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外固定支架联合解剖钢板治疗胫腓骨远端开放性粉碎骨折的价值

都仁斌

关键词:胫腓骨, 切开复位, 外固定支架, 解剖钢板
摘要:目的 评价外固定支架联合解剖钢板治疗胫腓骨远端开放性粉碎骨折伴严重皮肤软组织损伤的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 11例胫腓骨远断开放性粉碎骨折患者采用外固定支架联合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 11例患者全部随访12~18个月,根据Mazur踝关节评分标准,优8例,良2例,差1例,优良率90.9%.结论 利用外固定支架联合解剖钢板治疗胫腓骨远端开放性粉碎骨折可有效减少手术后感染及骨折不愈合等并发症,是较实用的手术方法,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西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门脉成像在门脉高压症的应用价值

    目的 评价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门脉成像在门脉高压症外科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2例门脉高压症患者(门脉高压组)与15例非门脉高压症患者(对照组)的增强磁共振门静脉造影图像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37例中36例(门脉高压组21例,对照组15例)显示清晰的门静脉图像.肝内门脉灌注情况依据Nordlinger分级,肝硬化组Ⅰ级0例,Ⅱ级3例,Ⅲ级16例,Ⅳ级2例,而对照组分别为,12、2、1、0例,两组间分布有显著性差异(P<0.05).门脉主干(PV)、脾静脉(SV)及肠系度上静脉(SMV)管径的测值(cm):门脉高压组分别为1.64±0.13、1.35±0.21、1.28±0.16,对照组为1.14±0.12、0.95±0.10、0.83±0.12,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门脉成像是评价门静脉高压症的一项快速无创的技术,有助于外科医生选择正确的手术方法和手术入路.

    作者:张海兵;黄汉琴;李君;曾凡勇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自制电凝钩在肝门部胆管癌淋巴结清扫术中的应用

    目的 目的 探讨自制电凝钩在肝门部胆管癌淋巴结清扫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肝门部胆管癌的根治性治疗资料.所有病人均用电凝钩行淋巴结清扫.结果 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骨骼化淋巴清扫,未发生血管损伤等并发症,术中平均出血70ml.结论 用电凝钩行肝门部胆管癌淋巴结清扫安全性高,出血量少,并发症少,淋巴结清扫和术后恢复均较满意,值得临床进一步探索和运用.

    作者:陆昌友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有限切开加外固定支架治疗开放性粉碎性桡骨远端骨折

    目的 探索开放性粉碎性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 通过有限切开复位克氏针(或骨片钉)固定加外固定支架牵开复位固定治疗开放性粉碎性桡骨远端骨折26例.结果 经随访6~26个月,平均11.2个月,未发现正中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手握力恢复,骨折全部愈合,伤口无感染发生,无骨折畸形愈合.1例软组织挫伤严重者腕关节功能恢复欠佳.功能评定根据Dinst等标准;优15例,良8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92.3%.结论 有限切开复位克氏针固定加外固定支架牵开复位固定是一种理想的治疗开放性粉碎性桡骨远端骨折的方法,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温晓阳;杨勇;廖世文;袁永忠;严宜琦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显微内窥镜腰椎间盘切除术与开放手术的临床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显微内窥镜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MED)和标准开放手术,评价MED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2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比较研究.100例接受MED.同期100例经开放手术.MED采用旁正中小切口,在内镜下完成神经根探查、减压和椎间盘髓核摘除.开放手术采用标准的经椎板间隙开窗、神经根减压和椎间盘髓棱摘除.结果 MED组平均随访15个月.开放手术组平均随访19个月.MED组手术后切口疼痛轻,镇痛治疗显著少于开放手术组.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定随访结果:优75%,良22%,可3%.开放手术组症状改善情况与MED组相似.结论 同标准开放手术比较,MED表现相似的短期临床效果,并具有切口小、组织损伤轻和恢复较快的特点,但必须严格掌握适应证.

    作者:李刚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护理

    目的 探讨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术前、术后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 对32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做好术前心理护理及卧位训练,加强术后病情观察,预防并发症发生.结果 32例患者术后6~24 h疼痛感明显减轻,出院时基本恢复生活自理能力.结论 术前做好宣教,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及精心护理是手术成功的保障.

    作者:李秋红;樊建红;宁雅君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三种鼻腔填塞物在老年鼻出血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比较凡士林纱条、明胶海绵、高膨胀止血材料作为老年性鼻出血鼻腔填塞物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180例老年鼻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凡士林纱条、明胶海绵、高膨胀止血材料3组,每组60例,观察各组止血效果及舒适度.结果 凡士林纱条组止血为可靠,但舒适度差;高膨胀止血材料组止血有效率次之,但舒适度高;明胶海绵止血有效率低,但舒适度优于凡士林纱条组.结论 高膨胀止血材料作为治疗老年性鼻出血的鼻腔填塞物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和佳的舒适度.

    作者:何平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锁定钢板治疗四肢粉碎性骨折71例疗效分析

    目的 总结应用锁定钢板系统治疗四肢粉碎性骨折的经验与疗效.方法 应用锁定加压钢板(lockingcompression plate,LCP)对71例四肢长骨粉碎性骨折进行治疗,28例骨折在影像增强器下进行闭合复位,37例骨折行有限切开帮助复位,6例骨折行完全切开复位.然后以微创经皮接骨技术(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osteosynthe-sis,MIPO)置入LCP进行桥式固定.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98.2min(70~180min),平均失血量100ml(50~400ml).71例均得以随访,随访6~24个月,平均10.8个月.所有骨折均愈合,骨折临床愈合时间3~8个月,平均4.6个月.全部切口一期愈合,无一例发生感染,所有患者的LCP和螺钉无断裂.3例骨折术后复位丢失,5例出现钢板刺激症状.膝关节功能HSS评分60~90分,平均86.3分;踝关节功能AOFAS评分80~95分,平均90.5分;肩关节功能Neer评分80~92分,平均89.6分.结论 LCP应用于四肢粉碎性骨折,具有创伤小、对骨骼血供影响小、固定确实可靠、手术感染率低、骨折愈合快、功能恢复好等优点.然而,作为一种以全新理念设计的内固定系统,临床应用中既要充分领悟其理念,还要严格掌握其操作程序.

    作者:隆元昌;付勇;罗公瑾;王学志;高亚东;徐涛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低场MRI对膝关节外伤的诊断价值

    目的 分析膝关节外伤的MRI表现并探讨低场MRI在膝关节外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或手术证实的106例膝关节外伤患者,行低场MRI检查,分析总结其MRI表现.采用0.3T低场MR扫描机,常规应用矢状位、冠状位、横轴位GRE序列及SE序列成像;特殊序列采用压脂序列.结果 半月板损伤82例,韧带损伤79例,骨挫伤63例,骨折54例,都合并关节积液,多种损伤可同时出现.结论 低场MRI可以很好地显示膝关节损伤的各种表现,可作为膝关节外伤后检查的首选或重要手段.

    作者:刘晓荣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微型钢板治疗MasonⅡ、Ⅲ型桡骨小头骨折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指骨微型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桡骨小头骨折的疗效.方法 15例桡骨小头MasonⅡ、Ⅲ型骨折采用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内固定,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康复治疗.结果 术后随访6~36个月,平均15个月,按Broberg和Morrey肘部评分标准进行判定,优9例,良5例,中1例,无差病例,未发现桡骨小头坏死及骨折不愈合病例.优良率为93.3%.结论 应用指骨微型钢板对桡骨小头骨折MasonⅡ、Ⅲ型作内固定,具有复位满意、固定可靠、方法简单、可以早期进行功能锻炼等优点,是治疗桡骨小头骨折较理想方法.

    作者:俞华威;齐新文;王兆杰;邝立鹏;胡小军;安荣泽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腰池-腹腔分流术的手术配合

    目的 探讨腰池-腹腔分流术在治疗交通性脑积水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及术中配合方法.方法 对16例交通性脑积水患者进行腰池-腹腔分流术,术前熟悉手术操作步骤和用物,摆放合适的体位,术中根据手术需要实施一系列的手术配合.结果 16例手术术中准备用物齐全,体位摆放得当,与手术医生配合默契,效果满意.随访3~18个月,16例患者治疗效果明显,经CT检查见脑室均恢复正常,并发症少.结论 腰池-腹腔分流术治疗交通性脑积水手术效果优于传统脑室-腹腔分流术,手术室护士应不断的知识更新,对新手术的开展应提前预习,熟悉手术步骤,才能做到心中有数,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作者:彭炼君;黄蓉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透视下经皮空心钉治疗中青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空心钉治疗中青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47例中青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于透视下经皮应用空心钉内固定术治疗,术后进行复诊并拍撮X线片观察,并参照Sanders髋关节创伤后功能评分对患者髋关节功能进行评分.结果 术后随访12~36个月,47例患者中骨折愈合44例(93.62%),股骨头坏死3例(6.38%),股骨头坏死者全部为GardenⅣ型患者.按Sanders髋关节创伤后功能评分标准的评估结果为:优30例,良14例,差以下3例.结论 经皮空心钉治疗中青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值得肯定,也是临床医疗中比较实用的治疗方法.

    作者:林炎水;林杨景;向登;肖建平;贺军;范剑波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对当前医患矛盾关系的思考

    医患矛盾是在全球化、多元化、民主化时代出现的道德悖论和伦理冲突.近年来,社会对医生的抱怨不断、对医院的质疑增多,同时医生也有很多苦恼,这就形成了中国在经济社会转型期独特的医患关系及医患矛盾现象.作者仔细研究医患矛盾现象以后得出结论,医患矛盾需要分层次分析,医院的级别不一样,医患矛盾的根源有差别.所以,解决医患矛盾需要分层次独立思考,随医院级别的差异而有不同处理.作者将分别讨论三等甲级医院及三等甲级医院以下级别医院所面临的医患矛盾,提出解决矛盾的看法.

    作者:颜婕;田清华;李咏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胫骨下段骨折微创与传统治疗方法比较

    目的 评价和比较微创经皮镇定钢板内固定与传统解剖钢板内固定技术在治疗胫骨下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1例胫骨下段骨折患者分成两组,分别行微创经皮锁定钢板固定术和传统解剖钢板内固定术,并对两组患者的手术过程及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61例病人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20个月,平均14.6个月.微创组术中出血少于传统固定组,骨痴形成时间平均8.3用,普通组平均10.2用,微创组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平均15.2周,普通组平均19.8周.结论 微创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符合生物学及力学原则,创伤及并发症较少,有利于骨折愈合,是治疗胫骨下段骨折的有效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毛显法;曾希银;向道友;王璨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三维重建技术在肝癌介入诊疗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三维重建技术在肝癌介入诊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25例行肝动脉旋转DSA造影的肝癌病例的造影图像以及手术用时、对比剂用量和曝光剂量.结果 三维重建技术能清晰的展示靶血管的解剖情况,使超选择性插管准确而便捷,手术用时、对比剂用量和曝光剂量不会明显增加.结论 三维重建技术能明显提高肝癌介入诊疗的质量,在有条件的医院,可常规应用于肝癌的介入诊疗.

    作者:滕红;徐兴明;陈友琼;周炜;赵张平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127例高龄髋部骨折的治疗体会

    目的 总结高龄(≥70岁)髋部骨折的治疗体会.方法 127例高龄(≥70岁)髋部骨折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并对其临床资料及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无术中术后死亡,术后发生并发症12例,发生率为9.45%.术后随访9~36个月,参照Harris髋关节功能评价标准,股骨颈骨折术后得分为55~90分,平均79.36分;粗隆间骨折术后得分为65~93分,平均85.57分.1例行髋翻修手术.所有病人均未出现骨不连及髋内翻畸形.结论 恰当的围手术期准备,正确的手术方式、麻醉的选择以及积极的术后并发症预防,是手术治疗高龄老年人髋部骨折成功的关键.

    作者:肖巍;班开洪;黄敬;蒋笃东;王庆华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00例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对200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给予骶管封闭、西医输液治疗、中药煎服、电针为主要方法的中西医结合疗法.结果 痊愈132例,显效55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93.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肯定.

    作者:周俊娣;付成华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HCG的运用时机对HMG促排卵并人工授精妊娠结局的影响

    目的 探讨HCG的运用时机对HMG促排卵并人工授精妊娠结局的影响,以提高IUI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70个IUI治疗周期的89例患者,按患者意愿分为24小时组和36小时组,两组在患者年龄、不孕年限和a+b精子数方面无统计学差异,分别对患者进行妊娠结局和分娩结局随访.结果 两组在妊娠率和活产率方面没有显著差异(P>0.05),但36小时组和Z4小时组相比提高了妊娠率.结论 HMG促排卵并人工授精(IUD应尽量在注射HCG 36小时左右进行.

    作者:朱立华;肖新燕;许玉刚;孙秀芬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先天性高肩胛症并颈椎、肋骨发育畸形1例

    病例 男,3岁,1岁时其父母发现双肩不等高、左上肢上举高度较对侧低并逐渐加重而就诊.查体:左侧肩胛骨较对侧升高,左肩关节外展、上举功能明显受限.肩胛骨内上角突出于颈根部.下角位置高于健侧.X线立位胸片(图1)示,双侧颈肋、左侧肩胛骨发育较小,且位置较对侧升高,其内上角平颈5椎体下缘水平,左侧肩胛盂较对侧浅而小;颈椎侧位片(图2)可见颈2、3、4椎体及棘突融合,椎5、6椎体融合,余未见异常.X线诊断:左侧先天性高肩胛症并颈椎多发阻滞椎、双侧颈肋.

    作者:杨琼玉;邱桂华;初慧敏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Ilizarov技术矫正儿童僵硬型马蹄内翻足畸形

    目的 探讨应用Ilizarov技术矫正儿童僵硬型马蹄内翻足畸形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应用Ilizarov外固定矫形器治疗儿童僵硬型马蹄内翻足畸形6例8足.术中遵循Ilizarov穿针固定的基本原则,将组装好的Ilizarov外固定器安装在患侧小腿和足部的相应位置.术后7天开始旋转相应的螺纹牵伸杆,逐渐矫正足内翻、内收和下垂畸形并适当过牵,使畸形得到良好矫正.在牵伸矫形过程中行患足负重行走.结果 6例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16个月,平均11个月.畸形足均获得满意矫正和足底持重、行走功能良好,畸形未复发.按Garceau标准评定疗效,优6足,良2足.结论 Ilizarov技术矫正僵硬型马蹄内翻足畸形效果良好,具有微创、操作简单、安全并能早期活动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骆苏红;栾波;陈艺新;张云强;王积辉;刘伟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普及型CT在骨关节三维重建中的应用技巧

    目的 探讨普及型CT在骨关节三维重建的应用技巧、参数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90例不同部位骨关节损伤的CT扫描参数及重建方法.结果 初始扫描层厚对三维重建图像的质量影响明显,颈椎、胸椎、骶尾椎、肘关节骨折及胫骨平台和鼻骨的细微骨折宜采用1mm层厚扫描并重叠重建,腰椎、骨盆、膝关节、踝关节、肩关节、头颅颌面部可采用2.5mm层厚扫描并重叠重建,螺距对图像质量影响较小,多平面重建时采用骨算法图像质量较好,容积再现时采用软组织算法能得到更佳的图像.结论 普及型CT能够获得较好的骨关节三维重建图像,并且通过个性化的扫描、重建参数选择,可以在满足临床诊断需要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球管消耗,节省运行成本.

    作者:刘宁川;罗才旭;姜丹 刊期: 2011年第08期

西部医学杂志

西部医学杂志

主管:川北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南充市中心医院

主办: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