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安;夏前明;王秉文;袁秉祥;康军
目的 探讨外伤性脑梗死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总结我院近5年诊治的18例外伤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8例患者按Jennett&Bondy预后分级:Ⅰ~Ⅱ级2例,Ⅲ~Ⅳ级6例,Ⅴ级10例.结论 外伤性脑梗死的预后与脑梗死部位及面积有直接关系,早期根据具体情况给予恰当处理,可挽救患者生命和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汤秉洪;覃宗明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利用动态血压监测观察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患者在不同时间服左旋氨氯地平降压治疗疗效,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未服用降压药物或停用其他降压药物治疗7天以上的86例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患者,随机分为早上服药组(n=42例)和晚上服药组(n=44例),口服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2.5 mg/d,每日观察诊室血压.所有患者药物治疗前后行动态血压监测,共治疗12周.结果 经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后2组患者诊室血压明显降低(P<0.05),且下降程度相近,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血压显示2组治疗后均能降低24h血压,降压程度相近,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上服药组白天血压达标(SBP<135mmHg)者占46.2%,夜间血压达标(SBP<125mmHg)者占31.7%.晚上服药组白天血压达标(SBP<135mmHg)者占42.5%,夜间血压达标(SBP<125mmHg)者占51.3%.结论 左旋氨氯地平对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患者有较好的降压效果,特别是对夜间血压升高非杓型高血压患者在晚上服药可以提高夜间血压达标率,更好纠正血压昼夜节律异常,以减少高血压患者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
作者:肖红;何保明;刁瑞蓉;李欣;陈春梅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评价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ecombinant Human Erythropoietin Injection,rHuEPO)治疗肿瘤化疗相关性贫血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化疗相关性贫血的患者56例,其中治疗组28例行rHuEPO治疗,用法为:150 u/kg·次,皮下注射3次/周,疗程4周;对照组28例未用rHuEPO治疗,余治疗相同.观察rHuEPO对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及对患者生存质量(QOF)的影响.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Hb水平显著提高,KPS较化疗前无变化,而对照组Hb水平下降,KPS较前下降.结论 rHuEPO治疗肿瘤化疗相关性贫血的疗效肯定,安全性高,副反应少,能够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王泽阳;侯梅;王海燕;陈萍;徐聂;赵振华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隐匿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标志物与DNA水平的关系.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及ELISA方法对20例隐匿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乙肝标志物及DNA水平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20例患者HBsAg和HBeAg阴性的不同组合模式均可检洲到低拷贝的HBV-DNA,其中抗-Hbe+、抗-HBc+共11例(55%),而抗-HBs+、抗-Hbe+和抗-HBc+共5例(25%);16例血清HBV-DNA含量<1000copies/ml,仅3例肝功能轻度异常.结论 HB-sAg阴性的不同血清学模式存在低拷贝HBV感染,荧光定量PCR在隐匿型HBV感染中具有很好的监测作用.
作者:余鹃春;姚磊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新一代质子泵抑制剂埃索美拉唑对反流性食管炎(RE)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8例经胃镜证实的RE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58例,给予埃索荧拉唑40 mg,每日1次;B组50例,予以奥美拉唑20 mg,每日2次,两组疗程均为8周.两组均同时加用促动力药莫沙比利,分别于治疗4、6、8周后记录烧心、反酸和胸骨后灼痛等症状记分,判断疗效.并于8周后复查胃镜,现察胃镜下愈合率.结果 两组治疗均有效,而A组A级、B级食管炎疗效、烧心症状改善均优于B组.结论 埃索美拉唑治疗RE疗效确切.
作者:彭兰;冯琦;李昌平;马春华;章静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糖尿病的高危人群的健康管理方式与价值.方法 选择武警部队离退休干部和地方27家机关、事业单位的5937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健康体检的平台.对糖尿病高危人群的健康信息进行分析,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早期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干预,随访3年,对干预效果进行健康评估.结果 通过早期生活与行为方式干预,空腹血糖受损率、高甘油三脂血症均明显下降(P<0.05),显性糖尿病的患病率、高胆固醇血症及高血压患病率也有不同程度下降.结论 对糖尿病高危人群进行早期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干预,是防止糖尿病高危人群发生显性糖尿病的重要手段.
作者:曾小川;刘峰;杜晓清;刘灿群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芬太尼和异丙酚联合应用与安定、利多卡因、阿托品联合应用两种镇痛方法在人工流产术中的镇痛效果.方法 将360例早孕自愿要求终止妊娠且无人流禁忌症者随机分为芬太尼和异丙酚联合静脉应用与术前分别肌注安定和宫颈注射利多卡因及阿托品两组,观察孕妇术中、术后的反应,对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芬太尼组100%元痛,无人流综合征.芬太尼组较利多卡因组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更少.结论 芬太尼和异丙酚联合应用静脉麻醉组完全无痛,杜绝了人流综合征的发生,是一种安全、有效、方便、可控性强的人工流产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邹永洁;邓刚 刊期: 2009年第06期
CCF-CCM专为接受外科手术的结直肠癌患者提供风险评估,用以评估人群中30天手术死亡风险,通过了解结直肠癌术后风险预测模型CCF-CCM的应用进展情况,评价其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此外还发现经内源性验证发现CCF-CCM准确度较好,但在CCF-CCM为病人提供有意义的信息前,还需要在各中心进行专业验证与校准,在多中心前瞻性研究结果出来之前,该模型还不能用于对病人结果和外科医生能力进行绝对性的测量.
作者:汪晓东;曹霖;李立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阴道镜检查在早期发现外阴上皮内瘤变(VIN)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患者冰醋酸湿敷外阴后行阴道镜检查,以出现污浊白上皮为异常,并与病理组织学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阴道镜检查中以外阴出现污浊醋酸白上皮诊断VIN的敏感性为72.7%(8/11),特异性为84.2%(16/19),准确性为80.0%(24/30),假阳性率为15.8%(3/19),假阴性率为27.3%(3/11).结论 冰醋酸湿敷外阴后行阴道镜检查,观察是否出现污浊白上皮,对早期检出VIN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任玲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通过BSD 2000相控阵聚焦热疗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研究,探讨中晚期肝癌治疗的新方法.方法 36例中晚期肝癌病人随机分两组,每组18例.治疗组:采用BSD 2000相控阵聚焦热疗与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对照组:单纯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化疗药物:阿霉素(ADM)40~50mg、顺铂(DDP)60~80mg、5-氟尿嘧啶(5-FU)500~750mg;用超液化碘油、明胶海绵栓塞.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72.2%(13/18),对照纽总有效率38.9%(7/18)(P<0.05).两纽临床受益反应率(CBR)分别为83.3%(15/18)、38.9%(7/18)(P<0.05).治疗组0.5、1、1.5年生存率与对照组比无差异,2年生存率比对照组明显提高.毒剐反应无差异.结论 BSD 2000相控阵聚焦热疗联合TACE能提高近期有效率、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作者:竹曦;李光明;任大成;文世民;张欣平;罗健 刊期: 2009年第06期
本文结合本院在地震伤员救治工作中建立的系统管理机制方面的实战经验,分别就医院建立指挥、救护、后勤保障、信息发布四方面的系统管理机制进行了阐述,说明医院建立系统管理机制能高效、安全、快捷救治地震伤员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作者:刘琴;廖志林;朱方;杨绍林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固体硅胶隆鼻术的操作及并发症防治措施.方法 对176例患者行目体硅胶隆鼻术,分析隆鼻术的手术要点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其原因.结果 本组176例患者中29例发生不同程度并发症,其中假体脱出8例,假体歪斜5例,假体浮动3例,假体上端位置过高4例,假体轮廓不满意4例,感染3例,排斥反应2例.结论 假体的雕刻和手术过程中刺离是并发症产生的主要原因,也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王略 刊期: 2009年第06期
据2008年4月我国卫生部发布的中国第三次全国死因调查显示,恶性肿瘤已成为我国死亡原因中第二位的疾病,仅次于脑血管病,分别占22.32%和22.45%.恶性肿瘤是城市首位死因(占城市死亡总数的25.0%),农村第二住死因(占农村死亡总数的21%).肺癌为肿瘤死因的首住(占全部恶性肿瘤死亡总数的22.7%).本文就肺癌的分子靶向治疗现状及思考与展望做一述评.
作者:侯梅;陈萍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老年人胃癌急性穿孔的临床特点和不同术式的选择指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收治的33例老年胃癌急性穿孔的临床资料.结果 单纯穿孔缝合修补术11例,平均生存时间为7个月;姑息性胃大部切除术15例,平均生存时间为18个月;胃癌根治术6例,平均生存时间24个月.结论 提高术前、术中确诊率,根据病人情况选择合适的术式,加强围手术期的处理是保障患者生命安全、降低胃癌穿孔的并发症、延长生存时间、提高生存质量的关键.
作者:杨春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脾结核的螺旋CT诊断价值及其强化表现.方法 结合病理分析16例脾结核患者CT表现,CT包括平扫及门静脉期增强扫描.结果 16例脾结核中脾大8例.CT袁现分为四型:粟粒型2例,平扫显示不清,无增强呈稍低密度;结节型8例,平扫边界模糊,环形强化4例,无强化3例,环形强化与无强化区混杂1例;脓肿型5例,平扫边界模糊,边缘蜂房样分隔强化2例,环形强化3例;纤维钙化型1例,散在点状钙化.11例伴腹部淋巴结肿大,8例呈环形强化.结论 螺旋CT对于脾结核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脾结核的病理改变.
作者:李迎春;陈家源;印隆林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高频热疗配合腔内注射顺铂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经确诊肿瘤所致的恶性胸腔积液患者193例,随机分两组,进行常规相关处理后A组(对照组)100例采用腔内注射顺铂60 mg,B组(治疗组)93例采用腔内注射顺铂60mg后半小时内进行高频热疗,观察疗效、临床症状缓解情况及副作用.结果 两组有效率为63%、88.2%;临床好转率46%、73.1%.结论 高频热疗配合腔内注射顺铂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疗效好,副反应小,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王冬;刘鸿;梅治家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段老年人硬膜外阻滞局麻药初量用量,为临床麻醉提供依据.方法 总结400例低位硬膜外阻滞,100例20~50岁患者为对照组即Ⅰ组,300例老年病例,按年龄段分为3组,每组i00例,即Ⅱ组60~69岁,Ⅲ组70~79岁,Ⅳ组大于80岁.所有患者均选择腰2~3问隙行硬膜外穿刺、置管.结果 Ⅰ、Ⅱ、Ⅲ、Ⅳ4组患者硬膜外阻滞局麻药初量分别为:(16.8±3.3)ml、(13.8±2.8)ml、(11.3±3.0)m1和(8.5±2.3)ml.不同年龄段老年人局麻药初量较对照组及各年龄段之间均有差异.结论 低位硬膜外阻滞,Ⅱ、Ⅲ、Ⅳ组老年患者初量分别为对照组的82%、67%和51%.
作者:浦明昇;董波;马颖琳;秦薇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肠内营养(EN)与肠外营养(PN)对食管癌患者术后临床恢复的影响.方法 PN组术后每日行完全肠外营养支持直到经口进食;EN组术后第1天以静脉支持为主,第2天开始经鼻肠营养管滴入肠内营养制剂能全力,逐步加大支持强度并减少静脉支持.现察两组术后排气排便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体重量、血红蛋白(HGB)、血清前白蛋白(PA)和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LY).结果 EN组术后排气、排便时间和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PN组.术后第7天EN组各项指标的恢复速度均优于PN组.结论 食管癌术后早期EN支持可促进小肠运动功能恢复,加快免疫和营养状态改善.
作者:陈溉;姚健;官禹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 对31例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给予吉西他滨1000mg/m<'2>静脉滴注,第1、8天;臭沙利铂130mg/m<'2>静脉滴注,第1天、21天为1个周期,至少2个周期.结果 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12例,缓解率38.7%,稳定(stable disease,SD)10例,疾病控制率(PR+SD)71.0%;进展(progressive disease,PD)9倒,疾病进展率29.0%,中位生存期为11.2个月.主要毒副反应是骨髓抑制,多数为Ⅰ度血板减少.结论 吉西他滨与奥沙利铂联合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有较好的疗效,耐受性好.
作者:王海燕;侯梅;王泽阳;陈萍;徐聂;赵振华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及其引发的相关因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121例ADR报告分别从药物种类、给药途径及患者年龄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21倒不良反应中,涉及抗菌药物67例,占55.37%;中药注射剂11例,占9.09%;静脉给药引起的不良反应103例,占85.12%.结论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扣中药注射剂,加强对中药注射荆的质量监测,以避免或减少ADR重复发生.
作者:杨勤;臧云吉;范岳邦;袁勇 刊期: 2009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