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蜀春;简讯;胡诗德;肖胜
目的 探讨肾缺血再灌注损伤(ren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IRI)大鼠模型足细胞的损伤,并对其损伤机制进行初步研究.方法 雄性SD大鼠42只,随机分为正常组(n=5)、假手术组(n=5)和模型组(n=32),模型组下设IRI后1h、6h、12h、24h 4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8只大鼠.通过阻断大鼠双侧肾脏血流构建肾IRI模型.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各组大鼠的肾功能,流式细胞仪检测血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变化,糖原染色(periodic Acid Schiff,PAS)了解肾脏病理损害,通过透射电镜观察足细胞损伤情况.结果 在IRI大鼠模型中,我们发现了明显的足细胞损伤现象,即足细胞减少,足突消失,基底膜增厚.同时观察到,随着缺血再灌注后时间的延长,大鼠肌酐、尿素氮水平逐渐升高,红细胞中ROS荧光强度阳性率逐渐升高,肾小管出现不同程度的管腔扩张、变性与坏死,间质炎性细胞浸润、充血水肿等.相关性分析发现,红细胞ROS荧光强度阳性率与肾小管损伤评分、肌酐、尿素氮水平成正相关,与足细胞计数呈负相关.结论 肾IRI早期足细胞就可出现明显的损伤,同时伴有血ROS荧光强度阳性率明显上升;血ROS的变化可能参与了肾IRI足细胞损伤及病理损害的过程.
作者:艾娜;谢席胜;王强;龙琼先;王彦江;夏梦迪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围手术期吡柔比星(THP)预防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复发的可行性.方法 随机选择80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治疗组38例,术前15min吡柔比星30 mg+5%葡萄糖30 ml膀胱灌注,术前观察膀胱肿瘤,黏膜染色区并分别切除留取病理,术后24小时内继续给予即刻吡柔比星化疗一次.对照组42例无术前灌注和即刻灌注,TUR-Bt术后留取肿瘤基底部病理.80例患者术后1周开始行吡柔比星规律化疗,行尿脱落细胞、泌尿系彩超、膀胱镜检查观察复发随访2年.结果 8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治疗组38例肿瘤全部染色;肿瘤合并黏膜区21处染色,病理证实原位癌9处;对照组偶发现1处,膀胱原位癌阳性;肿瘤基底部病理阴性.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年治疗组1例复发,对照组复发8例,两组复发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灌注吡柔比星能够定位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中伴随的膀胱原位癌并指导术中切除,预防肿瘤复发.
作者:王彩军;陆东权;张龙;李强;魏雪峰;张志杰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与血液灌流联合治疗,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择8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采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分别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血白蛋白(ALb)指标,并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CRP和TNF-α以及IL-6、SCr、ALb、BU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各个因子水平出现明显变化,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中,各个因子水平与治疗前后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存在明显的微炎症症状,对患者采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能够有效地清除患者的炎症介质,改善患者症状,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颜怀荣;东阳;程悦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多探头联合应用诊断肾动脉狭窄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85例肾动脉狭窄患者分别用腹部探头、心脏探头检查,检测肾脏动脉起始段血管内径、血流灌注情况、收缩期峰值流速、阻力指数等,并对比分析检查结果.结果 85例患者肾动脉狭窄支数为93支,腹部探头+腹部大血管切面检出率57.0%(53/93),检查时间(8.4±4.2)min;腹部探头+腹部横切面+肾脏冠状切面检出率65.6%(61/93),检查时间(8.9±3.6)min;心脏探头+腹部探头+腹部横切面检出率74.2%(69/93),检查时间(9.0±5.7)min;心脏探头+腹部探头+腹部横切面+肾脏冠状切面检出率81.2%(76/93),检查时间(10.5±4.5)min.四种检查方法检出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三种检查方法检查时间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探头多切面联合应用具有优势互补的特点,较单一腹部探头单一切面检查能显著提高肾动脉狭窄的检出率,检查及时、准确,可重复操作,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龙滨;周淼;陈志刚;李煜华;张莉;王玲;李漪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5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在常规血液透析护理的基础上进行认知行为干预,分别在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发放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以及简明健康调查问卷(SF-36).结果 干预前SAS和SDS评分明显高于干预后(P<0.05),干预后患者生活质量在躯体功能(PF)、健康问题导致的角色受限(RP)、躯体疼痛(BP)、生命活力(VT)、社交功能(SF)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P<0.05).结论 认知行为干预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作者:黄丽;赖静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设计并构建含分子内佐剂的流感病毒多表位核酸疫苗CTB-Eg,初步研究其在HEK293T细胞中的转染效率.方法 通过生物信息学软件设计并合成了含分子内佐剂的流感病毒多表位基因CTB-Eg,将其插入真核载体pEGFP-C2中,获得了重组质粒pEGFP-C2/CTB-Eg;用脂质体法转染HEK293T细胞,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和PCR法检测其转染效率.结果 成功构建了真核表达质粒pEGFP-C2/CTB-Eg,且该重组质粒能在HEK293T细胞中瞬时转染,转染效率在50%~70%之间.结论 本研究成功设计、构建了CTB-Eg融合基因,其在HEK293T细胞中转染效率较高,为流感病毒多表位核酸疫苗CTB-Eg在小鼠体内的抗病毒作用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
作者:寇静远;潘兴;李婉宜;邝玉;周琳琳;杨靖;石新丽;陆顺顺;黄筱钧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寰枢关节半脱位规范化诊断方法,尤其是FSE PDWI和T2WI STIR序列在诊断寰枢关节半脱位中的价值.方法 对31例有颈部活动受限、X线或CT检查发现齿状突偏移≥1mm患者,应用FSE PDWI和T2WISTIR序列对寰枢关节进行扫描.评价翼状韧带、横韧带损伤情况,结合临床对寰枢关节损伤情况进行分析,以指导临床治疗.结果 本组患者均未发现横韧带形态及信号改变.23例翼状韧带呈均匀低信号,其中4例有增粗表现;8例翼状韧带增粗合并信号增高.所有患者均未见寰枢椎骨质骨折和脊髓受压损伤征象,保守治疗后效果良好.结论 FSE PDWI联合T2WI STIR序列对寰枢关节韧带损伤显示良好.对齿状突偏移≥1mm而怀疑寰枢关节半脱位患者有鉴别诊断价值,可以作为寰枢关节半脱位规范化诊断方法的选择.
作者:谢再明;王兆杰;何建垣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尿中性粒细胞明胶酶载脂蛋白(NGAL)和肾损伤分子1(KIM-1)在对比剂肾病诊断中的效果,探究水化治疗在对比剂肾病(CIN)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2年5月到2014年5月2年间在我院进行手术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160例,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水化治疗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对患者性别、年龄、患病情况以及用药量的基本信息进行收集;水化治疗组从PCI术前6小时给予静脉补液至术后12小时为止;采用ELISA法检测尿液中NGAL和KIM-1的含量;测定术前、术后3天、7天的血清肌酐(Scr)、和尿β2微球蛋(β2-MG)含量以及CIN的发病率.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对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患病情况以及用药量信息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数据比较,差异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对比研究.在术后12小时两组患者NGAL和KIM-1含量显著增高,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Scr和β2-MG的含量仅在术后3天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它时间点不具有统计学意义.CIN发病率水化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GAL和KIM-1是诊断CIN的重要指标.水化疗法对CIN有积极的预防作用.
作者:郑静;潘险峰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经尿道双极等离子电切术(transurethral plasmakinetic resection of prostate,PKR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BPH患者168例的临床资料,根据采用的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PKRP组(98例)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prostate,TURP)组(7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除腺体组织重量、术中出血量、术后膀胱冲洗时间、住院时间、术前及术后3个月的主观症状评分[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nternational prostate symptom scores,IPSS)、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QOL)]、客观检查结果[大尿流率(maximum flow-rate,Qmax)及残余尿量(residual urine volume,RUV)]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PKRP组的手术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TURP组,PKRP组的术中出血量较TURP组减少,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在术中所切除的前列腺腺体组织重量及术后膀胱冲洗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IPSS、Qmax、QOL及RUV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IPSS评分均较术前有显著降低,Qmax明显增高,PVR明显减少(P<0.05).术后1年内的并发症观察示:PKRP组无一例发生尿道电切综合征(transurethral resection sybdrome,TURS),TURP组中有10例患者发生TURS,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输血及尿道狭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KRP和TURP均是治疗BPH的手术方法,两者具有相同的治疗效果,但相较TURP而言,PKRP所需的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且出现TURS的风险更低.因此对于BPH患者,PKRP具有良好应用前景.
作者:张孝雄;吴健;罗德毅;吕胜;郭川;魏鑫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院前急救对急危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纳入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76例,其中38例通过120出诊并经院前急救接送住医院,设立为观察组,其余38例为自行到医院或拒绝院前救治者,设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从服毒到洗胃时间、阿托品化时阿托品用量、CHF活力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及发生中间综合征、阿托品中毒、心脏损害、呼吸衰竭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从服毒到洗胃时间、阿托品化时阿托品用量、CHF活力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发生中间综合征、阿托品中毒、心脏损害、呼吸衰竭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急危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实施院前急救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AOPP抢救的成功率.
作者:袁旭琼;文宗碧;李贞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是否需要常规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年收治合并糖尿病的腹股沟疝手术患者96例,其中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患者36例(A组);未使用抗生素患者60例(B组).比较和评价两组患者术后体温、血液检查、切口的愈合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切口均愈合良好,手术前后外周血象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及体温的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患者行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只要在围手术期控制好血糖水平,勿需常规性使用抗生素.
作者:黄卫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使用N-乙酰半胱氨酸(NAC)治疗放射性肺损伤的临床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 将100例放射性肺损伤患者随机平均分为甲基强的松龙治疗组(对照组)和甲强龙+N-乙酰半胱氨酸治疗组(治疗组),每组50例,疗程14天.4周后观察2组临床疗效.并分别于第1天和第14天观察血浆TNF-α、IL-6、TGF-β1和CRP水平变化.结果 4周后甲强龙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8%,甲强龙+N-乙酰半胱氨酸治疗组为88%,两组间临床疗效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461,P<0.05).2治疗组在第1天时血浆TNF-α、IL-6、TGF-β1和CRP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在第14天时,2治疗组血浆TNF-α、IL-6、TGF-β1和CRP水平较前明显下降,各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同时,与甲强龙治疗组相比甲强龙+N-乙酰半胱氨酸组血浆TNF-α、IL-6、TGF-β1和CRP水平下降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本研究发现在常规使用甲强龙治疗的基础上加用N-乙酰半胱氨酸进行辅助治疗,能有效减轻放射性肺损伤的临床症状,同时降低血浆TNF-α、IL-6、TGF-β1和CRP水平.N-乙酰半胱氨酸对于放射性肺损伤有保护作用,可常规应用于临床治疗.
作者:曾凡洪;欧阳刚;陈章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金属网底托槽与微蚀刻底托槽在正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并对比不同托槽体外粘结强度和佳粘结时间.方法 120例正畸患者,随机分为金属网底托槽组和微蚀刻底托槽组,每组60例,并于粘结后5 min,30min和60 min实施结扎,对比患者第一次复诊时托槽的脱落状况.然后收集120颗正畸的第一前磨牙进行体外实验,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60颗.采用上述的方法粘结不同的底板,A组粘结金属网底托槽,B组粘结微蚀刻底托槽,每组在不同的时间点实施的抗剪切强度测定(SBS)和粘结剂的残留指数(ARI)检测.结果 两组组内随着托槽的粘结时间的延长,在患者第一次复诊时托槽的脱落率具有一定的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的托槽脱落率经比较,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体外实验显示,在一定的时间内,SBS也呈现逐渐增大的趋势,在24h时的粘结的强度大,与其他的时间点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大于0的ARI得分分别有93.3%与88.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金属网底托槽以及微蚀刻底托槽在临床正畸时应用效果差异不大,均可满足正畸需要,医师可在粘结后5min进行力加载.
作者:经毓瑛;武伟;杨丕山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颅脑损伤围手术期引起凝血机制异常的原因及特点,探讨其危险因素,寻求针对性处理措施.方法 分析住院神经外科39例行开颅手术后出现凝血象明显异常的颅脑损伤病例,统计术前、术中及术后凝血象中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的数据,结合术中输血量、输液量及术前格拉斯哥(GCS)评分,使用统计学分析软件,找出国手术期凝血机制异常的原因.结果 术中输血> 1500ml或者输液>3000ml的病例,术中及术后的PT和APTT均明显延长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术中的变化结果为明显;术前GCS3~8分的病例出现凝血异常的情况明显高于GCS9~12分组;12例于7天内死亡,总死亡率为31%,其中GCS3~8分的有11例,占GCS3~8分病例组的55%,远高于文献统计重型颅脑损伤死亡率(27%).结论 引起围手术期凝血异常的原因较多,合并凝血异常的颅脑损伤病例死亡率较高,需重视并采取针对性措施,避免不良后果.
作者:黄警锐;刘科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高黏度骨水泥在骨质疏松性胸腰椎体压缩骨折患者PVP手术中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2012年本院收治的367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的方法分为高黏度骨水泥椎体成形系统治疗组179例和传统骨水泥椎体成形系统治疗组188例,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压缩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骨水泥渗漏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术后随访1~6个月,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压缩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与术前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2组患者术后VA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高黏度骨水泥组患者压缩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与传统骨水泥组患者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高黏度骨水泥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病率与传统骨水泥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结论 高黏度骨水泥及其椎体成形系统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体压缩骨折具有瞬间高黏度、骨水泥渗漏风险小、手术安全性高、操作简便、预后良好,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胡自强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IP3R的功能改变是否参与了逼尿肌不稳定(DI)的发生.方法 对比分析DI和对照组大鼠膀胱平滑肌IP3R mRNA和蛋白表达的变化,观察IP3R阻断剂Heparin对DI和对照组膀胱平滑肌条收缩幅度和频率的影响.结果 DI逼尿肌细胞IP3R mRNA和蛋白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增加.IP3R阻断剂Heparin能显著抑制DI、正常组大鼠逼尿肌肌条自发收缩频率及收缩幅度,且Heparin对DI逼尿肌条的影响效应要显著高于正常组.结论 IP3R功能在DI逼尿肌组织兴奋、收缩发生中明显上调,这种上调在DI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郑霁;方强;陈志文;陈志朋;何鹏;邓国贤;代林勇;潘进洪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正常种植体周围龈下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为牙种植术后进行临床维护与干预提供微生物学依据.方法 采用PCR-DGGE技术初步对收集到的种植术后3个月正常种植体周围龈沟液及邻近天然牙龈沟液中的微生物群落进行多样性分析,成像后切取34条优势条带,将克隆测序获得的16SrDNA序列提交GenBank数据库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克隆结果显示所检测到的微生物群落可分为17个不同的种属,其中包括有厌氧菌、需氧菌、真菌等,同时发现有牙周可疑致病菌的存在.结论 种植体植入口腔这一复杂的微生态环境中,各微生物群落在各时期均维持一定的动态平衡能防止种植体周围炎的发生.
作者:陈一;陈新;钟科;孙勇;廖丽斐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后腹腔镜泌尿外科术后腹膜腔感染的病原菌分布以及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 选取后腹腔镜泌尿外科手术患者1142例.取术后腹膜腔感染的108例患者的腹水进行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108例发生腹膜腔感染的患者共检出病原菌118株,革兰阳性菌检出75株(63.56%),革兰阴性菌检出40株(33.90%),真菌检出3株(2.54%)).革兰阳性菌普遍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敏感,分别达到98.67%和97.33%,此外对氯霉素也较为敏感,达到70.67%;而普遍对青霉素、红霉素、庆大霉素的敏感性很低,仅为4.00%、8.00%和8.00%.革兰阴性菌普遍对头孢吡肟、亚胺培南、美罗培南以及环丙沙星敏感性较高,分别达到80.00%、67.50%、65.00%和60.00%;而对氯霉素、头孢哌酮/舒巴坦钠的敏感性则仅为7.50%.结论 导致后腹腔镜泌尿外科术后腹膜腔感染的病原菌种类较多,而且部分患者存在多重感染,而不同的病原菌对药物的敏感性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在明确患者发生感染早期,可以同时给予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敏感的抗菌药物联合应用以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那永刚;赵刚刚;尹传民;宋益挺;乐进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大黄素能否通过抑制p38 MAPK活化下调H2 O2诱导的PC12细胞COX-2表达.方法 将神经元PC12细胞分为3组:对照组(Control组)、大黄素+H2 O2组(Emodin+ H2 O2组)和H2 O2组.在300μM的H2 O2干预4小时后使用RT-PCR法和western blot法对各组PC 12细胞COX-2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并使用western blot法对PC12细胞p38 MAPK磷酸化水平(Phospho-p38 MAPK/total p38 MAPK比值)进行测量.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较,在300μM的H2 O2干预4小时后PC12细胞COX-2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以及p38 MAPK磷酸化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H2 O2组较Emodin+ H2 O2组COX-2 mRNA和蛋白的表达的升高以及p38 MAPK磷酸化水平的增加更加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大黄素可以有效抑制H2O2诱导的PC12细胞COX-2表达,并与下调p38 MAPK活化水平密切相关.
作者:王慧娟;冯社军;武艳强;李军涛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视频辅助入院宣教在腹腔镜病房新病人入院宣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便利取样方法,选取腹腔镜病房2013年11月新入院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口述讲解进行一对一宣教;观察组采用一对一视频辅助入院宣教形式,患者及家属观看入院宣教视频,观看结束后护士针对不清楚的问题进行解答.统计分析两组在宣教时间、护士病员及对入院宣教满意度的差异.结果 实验组患者宣教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病员及护士对入院宣教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视频入院宣教的形式充分应用了多媒体的功能,能增加患者的视听效果及兴趣,有助于患者尽快熟悉和适应环境,消除陌生感,减轻焦虑,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节约了宣教时间,降低了护士工作强度,减轻了护士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提高了护士对工作的满意度,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推广价值.
作者:曹永;唐红英;李建伟 刊期: 2015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