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胃癌患者PD-L1、B7-H3的表达与肿瘤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研究

卓静;时瑶

关键词:胃癌, PD-L1, B7-H3, 病理特征, 预后
摘要:目的 分析胃癌组织中PD-L1、B7-H3的表达与肿瘤组织病理特征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取92例胃癌患者肿瘤组织为观察组,另取其中30例癌旁组织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PD-L1、B7-H3表达水平,采用卡氏(Karnofsky)评分法评估患者的生存质量;并对比分析不同病理特征及预后情况下肿瘤组织PD-L1、B7-H3的表达差异.结果 观察组PD-L1阳性率为66.30%,B7-H3阳性率为70.65%,对照组二者的阳性率均为0,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观察组,肿瘤直径>5 cm者与≤5 cm者比较,肠型、弥漫型及混合型肿瘤者比较,PD-L1及B7-H3阳性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TNM分期Ⅲ~Ⅳ期者的PD-L1及B7-H3阳性率高于Ⅰ~Ⅱ期者(P<0.05),肿瘤低分化者高于高分化者及中分化者(P<0.05),发生淋巴结转移者高于未转移者(P<0.05),有脉管癌栓者高于无脉管癌栓者(P<0.05);肿瘤浸润肌层、浆膜层者PD-L1阳性率较浸润黏膜及黏膜下者高(P<0.05),肿瘤浸润浆膜层者B7-H3阳性率较浸润肌层、黏膜及黏膜下者高(P<0.05).观察组在平均KPS评分上,PD-L1阳性者和B7-H3阳性者的评分均显著低于阴性者(P<0.05).结论 PD-L1、B7-H3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升高,且与肿瘤组织的病理特征及患者预后密切相关.
西南国防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胰蛋白酶抑制剂ZCL-8对大鼠胰腺创伤的治疗作用

    目的 考察自主设计合成的胰蛋白酶抑制剂ZCL-8对大鼠胰腺创伤的治疗作用.方法 采用压缩气流冲击的方法建立雄性SD大鼠胰腺创伤模型,以造模24h后动物的生存率、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以及胰腺组织病理学变化为评价指标,以加贝酯为阳性对照药,评价胰腺创伤后1h给予ZCL-8腹腔注射对大鼠胰腺创伤的治疗作用.结果 ZCL-8可显著降低血清淀粉酶(2466.7±733.5)U/L vs (5300.4±802.1)U/L和脂肪酶活性(345.9±50.5) U/L vs(703.4± 114.7) U/L,同时减轻了胰腺组织损伤,增加了大鼠的生存率(70% vs 40%);相比加贝酯,ZCL-8提高大鼠生存率的活性更强(70% vs 50%),降低血清淀粉酶(2466.7±733.5) U/L vs(3708.4±777.6) U/L和脂肪酶的作用更强(345.9±50.5)U/Lvs(470.8±49.4)U/L.结论 ZCL-8对大鼠胰腺创伤具有显著的治疗作用.

    作者:谭娅;向珂;田伏洲;任建东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复合膜修复兔颅顶骨骨缺损的X射线评估

    目的 比较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RF)与胶原膜(BME-10X)的复合膜、单纯PRF膜、胶原膜(BME-10X)3种膜在兔颅顶骨骨缺损修复中,不同时期的引导骨组织再生的能力.方法 选用日本大耳兔24只,在兔颅顶骨建立3个骨缺损区,称为A、B、C区,A区填入PRF+胶原膜(复合膜组)修复,B区填入PRF膜(PRF组)修复,C区填入胶原膜(胶原膜组)修复,在术后2、4、8、12w时,通过X射线检查观察各组骨缺损区的组织修复再生状况.结果 术后2、4、8、12 w,复合膜组的成骨能力优于PRF组和胶原膜组(P<0.05),而PRF组与胶原膜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复合膜的引导骨再生能力优于单纯的PRF膜或胶原膜.

    作者:吴倩倩;罗世君;孙勇;赵峰;陈红亮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1例肠功能障碍患者的医院-家庭营养管理体会

    肠功能障碍的临床表现主要有吸收不良、肠蠕动失常和屏障障碍.肠功能障碍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因此,营养支持在肠功能障碍的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在某些情况下,甚至起着决定性作用[1].目前对营养支持的研究重点在住院期间,而经常疏忽患者出院后的营养支持.笔者对本院收治的1例肠功能障碍患者采用医院-家庭营养管理模式进行营养支持,有效了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取得良好效果.

    作者:彭婷婷;李硕;于学军;冯怀志;黄鹏;陈琼;李春瑶;刘颖;张意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西南地区三所军队医院安全培训现状及对策研究

    医院安全是医院管理重要的课题之一,近年来,医院安全管理水平在采取一些管理手段和措施后虽有明显提高,但有关数据表明,医院安全事件的发生仍有增高的趋势[1].军队医院受本身职能特点影响,同时具备军队和社会双重属性,其安全管理更为复杂[2],仅仅依靠管理手段和措施的落实是不够的,还要通过加强安全培训等方式,改变医院各级各类人员对待安全的意识、态度和价值取向.

    作者:苏锐;杨人懿;王延安;王振维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三甲医院图书馆人力资源配置与作用探讨

    三甲医院图书馆人力资源主要指联络员、学科馆员及查新员(简称三员),“三员”是医学科研情报跟踪服务链中不可或缺的人力要素.笔者从三级甲等医院医学图书馆“三员”的基本素养、专业素养、职责要求及服务模式方面,探讨其在医学科研情报跟踪服务中的作用及配置,以供同行参考.

    作者:李海生;李刚;张新颜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260例高原移居人群超声心动图分析

    目的 了解移居不同海拔不同时间高原移居者的超声心动图及变化特点,为高原移居者健康保健提供参考.方法 对移居海拔5070 m 1个月、4300 m 4个月、3700 m 1年的移居者的超声心动图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超声心动图测量参数包括左室舒张末前后径(LVD)、左室收缩末前后径(LVS)、左房前后径(LA)、每搏心输出量(SV)、射血分数(EF)、右室前后径(RV)、右房左右径(RA)、肺动脉内径(PA)、肺动脉流速(PAV)及肺动脉收缩压(PAP).结果 移居5070 m组的LVD、LVS、SV显著低于4300 m组及3700 m组(P<0.05或P<0.01),其LA显著低于3700 m组(P<0.01),EF显著高于3700 m组(P<0.05).5070 m组及3700 m组RA、RV均显著高于4300 m组(P<0.05或P< 0.01),而5070 m组与3700 m组的RA、RV、PA、PAP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高原低氧环境对移居者心脏结构和功能均产生影响,海拔高度和移居时间是两个重要影响因素.移居海拔5070 m 1个月与移居3700 m 1年所造成的右心系统损伤程度相似.

    作者:李年华;张一新;哈振德;阳盛洪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鼻咽癌患者长期生存期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研究影响鼻咽癌患者长期生存期的危险因素,为进一步延长患者生存期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我院2008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鼻咽癌患者14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影响患者5年生存期的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结果 根据患者的生存期将其分为≥5年组和<5年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临床分期、治疗方案、转移、组织学类型是影响鼻炎癌患者生存期的主要因素(均P< 0.01).进一步采用非条件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以生存期作为因变量Y(1=生存期<5年,0=生存期≥5年),结果提示年龄(OR=5.76)、临床分期(OR=19.69)、转移(OR=11.25)均为危险因素,而分化程度(OR=0.002)、治疗方案(OR=0.013)均为保护因素.结论 鼻咽癌患者年龄、临床分期及病变转移是影响患者长期生存期的主要危险因素,而联合治疗和早期明确诊断是延长患者生存期的主要预防措施.

    作者:李贤斌;吴海丽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地塞米松注射联合扩张对早期食管癌ESD后狭窄的评价

    目的 探讨黏膜下注射地塞米松联合探条扩张治疗早期食管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后狭窄的疗效.方法 对45例早期食管癌ESD术后狭窄患者分组研究,试验组行探条扩张联合地塞米松黏膜下注射,对照组仅进行探条扩张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后再次发生狭窄的时间.结果 试验组术后首次再发吞咽困难(Stooler评分1级)的中位时间为49.00 d,对照组为28.00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现Stooler评分3级的中位时间,试验组为64.00 d,对照组为39.00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黏膜下注射地塞米松注射联合探条扩张对早期食管癌ESD后狭窄治疗是安全有效的,能延缓再发狭窄的时间.

    作者:邵亮;李春田;张平;牛婷婷;马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羟考酮注射液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

    目的 探讨羟考酮注射液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患者术后镇痛、炎症因子及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以我院2013年3月~2015年3月择期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后均连接镇痛泵镇痛处理,根据不同镇痛药物将其分为羟考酮组与吗啡组,各40例,比较两组不良反应、不同时间点[镇痛后1 h(T0)、6 h(T1)、12 h(T2)、24 h(T3)、48 h(T4)]静息VAS评分、Ramsey镇静评分及血清IL-6、IL-10水平和免疫功能的变化.结果 羟考酮组T1、T2时Ramsey镇静评分明显低于吗啡组(P<0.05);两组不同时间点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羟考酮组术后T2、T3、T4时IL-10、CD3+、CD4+水平均明显高于吗啡组(均P< 0.05);羟考酮组呕吐、呼吸抑制发生率分别为15.0%、5.0%,显著低于吗啡组的35.0%、20.o%(P< 0.05).结论 羟考酮注射液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患者术后镇痛效果与吗啡类似,但前者能明显减少呕吐、呼吸抑制发生,且能有效调节IL-6、IL-10水平,对机体细胞免疫功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王凌;肖少华;曹明香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MED术式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合并椎管狭窄的中长期随访

    目的 观察采用后路椎间盘镜(MED术式)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合并椎管狭窄的中长期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我院自2000年11月开始采用MED术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合并椎管狭窄的病例资料,筛选出年龄>60岁的老年患者共112例,对其中长期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至2015年6月后一次随访,有78例获得有效随访,随访5~10(6.6±1.8)年.按Nakai疗效评定标准评价疗效:优34例,良26例,优良率达77%.结论 采用MED术式有限减压老年患者的腰椎间盘突出及椎管狭窄,在有效减压缓解患者临床症状的同时,兼顾了老年患者脊柱的稳定性,中长期临床效果确切.

    作者:陈施展;于学军;檀臻炜;汪丙昂;万宇;周玉科;王天雄;姚一民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384例急诊军事训练伤伤情及心理应激分析

    目的 研究急诊接诊军事训练伤伤员病情特点及与时间、训练科目等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某三甲医院2015年急诊收治的384例军事训练伤员伤情、损伤部位、就诊时间、训练科目及状态-特质焦虑调查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接诊训练伤人数、各统计疾病类型发病高峰均出现在7~10月,其中各项峰值数据集中于7月;越野跑是容易导致训练伤发生的训练科目;急诊接诊军事训练伤中,关节伤、头面部伤和手外伤高发.结论 军事训练伤发生部位、损伤程度与时间、训练科目显著相关.伤员状态-特质焦虑也明显高于全国常模.

    作者:任婷婷;苟仲勇;米伟;余佳芯;王晓红;周龙甫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VATS食管癌根治术在食管鳞癌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目的 探讨胸腔镜(VATS)食管癌根治术对食管鳞癌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2015年9月于我院进行食管癌根治术的食管鳞癌患者68例,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35例及对照组33例.观察组行VATS食管癌根治术,对照组行传统开胸食管癌根治术.对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淋巴结清扫数和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胸腔积液引流量、胸腔引流管保留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而在手术时间及医疗费用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胸部、腹部淋巴结及淋巴结清扫总数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患者出院前进行生活质量评分对比,观察组在生理方面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在心理方面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与传统开胸手术相比,VATS食管癌根治术治疗食管鳞癌具有较好的疗效及安全性,对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积极的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殷勇;张小康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乙肝合并肝肉瘤样癌1例及文献复习

    病例 男,41岁,主因“发热1 w,腹痛1d”入院.1 w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高达38~39℃)、头痛、腹痛,以右上腹部为主,呈隐痛,无明显规律,与饮食无关,不瀡体位改变而疼痛改变,伴有乏力、纳差.外院就诊查肝功异常,腹部CT提示:肝右叶体积增大(10 cm×9.8 cm×10 cm)、密度改变,考虑肝癌可能大,遂就诊于我院.入院查体:右上腹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脾肋下未触及,肝脾肾区无叩击痛,墨菲斯征阴性,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

    作者:程双平;汤善宏;曾维政;张勇;吴晓玲;陈易华;张明;蒋明德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强化管理及其成效分析

    抗菌药物是临床上广泛应用的一类药物,然而抗菌药物的滥用不仅影响患者的疗效,还容易导致细菌耐药[1],目前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2-3].减少抗菌药物的应用并合理应用势在必行[4-5].2012年我国卫计委制定了《2012年度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方案》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加大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力度.我院积极响应号召,自2012年8月对全院抗菌药物应用进行了强化管理.实施3年来成效显著,现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强化管理方案及其成效报告如下.

    作者:何坤;罗晓明;肖军;梁晓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改良护眼法对高原地区眼表感染的辅助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改良护眼法对高原地区眼表感染的辅助治疗的效果.方法 于海拔4500 m高原地区选取200例急性眼表感染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改良组A、B、C、D,各40例,对常规组参照平原常规治疗方式进行;对4个改良组除常规治疗外,另给予以下处置:A组给予自制的医用敷料遮盖患眼;B组在A组基础上,加用生理盐水冲洗患眼眼睑+结膜囊;C、D组则将冲洗液分别换为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和氯霉素滴眼液.观察比较5组治疗后的效果,4个改良组治疗后细菌培养情况及3个给予冲洗处置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疗效比较,改良组C和D>改良组B>改良组A>常规组(P<0.05);改良组细菌培养阳性率A>B>C、D(P< 0.05);治疗后改良组B未发现不良反应,D组有1例出现轻微的结膜刺激症状,而C组有10例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远高于B、D两组(P<0.05).结论 以氯霉素滴眼液进行眼睑+结膜囊冲洗,配合无菌纱布覆盖患眼软保护,对野外高原地区眼表感染的治疗有着积极的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邹龑;魏富春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剖宫产术后浅表伤口愈合过程中使用白砂糖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浅表伤口愈合过程中使用白砂糖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诊治的200例剖宫产术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100例.对剖宫产术后的浅表伤口,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试验组采用白砂糖治疗,比较两组浅表伤口愈合情况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 试验组伤口愈合时间和换药次数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护理满意度为1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0.0%(P< 0.05).结论 对剖宫产术后出现浅表伤口愈合不良的产妇,使用白砂糖治疗能有效加快伤口愈合速度,减少换药次数,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苏红;雷桂兰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西南地区军队中小型医院医学科研激励因素需求特点研究

    西南地区军队中小型医院受制于地区经济水平、医院规模、人才技术、综合实力等影响,普遍存在科研底子薄弱、科研条件不足、科研人才缺乏、科研水平较差等现状[1].目前,国内外涉及军队中小型医院的科研激励理论、机制和措施,相关研究不多,少有文献报道的成熟案例.本研究旨在总结西南地区军队中小型医院激励因素需求程度的差异特点,并提出改进激励方式、提升激励效果的途径和措施.

    作者:焦成元;杨人懿;王振维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种植修复与固定义齿修复对牙列缺损的治疗效果对比观察

    目的 对比观察种植修复与固定义齿修复对牙列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70例牙列缺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行传统固定义齿修复,观察组行口腔种植修复.完成手术治疗后2w,评价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并根据患者的主观感受评价义齿固位功能、咀嚼功能、语言功能、舒适度及美观度;完成手术治疗后1 w,分别检测两组义齿的菌斑指数(PLI)、牙龈指数(GI)及龈沟出血指数(SBI).结果 观察组均种植修复成功,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4.2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28%(P< 0.05).观察组义齿的平均固位功能、咀嚼功能、舒适度及美观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义齿的平均PLI、GI、SB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牙列缺损临床治疗上,口腔种植修复效果较传统固定义齿修复效果更佳,能有效提高义齿的固位功能、咀嚼功能、舒适度及美观度,且能更好地维护牙周健康.

    作者:黎孔芬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通心络联合辛伐他汀治疗冠脉慢血流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超微粉通心络胶囊联合辛伐他汀对冠状动脉慢血流(CSF)患者症状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80例心绞痛并CS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经冠脉造影确诊为CSF.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单用辛伐他汀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干预,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变化.结果 (1)观察组心绞痛、心电图、冠脉血流改善有效率分别为70.00%、77.50%、90.0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0.00%、45.00%、40.00%(P<0.05);(2)治疗后,两组hs-CRP、FIB-C、ET-1均降低,而观察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3)观察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低于对照组的15.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心络胶囊联合辛伐他汀治疗心绞痛并CSF,可提高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率,降低血管内皮炎症因子水平,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作者:李志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3种方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对比

    目的 探讨3种方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门诊和住院治疗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185例,随机分为3组.C组采取酪酸梭菌二联活菌胶囊治疗,B组给予匹维溴铵和酪酸梭菌二联活菌胶囊治疗,A组给予酪酸梭菌二联活菌胶囊和多塞平及匹维溴铵治疗,疗程均为4w.结果 A组总有效率(87.5%)显著高于B组(72.88%)(P<0.05),而B组总有效率(72.88%)又显著高于C组(54.84%)(P<0.05).结论 酪酸梭菌二联活菌胶囊联合多塞平及匹维溴铵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陈良 刊期: 2016年第06期

西南国防医药杂志

西南国防医药杂志

主管:成都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主办:成都军区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