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永瑞;谭永福
目的 探讨影响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住院患者死亡率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1999年3月~2010年9月在华西医院呼吸内科住院的因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死亡病例30例作死亡组,与同期缓解出院的35例病人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间可能影响预后的因素,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两组一般情况大致相似.Ⅱ型呼吸衰竭、肺炎、肺心病、肾功能衰竭、消化道出血、高血压病、机械通气等方面的病例数及百分比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的差异,多重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肺心痛(OR 8.528,95%CI 1.574~46.200)、有创通气(OR55.031,95%CI9.459~320.148)为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住院患者合并肺心痛、需要有创通气死亡风险显著增高.
作者:赵旭文;刘春涛 刊期: 2011年第07期
肌肉注射是临床护理中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在疾病的抢救、治疗、康复中占有重要地位.硬结是肌肉注射的常见并发症,如注射部位不当、药物浓度过高、用药时间过长或注射油性药物,也常常会引起药物吸收不良、蓄积在局部引起肿痛硬结,给病人带来痛苦,并影响到治疗过程的接受与配合.
作者:顾菊凤 刊期: 2011年第07期
通过6S管理,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质量意识、服务意识、改善病人住院环境,提升护理人员素质.运用目视管理、定量管理使病区环境、护士仪表、药物管理、办公室管理、表格书写、基础护理、仪器设备、治疗室管理、服务态度、护理安全等得到了明显提升和加强,促进了护患关系的和谐发展.
作者:徐小雅;刘瑜霞;宋瑞润;鄢翎;唐轶;陈慧;江美芳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Ⅱ型糖尿病合并下肢静脉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影像学特点.方法 将住院并诊断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Chronic venousinsufficiency,CVI)的Ⅱ型糖尿病患者共35例,使用静脉临床严重程度评分(Venous clinical severity score,VCSS)表对其静脉功能评分.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评估患者双下肢静脉病变.结果 35例Ⅱ型糖尿病患者平均年龄(68.83士11.12)岁,男:女=26:9;平均糖尿病诊断时间(7.73士5.03)年;BMI(22.95士3.15)kg/m2;糖化血红蛋白(8.50士2.32)%.94.3%的患者合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54.3%存在下肢动脉狭窄或者闭塞;15例患者合并足部溃疡(占同期住院糖尿病足溃疡的14.3%).VCSS评分为(7.24士4.22)分.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18例患者存在下肢静脉返流、静脉血栓、静脉壁增厚或者钙化等影像学改变(病变组),其余17例患者静脉彩超无异常发现(非病变组);前者较后者糖化血红蛋白显著性升高(P=0.033),但两组间各项CVSS评分及CVSS总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Ⅱ型糖尿病患者下肢CVI主要通过临床症状和体征诊断;静脉彩超检查正常不能排除CVI.年龄、糖尿病病程长、长期血糖控制欠佳及合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其发生的危险因素.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
作者:陈大伟;周晓芳;冉兴无;王椿;文晓蓉;崔丽娜;宋元霞;陈利宏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改进煎药机的煎药方法和构造.方法 通过与传统手工煎药方法的比较,针对东华原牌煎药机在结构上和煎药过程中所存在的缺陷进行改进.结果 煎药机的结构和煎药方法改进后,符合中药煎煮的传统原理,煎液的质量得到了保证.结论 东华原牌煎药机应进行改进,方能保证和提高煎药的质量.
作者:肖洪;吴玉霞;刘存良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前交通动脉瘤的临床影响因素和处理原则.方法 回顾性分析微创手术治疗52例前交通动脉瘤的临床、治疗、随访资料.所有患者中大脑前动脉A1段优势42例,其中左侧优势31例,右侧优势11例.微创手术入路以优势供血侧翼点入路为主.夹闭动脉瘤48例,瘤囊包裹术4例,术中应用血管临时阻断技术15例.结果 术后随访4月~1.5年,优良37例,轻残12例,重残1倒,死亡2例.结论 大脑前动脉一侧A1优势与前交通动脉瘤有密切关系.翼点入路微创手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是行之有效的方法.Hunt-Hess Ⅰ~Ⅲ级的前交通动脉瘤应早期手术.夹闭动脉瘤前充分分离、显露前交通动脉复合体是手术成功的关键,Heubner回返动脉、穿支动脉的保护尤其重要.
作者:李志立;黄光富;王振宇;曾义;何宗泽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细节管理在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术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将收治的需建立动静脉内瘘术的患者65例,分为实验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对实验组实施系统的细节管理,而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一般护理模式,并对两组患者的健康教育效果,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的健康教育掌握程度和对护理的满意程度水平显著提高.结论 细节管理在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术中的充分应用,使患者尽快掌握对动静脉内瘘的相关健康知识,提高了自我管理能力,也有利于责任制整体护理质量的提高.
作者:温月;梁亚屏;李亚娟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长时间使用吸入糖皮质激素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糖尿病患者糖代谢的影响.方法 选择合并Ⅱ型糖尿病的肺功能Ⅲ~Ⅳ级COPD缓解期患者92例,长期吸入沙美特罗/氟替卡松干粉剂,观察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半年后患者肺功能(FEV1、FEV1%)和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C-肽指标改变.结果 使用吸入皮质激素3个月、半年后肺功能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糖代谢指标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长期吸入糖皮质激素对合并糖尿病的COPD患者糖代谢无明显影响.
作者:蒋贵平;李辉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糖尿病足溃疡伴周围动脉病变(PAD)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收治的182例资料完整的住院糖尿病足(DF)患者,根据有无周围动脉病变分为有动脉病变组(92例)以及无动脉病变组(90例),分析其临床特征.结果 伴PAD的DF患者的年龄较无PAD的DF患者更大、糖尿病病程较无PAD的患者更长(P<0.05),合并冠心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骨髓炎、坏疽等的比例高于无PAD患者(P<0.05或P<0.01) ;入院时随机血糖、HbA1c及尿微量白蛋白、血尿酸水平均高于无PAD患者(P<0.05或P<0.01).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19,P=0.001)、冠心痛(OR=1.65,P=0.003)、入院时随机血糖(OR=3.51,P=0.005)、HbA1c(OR=1.69,P=0.007)、坏疽(OR=3.24,P=0.043)、尿微量白蛋白(OR=1.15,P=0.031)、血尿酸(OR=2.13,P=0.019)是伴PAD的DF患者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结论 伴PAD的DF患者病变程度重,伴发症多;年龄、冠心痛、入院时随机血糖、HbAlc、尿微量白蛋白和血尿酸水平是DF患者周围动脉病变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
作者:李莎;冉兴无;钟晓卫;刘宜东;陈利鸿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阳性强化治疗长期住院精神患者阴性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52例长期住院的精神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6例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使用阳性强化治疗,对照组26例患者只应用常规的精神类药物治疗,治疗结束后分析两组治疗前后的疗效.结果 治疗组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典抗精神病药物对阴性症状的疗效不理想,阳性强化辅助药物治疗可以改善精神患者的阴性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辛霁霏;李伟明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现察前列地尔注射液对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浆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纤维蛋白原(FN)的影响.方法 测定28例无肾病糖尿病患者、50例临床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浆ET、NO和FN水平,探讨血浆ET、NO和FN水平变化在糖尿病肾病发病中的可能作用.将5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和前列地尔治疗组(治疗组),测定两组治疗前后血浆ET、NO及FN水平、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的变化.结果 糖尿病肾病患者较无肾病糖尿病患者血浆ET、FN水平明显升高(P<0.01),血浆NO水平明显降低(P<0.01).与对照组比较应用前列地尔治疗可使糖尿病肾病患者血策ET、FN水平明显降低(均P<0.01),血浆NO水平明显升高(P<0.01),UAER明显降低(P<0.01).结论 血浆ET、FN水平升高,NO水平降低在糖尿病肾病的发病中发挥重要作用.前列地尔治疗可纠正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浆ET、NO和FN平衡失调,减少UAER,促进病情恢复.
作者:黄娟;陈文莉;黄云芳;吴丹;段晓宇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的变化以及与心脏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 以24小时动态心电图(HOLTER)中的心率(HR)、24 h连续R-R间期标准差(SDNN)、24 h连续每5 min节段R-R间期标准差(SDNNIndex)、24 h连续5 min正常R-R间期均值的标准差(SDANN)、24 h内相邻正常连续窦性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相邻R-R间期差>50 ms的个数占总心跳次数的百分比(PNN50)6项时域指标对56例原发性高血压(B组)和41例正常人(A组)的24 h心率变异性(HRV)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B组HRV时域指标SDNN、SDANN、RMSSD、PNN50较A组明显降低(P均<0.O01),平均心率明显增快(P<0.01).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者存在自主神经功能损害,且随着心功能损害程度加重,其损害指标变化更为明显.
作者:李莉;于丽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分析基层医院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转归.方法 回顾性分析收治住院的44例IE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基础心脏病情况、主要临床表现、血培养、超声心动图检查、26262治疗结果及预后等资料.结果 44例IE患者中,风湿性心脏病17例(42.2%),先天性心脏病14例(31.8%),无心脏病基础8例(18.2%).临床表现为发热44例(100%)和进行性贫血29例(65.9%).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赘生物44例.39例患者做血培养,阳性率为59.1%(26例),其中常见为草绿色链球菌(12例,27.3%),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6例,13.6%).使用多的抗生素为头孢菌素(47.7%),联合用药多者为头孢菌素+喹诺酮类(47.0%).5例IE经单纯内科治疗死亡,病死率为11.4%(5/44).结论 IE的基础病因比例在基层医院发生明显变化,草绿色链球菌仍是主要致病菌,血培养和超声心动图检查对IE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早期诊断,内、外科联合是成功治疗IE的关键.
作者:管一平;解德琼;王艳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通过Morrris水迷宫实验,现察成年大鼠单次乳化异氟醚(EI)静脉麻醉后行为学的变化,探讨EI对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方法 成年雄性SD大鼠(n=72),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C组n=12)、30%脂肪乳组(E组n=12)、8%乳化异氟醚组(EI组,内伉四个亚组即EI麻醉后2h、1d、7d、14d组,每组n=12).给药前所有大鼠先进行Morris水迷宫训练6d,记录逃避潜伏期,总路程,平台象限游泳时间,平台象限游泳路程占总游泳路程百分比,游泳速度和经过平台次数.测试结束后,C组不做任何处理、E组给予30%脂肪乳(1.5ml/kg)后2h再次行水迷宫测试);EI组给予8%乳化异氟醚(1.5m1/kg)后按上述分组分别于麻醉苏醒后2h、1d、7d、14d再次行水迷宫测试,观察指标同麻醉前.结果 EI后2h组逃避潜伏期(15.5士15.3)s和总路程(386.8士227.2)cm明显长于C、E组潜伏期(8.8士6.1,9.3士2.8)s和总路程(234..8士118.4,291.6士89.3)cm(P<0.01);EI后2h组平台象限停留时间(35.0士9.8)s与C组平台象限停留时间相比(45.4士12.7)s明显缩短(P<0.01);平台象限游泳路程占总游泳路程百分比、游泳速度和经过平台次数各组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单次静脉注射EI在2h内对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有一定影响,停药1d后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即可恢复到麻醉前水平,提示单次注射EI不会造成持久性的学习记忆功能损害.
作者:彭晶;朱昭琼;刘旭;张超;李玲;郑雪;樊睿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曼月乐治疗子宫腺肌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观察50例子宫腺肌病患者放置曼月乐前后痛经程度、月经量、子宫体积,子宫内膜厚度、血清CA125、血红蛋白的变化.结果 放置曼月乐后痛经明显缓解,月经量明显减少,子宫体积减小,子宫内膜变薄(P<0.01),血清CA125下降,血红蛋白上升.结论 曼月乐对子宫腺肌病的治疗安全有效,有较好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林瑶琴;罗岳西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老年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布的特点和护理对策.方法 对125例老年病人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特点进行调查和统计学分析,并探讨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 老年患者感染鲍曼不动杆菌时痰标本中检出率高,占80.98%,且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现象严重.结论 对感染鲍曼不动杆菌的老年患者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在临床治疗的同时,加强整体护理,重视消毒隔离,加强隔离管理能有效降低医院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率.
作者:严士玲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烧伤患者院前急救的安全性及急救流程.方法 对78例烧伤患者实施院前急救流程(电话接诊、出发前准备、转运前评估及治疗、转运过程中的医疗处置)的处理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78例在院前急救转运过程中无死亡病例.结论 实施烧伤患者院前急救流程,是确保烧伤患者院前急救安全有效的关键.
作者:冯燮云;郑文江;严景陵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LEEP环型电切术在官颈上皮内瘤样变诊断、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LEEP对196例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like Lesions,CIN)患者进行诊断和治疗,采用自身对照法对其疗效及病理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96例患者LEEP术后病理诊断结果,CINⅠ级92例(46.94%);CIN Ⅱ级75例(38.26%),CINⅢ级29例(14.79%,包括宫颈原位癌3例);196例患者术前进行阴道镜下多点活检,将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完全符合者178例(90.82%).手术时间3~10 min,出血量约5~15 ml.所有患者经4~8周后随访观察宫颈形态基本正常.术后6个月细胞学复查转阴率为100.0%.结论 宫颈LEEP环型电切术具有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痛苦小,出血少,不需麻醉,并发症少等优点,是一种较理想的CIN诊断、治疗手段.
作者:张英;唐乾坤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36例糖尿病足患者双下肢动脉血管内膜、斑块、狭窄及闭塞情况,对其中9例糖尿病足坏疽患者同时作下肢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结果 彩色多普勒检查发现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主要位于腘动脉以下,呈多节段性改变,坏疽组病变较非坏疽组严重,与DSA结果比较,彩色多普勒在诊断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中的符合率在85%以上.结论 临床作为无创性检查彩色多普勒可代替DSA诊断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
作者:何明海;杨文翔;刘学彬;袁宁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四川省凉山彝族地区近9年来不完全川崎病的发病情况、年龄构成、临床特点及并发症和治疗情况,提高对不完全川崎病的认识和诊疗水平.方法 对全州17个县市各医院确诊的不完全川崎病8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和随访调查,并与完全川崎病进行比较.结果 307例川崎病中83例为不完全川崎病,发生率为27%.不完全川崎病在性别、年龄构成与完全川崎病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完全川崎病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发热,其次是口腔粘膜的改变,少见的为淋巴结肿大.除发热外,其余各项表现与完全川崎病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冠状动脉损害37例(44.58%),与完全川崎病的冠脉损害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中度以上冠脉损害则与完全川崎病组有显著差异(P<0.01).不完全川崎病程第二周血小板明显增高,白细胞明显下降,与完全川崎痛完全一致.不完全川崎病血清CRP为(37.86士48.89)mg/L,明显低于完全川崎病组,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不完全川崎病对丙球敏感,与完全川崎病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①凉山州不完全川崎病发生率高于国内大样本调查的发生率.②年龄大小不是引起不完全川崎病的主要原因.③临床表现的差异不是诊断不完全川崎病的指标.④心血管的损害,特别是冠状动脉的中重度损害仍然是不完全川崎病的常见和严重的并发症.⑤不完全川崎病对丙球治疗反应敏感,早期使用,可有效防止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率.
作者:石艳;戴莉;杨尧;杨玉湘;张海;周静;黄婷婷 刊期: 2011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