NSCLC患者仍然有一定疗效,但是其作用机制仍不清楚.本文就阿法替尼对T790M基因突变所致耐药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T790M突变型NSCLC的研究及治疗提供新的参考.

    作者:张倩 刊期: 2018年第09期

西部医学杂志

西部医学杂志

主管:川北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南充市中心医院

主办: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