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厄洛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

陈萍;徐聂;侯梅;张杰;李慧艳;赵振华

关键词:厄洛替尼, 非小细胞肺癌, 治疗
摘要:目的 观察厄洛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纳入34例经病理学诊断的晚期(ⅢA期或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口服厄洛替尼150mg每天1次,并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行疗效评价.结果 34例患者中,CR 1例,PR 16例,SD 8例,PD 9例;其中性别、病理类型、吸烟史和PS评分均与RR,DCR无显著相关性,既往化疗方案数与DCR有相关性.生存期随访至2008年7月,全组中位生存时间6.7个月(2,5~14个月),中位疾病进展时间5个月(1~14个月),1年生存率34.5%.不良反应以皮疹、腹泻、白细胞下降和转氨酶升高为主,多为轻度.绪论厄洛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有较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不同性别、病理类型、吸烟史和PS评分的患者其疗效没有显著差别.既往化疗方案个数≤1个者疾病控制率高于≥2个者.
西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螺旋CT对脾结核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脾结核的螺旋CT诊断价值及其强化表现.方法 结合病理分析16例脾结核患者CT表现,CT包括平扫及门静脉期增强扫描.结果 16例脾结核中脾大8例.CT袁现分为四型:粟粒型2例,平扫显示不清,无增强呈稍低密度;结节型8例,平扫边界模糊,环形强化4例,无强化3例,环形强化与无强化区混杂1例;脓肿型5例,平扫边界模糊,边缘蜂房样分隔强化2例,环形强化3例;纤维钙化型1例,散在点状钙化.11例伴腹部淋巴结肿大,8例呈环形强化.结论 螺旋CT对于脾结核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脾结核的病理改变.

    作者:李迎春;陈家源;印隆林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阴道镜检查在诊断外阴上皮内瘤变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阴道镜检查在早期发现外阴上皮内瘤变(VIN)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患者冰醋酸湿敷外阴后行阴道镜检查,以出现污浊白上皮为异常,并与病理组织学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阴道镜检查中以外阴出现污浊醋酸白上皮诊断VIN的敏感性为72.7%(8/11),特异性为84.2%(16/19),准确性为80.0%(24/30),假阳性率为15.8%(3/19),假阴性率为27.3%(3/11).结论 冰醋酸湿敷外阴后行阴道镜检查,观察是否出现污浊白上皮,对早期检出VIN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任玲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人乳头瘤病毒16L1-E5表达质粒的构建及其蛋白表达

    目的 构建人乳头瘤病毒16L1-E5的原核表达质粒,并进行表达融合蛋白,为下一步探讨该蛋白是否能作为疫苗的研究作准备.方法 以本室已构建好的阳性质粒pET32(+)/HPV16 E5为模板,PCR获得E5基因,经SalⅠ和NotⅠ双酶切插入已构建好的pGEx4T-1/HPV16L1,通过筛选获得正确的阳性克隆pGEX4T-1/HPV16L1-E5.pGEX4T-1/HPV16L1-E5转化入BL21感受态细胞,经IPTG诱导进行目的 蛋白的表达,通过测定不同时间、不同IPTG浓度和不同温度时目的 蛋白表达情况,获得蛋白表达的佳条件,SDS-PAGE和Western blot检测蛋白表达.结果 成功构建了质粒pGEX4T-1/HPV16L1-E5,在1mmol/L IPTG、34℃、4h诱导获得大量的目的 蛋白表达.结论 成功构建的pGEX4T-1/HPV16L1-E5质粒能表达出目的 蛋白,为进一步研究目的 蛋白功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作者:左凤琼;李婉宜;李明远;黄建;李晓红;吕梅励;赵素兰;蒋中华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联合介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

    目的 现察经皮穿刺激先椎间盘减压术(Percutaneous laser disc decompression,PLDD)联合臭氧腰椎间盘髓核消融术、胶原酶化学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将213例腰椎间盘突出、膨出的患者进行分类治疗.对96例采用PLDD联合臭氧消融术及胶原酶化学溶解术治疗.结果 PLDD联合胶原酶化学溶解术治疗组术后4个月~2年优良率95.7%;PLDD联合臭氧消融术及胶原酶溶解术治疗组为97.4%.结论 联合介入治疗以往视为相对禁忌的腰椎间盘突出症,也能达到令人满意的中远期效果.应重新认识腰椎间盘突出症介入治疗的适应证.

    作者:韦君亮;朱琳;曹冠柏;冷通国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全脑放射治疗加替尼泊甙化疗治疗肺癌脑转移78例

    目的 观察全脑放疗加替尼泊甙同步化疗与单纯全脑放疗治疗肺癌脑转移的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 156例经CT或MRI证实的肺癌脑转移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全脑放疗+替尼泊甙同步化疗)和对照组(单纯全脑放疗)各78例.对照组治疗方案为全脑放疗2Gy/次,5次/周,总量36Gy.单发病灶或2~3个病灶位于半侧脑者给予局部缩野或半脑增量20 Gy/10次;全脑多发者全脑增量10 Gy/5次.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于放疗第一天开始静滴替尼泊甙60 mg/m<'2>,每周1次,连续4周.结果 对照组和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2.1%(64/78)和92.3%(72/78);一年生存率对照组39.7%(31/78),治疗组61.5%(48/78).两组一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毒副反应治疗组骨髓抑制及胃肠道反应略高于对照组,耐受性好.结论 全脑放疗加替尼泊甙同步化疗能提高肺癌脑转移的局部控制率和延长生存期,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作者:朱向满;宋翠萍;王帅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树状图模式在医学实习生教学管理中的应用

    树状图是一种以统筹和控制为目的 的树形管理结构,是进行系统统筹控制的工具.主要运用于功能分解、结构示意、原因分析、关系表现等方面.树状图关注宏观战略和统筹控制.在实施实习生流程化管理体系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运用树状图管理方法,可以便捷地建立起教学管理的科学体系,统筹起各流程之间的科学关系,达到全面的科学管理,使管理效率显著提高.

    作者:舒运兵;林琦远;孙广运;黄河银;贾麒麟;钟原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食管癌患者术后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支持的效果比较

    目的 观察肠内营养(EN)与肠外营养(PN)对食管癌患者术后临床恢复的影响.方法 PN组术后每日行完全肠外营养支持直到经口进食;EN组术后第1天以静脉支持为主,第2天开始经鼻肠营养管滴入肠内营养制剂能全力,逐步加大支持强度并减少静脉支持.现察两组术后排气排便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体重量、血红蛋白(HGB)、血清前白蛋白(PA)和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LY).结果 EN组术后排气、排便时间和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PN组.术后第7天EN组各项指标的恢复速度均优于PN组.结论 食管癌术后早期EN支持可促进小肠运动功能恢复,加快免疫和营养状态改善.

    作者:陈溉;姚健;官禹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老年人胃癌急性穿孔的治疗

    目的 探讨老年人胃癌急性穿孔的临床特点和不同术式的选择指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收治的33例老年胃癌急性穿孔的临床资料.结果 单纯穿孔缝合修补术11例,平均生存时间为7个月;姑息性胃大部切除术15例,平均生存时间为18个月;胃癌根治术6例,平均生存时间24个月.结论 提高术前、术中确诊率,根据病人情况选择合适的术式,加强围手术期的处理是保障患者生命安全、降低胃癌穿孔的并发症、延长生存时间、提高生存质量的关键.

    作者:杨春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IL-6-174G/C基因多态性与心房颤动的关系

    目的 探讨IL-6基因多态性是否与心房颤动患者有关联.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技术对60例心房颤动患者及30例正常对照组者JL-6基因-174G/C位点进行研究.结果 发现心房颤动组与正常对照组IL-6基因-174位点均以GG型为主,其频率分别为100%和97%.-174位点等住基因频率在两组中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提示IL-6基因-174G/C位点多态性与中国人心房颤动无关联.

    作者:刘佳顺;任澎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恩格菲针腔内注射治疗恶性胸水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恩格菲针腔内注射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恩格菲针治疗36例恶性胸水的临床资料.结果 完全缓解33.33%,部分缓解52.78%,总有效率86.11%;毒副作用较轻,耐受性好.结论 恩格菲针腔内注射治疗恶性胸水临床疗效好,值得推广.

    作者:万丽丽;万必新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杜仲叶浸膏粉抗衰老作用的研究

    目的 探讨杜仲叶浸膏粉的抗衰老作用.方法 将65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5组,即两个对照组、两个实验组和模型组,两个对照组分别灌胃给予生理盐水和何首乌煎剂4 g/kg,两个实验组分别给予杜仲叶浸膏粉3 g/kg和1.5 g/kg,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除生理盐水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外,其余各组小鼠每目皮下注射5%D-半乳糖0.5 ml以建立亚急性衰老小鼠模型.以分光光度法测定MAO-B活力、邻苯三酚法测定SOD活力、巴比妥酸比色法检测MDA含量、荧光法检测LF含量,采用刘景田法测RCR和RICR.结果 口服杜仲叶浸膏粉可以降低亚急性衰老小鼠脑MAO-B活力,提高肝SOD活力,降低肝MDA和LF含量,提高RCR和RICR.结论 杜仲叶浸膏粉具有抗衰老作用.

    作者:李小安;夏前明;王秉文;袁秉祥;康军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脊柱转移瘤的影像诊断

    目的 探讨脊柱转移瘤的X线、CT及MRI征象,以提高脊柱转移瘤的早期诊断率.方法 结合临床资料回顾分析68例脊柱转移瘤的X线、CT及MRI影像特征.结果 68例脊柱转移瘤共发现157个椎体异常,累及椎弓根23例59根,棘突及横突18处,椎体病理骨折38个,椎旁软组织肿块21例77处.X线和CT表现为椎体及其部分附件骨质破坏或片状高密度硬化影.MRI表现为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脂肪抑制T2表现为高信号.结论 脊柱转移瘤的X线、CT及MRI影像均有特征性表现,MRI在发现病灶、鏊别诊断方面优于X线、CT检查.

    作者:高文华;胡振洲;雷正军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脂肪抽吸法副乳腺矫治术的护理

    目的 探讨腋部副乳抽吸整形术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36例腋部副乳患者在临床治疗的同时,加强术前、术后、心理基础及专业护理,并观察对疗效的影响.结果 36例患者手术切口极小隐蔽局部外形明显改善,满意率达100%.结论 对腋部副乳手术患者采取科学主动的护理措施,对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达到治疗兼顾美容的目的 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储馨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左半结肠癌并发急性梗阻的外科治疗

    目的 探讨左半结肠癌并发急性梗阻的外科治疗的合理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80例左半结肠癌并发急性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行手术治疗,其中一期切除吻合52例.一期切除近端造瘘远端封闭、二期吻合15例,直接造瘘13例.结果 全组患者无死亡及腹腔感染,一期切除吻合无1例发生吻合口瘘.结论 左半结肠及直肠癌伴息性肠梗阻的患者,经积极地围手术期处理,一期肠切除吻合术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罗兵;刘春;彭超;陈卓;陈世杰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鼻内镜鼻窦手术治疗非侵袭型真菌性鼻窦炎

    目的 探讨鼻内镜鼻窦手术治疗非侵袭型真菌性鼻窦炎患者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95例非侵袭型真菌性鼻窦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 93例治愈,2例术后复发,再次手术.结论 鼻内镜鼻窦手术治疗非侵袭型真菌性鼻窦炎疗效肯定,术后随访鼻窦冲洗也是保证手术疗效的重要环节.

    作者:邓晓奕;徐开伦;罗通勇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急性胰腺炎35例发病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急性胰腺炎的发病因素、治疗及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35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2例于治疗7~10 d胰病消失,血淀粉酶正常.死亡3例,均为病前嗜酒或进食高脂饮食者.结论 饮酒、进食高脂饮食、暴饮暴食是引起急性胰腺炎的发病因素.

    作者:李放;郑延强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固体硅胶隆鼻术176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固体硅胶隆鼻术的操作及并发症防治措施.方法 对176例患者行目体硅胶隆鼻术,分析隆鼻术的手术要点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其原因.结果 本组176例患者中29例发生不同程度并发症,其中假体脱出8例,假体歪斜5例,假体浮动3例,假体上端位置过高4例,假体轮廓不满意4例,感染3例,排斥反应2例.结论 假体的雕刻和手术过程中刺离是并发症产生的主要原因,也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王略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术中胆道造影110例分析

    目的 探讨胆道探查术中胆管造影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110例胆道探查术中结果进行分析胆道造影的经验.结果 110例胆道探查术中进行胆道造影者均取得成功,发现残余结石28例、右肝管损伤2例、肝内胆管囊性扩张1例,全部患者经治愈出院.结论 胆道探查术中胆道造影可即时发现胆管残石,有利临床即刻处治和提高治愈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刘慷;李波;龚建平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高频超声对乳腺导管扩张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对乳腺导管扩张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56例乳腺导管扩张患者的高频超声资料进行分析,并与手术和病理结果进行对照,探讨超声检查的优势和不足.结果 本组156例患者中,单纯性导管扩张75例,超声全部检出,符合率100.0%,乳管炎33例,超声检出28例,诊断符合率84.8%;导管内孔头状瘤37例,超声检出19例,诊断符合率51.4%;导管内癌11例,超声检出3例,符合率27.3%.结论 高频超声能准确的显示扩张的乳腺导管,对单纯性导管扩张和导管炎的诊断较为准确,但对导管内肿瘤的诊断相对较低.

    作者:何小萍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周剂量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晚期乳腺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周剂量紫杉醇联合顺铂方案治疗晚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 晚期乳腺癌患者64例均采用紫杉醇60mg/m<'2>,静脉滴注,第1、8、15天;顺铂30mg/m<'2>,静脉滴注,第2~4天,4周为1周期.两个周期后评价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结果 近期总有效率为65.6%(42/64),初治病例与复治病例分别为83.3%与55%,两者统计学有差异(P<0.05);一个部位转移有效率75%(24/32),一个部位以上转移有效率56.2%(18/32),两者统计学有差异(P<0.05);中住疾病进展时间为11.6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16.2个月;毒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脱发.结论 周剂量紫杉醇联合顺铂方案是治疗晚期乳腺癌的有效方案,毒副反应可以耐受.

    作者:潘荣强;李光明;文世民;任大成;别俊 刊期: 2009年第06期

西部医学杂志

西部医学杂志

主管:川北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南充市中心医院

主办: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