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银杏注射液与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李智富;吴克欣;秦东健

关键词:银杏注射液, 低分子肝素, 联合方案, 脑梗死, 临床疗效
摘要:目的 研究银杏注射液与低分子肝素联合方案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08年10月至2013年10月间于本院进行治疗的128例脑梗死患者,将其分为治疗组和观察组各64例,治疗组患者给予银杏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与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①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治疗后的红细胞压积、全血比粘度及血小板聚集度的比较,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②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治疗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的神经缺损程度评分明显降低,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③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银杏注射液与低分子肝素联合案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好,能有效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是目前临床治疗脑梗死较为有效的方案之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西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经直肠超声诊断膀胱癌及术前T分期的临床评价

    目的 探讨经直肠彩色多普勒超声(TRUS-CDFI)在膀胱癌术前诊断及T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近三年采用TRUS检查85例疑是膀胱癌患者的超声声像图特征及术前超声分期,与术后病理诊断及分期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85例膀胱癌患者中,TRUS正确诊断82例,准确率96.47%,1例误诊为膀胱结石,误诊率1.18%,漏诊2例,漏诊率为2.35%.CDFI对膀胱癌动脉血流显示率为89.02%(73例);TRUS术前正确T分期78例,错误T分期4例,其中2例T1期误诊为T2期,1例T2期误诊为T3期,1例T3期误诊为T2期.术前T分期诊断准确率为95.12%(78例),其T1、T2、T3及T4分期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6.49%(55/57例)、80%(12/15例)、87.50%(7/8例)及100% (4/4例).结论 经直肠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膀胱癌及术前T分期准确率较高,临床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陈轸;彭开兵;李晓霞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散发期重症手足口病的临床特征及早期识别

    目的 分析流行期与散发期重症手足口病(HFMD)的早期临床特征间的差异,探讨其散发期重症HFMD早期识别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2012年1~7月我市重症HFMD 225例及2013年1~7月重症HFMD 85例,将其分为流行组与散发组,分析两组间9个早期临床特征间的差异.分析2013年同期5岁以下发热并伴随这些相关症状的患儿120例(终确诊重症HFMD11例),Logistic回归分析进展为重型HFMD的危险因素.结果 发病年龄、发热、精神差、呕吐、惊厥5个症状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典型皮疹在散发组发生率明显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惊跳、肢体抖动、意识改变在散发组发生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惊跳是5岁以下发热、精神差患儿进展为重型HFMD的危险因素.结论 散发期重症HFMD早期大多缺乏典型的皮疹;惊跳、肢体抖动、意识改变发生率高.惊跳是早期识别重症HFMD的重要临床特征.

    作者:张爱明;郑梅;朱小燕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后尿路感染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后尿路感染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泌尿外科2012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356例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治疗,运用SPSS 18.0统计软件包进行描述性统计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找出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后尿路感染情况及其危险因素.结果 尿路感染发生率为14.89%(53/356例).病原菌检出率为90.57%(48/53例),共检出49株,其中革兰阴性菌36株,占73.47%.糖尿病(OR=2.788,P=0.000)、术前因尿潴留行导尿术(OR=4.295,P=0.000)和术后留置尿管时间(OR=5.264,P=0.000)是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后尿路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术后尿路感染发生率较高,以革兰阴性菌为主,糖尿病、术前因尿潴留行导尿术和术后留置尿管时间是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术后尿路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

    作者:刘绍虔;米其武;张志刚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迷迭香酸干预下HBX基因对人肝癌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 研究迷迭香酸(Rosmarinic acid)对人肝癌HepG2细胞及稳定转染HBx基因的HepG2细胞(HepG2-X)增殖、侵袭力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HepG2及HepG2-X细胞,加入不同浓度用迷迭香酸处理后,用MTT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用细胞划痕和Transwell小室法测定对细胞迁移力的影响.结果 不同浓度迷迭香酸均能够抑制HepG2、HepG2-X细胞的增殖,且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各HepG2-X组细胞A值均明显高于HepG2细胞(P<0.05),显示HBX对HepG2细胞具有促进增殖作用.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细胞划痕愈合减缓(P<0.05),Transwell穿膜细胞数明显减少(P<0.05).且呈浓度依赖性.结论 迷迭香酸能够抑制肝癌HepG2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侵袭力,HBx在迷迭香酸的干预下能促进HepG2细胞凋亡的作用.

    作者:苏杰;姚杨;朱星枚;成碧萍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高黏度骨水泥在骨质疏松性胸腰椎体压缩骨折患者PVP手术中的效果

    目的 探讨高黏度骨水泥在骨质疏松性胸腰椎体压缩骨折患者PVP手术中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2012年本院收治的367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的方法分为高黏度骨水泥椎体成形系统治疗组179例和传统骨水泥椎体成形系统治疗组188例,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压缩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骨水泥渗漏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术后随访1~6个月,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压缩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与术前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2组患者术后VA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高黏度骨水泥组患者压缩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与传统骨水泥组患者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高黏度骨水泥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病率与传统骨水泥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结论 高黏度骨水泥及其椎体成形系统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体压缩骨折具有瞬间高黏度、骨水泥渗漏风险小、手术安全性高、操作简便、预后良好,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胡自强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后腹腔镜泌尿外科术后腹膜腔感染的细菌学分析

    目的 探讨后腹腔镜泌尿外科术后腹膜腔感染的病原菌分布以及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 选取后腹腔镜泌尿外科手术患者1142例.取术后腹膜腔感染的108例患者的腹水进行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108例发生腹膜腔感染的患者共检出病原菌118株,革兰阳性菌检出75株(63.56%),革兰阴性菌检出40株(33.90%),真菌检出3株(2.54%)).革兰阳性菌普遍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敏感,分别达到98.67%和97.33%,此外对氯霉素也较为敏感,达到70.67%;而普遍对青霉素、红霉素、庆大霉素的敏感性很低,仅为4.00%、8.00%和8.00%.革兰阴性菌普遍对头孢吡肟、亚胺培南、美罗培南以及环丙沙星敏感性较高,分别达到80.00%、67.50%、65.00%和60.00%;而对氯霉素、头孢哌酮/舒巴坦钠的敏感性则仅为7.50%.结论 导致后腹腔镜泌尿外科术后腹膜腔感染的病原菌种类较多,而且部分患者存在多重感染,而不同的病原菌对药物的敏感性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在明确患者发生感染早期,可以同时给予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敏感的抗菌药物联合应用以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那永刚;赵刚刚;尹传民;宋益挺;乐进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雷公藤多苷片与滋阴益肾活血方联合激素治疗IgA肾病临床效果比较

    目的 探讨雷公藤多苷片联合激素与滋阴益肾活血方联合激素治疗IgA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80例IgA肾病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强的松1.0mg/(kg·d),服用2个月后逐渐减量至10 mg/d,厄贝沙坦150mg/d治疗.研究组在此治疗基础上,加用滋阴益肾活血方治疗,对照组给予雷公藤多苷片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24小时尿蛋白定量、尿素氮、尿β2-MG、血浆白蛋白、血β2-MG、血肌酐和超敏C蛋白等指标和不良反应.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0% (P<0.05).随访3个月和半年,研究组的各指标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研究组不良反应率为8.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0%(P<0.05).结论 滋阴益肾活血方联合西药疗法治疗IgA肾病的临床效果更优,具有临床运用价值.

    作者:杨娜;梁祎;刘婷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丙氨酸转移酶初筛对献血合格率的影响

    目的 探讨进行丙氨酸转移酶(ALT)检测对献血合格率的影响,分析开展ALT筛查对提高用血安全的意义.方法 随机将2011年5387份血液标本作为观察组,随机抽2010年的4189份血液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未进行ALT初筛,观察组进行ALT初筛,比较两组血液废弃率以及第二次筛查的ALT不合格率.结果 观察组血液报废率为3.1%(167/5387份),对照组为5.71%(239/4189份),观察组的血液报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初筛后ALT不合格率为2.7%,经复检ALT不合格率为1.2%,对照组ALT复检不合格率为3.8%,观察组复检的ALT不合格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核酸检测等新技术广泛应用于血液筛查之前,对献血者献血前进行血液ALT初筛检测可有效降低ALT报废率,提高献血合格率,保障用血的安全性.

    作者:刘桂晔;许璐;陈正利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银杏注射液与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研究银杏注射液与低分子肝素联合方案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08年10月至2013年10月间于本院进行治疗的128例脑梗死患者,将其分为治疗组和观察组各64例,治疗组患者给予银杏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与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①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治疗后的红细胞压积、全血比粘度及血小板聚集度的比较,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②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治疗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的神经缺损程度评分明显降低,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③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银杏注射液与低分子肝素联合案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好,能有效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是目前临床治疗脑梗死较为有效的方案之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智富;吴克欣;秦东健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自我管理对院外抗病毒治疗HIV感染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自我管理对院外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HIV)感染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在我院艾滋病咨询处定点抗病毒治疗的40例艾滋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试验组开始使用抗病毒药物同时,实施自我管理教育.分别在实施自我管理教育前和实施自我管理教育12个月后对两组患者进行自我管理能力、生活质量评价.结果 实施自我管理教育前,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生活质量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自我管理教育后,试验组自我管理能力、生活质量指数均显著提高(均P<0.05).结论 自我管理教育能提高院外抗病毒治疗HIV感染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岳爽;吴桂芳;于晓燕;蒲蓉;周晓琼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后腹腔镜下肾切除术转手助腹腔镜与转开放手术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后腹腔镜肾切除术遇到困难时转手助腹腔镜与转开放手术两种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 分析由单一术者行后腹腔镜肾切除术遇到困难时改变手术方式43例.其中转手助腹腔镜手术组21例(A组);转开放手术组22例(B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手术效果的差别.比较C反应蛋白(CRP)及白细胞介素6(IL-6)浓度的变化.结果 43例改变手术方式病例均顺利完成,A、B两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124.1±22.5)和(154.1±30.5)min(P<0.05),平均出血量分别为(132.0士31.4)和(344.1士72.3)ml(P<0.01),平均切口长度分别为(6.5±0.6)和(17.1±2.6)cm(P<0.01),平均肠功能恢复时间(40.5±13.6)和(50.1±15.6)h(P<0.05),平均下床活动时间分别为(49.2±26.0)和74.1±27.2)h(P<0.05),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6.4±1.5)和(10.7±2.6)d(P<0.01),CRP术后1d(20.33±8.29)和(68.31±16.05) mg·L-1 (P<0.01),术后3d(16.87±7.51)和(46.13±12.92) mg·L-1(P<0.01),IL-6术后1d(25.76±17.78)和(39.29±16.55)ng· L-1(P<0.01),术后3d(15.43士5.39)和(29.78±10.56) ng·L-1(P<0.01).结论 后腹腔镜肾切除术遇到困难时,合理选择病例,转手助腹腔镜手术可作为一项安全的选择,较转开放手术组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

    作者:赵国斌;孔雁萍;唐玉红;张秀梅;李向东;苗文隆;凌海滨;苏宏伟;张潮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健康种植体周围龈下微生物多样性研究

    目的 研究正常种植体周围龈下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为牙种植术后进行临床维护与干预提供微生物学依据.方法 采用PCR-DGGE技术初步对收集到的种植术后3个月正常种植体周围龈沟液及邻近天然牙龈沟液中的微生物群落进行多样性分析,成像后切取34条优势条带,将克隆测序获得的16SrDNA序列提交GenBank数据库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克隆结果显示所检测到的微生物群落可分为17个不同的种属,其中包括有厌氧菌、需氧菌、真菌等,同时发现有牙周可疑致病菌的存在.结论 种植体植入口腔这一复杂的微生态环境中,各微生物群落在各时期均维持一定的动态平衡能防止种植体周围炎的发生.

    作者:陈一;陈新;钟科;孙勇;廖丽斐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关节镜滑膜切除术治疗老年人髌股关节炎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滑膜切除术治疗髌股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骨科就诊的髌股关节炎患者103例130个膝关节(单侧76例,双侧27例).所有患者均行关节镜下滑膜切除术.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实行的膝关节评分(HSS评分)对患者行术前和术后评分.HSS评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疼痛(30分)、功能(22分)、活动(18分)、稳定性(10分)以及减分项目.结果 治疗前HSS评分为(64.12±5.39)分,疼痛评分为(11.32±5.64)分,功能评分为(12.73±4.34)分,活动评分为(15.23±1.84)分;治疗后HSS评分为(86.34±11.45)分,疼痛评分为(21.98±3.72)分,功能评分为(18.84±43.98)分,活动评分为(15.60±2.49)分.治疗前后HSS评分、疼痛和功能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活动程度评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关节镜下滑膜切除术治疗髌股关节炎切口较小,对患者的创伤小,恢复较快,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杨益民;任珩;王卫友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入院视频宣教的应用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视频辅助入院宣教在腹腔镜病房新病人入院宣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便利取样方法,选取腹腔镜病房2013年11月新入院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口述讲解进行一对一宣教;观察组采用一对一视频辅助入院宣教形式,患者及家属观看入院宣教视频,观看结束后护士针对不清楚的问题进行解答.统计分析两组在宣教时间、护士病员及对入院宣教满意度的差异.结果 实验组患者宣教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病员及护士对入院宣教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视频入院宣教的形式充分应用了多媒体的功能,能增加患者的视听效果及兴趣,有助于患者尽快熟悉和适应环境,消除陌生感,减轻焦虑,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节约了宣教时间,降低了护士工作强度,减轻了护士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提高了护士对工作的满意度,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推广价值.

    作者:曹永;唐红英;李建伟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超激光疼痛治疗仪治疗椎管内麻醉后腰背疼痛的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超激光疼痛治疗仪(简称SL)照射治疗椎管内麻醉后引起腰背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椎管内麻醉后腰背疼痛患者80例,随机分为SL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SL治疗组采用SL照射疗法并辅以常规非甾体抗炎药,对照组采用常规非甾体抗炎药并辅以静卧加局部热敷.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变化、疼痛消失时间及治疗次数和复发率的差异.结果 两组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后,两组在VAS评分下降率、疼痛消失时间及治疗次数和复发率上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 采用SL照射治疗椎管内麻醉后腰背痛,可明显消除疼痛症状,减少治疗时间和治疗次数,降低疼痛复发率,明显优于常规的治疗.同时,SL照射治疗又具有安全性高、可控性高、无侵袭性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蒯卫华;杨璐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PVP在骨质疏松性T6以上胸椎严重压缩骨折患者中的疗效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在骨质疏松性T6以上胸椎严重压缩骨折患者中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在2012年11月~2014年1月期间我院接收治疗的10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的治疗方式,将10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0人,采用PVP(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对照组50人,采用保守治疗.并对两组患者进行术后随访调查.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及术后1周和3、6个月内的腰背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1] (VAS)以及脊柱后凸Cobb's角、并发症等临床结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1周及3、6个月的VAS与对照组的患者比较均有明显降低,两组患者VAS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Cobb's角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较为显著,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胸腰部疼痛的症状.可以在临床上广泛的推广应用.

    作者:周亮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集束化护理预防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集束化护理干预预防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效果.方法 将213例使用呼吸机的患者按照住院治疗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109例、对照组10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集束化护理干预,在患者转出ICU时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观察组患者VAP发生率、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呼吸机使用时间、住ICU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ICU内对使用呼吸机患者采用集束化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预防VAP的发生,降低患者病死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缩短患者呼吸机使用时间和住ICU的时间,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作者:王玲;张永利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整体护理对慢性肾损伤患者负性情感的影响

    目的 探讨整体护理服务对慢性肾损伤患者的负性情感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3年8月期间确诊为慢性肾损伤的患者122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1例,研究组给予整理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比较两种护理措施对患者负性情感的影响以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8348、7.8533,P<0.01);研究组患者日常活动能力改善情况及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6233、10.1667,均P<0.01).结论 整体护理可以更好地帮助慢性肾损伤患者减少负性情感,并可提高其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郭依桂;廖永红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经皮肾镜双导管Cyberwand碎石术的麻醉方式选择

    目的 探讨经皮肾镜双导管Cyberwand碎石术更合适的麻醉方法及其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1月至2013年10月择期行经皮肾镜双导管Cyberwand碎石术68例肾结石患者的麻醉临床资料,随机分为硬膜外组和气管插管全麻组,各34例.观察两组麻醉前、麻醉后15分钟、俯卧位后、灌注碎石30min、灌注碎石60min、术毕几个时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中心静脉压(CVP)的变化及不良反应与处理.结果 全麻组MAP、HR显得相对稳定,而硬膜外组俯卧位后MAP明显下降(P<0.05),灌注碎石30min、60min时HR明显增快,与麻醉前和全麻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毕时CVP较麻醉前明显上升(P<0.05);不良反应硬膜外组高于全麻组(P<0.05).结论 经皮肾镜Cyberwand碎石术患者选择气管插管全麻比硬膜外麻更为稳定、安全、舒适,是一种理想的麻醉方式.

    作者:皮名芳;陈春;胡敬祖;林雷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不同蛋白质饮食对慢性肾病患者肾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不同蛋白质饮食对慢性肾病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100例慢性肾脏病(CKD)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根据每日蛋白质摄入量(DPI)的不同将CKD患者分为优质低蛋白饮食(LPD)组50例:DPI为0.60±0.06g·kg-1·d-1;正常蛋白组50例:DPI为1.0±0.07 g·kg-1·d-1,观察两组的临床症状、血尿素氮(BUN)、肌酐(SCr)、24h尿蛋白(UPro)和白蛋白等.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Scr、BU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蛋白排泄量和白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进一步减低蛋白饮食对慢性肾病患者的肾功能具有保护作用,可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有效降低慢性肾病患者肾功的进展速度,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郭全付;毛焕东;乌新春;刘欣;马新宇;吴丽娜;高书华;张艳玲 刊期: 2015年第02期

西部医学杂志

西部医学杂志

主管:川北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南充市中心医院

主办: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