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原慢性低压性缺氧的研究进展

魏立;黄跃;孔佩艳

关键词:高原, 慢性低压性缺氧, 病理生理机制
摘要:在高原缺氧的刺激下,长期居住在青藏高原的人群在机体缺氧适应过程中常发生相应的病理生理变化.如果适应不全,可能会发生一系列与低压性缺氧相关的疾病,包括高原性心脏病、高原红细胞增多症及血压异常等,但目前与高原适应良好和适应不全相关的机制仍不清楚.在此,本文综述与高原慢性低压性缺氧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以便更深入地了解高原慢性缺氧相关性疾病发生的病理生理机制,为更有效地预防和治疗莫定基础.
西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荧光定量PCR和超高倍显微诊断系统检测沙眼衣原体

    目的探讨荧光定量PCR和超高倍显微分析仪活体检测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荧光定量PCR和MMDI法对40例患者进行沙眼衣原体(CT)检测,并将两种方法进行比较.结果两者均阳性18例(45.0%);两者阴性19例(47.5%),荧光定量PCR阳性、MMDI阴性2例(5.0%);荧光定量PCR阴性、MMDI阳性1例(2.5%).两法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cNewmar检验,P=1.000).结论实验证明荧光定量PCR和MMDI均能很好地检测沙眼衣原体.MMDI是检测沙眼衣原体的一种快速、直观的诊断方法,而荧光定量PCR检测较为客观.

    作者:崔鲂;王东平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加强护工管理减少医院感染

    护工是活跃在医院内的特殊职业群体,他(她)们在为病人提供必要的医疗保健服务的同时,又给医院、病人带来一些令人担心的问题.因此,为减少病人医院感染,加强对护工的管理,是医院管理环节中不可忽略的一个问题.规范护工的管理,对病人及医院均有利.

    作者:黄丽琼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内扎外剥侧切治疗急性嵌顿环状混合痔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内扎外剥侧切治疗急性嵌顿环状混合痔的疗效.方法对30例急性环状嵌顿混合痔和30例经保守治疗炎症消退后的嵌顿混合痔患者,均采用内扎外剥侧切治疗,观察其效果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全部治愈.但平均治愈时间,治疗组15天,对照组21天,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6个月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急性期手术能迅速减轻病人痛苦,缩短治疗时间.

    作者:蒲琦;苏尚先;赵红波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TEK全自动三分群血细胞分析仪的应用评价

    目的对TEK全自动三分群血细胞分析仪进行应用评价.方法采用随机和不随机选择标本方法,对该仪器进行WBC、RBC、Hb、PLT四个参数的精密度、携带互染率、总重复性、线性范围、准确性进行测试.结果批内和批间不精密度CV<3%;四个参数的携带互染率均≤2%;总重复性CV均<4%;线性范围相关系数r>0.990.各参数不准确度与参考方法比较,经配对t检验无显著性差异(P>0.05);白细胞分类仪器法与手工法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TEK全自动三分群血细胞分析仪各方面性能良好,测定参数快速、准确、精密、可靠,能完全满足临床需要.

    作者:张莉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乳腺腺病瘤1例

    病例女,21岁,学生,左乳包块1+年,经内服药物治疗无好转.查体:左乳外上象限质韧包块约3.0cm大小,略可推移,边界欠清.诊断:左乳外上象限纤维腺瘤.

    作者:任仲才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医患关系传统认识的弊端

    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将医疗行为的高理想状态作为一种普遍的准则要求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并以此看待医患关系,使医方所扮演的白衣天使角色与实施医疗行为的现实状态形成强烈反差.本文从三个方面对这一认识在现实医患关系中的弊端进行阐述,以促进对医患关系达成正确认识,使医患双方明确各自角色、定位,正确行使权力和履行义务,减少纠纷,共同营建和谐健康的医疗环境.

    作者:张绍义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灵芝孢子对常规涂片镜检的干扰作用

    目的正确识别大便、痰液标本中的灵芝孢子,避免将其误判为与其形态相近似的寄生虫卵或病原体.方法用显微镜观察患者所服药品(保健品)、大便及经革兰染色痰液涂片中的灵芝孢子.结果灵芝孢子具有卵圆形、圆形、香蕉形以及不同程度地破碎孢子等形态.革兰染色后的灵芝孢子孢壁呈红色,内容物呈黄色脂滴样.结论灵芝孢子在常规涂片镜检中具有干扰作用,仔细观察,能正确识别.

    作者:王永平;江开银;吴荣光;刘伟科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新福林救治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1例

    病例女,28岁,农民,因反复阵发性心悸10年,复发加重4天,于2003年10月21日8:30入院.入院测血压0/0mmHg,脉搏扪不清,呼吸急促,唇、甲紫绀,四肢厥冷.

    作者:周小烈;李东霞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酶法、离子选择电极法检测血清钙方法的比较

    目的用酶法、离子选择电极法(ISE)进行同步检测血清钙的含量,从中找出一种更为简便、灵敏、经济适用、快速准确的检测方法.方法随机抽取门诊病人标本30份,分别用酶法、离子选择电极法检测血清钙的含量,进行统计学处理和分析.结果30份标本中,酶法和离子选择电极法检测发现它们的回收率、线性范围、精密度均符合要求,重复性良好,结果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离子选择电极法较酶法速度快,适于抢救急诊重危病人使用;但对实验室条件及外电电源要求较高,电极需定期精心维护保养.酶法较为稳定,适合全自动化仪器和大批量标本检测的应用,但对黄疸较深和乳糜血、溶血等标本结果影响较大.

    作者:李茂全;谭树民;唐荣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两种扁桃体切除术的临床比较

    目的探讨两种扁桃体切除术的优劣.方法2001年以来,采用传统剥离术44例,软剥离法40例.结果传统剥离子手术术中、术后出血均多,术后白膜生长慢(24小时),切口水肿明显,疼痛剧;软剥离法术中、术后出血少,术后白膜生长快(12小时),切口水肿轻.结论软剥离法可显著减少术中、术后出血,术后切口干净,白膜覆盖好.

    作者:李洁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腹腔镜下回肠代阴道成形手术的配合

    腹腔镜下回肠代阴道成形术是妇科的微创手术,手术室护士根据这一术式所做的护理应包括病人的心理护理,物品的准备,仪器的调试,术中的配合,注意事项以及与医生的沟通等各方面的工作.

    作者:徐达秀;蔡芳一;王立新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乳腺恶性肿瘤298例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探讨乳腺恶性肿瘤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对病理确诊的298例乳腺恶性肿瘤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现乳腺恶性肿瘤发病率有逐年增加和年轻化趋势,左侧多于右侧,临床诊断率不高,确诊晚等特点.结论应加强妇女健康体检,一旦发现乳腺有无痛性硬肿块,应积极做好相应地穿刺活检或肿块切取病理组织学检查,对40~49岁年龄段妇女尤为重要.

    作者:朱建华;周洪园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结肠疝入右侧胸腔1例

    病例男性,52岁,入院前2个月突发腹部胀痛伴呕吐,肛门停止排便排气,在外院诊断为机械性肠梗阻,给予对症处理.1周后,病员腹胀消失,好转出院.

    作者:罗成平;陈茂清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无偿献血血液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探讨如何有效降低无偿献血报废率,杜绝高危人群参与献血.方法对44469例无偿献血者所献血液检测不合格情况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各项检测总不合格率为10.97%(10.68%~11.26%).结论无偿献血血液的检测应选择较好的试验方法和试剂,提高检测的特异性和灵敏度;严格按国家献血者体格检查标准筛检献血者;献血前认真做好宣传解释工作,提高献血者对经血液传播疾病的了解和认识,引导高危人群自检并主动退出献血行列,从而降低血液报废率,提高血液质量.

    作者:张晓林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Ⅳ期乳腺癌的新辅助化疗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对Ⅳ期乳腺癌治疗的影响.方法对62例Ⅳ期乳腺癌的治疗资料进行总结,并随访疗效.结果术前化疗的36例中完全缓解(CR)7例(19.4%),部分缓解(PR)20例(55.6%),病情稳定(SD)7例(19.44%),临床获益率达到94.44%(82%~99%).其中16例重新获得根治性手术,3年总生存率(OS)为58.33%(41%~74%),无瘤生存率(FRS)为27.8%(14%~45%).而未做术前化疗的26例中只有5例获得根治性手术,3年OS为30.76%(14%~52%,X2=4.607,P=0.032),FRS为7.69%(1%~25%,χ2=3.902,P=0.046).结论术前新辅助化疗能够降低Ⅳ期乳腺癌的术前TNM分期,并使一部分患者重新获得根治性手术的机会,改善了患者的生存率.

    作者:李宏江;敬静;汪静;陈琳;吕青;赵扬冰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高亲和力IgE受体β链基因与儿童哮喘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FcεR Ⅰ-β的I181L、V183L和E237G突变在四川地区11岁以下汉族儿童中的存在和频率,判断这些突变与儿童哮喘的相关性.方法利用扩增阻滞突变系统聚合酶链技术(ARMS-PCR)对四川地区的48例汉族哮喘儿童进行FcεR Ⅰ-β的181、183、237三个位点的突变进行检测和分析,并与40例健康儿童进行对照.结果在哮喘组中检测到Ⅰ 181L突变5例(10.4%),V 183L突变2例(4.2%),E 237G突变6例(12.5%),在对照组中未发现Ⅰ181L、V 183L、E 237G突变子.结论四川地区汉族儿童中存在Ⅰ 181L、E 237G突变,不存在V 183L突变或突变率极低.Ⅰ 181L突变与哮喘存在相关性(P<0.05),E 237G突变和哮喘有相关性(P<0.025),而V 183L与哮喘不存在相关性(P>0.05).

    作者:杜琼;李敏;许贵平;刘春生;刘小琦;颜英俊;刘新;张玲英;林婴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利多卡因和左旋布比卡因在高龄病人低位硬膜外麻醉中的对比研究

    目的比较利多卡因和左旋布比卡因在高龄病人低位硬膜外麻醉(T12以下)中的作用及对循环的影响.方法选择50例施行低位硬膜外麻醉的高龄病人,随机分为A、B两组,A组用2%利多卡因;B组用0.75%左旋布比卡因,比较两组循环(心率、平均动脉压)、起效时间、感觉运动阻滞时间、感觉运动恢复时间的差异,以及两种药物的副作用特别是过敏反应情况.结果两组心率变化不大,A组病人平均动脉压比B组低(P<0.05);利多卡因起效时间较左旋布比卡因短,作用时间短,两种药物麻醉中没有出现明显的过敏反应.结论高龄病人低位硬膜外麻醉中应用利多卡因有诸多不足,对循环影响较大,如应用左旋布比卡因更有利于高龄病人,循环更稳定.

    作者:范卫英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抢救配合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目前治疗冠心病为有效地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治疗效果好等优点.但在介入治疗时突变性快,必须分秒必争,所以抢救的配合尤为重要.现将我科抢救配合的经验报告如下.

    作者:刘凤茹;汤迎春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罗哌卡因复合利多卡因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0.25%罗哌卡因复合1%利多卡因肌间沟臂丛阻滞的临床效果,提供一种安全、快速的上肢手术麻醉方法.方法上肢手术80例,ASA Ⅰ、Ⅱ级,随机分为罗哌卡因组和布比卡因组各40例.罗哌卡因组用0.25%罗哌卡因和1%利多卡因;布比卡因组用0.25%布比卡因和1%利多卡因混合液.观察两组感觉和运动阻滞起效及维持时间,并监测两组患者麻醉前后血压、心率、脉搏(P)、血氧饱和度,评价麻醉效果及患者满意度.结果两组起效和维持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压、心率无明显变化.罗哌卡因组感觉与运动阻滞分离较明显.结论罗哌卡因复合利多卡因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确切,血流动力学平稳,且运动感觉阻滞分离,术者和病人满意度高.

    作者:魏海滨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纤支镜在肺移植术后气道管理中的作用

    典型病例女,55岁.咳嗽、气急3年余,经查肺CT、肺功能、经纤支镜肺泡灌洗和肺活检明确诊断为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经激素正规治疗,患者症状仍进行性加重.2003年9月15日行左侧异体减体肺移植,术后每天行1次纤维支气管镜下吸痰,直至病情平稳.

    作者:俞小卫;韦国桢;殷小伟 刊期: 2006年第01期

西部医学杂志

西部医学杂志

主管:川北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南充市中心医院

主办: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