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静;潘险峰
目的 探讨通过荧光原位杂交检测3、7和17号染色体及p16位点异常在预测尿路上皮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尿路上皮肿瘤患者和健康成人作正常对照组尿液,同时行尿脱落细胞学及FISH检测3、7、17号染色体及p16位点异常.采用正常对照组各染色体异常数据设定阈值用于肿瘤患者的实验室诊断.分别计算FISH和尿脱落细胞对尿路上皮肿瘤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析各染色体畸变与尿路上皮肿瘤病理分级的关系.结果 ①尿脱落细胞学检查的肿瘤阳性检出率为11.5%,FISH为97.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各染色体及区带均呈现较高的畸变发生率,其中多体畸变发生率由高到低依次为82.6%(7号)、71.7%(17号)、66.6%(3号)和49.2%(p16位点),单体畸变发生率由高到低依次为53.6%(p16位点)、36.9%(7号)、34.7%(3号)和28.9%(17号),单体缺失畸变p16位点17.3%.③7号染色体的多体畸变与肿瘤的病理分级间呈正相关(r=18.632,P<0.001),其余三种染色体畸变与肿瘤的病理分级无相关性.结论 对尿路上皮肿瘤患者进行FISH检侧是一种无创、有效的检测方法.尿路上皮肿瘤在3、7和17号染色体及p16位点同时存在多种畸变类型,7号染色体多体畸变可预测尿路上皮肿瘤的进展.
作者:周怡;方强;陈志文;季惠翔;潘进洪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经尿道双极等离子电切术(transurethral plasmakinetic resection of prostate,PKR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BPH患者168例的临床资料,根据采用的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PKRP组(98例)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prostate,TURP)组(7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除腺体组织重量、术中出血量、术后膀胱冲洗时间、住院时间、术前及术后3个月的主观症状评分[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nternational prostate symptom scores,IPSS)、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QOL)]、客观检查结果[大尿流率(maximum flow-rate,Qmax)及残余尿量(residual urine volume,RUV)]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PKRP组的手术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TURP组,PKRP组的术中出血量较TURP组减少,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在术中所切除的前列腺腺体组织重量及术后膀胱冲洗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IPSS、Qmax、QOL及RUV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IPSS评分均较术前有显著降低,Qmax明显增高,PVR明显减少(P<0.05).术后1年内的并发症观察示:PKRP组无一例发生尿道电切综合征(transurethral resection sybdrome,TURS),TURP组中有10例患者发生TURS,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输血及尿道狭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KRP和TURP均是治疗BPH的手术方法,两者具有相同的治疗效果,但相较TURP而言,PKRP所需的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且出现TURS的风险更低.因此对于BPH患者,PKRP具有良好应用前景.
作者:张孝雄;吴健;罗德毅;吕胜;郭川;魏鑫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总结微波消融针在腹腔镜肝切除术中特殊部位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011年9月~2013年4月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应用微波消融针于腹腔镜肝切除术特殊部位的肝肿物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评价微波消融针的应用价值.结果 共治疗14例患者18个肿物,无中转开腹,术中平均出血量80(30~300)ml,平均手术时间85(50~120)min,所有病人均康复出院,其中肝癌9例,转移癌3例,肝局灶性增生结节2例.结论 联合腹腔镜行微波消融治疗特殊部位的肝癌安全、有效,可以实现完全腹腔镜下操作,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锟;杨慧琪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寰枢关节半脱位规范化诊断方法,尤其是FSE PDWI和T2WI STIR序列在诊断寰枢关节半脱位中的价值.方法 对31例有颈部活动受限、X线或CT检查发现齿状突偏移≥1mm患者,应用FSE PDWI和T2WISTIR序列对寰枢关节进行扫描.评价翼状韧带、横韧带损伤情况,结合临床对寰枢关节损伤情况进行分析,以指导临床治疗.结果 本组患者均未发现横韧带形态及信号改变.23例翼状韧带呈均匀低信号,其中4例有增粗表现;8例翼状韧带增粗合并信号增高.所有患者均未见寰枢椎骨质骨折和脊髓受压损伤征象,保守治疗后效果良好.结论 FSE PDWI联合T2WI STIR序列对寰枢关节韧带损伤显示良好.对齿状突偏移≥1mm而怀疑寰枢关节半脱位患者有鉴别诊断价值,可以作为寰枢关节半脱位规范化诊断方法的选择.
作者:谢再明;王兆杰;何建垣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正常种植体周围龈下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为牙种植术后进行临床维护与干预提供微生物学依据.方法 采用PCR-DGGE技术初步对收集到的种植术后3个月正常种植体周围龈沟液及邻近天然牙龈沟液中的微生物群落进行多样性分析,成像后切取34条优势条带,将克隆测序获得的16SrDNA序列提交GenBank数据库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克隆结果显示所检测到的微生物群落可分为17个不同的种属,其中包括有厌氧菌、需氧菌、真菌等,同时发现有牙周可疑致病菌的存在.结论 种植体植入口腔这一复杂的微生态环境中,各微生物群落在各时期均维持一定的动态平衡能防止种植体周围炎的发生.
作者:陈一;陈新;钟科;孙勇;廖丽斐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皮质下缺血性血管性疾病(subcortical ischemic vascular disease,SIVD)伴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患者血尿酸(Uric acid,UA)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按入院先后顺序,依据认知功能评定结果及相应的诊断标准将皮质下缺血性血管性疾病患者60例分为两组:30例血管性轻度认知功能障碍(vascular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VMCI)患者(VMCI组)和30例认知功能正常患者(对照组).取患者外周血,分离血清,检测血清UA水平,对所得数据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VMCI组血清U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不同性别SIVD患者血清UA水平与MoCA评分呈负相关,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尿酸血症可能是皮质下缺血性血管性疾病伴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病理机制之一.
作者:陈小容;聂本刚;曾春;王秀容;方登富;陈秋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尿中性粒细胞明胶酶载脂蛋白(NGAL)和肾损伤分子1(KIM-1)在对比剂肾病诊断中的效果,探究水化治疗在对比剂肾病(CIN)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2年5月到2014年5月2年间在我院进行手术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160例,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水化治疗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对患者性别、年龄、患病情况以及用药量的基本信息进行收集;水化治疗组从PCI术前6小时给予静脉补液至术后12小时为止;采用ELISA法检测尿液中NGAL和KIM-1的含量;测定术前、术后3天、7天的血清肌酐(Scr)、和尿β2微球蛋(β2-MG)含量以及CIN的发病率.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对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患病情况以及用药量信息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数据比较,差异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对比研究.在术后12小时两组患者NGAL和KIM-1含量显著增高,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Scr和β2-MG的含量仅在术后3天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它时间点不具有统计学意义.CIN发病率水化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GAL和KIM-1是诊断CIN的重要指标.水化疗法对CIN有积极的预防作用.
作者:郑静;潘险峰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在骨质疏松性T6以上胸椎严重压缩骨折患者中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在2012年11月~2014年1月期间我院接收治疗的10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的治疗方式,将10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0人,采用PVP(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对照组50人,采用保守治疗.并对两组患者进行术后随访调查.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及术后1周和3、6个月内的腰背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1] (VAS)以及脊柱后凸Cobb's角、并发症等临床结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1周及3、6个月的VAS与对照组的患者比较均有明显降低,两组患者VAS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Cobb's角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较为显著,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胸腰部疼痛的症状.可以在临床上广泛的推广应用.
作者:周亮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滑膜切除术治疗髌股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骨科就诊的髌股关节炎患者103例130个膝关节(单侧76例,双侧27例).所有患者均行关节镜下滑膜切除术.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实行的膝关节评分(HSS评分)对患者行术前和术后评分.HSS评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疼痛(30分)、功能(22分)、活动(18分)、稳定性(10分)以及减分项目.结果 治疗前HSS评分为(64.12±5.39)分,疼痛评分为(11.32±5.64)分,功能评分为(12.73±4.34)分,活动评分为(15.23±1.84)分;治疗后HSS评分为(86.34±11.45)分,疼痛评分为(21.98±3.72)分,功能评分为(18.84±43.98)分,活动评分为(15.60±2.49)分.治疗前后HSS评分、疼痛和功能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活动程度评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关节镜下滑膜切除术治疗髌股关节炎切口较小,对患者的创伤小,恢复较快,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杨益民;任珩;王卫友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金属网底托槽与微蚀刻底托槽在正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并对比不同托槽体外粘结强度和佳粘结时间.方法 120例正畸患者,随机分为金属网底托槽组和微蚀刻底托槽组,每组60例,并于粘结后5 min,30min和60 min实施结扎,对比患者第一次复诊时托槽的脱落状况.然后收集120颗正畸的第一前磨牙进行体外实验,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60颗.采用上述的方法粘结不同的底板,A组粘结金属网底托槽,B组粘结微蚀刻底托槽,每组在不同的时间点实施的抗剪切强度测定(SBS)和粘结剂的残留指数(ARI)检测.结果 两组组内随着托槽的粘结时间的延长,在患者第一次复诊时托槽的脱落率具有一定的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的托槽脱落率经比较,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体外实验显示,在一定的时间内,SBS也呈现逐渐增大的趋势,在24h时的粘结的强度大,与其他的时间点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大于0的ARI得分分别有93.3%与88.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金属网底托槽以及微蚀刻底托槽在临床正畸时应用效果差异不大,均可满足正畸需要,医师可在粘结后5min进行力加载.
作者:经毓瑛;武伟;杨丕山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不同蛋白质饮食对慢性肾病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100例慢性肾脏病(CKD)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根据每日蛋白质摄入量(DPI)的不同将CKD患者分为优质低蛋白饮食(LPD)组50例:DPI为0.60±0.06g·kg-1·d-1;正常蛋白组50例:DPI为1.0±0.07 g·kg-1·d-1,观察两组的临床症状、血尿素氮(BUN)、肌酐(SCr)、24h尿蛋白(UPro)和白蛋白等.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Scr、BU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蛋白排泄量和白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进一步减低蛋白饮食对慢性肾病患者的肾功能具有保护作用,可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有效降低慢性肾病患者肾功的进展速度,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郭全付;毛焕东;乌新春;刘欣;马新宇;吴丽娜;高书华;张艳玲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的糖尿病肾病患者发生肺炎以及其死亡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自2010年10月-2013年10月于我院肾内科确诊并接受正规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研究组:合并有糖尿病的终末期肾病患者,共50例;对照组:未合并糖尿病的终末期肾病患者,共70例.经正规透析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肺炎发生情况、相关死亡因素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研究组的肺炎发生率以及肺炎相关死亡率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LB降低以及年龄增加会显著提高死亡率.结论 合并糖尿病肾病的血液透析患者更容易发生肺炎,其因肺炎死亡的风险也明显高于非糖尿病肾病患者,所以加强治疗护理显得极其重要.
作者:何剑;潘险峰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颅脑损伤围手术期引起凝血机制异常的原因及特点,探讨其危险因素,寻求针对性处理措施.方法 分析住院神经外科39例行开颅手术后出现凝血象明显异常的颅脑损伤病例,统计术前、术中及术后凝血象中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的数据,结合术中输血量、输液量及术前格拉斯哥(GCS)评分,使用统计学分析软件,找出国手术期凝血机制异常的原因.结果 术中输血> 1500ml或者输液>3000ml的病例,术中及术后的PT和APTT均明显延长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术中的变化结果为明显;术前GCS3~8分的病例出现凝血异常的情况明显高于GCS9~12分组;12例于7天内死亡,总死亡率为31%,其中GCS3~8分的有11例,占GCS3~8分病例组的55%,远高于文献统计重型颅脑损伤死亡率(27%).结论 引起围手术期凝血异常的原因较多,合并凝血异常的颅脑损伤病例死亡率较高,需重视并采取针对性措施,避免不良后果.
作者:黄警锐;刘科 刊期: 2015年第02期
膀胱过度活动症(OAB)是泌尿外科常见的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发病率高.目前针对OAB患者的临床诊断、疾病进展、疗效监测,尿动力学检查以及多种生物标志物的研究等都取得了可喜的进步.此外,多种OAB治疗药物也在研发之中.本文对OAB的诊断方法及治疗药物进展做一述评,以供基础与临床研究参阅.
作者:方强;陈志文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比较鼻泪管支架植入与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化脓性泪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8年12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慢性化脓性泪囊炎患者6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采用泪囊鼻腔吻合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鼻泪管支架植入进行治疗.并对两种治疗方案的手术成功率和术后有效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进行比较.结果 (1)观察组手术成功率(93.9%)明显低于对照组(100.0%),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有效率(84.8%)明显高于对照组(78.1%),差异显著(P<0.05).(2)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鼻泪管支架植入治疗慢性化脓性泪囊炎相比较泪囊鼻腔吻合术而言,术后有效率高,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之忠;王梅艳;徐凤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自我管理对院外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HIV)感染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在我院艾滋病咨询处定点抗病毒治疗的40例艾滋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试验组开始使用抗病毒药物同时,实施自我管理教育.分别在实施自我管理教育前和实施自我管理教育12个月后对两组患者进行自我管理能力、生活质量评价.结果 实施自我管理教育前,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生活质量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自我管理教育后,试验组自我管理能力、生活质量指数均显著提高(均P<0.05).结论 自我管理教育能提高院外抗病毒治疗HIV感染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岳爽;吴桂芳;于晓燕;蒲蓉;周晓琼 刊期: 2015年第02期
大量研究发现,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不仅是慢性胃炎、胃溃疡、胃腺癌、消化道淋巴瘤等疾病的致病因子,其与糖尿病的发生也有密切的关系;糖尿病伴胃轻瘫的患者Hp感染率远远高于不伴胃轻瘫的糖尿病患者及健康人群;感染Hp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不易控制,血糖波动明显,主要表现为发生空腹低血糖和餐后高血糖;Hp感染后血糖的波动及免疫炎症反应加重了糖尿病患者的微血管病变,从而加重心脑血管并发症;所以重视糖尿病患者的Hp感染情况并及时根除Hp是十分重要的;由于糖尿病患者用药情况复杂,抗Hp效果较差,因此对糖尿病患者的抗Hp治疗需更严格,更规范.本文就幽门螺杆菌感染与糖尿病的关系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李珍珍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迷迭香酸(Rosmarinic acid)对人肝癌HepG2细胞及稳定转染HBx基因的HepG2细胞(HepG2-X)增殖、侵袭力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HepG2及HepG2-X细胞,加入不同浓度用迷迭香酸处理后,用MTT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用细胞划痕和Transwell小室法测定对细胞迁移力的影响.结果 不同浓度迷迭香酸均能够抑制HepG2、HepG2-X细胞的增殖,且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各HepG2-X组细胞A值均明显高于HepG2细胞(P<0.05),显示HBX对HepG2细胞具有促进增殖作用.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细胞划痕愈合减缓(P<0.05),Transwell穿膜细胞数明显减少(P<0.05).且呈浓度依赖性.结论 迷迭香酸能够抑制肝癌HepG2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侵袭力,HBx在迷迭香酸的干预下能促进HepG2细胞凋亡的作用.
作者:苏杰;姚杨;朱星枚;成碧萍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5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在常规血液透析护理的基础上进行认知行为干预,分别在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发放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以及简明健康调查问卷(SF-36).结果 干预前SAS和SDS评分明显高于干预后(P<0.05),干预后患者生活质量在躯体功能(PF)、健康问题导致的角色受限(RP)、躯体疼痛(BP)、生命活力(VT)、社交功能(SF)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P<0.05).结论 认知行为干预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作者:黄丽;赖静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集束化护理干预预防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效果.方法 将213例使用呼吸机的患者按照住院治疗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109例、对照组10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集束化护理干预,在患者转出ICU时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观察组患者VAP发生率、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呼吸机使用时间、住ICU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ICU内对使用呼吸机患者采用集束化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预防VAP的发生,降低患者病死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缩短患者呼吸机使用时间和住ICU的时间,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作者:王玲;张永利 刊期: 2015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