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TACE结合体部γ-刀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观察

周培华;萧勇;王怀碧

关键词:肝癌, 介入化疗栓塞, 伽玛射线,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摘要:目的 探讨经导管肝动脉栓塞化疗术(TACE)结合γ刀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并和单纯TACE治疗进行疗效比较.方法 56倒不能手术的肝癌患者随机分为介入加γ刀放疗组(TACE+SBRT组)与单纯介入组(TACE组).22例行单纯TACE治疗;TACE+SBRT组34例先行碘油、奥沙利铂、羟基喜树碱、丝裂霉素、5-氟尿嘧啶、明胶海绵等经肝动脉化疗栓塞1~3次后,再进行γ刀放疗,用50%等剂量线包绕靶区,处方剂量为400~450cGy/次,共计10~13次,6次/周,肿瘤边缘总剂量达45~52Gy.结果 治疗后TACE+SBRT组3个月总有效率(近期疗效)为79.4%,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2.3%、52.9%和20.6%;TACE组3个月总有效率(近期疗效)为50.0%,1、3、5年生存率分别为59.1%、31.8%和9.1%,两组生存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TACE结合γ刀是原发性肝癌疗效较好的局部治疗方式,优于单纯TACE.
西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高胆红素血症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7例慢性乙型肝炎高胆红素血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使用注射用复方甘草酸苷、注射用丹参、促肝细胞生长素;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茵栀黄口服液,治疗三周后分别观察两组降酶、退黄效果.结果 治疗组在降低胆红素(TBIL)方面疗效显著,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在转氨酶(ALT)下降方面疗效相近,两组统计学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高胆红素血症退黄效果好,使用安全,可以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任崇松;于晓燕;郭晓阳;胥平;杜元平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乳化异氟醚对成年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

    目的 通过Morrris水迷宫实验,现察成年大鼠单次乳化异氟醚(EI)静脉麻醉后行为学的变化,探讨EI对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方法 成年雄性SD大鼠(n=72),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C组n=12)、30%脂肪乳组(E组n=12)、8%乳化异氟醚组(EI组,内伉四个亚组即EI麻醉后2h、1d、7d、14d组,每组n=12).给药前所有大鼠先进行Morris水迷宫训练6d,记录逃避潜伏期,总路程,平台象限游泳时间,平台象限游泳路程占总游泳路程百分比,游泳速度和经过平台次数.测试结束后,C组不做任何处理、E组给予30%脂肪乳(1.5ml/kg)后2h再次行水迷宫测试);EI组给予8%乳化异氟醚(1.5m1/kg)后按上述分组分别于麻醉苏醒后2h、1d、7d、14d再次行水迷宫测试,观察指标同麻醉前.结果 EI后2h组逃避潜伏期(15.5士15.3)s和总路程(386.8士227.2)cm明显长于C、E组潜伏期(8.8士6.1,9.3士2.8)s和总路程(234..8士118.4,291.6士89.3)cm(P<0.01);EI后2h组平台象限停留时间(35.0士9.8)s与C组平台象限停留时间相比(45.4士12.7)s明显缩短(P<0.01);平台象限游泳路程占总游泳路程百分比、游泳速度和经过平台次数各组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单次静脉注射EI在2h内对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有一定影响,停药1d后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即可恢复到麻醉前水平,提示单次注射EI不会造成持久性的学习记忆功能损害.

    作者:彭晶;朱昭琼;刘旭;张超;李玲;郑雪;樊睿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护理

    目的 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护理要点.方法 纳入我科住院糖尿病足溃疡患者7例12次,在控制血糖、抗感染、清创换药等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创面,进行护理观察.结果 7例患者安置负压封闭引流1~2次/人,安置4~12天,渗液减少,平均溃疡面积减少8.2 cm2,平均深度减少0.2 cm,平均体积减少9.8 cm3.肌腱外露部分缩小,无局部并发症发生.创面继续换药,交换敷料后均愈合良好出院.结论 负压封闭引流有利于糖尿病足部溃疡的分泌物引流,能控制感染,并能促进肉芽组织的生长,加速创面愈合.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对保证负压封闭引流治疗成功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敏;袁丽;冉兴无;陈大伟;王椿;林双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前列地尔注射液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浆ET、NO、FN的影响

    目的 现察前列地尔注射液对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浆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纤维蛋白原(FN)的影响.方法 测定28例无肾病糖尿病患者、50例临床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浆ET、NO和FN水平,探讨血浆ET、NO和FN水平变化在糖尿病肾病发病中的可能作用.将5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和前列地尔治疗组(治疗组),测定两组治疗前后血浆ET、NO及FN水平、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的变化.结果 糖尿病肾病患者较无肾病糖尿病患者血浆ET、FN水平明显升高(P<0.01),血浆NO水平明显降低(P<0.01).与对照组比较应用前列地尔治疗可使糖尿病肾病患者血策ET、FN水平明显降低(均P<0.01),血浆NO水平明显升高(P<0.01),UAER明显降低(P<0.01).结论 血浆ET、FN水平升高,NO水平降低在糖尿病肾病的发病中发挥重要作用.前列地尔治疗可纠正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浆ET、NO和FN平衡失调,减少UAER,促进病情恢复.

    作者:黄娟;陈文莉;黄云芳;吴丹;段晓宇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医院获得性肺炎病原菌变迁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探讨医院获得性肺炎的病原菌变迁及对抗菌素的耐药情况,为临床科学、合理使用抗菌素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南充市中心医院2009年1月~2010年9月诊治的183例医院获得性肺炎的临床资料,分析病原菌的特点和耐药情况.结果 收集致病菌183株,其中革兰氏阴性菌110株,革兰氏阳性菌59株,真菌14株.其中铜绿假单胞菌多见,其次是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氏阴性菌对第三代头孢耐药严重,未发现对万古霉素耐药者.结论 医院获得性肺炎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优势菌株,耐药菌株日益增多,应加强监管和科学合理使用抗生素.

    作者:董琼;邓安彦;王波;蒲青;陈艳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糖尿病足伴周围动脉血管病变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糖尿病足溃疡伴周围动脉病变(PAD)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收治的182例资料完整的住院糖尿病足(DF)患者,根据有无周围动脉病变分为有动脉病变组(92例)以及无动脉病变组(90例),分析其临床特征.结果 伴PAD的DF患者的年龄较无PAD的DF患者更大、糖尿病病程较无PAD的患者更长(P<0.05),合并冠心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骨髓炎、坏疽等的比例高于无PAD患者(P<0.05或P<0.01) ;入院时随机血糖、HbA1c及尿微量白蛋白、血尿酸水平均高于无PAD患者(P<0.05或P<0.01).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19,P=0.001)、冠心痛(OR=1.65,P=0.003)、入院时随机血糖(OR=3.51,P=0.005)、HbA1c(OR=1.69,P=0.007)、坏疽(OR=3.24,P=0.043)、尿微量白蛋白(OR=1.15,P=0.031)、血尿酸(OR=2.13,P=0.019)是伴PAD的DF患者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结论 伴PAD的DF患者病变程度重,伴发症多;年龄、冠心痛、入院时随机血糖、HbAlc、尿微量白蛋白和血尿酸水平是DF患者周围动脉病变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

    作者:李莎;冉兴无;钟晓卫;刘宜东;陈利鸿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青年人不同类型肥胖症及相关疾病比较

    目的 对青年肥胖症伴或不伴腹型肥胖两组间相关疾病的临床比较.方法 采用整体分层抽样调查内江市青年4160名,选择其中年龄、性别、体重相匹配的159名肥胖症不伴腹型肥胖者(对照组)及89名肥胖症伴腹型肥胖者(研究组)为研究对象,分别检测血压(Bp)、血脂、空腹血糖(FPG)、血尿酸(UA),比较两组间的差异.结果 研究组血甘油三脂、收缩压、舒张压和UA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高密度脂蛋白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青年肥胖症伴腹型肥胖者发生代谢综合症及心血管性疾病的危险性高于肥胖症不伴腹型肥胖者.

    作者:甘华葵;丁燕;孙毅;陈军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加强对糖尿病足的临床和基础研究进一步提高对糖尿病足的诊治水平

    目前我国糖尿病足呈逐年上升的流行趋势,已成为我国住院患者中慢性溃疡的主要原因,虽然我国在糖尿病足的诊治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但与国外相比较,还存在较大的差距.糖尿病足诊治应该遵循专业化处治和多学科协作;为了进一步降低患者的截肢率和死亡率,笔者认为应加强对糖尿病足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同时建立科学合理的临床诊治路径,以进一步提高对糖尿病足的诊治水平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冉兴无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微型腹腔镜治疗小儿斜疝73例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微型腹腔镜治疗小儿斜疝的效果.方法 对73例斜疝患儿经微型腹腔镜加自制疝环针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患儿平均术后住院时间2~3 d,双侧较单侧手术患者住院时间无明显延长,近期无皮下血肿、缺血性睾丸炎等并发症,随访6~33个月,无复发.结论 徽型腹腔镜下使用自制疝环针行疝囊高位结扎术优于传统疝囊高位结扎术,具有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操作简单,安全经济,疗效可靠,复发率低等诸多优点.

    作者:崔采;何效东;赵晓雷;邓志云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成都地区40~79岁常住人群糖代谢异常亚组分析

    目的 了解成都地区40~79岁不同年龄段糖代谢异常(GA)的发生与文化程度、收入、体重指数(BMI)和腰臀比WHR的关系.方法 利用2008年成都地区40~79岁常住人群GA流调数据进行亚组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文化程度:40~49岁(A组),50~59岁(B组)的正常对照(NC)组高于糖调节异常(IGR)组和糖尿病(DM)组(P<0.05);收入:A组的NC高于IGR,B组的NC高于IGR和DM(P<0.05),60~69岁(C组)DM的高于NC和IGR(P<0.05);BMI:四组NC均小于IGR和DM(P<0.05);WHR:A组和C组的NC小于IGR及DM,70~79岁(D组)的NC小于DM(P<0.05).Logistic回归分析:GA的发生机会在A组和C组中随着WHR增加而升高,在B组和D组中随着BMI增加而升高.结论 不同年龄段具有相应高危文化程度、收入、BMI和WHR因素的人群是GA筛查的重点.

    作者:李芳;刘雅;欧阳凌云;黄晓波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医患纠纷人民调解机制的现状探析

    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工作近年来发展迅速,引起各地司法、卫生行政部门和学界的密切关注.本文从调解机制存在的问题入手,对医患纠纷人民调解机制现状进行全面探析,并从加强调解员的队伍建设等六方面提出完善对策.

    作者:孙忠河;潘淮宁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诊断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36例糖尿病足患者双下肢动脉血管内膜、斑块、狭窄及闭塞情况,对其中9例糖尿病足坏疽患者同时作下肢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结果 彩色多普勒检查发现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主要位于腘动脉以下,呈多节段性改变,坏疽组病变较非坏疽组严重,与DSA结果比较,彩色多普勒在诊断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中的符合率在85%以上.结论 临床作为无创性检查彩色多普勒可代替DSA诊断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

    作者:何明海;杨文翔;刘学彬;袁宁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糖尿病足合并感染治疗的有效性系统综述

    感染是糖尿病足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尽管可以引起明显的并发症(包括下肢截肢)和死亡,但其佳治疗还没有广泛一致的指南.目前还没有发表有关治疗选择科学证据的重要综述.美国感染性疾病学会(IDSA,美国)和英国国家健康与临床评价研究所(NICE,英国)目前正在制定治疗糖尿病足感染的指南,这些指南将以循证医学证据为基础,而NICE颁布的指南将根据对文献的系统回顾.国际糖尿病足工作组(IWGDF)在2008年发表了关于糖尿病足骨髓炎的循证医学指南.本综述着重于治疗,没有涵盖感染的定义、诊断方法以及重要的细菌定殖与感染.

    作者:姜鹏;李翔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布托啡诺不同给药方式下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镇痛效果观察

    目的 现察布托啡诺不同给药方式下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 全麻下行LC患者160例,随机均分为4组:A组患者于手术开始前5 min静注布托啡诺20μg/kg;B组患者于手术结束前5 min静注布托啡诺20μg/kg;C组患者于手术开始前5 min和手术结束前5 min均静注布托啡诺20μg/kg;D组不予镇痛,采用VAS评分评估术后镇痛效果以及现察术后镇痛药物使用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2、4hVAS评分A、B、C组均低于D组(P<0.05);术后8h VAS评分A、C组低于B、D组(P<0.05);术后24h VAS评分C组低于A、B、D组(P<0.05).结论 手术开始前5 min和手术结束前5 min均静注布托啡诺20μg/kg镇痛效果好且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作者:李琼珍;毛雄;朱涛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穴位注射加温针夹脊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穴位注射加温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单盲、随机对照的方法,将符合神经根型颈椎病的20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0例,治疗组采用穴位注射加温针夹脊穴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电针治疗.治疗3个疗程(30次)后,参照<中医病症诊断标准>判定疗效,并根据症状、体征评分观察治疗前后积分变化,进行评价.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为84.00%,总有效率为97.00%,对照组治愈率为64.00%,总有效率为86.00%,两组治愈率和有效率具有显著差异(P<0.01).临床症状、体征积分显示,治疗前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经1~2疗程治愈者,其构成比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穴位注射加温针夹脊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优于单纯电针治疗,是较优化的针灸组合和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此法集针、灸、药、穴为一体,具有疗效好、见效快,安全、简便、价廉的优点,临床实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朱俊平;史可测;杨怡;张伟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耳周局麻手术患者耳保护方法的探讨

    目的 探讨耳保护措施对耳周围局麻手术患者的耳部保护效果,寻求佳的耳部保护方法,并形成相关护理规范.方法 将耳周围手术患者9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4例).现察组在外耳门处置一棉球.对照组在外耳门处置一棉球,然后予以保护贴膜保护.术后对两组手术患者进行回访.结果 两组患者中观察组反应较好,对照组反应较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耳用围局麻手术患者,应采取必要的耳保护措施,在外耳门处置一棉球,不失为一种简便、有效的耳保护方法,可有效地避免术中各种因素对耳道及耳内器官的伤害.

    作者:秦川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136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截肢原因及特点分析

    目的 分析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hereral neuropathy,DPN)患者截肢原因及特点,为防控DPN患者截肢提供初步资料.方法 回顾性分析2所重庆综合性医院136例DPN病例截肢原因和特点.结果 DPN患者并发周围血管病变(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PAD)时,其截肢的主要原因是足部骨髓炎(36.2%),其次为混合性坏疽(25%)和干性坏疽(18.1%),以上三者的比例均显著高于单纯DPN组;截肢以踝关节以下的居多(72.4%).而单纯DPN患者截肢例数仅占全部例数的14.7%,其截肢的主要原因是湿性坏疽(65%),其比例显著高于与DPN合并PAD组,其次为夏科关节病(20%)和创伤(10%);截肢以踝关节以上的居多(85%),与DPN合并PAD组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 DPN合并PAD时截肢风险增加,足部骨髓炎、混合性、干性坏疽是DPN合并PAD患者的主要截肢原因;湿性坏疽是DPN患者截肢的主要原因.DPN合并PAD时截肢多见于踝关节以下,而单纯性DPN截肢多在踝关节以上.

    作者:张艳;张敏;陆德宾;陈兵;代灿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糖尿病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的诊断进展

    糖尿病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DCAN)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是无痛性心肌梗死及猝死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临床上常应用心血管反射试验、心率变异性分析、QT间期测定、压力反射敏感性分析及影像学检查等方法诊断.这些检查方法各有利弊.本文对糖尿病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的诊断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任卉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烧伤患者实施院前急救流程的探讨

    目的 探讨烧伤患者院前急救的安全性及急救流程.方法 对78例烧伤患者实施院前急救流程(电话接诊、出发前准备、转运前评估及治疗、转运过程中的医疗处置)的处理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78例在院前急救转运过程中无死亡病例.结论 实施烧伤患者院前急救流程,是确保烧伤患者院前急救安全有效的关键.

    作者:冯燮云;郑文江;严景陵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羟氯喹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羟氯喹(HCQ)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给予30例PSS患者HCQ治疗,用量400mg/d,疗程6个月~2年.患者前、后的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指标进行比较,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6个月后,患者口干、眼干、关节痛等主观症状和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IgG、IgM等实验室指标,与治疗前比较有较明显改善(P<0.05);全部患者均未出现明显毒副反应.10例随访2年的患者未发现眼底和视网膜改变.结论 羟氯喹可改善PSS患者口干、眼于、关节病症状,降低ESR、CRP和免疫球蛋白.规范使用羟氯喹治疗PSS毒副作用小,有较好的安全性.

    作者:帅世全;孙红兵 刊期: 2011年第07期

西部医学杂志

西部医学杂志

主管:川北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南充市中心医院

主办: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