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176例慢性咳嗽肺功能检测结果分析

周燕;戴吉;蒋贵平;胡蝶;杨厚宇

关键词:肺功能, 气道反应性, 慢性咳嗽
摘要:目的 探讨肺功能检测在慢性咳嗽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76慢性咳嗽患者行肺通气功能及气道反应性测定,并对测定结果的临床价值进行评定.结果 176例患者肺功能异常者29例(14.48%),其中支气管激发(舒张)试验阳性17例(58.62%);肺功能正常者有147例,支气管激发(舒张)试验阳性46例(31.29%).支气管激发(舒张)试验阳性总例数为63例,阳性率35.80%;肺功能正常且小气道病变者98例(66.67%),其中支气管激发(舒张)试验阳性者41倒(41.84%);肺功能正常无小气道病变患者49例,其中支气管激发(舒张)试验阳性者5例(10.20%),肺功能正常的小气道病变患者支气管激发(舒张)阳性率高于无小气道病变者(P<0.01).结论 慢性咳嗽通气功能下降比例较少,气道高反应性比例较高;肺通气功能及气道反应性测定应作为慢性咳嗽的一线的检查.
西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前交通动脉瘤的微创外科手术治疗

    目的 探讨前交通动脉瘤的临床影响因素和处理原则.方法 回顾性分析微创手术治疗52例前交通动脉瘤的临床、治疗、随访资料.所有患者中大脑前动脉A1段优势42例,其中左侧优势31例,右侧优势11例.微创手术入路以优势供血侧翼点入路为主.夹闭动脉瘤48例,瘤囊包裹术4例,术中应用血管临时阻断技术15例.结果 术后随访4月~1.5年,优良37例,轻残12例,重残1倒,死亡2例.结论 大脑前动脉一侧A1优势与前交通动脉瘤有密切关系.翼点入路微创手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是行之有效的方法.Hunt-Hess Ⅰ~Ⅲ级的前交通动脉瘤应早期手术.夹闭动脉瘤前充分分离、显露前交通动脉复合体是手术成功的关键,Heubner回返动脉、穿支动脉的保护尤其重要.

    作者:李志立;黄光富;王振宇;曾义;何宗泽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喜炎平治疗毛细支气管炎60例疗效观察

    目的 现察喜炎平对毛细支气管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12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均为60例,两组患者在吸氧、祛痰的基础上,治疗组用喜炎平治疗,对照组用病毒唑治疗,根据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治疗组在发热、喘憋、肺部罗音消失时间缩短等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喜炎平抗病毒作用比病毒唑强,治疗毛细支气管炎取得满意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马洪英;唐毅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护理

    目的 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护理要点.方法 纳入我科住院糖尿病足溃疡患者7例12次,在控制血糖、抗感染、清创换药等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创面,进行护理观察.结果 7例患者安置负压封闭引流1~2次/人,安置4~12天,渗液减少,平均溃疡面积减少8.2 cm2,平均深度减少0.2 cm,平均体积减少9.8 cm3.肌腱外露部分缩小,无局部并发症发生.创面继续换药,交换敷料后均愈合良好出院.结论 负压封闭引流有利于糖尿病足部溃疡的分泌物引流,能控制感染,并能促进肉芽组织的生长,加速创面愈合.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对保证负压封闭引流治疗成功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敏;袁丽;冉兴无;陈大伟;王椿;林双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16排螺旋CT肘头节外伤扫描方法的优化探讨

    目的 探讨16排螺旋CT肘关节扫描方法,以降低受检者辐射剂量和取得高质量摄影图像.方法 将197例肘关节CT扫描病例,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分成A、B两组,A组91例,采用常规方法扫描;B组106例,采用改进方法.两位高年资主治医师盲式阅片对两组图像质量进行评价,并且对x线辐射剂量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图像好、较好、一般、差的分别为,A组22例(24%)、30例(33%)、28例(31%)、11例(12%);B组60例(57%)、40例(37%)、5例(5%)、1例(1%),进行统计学比较x2=42.50,P<0.005,B组明显好于A组.A组单次扫描CTDI值为12.48 mGy,B组为7.02 mGy,A组辐射剂量高于B组.结论 多层螺旋CT扫描肘关节,采用改进方法值得在同行中推广应用.

    作者:马连菊;李武;付加珍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糖尿病足伴周围动脉血管病变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糖尿病足溃疡伴周围动脉病变(PAD)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收治的182例资料完整的住院糖尿病足(DF)患者,根据有无周围动脉病变分为有动脉病变组(92例)以及无动脉病变组(90例),分析其临床特征.结果 伴PAD的DF患者的年龄较无PAD的DF患者更大、糖尿病病程较无PAD的患者更长(P<0.05),合并冠心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骨髓炎、坏疽等的比例高于无PAD患者(P<0.05或P<0.01) ;入院时随机血糖、HbA1c及尿微量白蛋白、血尿酸水平均高于无PAD患者(P<0.05或P<0.01).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19,P=0.001)、冠心痛(OR=1.65,P=0.003)、入院时随机血糖(OR=3.51,P=0.005)、HbA1c(OR=1.69,P=0.007)、坏疽(OR=3.24,P=0.043)、尿微量白蛋白(OR=1.15,P=0.031)、血尿酸(OR=2.13,P=0.019)是伴PAD的DF患者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结论 伴PAD的DF患者病变程度重,伴发症多;年龄、冠心痛、入院时随机血糖、HbAlc、尿微量白蛋白和血尿酸水平是DF患者周围动脉病变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

    作者:李莎;冉兴无;钟晓卫;刘宜东;陈利鸿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恶性肿瘤患者医院感染调查及预防对策

    目的 探讨恶性肿瘤患者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为减少恶性肿瘤患者医院感染提供参考信息.方法 回顾调查肿瘤科收治的203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发生医院感染90例,医院感染发生率4.42%,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占44.4%,其次是气管切口,占34.5%,及胃肠道、泌尿道等.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占45.2%,其中真菌常见,占33.7%,其次是铜绿假单胞菌等.医院感染的发生与患者的年龄、住院时间、白细胞下降、抗菌药物的不规范使用等有关.结论 肿瘤患者机体抵抗力低,容易发生医院感染,针对易感因素采取有效的预防管理措施,可以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王道萍;曹靖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颈动脉狭窄的影像学对比分析

    目的 探讨颈动脉狭窄的影像学对比分析.方法 运用Philips-7500型彩超诊断仪,探头频率3.5~8.0MHZ.对64例临床怀疑有颈动脉狭窄患者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颈动脉头颅核磁(MRA)成像检查,所有患者MRA检查后两周内接受了脑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 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超声诊断颈动脉狭窄的敏感性96.88%,特异性35.71%,MRA诊断颈动脉狭窄的敏感性93.75%,特异性71.43%.结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超声对斑块的检出率明显高于MRA和DSA,可以看出超声在颈动脉壁的形态改变研究上较MRA和DSA敏感,且超声可对斑块性质作出判断,这是MRA和DSA所无法做到的.

    作者:邹翰琴;周克松;刘志辉;颜媛;罗瑜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对东华原牌中药煎药机的改进及效果分析

    目的 改进煎药机的煎药方法和构造.方法 通过与传统手工煎药方法的比较,针对东华原牌煎药机在结构上和煎药过程中所存在的缺陷进行改进.结果 煎药机的结构和煎药方法改进后,符合中药煎煮的传统原理,煎液的质量得到了保证.结论 东华原牌煎药机应进行改进,方能保证和提高煎药的质量.

    作者:肖洪;吴玉霞;刘存良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糖尿病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的诊断进展

    糖尿病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DCAN)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是无痛性心肌梗死及猝死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临床上常应用心血管反射试验、心率变异性分析、QT间期测定、压力反射敏感性分析及影像学检查等方法诊断.这些检查方法各有利弊.本文对糖尿病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的诊断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任卉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凉山彝族地区不完全川崎病临床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四川省凉山彝族地区近9年来不完全川崎病的发病情况、年龄构成、临床特点及并发症和治疗情况,提高对不完全川崎病的认识和诊疗水平.方法 对全州17个县市各医院确诊的不完全川崎病8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和随访调查,并与完全川崎病进行比较.结果 307例川崎病中83例为不完全川崎病,发生率为27%.不完全川崎病在性别、年龄构成与完全川崎病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完全川崎病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发热,其次是口腔粘膜的改变,少见的为淋巴结肿大.除发热外,其余各项表现与完全川崎病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冠状动脉损害37例(44.58%),与完全川崎病的冠脉损害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中度以上冠脉损害则与完全川崎病组有显著差异(P<0.01).不完全川崎病程第二周血小板明显增高,白细胞明显下降,与完全川崎痛完全一致.不完全川崎病血清CRP为(37.86士48.89)mg/L,明显低于完全川崎病组,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不完全川崎病对丙球敏感,与完全川崎病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①凉山州不完全川崎病发生率高于国内大样本调查的发生率.②年龄大小不是引起不完全川崎病的主要原因.③临床表现的差异不是诊断不完全川崎病的指标.④心血管的损害,特别是冠状动脉的中重度损害仍然是不完全川崎病的常见和严重的并发症.⑤不完全川崎病对丙球治疗反应敏感,早期使用,可有效防止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率.

    作者:石艳;戴莉;杨尧;杨玉湘;张海;周静;黄婷婷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钩端螺旋体病肺弥漫性出血型患者的X线表现

    钩端螺旋体病是由致病性钩端螺旋体引起的动物源性传染病,鼠类和猪是其主要传染源,以夏秋季多发,疫区分布广泛.其肺弥漫性出血型起病急、进展快、如不及时诊治抢救,死亡率较高.现将我院近10年来诊治的13例病例从临床特征、X线表现进行回顾分析.

    作者:田毅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高原地区肺栓塞30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高原地区肺栓塞的特点、病因、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川西高原地区(海拔≥2700来)2009年7月~2010年12月确诊的30例单纯肺栓塞及其他疾病并发肺栓塞的患者的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和治疗进行临床分析和总结.结果 30例患者均长期高原习性生活,伴有红细胞增多症,肺检塞发病率高.结论 高原地区肺栓塞与高原红细胞增生有关,高原红细胞增多症常见,并发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起病隐匿,应早期诊断,积极治疗原发病,抗凝治疗周期应较长.临床医生需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力争做到早预防、早诊断及早治疗.

    作者:常莉;张泽奎;禹刚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两种宫缩剂的临床应用效果比较

    目的 比较益母草注射液和缩官素注射液在临床宫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33例剖官产术后3天的产妇,随机分为实验组(注射益母草注射液)76例,对照组(注射缩宫素注射液)57例,两组从术后第一天起分别在早、晚8:30进行肌肉注射益母草注射液1 ml或缩宫素注射液10u,连续3天,且于每天上午8:30注射结束后,由管床护士采用数字评分与视觉模拟评分法观察评价产妇宫缩疼痛情况.结果 两种宫缩剂注射后引起宫缩痛的疼痛强度,第一天时间段内两组间无差异(P>0.05);第二天、第三天其宫缩痛疼痛强度益母草显著轻于缩官素,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保证产后不发生或少发生产后大出血的前提下,同时兼顾产妇感受,减少其痛苦,使产妇能够在相对舒适、愉快、少痛苦的情绪下接受医生的治疗,推荐剖宫产术后尽可能选用益母草注射液.

    作者:杨春颖;陈颖;李春荣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烧伤患者实施院前急救流程的探讨

    目的 探讨烧伤患者院前急救的安全性及急救流程.方法 对78例烧伤患者实施院前急救流程(电话接诊、出发前准备、转运前评估及治疗、转运过程中的医疗处置)的处理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78例在院前急救转运过程中无死亡病例.结论 实施烧伤患者院前急救流程,是确保烧伤患者院前急救安全有效的关键.

    作者:冯燮云;郑文江;严景陵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护理

    目的 探讨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重度妊高症)的护理方法.方法 为42例重度妊高征患者产前、产后提供安静、舒适的住院环境,从心理护理、病情观察、用药护理等方面实施科学的、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 34例采用剖宫产手术终止妊娠,8例自然分娩,4例并发子痫;1例孕妇脑栓塞,婴儿死亡.结论 为重度妊高征患者实施科学的、有效的护理措施,可提高治疗效果及产科质量,减少母婴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周敏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TACE结合体部γ-刀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经导管肝动脉栓塞化疗术(TACE)结合γ刀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并和单纯TACE治疗进行疗效比较.方法 56倒不能手术的肝癌患者随机分为介入加γ刀放疗组(TACE+SBRT组)与单纯介入组(TACE组).22例行单纯TACE治疗;TACE+SBRT组34例先行碘油、奥沙利铂、羟基喜树碱、丝裂霉素、5-氟尿嘧啶、明胶海绵等经肝动脉化疗栓塞1~3次后,再进行γ刀放疗,用50%等剂量线包绕靶区,处方剂量为400~450cGy/次,共计10~13次,6次/周,肿瘤边缘总剂量达45~52Gy.结果 治疗后TACE+SBRT组3个月总有效率(近期疗效)为79.4%,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2.3%、52.9%和20.6%;TACE组3个月总有效率(近期疗效)为50.0%,1、3、5年生存率分别为59.1%、31.8%和9.1%,两组生存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TACE结合γ刀是原发性肝癌疗效较好的局部治疗方式,优于单纯TACE.

    作者:周培华;萧勇;王怀碧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老年患者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分布特点和护理对策

    目的 探讨老年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布的特点和护理对策.方法 对125例老年病人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特点进行调查和统计学分析,并探讨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 老年患者感染鲍曼不动杆菌时痰标本中检出率高,占80.98%,且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现象严重.结论 对感染鲍曼不动杆菌的老年患者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在临床治疗的同时,加强整体护理,重视消毒隔离,加强隔离管理能有效降低医院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率.

    作者:严士玲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胎儿型后交通动脉动脉瘤的显微手术治疗策略

    目的 探讨胎儿型后交通动脉动脉瘤的显微手术治疗策略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收治的24例胎儿型后交通动脉动脉瘤患者的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显微手术夹闭动脉瘤.结果 动脉瘤完全夹闭,后交通动脉保留完好.随访时间3~72个月,平均26个月,未见动脉瘤残留或复发.结论 对于胎儿型后交通动脉动脉瘤,在夹闭动脉瘤的同时,必须重视对粗大后交通动脉的保护,减少手术后脑梗塞的发生.

    作者:胡永光;杜奇勇;刘旭东;代天军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雌激素和维生素K对大鼠血清IL-6含量的影响

    目的 通过检测雌激素和维生素K对IL-6、BGP、IGF-1表达的影响情况,以反映骨转换,探讨雌激素和维生素K防治骨质疏松(OP)的机理.方法 以去卵巢雌性SD大鼠作为绝经早期OP模型.将50只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Sham组)、卵巢去势组(OVX组)、卵巢去势+雌激素组(OVX+E组)、卵巢去势+维生素K组(OVX+Vitk组)和卵巢去势+雌激素+维生素K组(OVX+E+Vitk组).卵巢去势1月后分组给药,8周后集中统一处死.取左侧股骨检测骨密度,取右心室血清检测白介素-6(IL-6)含量.结果 OVX组与Sham组比较,雌激素(BMD)显著下降,血清IL-6测量值明显升高,表明造模成功.OVX+E组与OVX组比较,血清IL-6差别有显著性;OVX+Vitk组与OVX组比较,血清IL-6测量值低,差别有显著性;OVX+E+Vitk组血清IL-6含量与Shm组为接近.结论 去卵巢大鼠BMD下降,骨吸收指标IL-6升高,表明绝经早期骨代谢处于骨吸收大于骨形成的高转换状态,导致骨质疏松.雌激素水平下降是OP的一个重要致病因素.骨密度及血清IL-6含量检测表明,维生素K和雌激素防治OP均有效,二者联合用药的作用明显高于单一用药.

    作者:杨第芳;谢煜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针刺配合中药火疗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现察针灸配合中药火疗治疗原发性痛经(PD)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采用针刺配合中药火疗治疗;对照组(30例),只采用针刺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的治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60%和97%;对照组的治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30%和8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综合疗效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针刺配合中药火疗治疗原发性痛经临床疗效显著,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彭馨谊;蹇文渊 刊期: 2011年第07期

西部医学杂志

西部医学杂志

主管:川北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南充市中心医院

主办: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