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名芳;陈春;胡敬祖;林雷
目的 探讨集束化护理干预预防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效果.方法 将213例使用呼吸机的患者按照住院治疗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109例、对照组10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集束化护理干预,在患者转出ICU时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观察组患者VAP发生率、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呼吸机使用时间、住ICU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ICU内对使用呼吸机患者采用集束化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预防VAP的发生,降低患者病死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缩短患者呼吸机使用时间和住ICU的时间,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作者:王玲;张永利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是否需要常规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年收治合并糖尿病的腹股沟疝手术患者96例,其中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患者36例(A组);未使用抗生素患者60例(B组).比较和评价两组患者术后体温、血液检查、切口的愈合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切口均愈合良好,手术前后外周血象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及体温的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患者行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只要在围手术期控制好血糖水平,勿需常规性使用抗生素.
作者:黄卫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设计并构建含分子内佐剂的流感病毒多表位核酸疫苗CTB-Eg,初步研究其在HEK293T细胞中的转染效率.方法 通过生物信息学软件设计并合成了含分子内佐剂的流感病毒多表位基因CTB-Eg,将其插入真核载体pEGFP-C2中,获得了重组质粒pEGFP-C2/CTB-Eg;用脂质体法转染HEK293T细胞,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和PCR法检测其转染效率.结果 成功构建了真核表达质粒pEGFP-C2/CTB-Eg,且该重组质粒能在HEK293T细胞中瞬时转染,转染效率在50%~70%之间.结论 本研究成功设计、构建了CTB-Eg融合基因,其在HEK293T细胞中转染效率较高,为流感病毒多表位核酸疫苗CTB-Eg在小鼠体内的抗病毒作用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
作者:寇静远;潘兴;李婉宜;邝玉;周琳琳;杨靖;石新丽;陆顺顺;黄筱钧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肾缺血再灌注损伤(ren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IRI)大鼠模型足细胞的损伤,并对其损伤机制进行初步研究.方法 雄性SD大鼠42只,随机分为正常组(n=5)、假手术组(n=5)和模型组(n=32),模型组下设IRI后1h、6h、12h、24h 4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8只大鼠.通过阻断大鼠双侧肾脏血流构建肾IRI模型.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各组大鼠的肾功能,流式细胞仪检测血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变化,糖原染色(periodic Acid Schiff,PAS)了解肾脏病理损害,通过透射电镜观察足细胞损伤情况.结果 在IRI大鼠模型中,我们发现了明显的足细胞损伤现象,即足细胞减少,足突消失,基底膜增厚.同时观察到,随着缺血再灌注后时间的延长,大鼠肌酐、尿素氮水平逐渐升高,红细胞中ROS荧光强度阳性率逐渐升高,肾小管出现不同程度的管腔扩张、变性与坏死,间质炎性细胞浸润、充血水肿等.相关性分析发现,红细胞ROS荧光强度阳性率与肾小管损伤评分、肌酐、尿素氮水平成正相关,与足细胞计数呈负相关.结论 肾IRI早期足细胞就可出现明显的损伤,同时伴有血ROS荧光强度阳性率明显上升;血ROS的变化可能参与了肾IRI足细胞损伤及病理损害的过程.
作者:艾娜;谢席胜;王强;龙琼先;王彦江;夏梦迪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不同蛋白质饮食对慢性肾病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100例慢性肾脏病(CKD)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根据每日蛋白质摄入量(DPI)的不同将CKD患者分为优质低蛋白饮食(LPD)组50例:DPI为0.60±0.06g·kg-1·d-1;正常蛋白组50例:DPI为1.0±0.07 g·kg-1·d-1,观察两组的临床症状、血尿素氮(BUN)、肌酐(SCr)、24h尿蛋白(UPro)和白蛋白等.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Scr、BU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蛋白排泄量和白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进一步减低蛋白饮食对慢性肾病患者的肾功能具有保护作用,可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有效降低慢性肾病患者肾功的进展速度,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郭全付;毛焕东;乌新春;刘欣;马新宇;吴丽娜;高书华;张艳玲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寰枢关节半脱位规范化诊断方法,尤其是FSE PDWI和T2WI STIR序列在诊断寰枢关节半脱位中的价值.方法 对31例有颈部活动受限、X线或CT检查发现齿状突偏移≥1mm患者,应用FSE PDWI和T2WISTIR序列对寰枢关节进行扫描.评价翼状韧带、横韧带损伤情况,结合临床对寰枢关节损伤情况进行分析,以指导临床治疗.结果 本组患者均未发现横韧带形态及信号改变.23例翼状韧带呈均匀低信号,其中4例有增粗表现;8例翼状韧带增粗合并信号增高.所有患者均未见寰枢椎骨质骨折和脊髓受压损伤征象,保守治疗后效果良好.结论 FSE PDWI联合T2WI STIR序列对寰枢关节韧带损伤显示良好.对齿状突偏移≥1mm而怀疑寰枢关节半脱位患者有鉴别诊断价值,可以作为寰枢关节半脱位规范化诊断方法的选择.
作者:谢再明;王兆杰;何建垣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银杏注射液与低分子肝素联合方案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08年10月至2013年10月间于本院进行治疗的128例脑梗死患者,将其分为治疗组和观察组各64例,治疗组患者给予银杏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与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①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治疗后的红细胞压积、全血比粘度及血小板聚集度的比较,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②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治疗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的神经缺损程度评分明显降低,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③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银杏注射液与低分子肝素联合案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好,能有效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是目前临床治疗脑梗死较为有效的方案之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智富;吴克欣;秦东健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进行丙氨酸转移酶(ALT)检测对献血合格率的影响,分析开展ALT筛查对提高用血安全的意义.方法 随机将2011年5387份血液标本作为观察组,随机抽2010年的4189份血液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未进行ALT初筛,观察组进行ALT初筛,比较两组血液废弃率以及第二次筛查的ALT不合格率.结果 观察组血液报废率为3.1%(167/5387份),对照组为5.71%(239/4189份),观察组的血液报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初筛后ALT不合格率为2.7%,经复检ALT不合格率为1.2%,对照组ALT复检不合格率为3.8%,观察组复检的ALT不合格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核酸检测等新技术广泛应用于血液筛查之前,对献血者献血前进行血液ALT初筛检测可有效降低ALT报废率,提高献血合格率,保障用血的安全性.
作者:刘桂晔;许璐;陈正利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糖尿病肾病全球患病率呈上升趋势,与肥胖、基因、低度炎症反应等多种因素相关,目前已成为威胁人类寿命的严重疾病.2007年NKF和2012年KDIGO的指南,对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与分期,病情、进展和预后评估,治疗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解析,为我国糖尿病肾病规范化诊断和治疗提供了一个范本.本文对其指南解析的同时强调临床规范化治疗的必要性,建议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制定规范化的治疗方案,着重评述血糖控制、饮食控制及其他生活方式管理、血压控制和RAAS干预、心血管疾病、药物管理和检查安全问题、开始肾脏替代治疗的时机等方面建立统一有效的综合治疗.
作者:于睿超;汤曦;付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后腹腔镜泌尿外科术后腹膜腔感染的病原菌分布以及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 选取后腹腔镜泌尿外科手术患者1142例.取术后腹膜腔感染的108例患者的腹水进行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108例发生腹膜腔感染的患者共检出病原菌118株,革兰阳性菌检出75株(63.56%),革兰阴性菌检出40株(33.90%),真菌检出3株(2.54%)).革兰阳性菌普遍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敏感,分别达到98.67%和97.33%,此外对氯霉素也较为敏感,达到70.67%;而普遍对青霉素、红霉素、庆大霉素的敏感性很低,仅为4.00%、8.00%和8.00%.革兰阴性菌普遍对头孢吡肟、亚胺培南、美罗培南以及环丙沙星敏感性较高,分别达到80.00%、67.50%、65.00%和60.00%;而对氯霉素、头孢哌酮/舒巴坦钠的敏感性则仅为7.50%.结论 导致后腹腔镜泌尿外科术后腹膜腔感染的病原菌种类较多,而且部分患者存在多重感染,而不同的病原菌对药物的敏感性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在明确患者发生感染早期,可以同时给予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敏感的抗菌药物联合应用以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那永刚;赵刚刚;尹传民;宋益挺;乐进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视频辅助入院宣教在腹腔镜病房新病人入院宣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便利取样方法,选取腹腔镜病房2013年11月新入院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口述讲解进行一对一宣教;观察组采用一对一视频辅助入院宣教形式,患者及家属观看入院宣教视频,观看结束后护士针对不清楚的问题进行解答.统计分析两组在宣教时间、护士病员及对入院宣教满意度的差异.结果 实验组患者宣教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病员及护士对入院宣教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视频入院宣教的形式充分应用了多媒体的功能,能增加患者的视听效果及兴趣,有助于患者尽快熟悉和适应环境,消除陌生感,减轻焦虑,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节约了宣教时间,降低了护士工作强度,减轻了护士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提高了护士对工作的满意度,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推广价值.
作者:曹永;唐红英;李建伟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流行期与散发期重症手足口病(HFMD)的早期临床特征间的差异,探讨其散发期重症HFMD早期识别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2012年1~7月我市重症HFMD 225例及2013年1~7月重症HFMD 85例,将其分为流行组与散发组,分析两组间9个早期临床特征间的差异.分析2013年同期5岁以下发热并伴随这些相关症状的患儿120例(终确诊重症HFMD11例),Logistic回归分析进展为重型HFMD的危险因素.结果 发病年龄、发热、精神差、呕吐、惊厥5个症状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典型皮疹在散发组发生率明显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惊跳、肢体抖动、意识改变在散发组发生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惊跳是5岁以下发热、精神差患儿进展为重型HFMD的危险因素.结论 散发期重症HFMD早期大多缺乏典型的皮疹;惊跳、肢体抖动、意识改变发生率高.惊跳是早期识别重症HFMD的重要临床特征.
作者:张爱明;郑梅;朱小燕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围手术期吡柔比星(THP)预防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复发的可行性.方法 随机选择80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治疗组38例,术前15min吡柔比星30 mg+5%葡萄糖30 ml膀胱灌注,术前观察膀胱肿瘤,黏膜染色区并分别切除留取病理,术后24小时内继续给予即刻吡柔比星化疗一次.对照组42例无术前灌注和即刻灌注,TUR-Bt术后留取肿瘤基底部病理.80例患者术后1周开始行吡柔比星规律化疗,行尿脱落细胞、泌尿系彩超、膀胱镜检查观察复发随访2年.结果 8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治疗组38例肿瘤全部染色;肿瘤合并黏膜区21处染色,病理证实原位癌9处;对照组偶发现1处,膀胱原位癌阳性;肿瘤基底部病理阴性.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年治疗组1例复发,对照组复发8例,两组复发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灌注吡柔比星能够定位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中伴随的膀胱原位癌并指导术中切除,预防肿瘤复发.
作者:王彩军;陆东权;张龙;李强;魏雪峰;张志杰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与血液灌流联合治疗,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择8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采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分别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血白蛋白(ALb)指标,并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CRP和TNF-α以及IL-6、SCr、ALb、BU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各个因子水平出现明显变化,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中,各个因子水平与治疗前后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存在明显的微炎症症状,对患者采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能够有效地清除患者的炎症介质,改善患者症状,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颜怀荣;东阳;程悦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院前急救对急危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纳入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76例,其中38例通过120出诊并经院前急救接送住医院,设立为观察组,其余38例为自行到医院或拒绝院前救治者,设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从服毒到洗胃时间、阿托品化时阿托品用量、CHF活力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及发生中间综合征、阿托品中毒、心脏损害、呼吸衰竭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从服毒到洗胃时间、阿托品化时阿托品用量、CHF活力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发生中间综合征、阿托品中毒、心脏损害、呼吸衰竭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急危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实施院前急救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AOPP抢救的成功率.
作者:袁旭琼;文宗碧;李贞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便秘对混合痔患者术后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行混合痔手术的患者100例分为观察组(混合痔伴便秘患者)和对照组(混合痔患者),每组50例,对两组患者术后均做常规护理,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各时间段大便性状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后第一次排便困难且排便疼痛、便血、肛门坠胀较对照组明显(P<0.05),手术后7天两组并发症无差异(P>0.05),随后逐渐缓解.结论 便秘对混合痔患者手术效果产生不良影响,主要表现为创面愈合时间长,应尽早改善排便情况,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刘惠敏;毛国红;曾科;聂帆;贾慧敏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皮质下缺血性血管性疾病(subcortical ischemic vascular disease,SIVD)伴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患者血尿酸(Uric acid,UA)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按入院先后顺序,依据认知功能评定结果及相应的诊断标准将皮质下缺血性血管性疾病患者60例分为两组:30例血管性轻度认知功能障碍(vascular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VMCI)患者(VMCI组)和30例认知功能正常患者(对照组).取患者外周血,分离血清,检测血清UA水平,对所得数据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VMCI组血清U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不同性别SIVD患者血清UA水平与MoCA评分呈负相关,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尿酸血症可能是皮质下缺血性血管性疾病伴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病理机制之一.
作者:陈小容;聂本刚;曾春;王秀容;方登富;陈秋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如何对院外带入压疮的老年患者进行更高效快捷地监控和治疗,促进压疮的愈合,提升其生活质量.方法 建立健全院外带入压疮的管理制度及监控流程(以下简称“院外压疮管理及监控”),进一步贯彻执行压疮的三级管理,由科室对其进行动态观察,定期上报,护理部进行追踪监测,形成规范的报告流程.比较实施院外压疮管理及监控前半年内收治的322例、后半年内收治的282例老年患者的院外带入压疮的好转情况.结果 实施前后各半年的压疮好转率分别为76.09%和86.52%,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规范的院外压疮管理及监控能有效提升和保障护理工作质量,使老年患者院外带入压疮的好转率得到快速提高,从而减少患者的痛苦,大大提升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周倩;宋锦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连续性肾替代治疗联合血液灌流对重症感染所致急性肾损伤(AKI)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在2009年2月~2013年8月来我院进行治疗重症感染引起AKI的患者中抽取98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治疗组5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间歇性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组患者给予连续性肾替代治疗联合血液灌流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治疗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肾功能的恢复时间均小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性肾替代治疗联合血液灌流治疗能有效清除血液内的有害物质,起到保护肾脏,促进肾功恢复的作用,临床疗效优于间歇性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利于患者机体的恢复,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曾蜀春;简讯;胡诗德;肖胜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比较两种关闭拔牙间隙方法在正畸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1年2月~2011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68例正畸治疗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应用标准方丝弓关闭拔牙间隙,实验组患者应用滑动直丝弓关闭拔牙间隙,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耐受度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中切牙伸长距离及转矩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治疗疗程及复诊时间亦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的耐受度及并发症发生率亦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均P<0.05).结论 滑动直丝弓在正畸治疗中关闭拔牙间隙治疗效果较好,可明显提高疗效,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临床应用推广价值.
作者:马海萍 刊期: 2015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