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呼吸功能锻炼降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院内感染的疗效观察

易小萍;魏芳;李芸

关键词:呼吸功能锻炼,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院内感染
摘要:目的 探讨呼吸功能锻炼对降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院内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94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按照简单数字表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47例患者采用常规抗生素治疗感染,实验组47例患者采用呼吸功能锻炼合并抗生素治疗感染,治疗时间均为两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细菌学感染情况、肺功能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白细胞总数(5861.15±1681.23)/ul,中性粒细胞占(0.39±0.12)%;实验组患者白细胞总数(8428.24±2019.51)/ul,中性粒细胞占(0.62±0.23)%;实验组的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粗细胞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呼吸频率(17.05±1.43)次/min,大通气量(7.24±0.93)L/min;实验组患者呼吸频率(24.97±1.14)次/min,大通气量(18.71±1.51)L/min.实验组的呼吸频率和大通气量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对照组治愈20例(42.6%),有效18例(38.3%),无效9例(19.1%),总有效8例(80.9%);实验组治愈31例(66.0%),有效13例(27.6%),无效3例(6.4%),总有效44例(93.6%);实验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结论 呼吸功能锻炼可以显著改善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肺功能,减少院内感染,提高临床疗效,利于患者康复.
西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PCNL治疗上尿路结石留置单J管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PCNL)治疗上尿路结石(upper urinary tract calculus,UUTC)术后留置单J管取代双J管及肾造瘘管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分析19例UUTC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PCNL术后留置单J管取代双J管及肾造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 19例IUUTC患者中14例术后(74.0%)结石清除干净,4例(21.0%)残留无意义结石(结石直径<0.4cm),1例(5.0%)结石残留术后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排出结石.术后保持单J管引流通畅,均未出现重症感染、漏尿、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术后3~4天均拔出单J管出院.随访1~3个月,无漏尿或迟发性出血病例.结论 对于体积小的上尿路结石,PCNL术后留置单J管作为输尿管支架管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张爱建;萧芝松;冯波;杨银桂;肖玉坤;郑宝寿;杨立;文贵成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团队模式社区干预对高尿酸血症患者疾病控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研究高尿酸血症患者实施全科团队模式社区干预对疾病控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社区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选取上海市浦东新区高桥社区8个居委会的202例高尿酸血症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104例和对照组98例,对干预组病人进行全科团队模式的社区干预,对比两组对所患疾病的认知程度、血脂、血尿酸、BMI、血压等改变情况.结果 干预组对高尿酸血症的认识较对照组有显著提高(P<0.01),干预组BMI、血尿酸及血脂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干预组生活质量较对照组呈显著提高(P<0.01).结论 高尿酸血症患者实施全科团队模式社区干预,对疾病控制能够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对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效果显著,可在临床和社区推广应用.

    作者:项溢;徐洁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血小板膜糖蛋白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关联的研究进展

    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在冠心病的发病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血小板的粘附、聚集及活化功能需要依赖血小板上的糖蛋白受体实现.编码血小板膜糖蛋白的基因具有复杂的多态性,这些多态性直接影响血小板膜糖蛋白受体在血小板表面功能与数量的表达,从而影响血栓形成及冠心病的发生发展.本文就血小板膜糖蛋白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关联性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并认为目前对于血小板膜糖蛋白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的关系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未来有必要设计大样本的临床试验以及进行严格的系统评价来准确评估二者之间的关联性.

    作者:何继东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老年腹部手术患者肺部感染的围手术期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腹部手术后肺部感染的围手术期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 收集行腹部手术的107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术后至出院期间是否发生肺部感染分为感染组(19例)和对照组(88例).对可能影响患者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围手术期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07例患者中,发生肺部感染的患者19例(17.76%),未发生肺部感染的患者88例(82.24%).单因素分析提示:感染组患者麻醉时间、手术时间、术中补液量、术中失血量、术后留置鼻胃管时间和上腹部手术比例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急诊手术、术中气管置管、术后静脉置管分布无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上腹部手术(OR=5.26,95%CI:1.18~23.48)、手术时间长(OR=10.259,95%CI:2.56~41.04)和置胃管时间长(OR=4.00,95%CI:1.68~9.49)是影响老年腹部肿瘤手术术后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且均会增加术后肺部感染的风险(P<0.05).结论 上腹部手术、手术时间长和置胃管时间长可能增加老年腹部手术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风险;采用综合护理措施可降低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风险.

    作者:董明;董彦君;周丽红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快速康复外科在腹腔镜结直肠癌围手术期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应用于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00例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手术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及对照组各50例,分别采取快速康复方案(实验组)及传统治疗方案(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并发症均明显比对照组患者减少,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快速康复理念应用于结直肠癌手术患者能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减少医疗费用,缩短住院天数,提高病床周转率,使有限的医疗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龙结根;蒋志宏;龙凤;张才全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下呼吸道多重耐药菌感染的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下呼吸道多重耐药菌感染的临床特点,为合理选用抗生素防控下呼吸道多重耐药菌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0年4月~2013年5月收治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下呼吸道多重耐药菌感染的18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94例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抗生素治疗,对照组94例采用广谱抗生素治疗.采用不同方式治疗两周后,分别观察两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下呼吸道耐药菌感染的临床治疗效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实验组总有效率为88.3%,总满意率为78.7%.对照组总有效率72.3%,总满意率59.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下呼吸道多重耐药菌感染多为革兰阴性杆菌感染,真菌感染较少见.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生素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广谱抗生素,为临床合理选用抗生素防控下呼吸道多重耐药菌感染提供依据.

    作者:宋艳琴;曹蕾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64层螺旋CT肺容积和肺密度指标与肺通气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分析64层螺旋CT (MSCT)图像,评价肺容积(LV)和肺密度指标与肺功能的(PFT)相关性.方法 选择46名吸烟者为研究对象,均于吸气和呼气时进行肺功能(PFT)检测试验,并接受胸部CT扫描.应用开源软件自动测量吸气和呼气的肺容积(LV)和肺密度(MLD),计算LV的呼气/吸气(E/I)比.结果 CT指标中,呼气MLD与肺通气功能密切相关(P<0.05),而且MLD E/I比值与肺通气功能指标也显著相关(P<0.05).吸气肺容积与肺通气功能不存在显著相关性;但呼气肺容积与肺通气功能显著相关(P<0.05);此外,肺容积的E/I比值与肺通气功能指标表现出显著的相关性(P<0.05).LV和MLD之间的相关性均较高(P<0.05),呼气肺容积与呼气肺密度的相关系数(R=-0.725),吸气肺容积与吸气肺密度的相关系数(R=-0.463).结论 螺旋CT中MLD测量值,特别是在呼气相的MLD与LV的测量值存在相关性.LV的E/I比值与MLD的E/I比值高度关联,两者均可以预测肺通气功能,适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检查.

    作者:刘建华;曾涛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手术室护士心理压力的形成因素分析及应对措施

    目的 分析手术室护士心理压力的形成因素,并探寻有效的改善措施.方法 将手术室50名在职护理人员作为观察组,调查分析其压力源,采用手术室心理压力问卷对护士心理状态进行调查.另选取50例正常成人作为对照组,对其心理压力问卷调查.对观察组护士给予干预治疗,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干预前后的效果进行评定.结果 观察组护士的心理压力源中手术室工作的特殊性所占比例大,为96%,其余依次为工作负荷过重、害怕发生差错事故、患者不理解、自身业务能力不强;观察组护士干预前焦虑、抑郁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护士焦虑、抑郁评分与对照组较为相近,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干预前各因子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干预后各因子评分均较干预前发生显著下降(P<0.05);干预后各因子评分与对照组较为接近,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手术室护士心理压力的来源较多,实施有效的干预措施可明显减轻其心理压力,提高护士心理健康水平.

    作者:李晶;方承媛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研究

    目的 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 将收治的4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作为观察组,以同期收治的40例单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为对照组.分别测定两组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肺功能、炎症指标及COPD严重程度(观察组),并进行对比分析.评估观察组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CFR值)与外周血液中炎症指标、FEV1占预计值%及COPD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患者平均CFR值、FEV1%pre均低于对照组(P<0.05),白细胞、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CFR值与外周血白细胞、单核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呈负相关,与FEV1%pre呈正相关,与COPD严重程度无相关性(P>0.05).结论 COPD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可能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引发的炎症反应及气流受限有关.

    作者:黄昌成;何建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内镜下美兰-靛胭脂双重染色法诊断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内镜下靛胭脂-美兰双重染色法诊断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 就诊病人行常规内镜检查,发现可疑病灶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行内镜下靛胭脂-美蓝染色后活检,对照组不染色,肉眼判断病灶,常规活检.结果 观察组(83例)分别检出早期胃癌25例、不典型增生14例和萎缩性或肠化生21例,对照组(75例)分别检出12、11例和16例,观察组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率为72.29%.对照组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检出率为52.00%,两组早期胃癌和癌前病变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现明显染色分界区的胃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率均显著高于无明显染色分界区(P<0.05).结论 内镜下靛胭脂-美兰双重染色能显著提高早期胃癌和癌前病变的检出率,对早期胃癌和癌前病变诊断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作者:黄永华;邱纯;王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伐尼克兰对COPD吸烟患者的戒烟作用及对肺功能的影响

    目的 评估伐尼克兰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吸烟患者中的持续戒烟率和安全性.方法 COPD吸烟患者1 26例,随机分为普通戒烟组(自行凭意志力戒烟)、伐尼克兰组和安慰剂组各42例.伐尼克兰组给予口服12周伐尼克兰,安慰剂组给予安慰剂12周,随访至24周,观察戒烟者的戒烟率、肺功能变化、不良反应、戒断症状及复吸率.结果 伐尼克兰组在6周、12周和24周持续戒烟率分别为42.86%、47.62%和28.57%,和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圣乔治评分在6周、12周和24周明显优于其他两组,但三组间肺功能无明显差异(P>0.05).伐尼克兰常见副作用主要是一过性的失眠、恶心等,程度较轻.结论 吸烟COPD患者使用伐尼克兰戒烟具有安全、有效的特点,可能提高戒烟患者的戎烟率,可推广应用.

    作者:周雨田;李小惠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血清铁蛋白对军团菌肺炎的临床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血清铁蛋白诊断军团菌肺炎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收治的疑似肺部感染的患者100例,经后诊断分为军团菌肺炎组32例、典型细菌性病原体所致肺炎组52例、病毒性肺炎组6例及其他病原体肺炎组10例(包括衣原体、支原体、真菌等).将各组患者的血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外周血血常规、血清铁蛋白等资料进行记录,对所有病例进行APACHEⅡ评分.使用化学发光法对血清铁蛋白进行检测.结果 典型细菌性病原体所致肺炎组的细菌培养阳性率为85.7%;病毒性肺炎组细菌培养阳性率为o%;军团菌肺炎组细菌培养阳性率为26.1%;、其他病原体肺炎组细菌培养阳性率为20%.病毒性肺炎组和其他病原体肺炎组的铁蛋白中位数均比正常值低,典型细菌性病原体所致肺炎组的铁蛋白中位数比正常值略高,军团菌肺炎组患者的铁蛋白中位数较高于正常值.结论 血清铁蛋白浓度升高可作为诊断军团菌感染的指标,可将其列为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常规检测项目.

    作者:毕宝林;李世华;苏延峰;田昭涛;仲薇薇;李金辉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大肠癌致肠梗阻58例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大肠癌致肠梗阻的病理类型、梗阻部位及预后.方法 选择在普外科住院的大肠癌致肠梗阻58例临床资料,分析易导致肠梗阻的大肠癌病理类型、梗阻部位及预后情况.结果 ①>65岁患者术后2年存活率较低,与<65岁患者比较存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左半结肠癌患者发生肠梗阻概率较高,与右半结肠、直肠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58例患者中中分化腺癌36例(占62.07%),高于其他病理类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未转移患者2年存活率明显高于转移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肠癌并肠梗阻以左半结肠高发,中分化腺癌多见,高龄和发生转移的患者术后存活期限较短.

    作者:凌华钢;冷祯文;颜惠华;史坚强;徐醒;张刚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心理护理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172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住院病人按简单数字法随机分成对照组82例与实验组90例两组,对照组采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及常规护理,实验组除了常规的处理外,由经过专业培训的主管护师根据每位患者心理特点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分别于入院时、入院后第7天和第4周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进行评定.结果 实验组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在第4周时明显.结论 在临床治疗中,实施心理护理可有效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神经功能,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康复,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熊光;张润;柳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降钙素原动态检测对体表慢性溃疡患者感染诊断及预后的判断价值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rocacitonin,PCT)动态检测对慢性溃疡患者感染诊断及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 对收治的368例慢性溃疡患者,采集血液进行细菌培养,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血清中PCT含量,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血培养的阳性率为37.50%(138/368),PCT的阳性率为46.47%(171/368).PCT诊断以0.5ng/ml为阳性阈值,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0.76%(334/368)和72.55%(267/368),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0.82%(104/171)和82.74%(163/197);且血清中PCT含量较高的患者预后情况较差(P<0.05).结论 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对慢性溃疡患者的诊断及预后的判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朱美抒;刘海燕;朱美慧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气管粘膜损伤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观察外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b-bFGF)治疗气管粘膜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气管粘膜损伤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均先肌注0.5mg阿托品,30min后行常规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时,局部冲洗、吸引、清除积血及分泌物,发现活动性出血,经钳孔局部喷涂肾上腺素,治疗组在以上治疗基础上经钳孔局部喷洒rb-bFGF溶液,2次/d,5d后对两组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治疗组气管粘膜修复的有效率(100%)显著高于对照组(78.3%)(P<0.05);治疗组治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过程中,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局部喷洒rb-bFGF能明显提高气管粘膜损伤患者的治愈率,缩短治疗时间,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时立霞;徐连成;陈玉芹;孔令希;丁国云;陈文刚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降钙素原变化率的测定对细菌性肺炎的评估价值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变化率的测定对细菌性肺炎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住院治疗的细菌性肺炎患者72例,根据治疗效果分为治疗有效组(有效组)47例和治疗无效组(无效组)25例,对治疗有效组和无效组中的降钙素酶原变化及影响肺炎治疗效果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有效组治疗后3天及治疗后7天的降钙素酶原显著低于无效组的患者(P<0.05);年龄>65岁、心功能≥3级、COPD、糖尿病、肺部双侧受累(X线示)、菌血症、感染性休克和3天内降钙素酶原变化率<30%是影响细菌性肺炎治疗效果的危险因素;感染性休克、肺部双侧受累、3天内降钙素酶原变化率<30%及心功能≥3级是影响细菌性肺炎治疗效果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测定降钙素原变化率对细菌性肺炎的疗效评估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皖;吴赛君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复可托治疗儿童哮喘合并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疗效观察

    目的 研究复可托对儿童哮喘合并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法将收住院的296名哮喘合并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分为治疗组149例及对照组147例.两组均行吸入糖皮质激素(ICS)的基础治疗,或联合应用β受体激动剂(LABA)、白三烯受体拮抗剂(LTA)或者氨茶碱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用复可托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患儿哮喘及感染症状改善情况并对治疗前及治疗后患儿T细胞亚群的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治疗组在哮喘及呼吸道感染次数上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在咳嗽、喘息及发热方面的改善程度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CD+3、CD+4及CD+8;较治疗前均有提高(P<0.05),且与对照组相比其T细胞亚群变化程度更为明显.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哮喘合并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患儿使用复可托治疗后能有效改善哮喘及感染症状,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牛锦龙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个体化护理干预对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肾病尿蛋白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肾病(DN)患者疾病知识知晓率、尿蛋白水平及血糖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在医院接受前列地尔治疗的84例DN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性护理,观察组给予个性化护理干预,干预前后测定两组血糖、尿蛋白水平,并采用糖尿病测试问卷(DKT)对两组疾病知识进行测评.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干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尿素氮(BUN)、血肌酐(Scr)、24h尿蛋白(24hUab)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饮食方案、运动锻炼、血糖监测、并发症管理、药物治疗及总均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个体化护理干预可提高DN患者时疾病认知水平,提高患者治疗效果,降低患者血糖水平,改善患者肾功能.

    作者:颜秀娟;谢倩;孙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胡椒碱-阿霉素复合物合成及抗肿瘤研究

    目的 合成胡椒碱-阿霉素复合物,并探讨其抗肿瘤活性.方法 将胡椒碱-阿霉素复合物制备成纳米混悬体冻干制剂,体外培养肿瘤细胞,用MTT法考察胡椒碱-阿霉素复合物纳米混悬液冻干制剂对HEP@2细胞株、SMMC-7721/ADM细胞株、MCF-7/ADM细胞株、A549细胞株、B16细胞株、Hela细胞株、K562细胞株的抑制作用,并绘制抑制率-药物浓度曲线.结果 对7种肿瘤细胞均有抑制作用,且抑制作用比阿霉素组更强.结论 胡椒碱-阿霉素复合物对HEP2细胞株、SMMC-7721/ADM细胞株、MCF-7/ADM细胞株、A549细胞株、B16细胞株、Hela细胞株和K562细胞株生长有抑制作用,且抑制效果好于阿霉素.

    作者:刁依娜;蒋学华;邓璐霞;罗林 刊期: 2015年第01期

西部医学杂志

西部医学杂志

主管:川北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南充市中心医院

主办: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