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强化管理及其成效分析

何坤;罗晓明;肖军;梁晓明

关键词:抗菌药物, 管理, 使用强度, 医院感染, 合理用药
摘要:抗菌药物是临床上广泛应用的一类药物,然而抗菌药物的滥用不仅影响患者的疗效,还容易导致细菌耐药[1],目前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2-3].减少抗菌药物的应用并合理应用势在必行[4-5].2012年我国卫计委制定了《2012年度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方案》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加大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力度.我院积极响应号召,自2012年8月对全院抗菌药物应用进行了强化管理.实施3年来成效显著,现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强化管理方案及其成效报告如下.
西南国防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3种方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对比

    目的 探讨3种方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门诊和住院治疗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185例,随机分为3组.C组采取酪酸梭菌二联活菌胶囊治疗,B组给予匹维溴铵和酪酸梭菌二联活菌胶囊治疗,A组给予酪酸梭菌二联活菌胶囊和多塞平及匹维溴铵治疗,疗程均为4w.结果 A组总有效率(87.5%)显著高于B组(72.88%)(P<0.05),而B组总有效率(72.88%)又显著高于C组(54.84%)(P<0.05).结论 酪酸梭菌二联活菌胶囊联合多塞平及匹维溴铵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陈良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种植修复与固定义齿修复对牙列缺损的治疗效果对比观察

    目的 对比观察种植修复与固定义齿修复对牙列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70例牙列缺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行传统固定义齿修复,观察组行口腔种植修复.完成手术治疗后2w,评价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并根据患者的主观感受评价义齿固位功能、咀嚼功能、语言功能、舒适度及美观度;完成手术治疗后1 w,分别检测两组义齿的菌斑指数(PLI)、牙龈指数(GI)及龈沟出血指数(SBI).结果 观察组均种植修复成功,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4.2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28%(P< 0.05).观察组义齿的平均固位功能、咀嚼功能、舒适度及美观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义齿的平均PLI、GI、SB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牙列缺损临床治疗上,口腔种植修复效果较传统固定义齿修复效果更佳,能有效提高义齿的固位功能、咀嚼功能、舒适度及美观度,且能更好地维护牙周健康.

    作者:黎孔芬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兔PRF、A-PRF制备方法的筛选

    目的 筛选制备兔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RF)和改良型富血小板纤维蛋白(A-PRF)凝胶的方法,为后续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17种离心方法制备兔PRF凝胶,16种离心方法制备兔A-PRF凝胶,通过光镜观察,与人标准方法制备的PRF、A-PRF对比分析,筛选与人PRF、A-PRF镜下微观结构接近的兔PRF、A-PRF制备方法.结果 各组离心产物表现不一,凝块结构分层、活细胞数量范围、纤维蛋白排列各不相同.其中3250 r/min离心10 min制备的兔PRF,2000 r/min离心24 min制备的兔A-PRF分别与人PRF、A-PRF镜下微观组织学结构为接近.结论 3250 r/min离心10 min和2000 r/min离心24 min分别可作为制备兔PRF和A-PRF的佳条件.

    作者:毛俊丽;孙勇;赵峰;陈红亮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院外认知行为护理对GDM患者血糖控制及分娩结局的影响

    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主要发病机制为妊娠期间胰岛β细胞功能不足或胰岛素抵抗[1].GDM可导致妊高征、巨大儿、胎儿宫内窘迫、羊水过多及产后糖尿病的发生,对母婴危害巨大.在当前优生、优育重视母婴健康的情况下,GDM住院患者的护理质量越来越引起产科医护人员的关注.认知行为干预是通过改变思维和行为的方法来改变不良认知的干预方法,可增加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提高遵医行为[1].我院产科2015年1~3月对75例GDM患者加强院外的认知行为干预,取得显著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春霞;朱红芳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交叉配血不合80例原因分析及体会

    目的 探讨交叉配血不合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8月~2015年8月我院的80例交叉配血不合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交叉配血不合的原因与处理办法.结果 交叉配血不合的原因中,人为因素导致的配血不合8例,占10.00%;血型鉴定困难导致的配血不合72例,占90.00%.对21例由于不规则抗体而导致的交叉配血不合的血清样本进行血清学特点分析,结果显示,Rh血型抗体所致的交叉配血不合共15例,占71.43%,远高于其他血型系统(P<0.05).72例血型鉴定困难患者中,白血病患者占29.17%,肿瘤患者占20.83%,IgA肾病患者占18.01%,这3种疾病患者交叉配血不合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疾病患者(P<0.05).对于此类患者应当使用洗涤红细胞再次进行交叉配血.结论 交叉配血不合的原因主要有人为因素、不规则抗体及疾病影响.根据交叉配血不合具体原因采取相应措施,对于输血方案的确定及输血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苗伶俐;刘晓莺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三甲医院图书馆人力资源配置与作用探讨

    三甲医院图书馆人力资源主要指联络员、学科馆员及查新员(简称三员),“三员”是医学科研情报跟踪服务链中不可或缺的人力要素.笔者从三级甲等医院医学图书馆“三员”的基本素养、专业素养、职责要求及服务模式方面,探讨其在医学科研情报跟踪服务中的作用及配置,以供同行参考.

    作者:李海生;李刚;张新颜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氡温泉水疗对高海拔地区疗养官兵静息心率和血压的影响

    目的 观察高海拔地区疗养官兵在氡温泉浸浴水疗前后静息心率和血压的变化.方法 将80名高海拔地区疗养官兵随机分为氡温泉组和热水组,分别给予氡温泉浸浴或普通热水浸浴水疗,每日下午30 min,疗程10 d,比较两组水疗前后静息心率和血压的变化.结果 同组内干预前后对比,氡温泉组水疗后静息心率、收缩压、舒张压较水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热水浴组在水疗前后收缩压有显著降低(P<0.05),但舒张压和静息心率无明显变化(P>0.05).同时间组间对比,水疗后氡温泉组静息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均低于热水浴组(P<0.05).结论 氡温泉浸浴能降低高海拔地区疗养官兵的静息心率、血压,对于恢复和促进高海拔地区疗养官兵身体健康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吕晓鹏;莫东平;陈长宇;廖忠友;夏琳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球囊扩张辅助CDT治疗产后下肢DVT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囊扩张辅助经导管直接溶栓(CDT)治疗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7月~2015年1月间收治的产后下肢(DVT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接受CDT治疗,观察组接受球囊扩张辅助CDT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主要治疗指标、凝血功能、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7.37%)明显高于对照组(81.58%),疼痛、下肢肿胀、行动受限等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尿激酶用量、溶栓时间、患/健肢周径差、静脉通畅度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纤维蛋白原(FG)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球囊扩张辅助CDT治疗有助于缓解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凝血功能,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唐莉鸿;张爱华;袁洪志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胰蛋白酶抑制剂ZCL-8对大鼠胰腺创伤的治疗作用

    目的 考察自主设计合成的胰蛋白酶抑制剂ZCL-8对大鼠胰腺创伤的治疗作用.方法 采用压缩气流冲击的方法建立雄性SD大鼠胰腺创伤模型,以造模24h后动物的生存率、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以及胰腺组织病理学变化为评价指标,以加贝酯为阳性对照药,评价胰腺创伤后1h给予ZCL-8腹腔注射对大鼠胰腺创伤的治疗作用.结果 ZCL-8可显著降低血清淀粉酶(2466.7±733.5)U/L vs (5300.4±802.1)U/L和脂肪酶活性(345.9±50.5) U/L vs(703.4± 114.7) U/L,同时减轻了胰腺组织损伤,增加了大鼠的生存率(70% vs 40%);相比加贝酯,ZCL-8提高大鼠生存率的活性更强(70% vs 50%),降低血清淀粉酶(2466.7±733.5) U/L vs(3708.4±777.6) U/L和脂肪酶的作用更强(345.9±50.5)U/Lvs(470.8±49.4)U/L.结论 ZCL-8对大鼠胰腺创伤具有显著的治疗作用.

    作者:谭娅;向珂;田伏洲;任建东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羟考酮注射液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

    目的 探讨羟考酮注射液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患者术后镇痛、炎症因子及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以我院2013年3月~2015年3月择期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后均连接镇痛泵镇痛处理,根据不同镇痛药物将其分为羟考酮组与吗啡组,各40例,比较两组不良反应、不同时间点[镇痛后1 h(T0)、6 h(T1)、12 h(T2)、24 h(T3)、48 h(T4)]静息VAS评分、Ramsey镇静评分及血清IL-6、IL-10水平和免疫功能的变化.结果 羟考酮组T1、T2时Ramsey镇静评分明显低于吗啡组(P<0.05);两组不同时间点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羟考酮组术后T2、T3、T4时IL-10、CD3+、CD4+水平均明显高于吗啡组(均P< 0.05);羟考酮组呕吐、呼吸抑制发生率分别为15.0%、5.0%,显著低于吗啡组的35.0%、20.o%(P< 0.05).结论 羟考酮注射液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患者术后镇痛效果与吗啡类似,但前者能明显减少呕吐、呼吸抑制发生,且能有效调节IL-6、IL-10水平,对机体细胞免疫功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王凌;肖少华;曹明香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剖宫产术后浅表伤口愈合过程中使用白砂糖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浅表伤口愈合过程中使用白砂糖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诊治的200例剖宫产术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100例.对剖宫产术后的浅表伤口,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试验组采用白砂糖治疗,比较两组浅表伤口愈合情况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 试验组伤口愈合时间和换药次数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护理满意度为1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0.0%(P< 0.05).结论 对剖宫产术后出现浅表伤口愈合不良的产妇,使用白砂糖治疗能有效加快伤口愈合速度,减少换药次数,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苏红;雷桂兰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乳腺癌Auchincloss法与Kodama法淋巴结清扫的比较分析

    目的 探讨乳腺癌Auchincloss法与Kodama法淋巴结清扫的利弊.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150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Auchincloss组75例和Kodama组75例,Auchincloss组术中采用Auchincloss法行淋巴结清扫,Kodama组术中采用Kodama法行淋巴结清扫,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远期生存情况.结果 Kodama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Auchincloss组(P<0.05).术后6个月,Kodama组上肢运动障碍、感觉障碍、胸大肌萎缩发生率均显著低于Auchincloss组(P<0.05).两组术后主要并发症有皮瓣坏死、淋巴瘘、皮下积液、患肢水肿等,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odama组5年生存率为72.5%,Auchincloss组为77.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复发率、远处转移率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Kodama法能够取得满意的淋巴结清扫效果,且能够保留胸大肌功能神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伟;王冰涛;尚宏清;白月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橄榄苦苷的药理作用及其研究进展

    橄榄苦苷(oleuropein)是橄榄属植物中广泛存在的一种天然裂环烯醚萜苷类多酚化合物,为橄榄叶中的主要有效活性成分,其中以油橄榄叶中含量高,其结构中含有6个羟基,具有多种药理活性,近年来研究备受关注.笔者从橄榄苦苷对心脏、脑、神经、肝、肾、皮肤的保护作用以及抗高血压、糖尿病等方面综述了近3年来国内外对橄榄苦苷药理作用及其作用机理的研究进展,旨在为橄榄苦苷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

    作者:刘天亮;王玲洁;宋宗辉;于波涛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不同年龄子宫内膜癌患者病理特征的研究

    目的 研究不同年龄子宫内膜癌(EC)患者的病理特征.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142例EC患者分为<45岁组62例和≥45岁组80例,分别对两组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及预后情况进行描述性对比分析.结果 <45岁组有家族史者比例高于≥45岁组(P<0.05),合并高血压者比例低于≥45岁组(P<0.05);而两组不孕史、糖尿病、合并多囊卵巢综合症、异常阴道出血及腹痛、腹部肿块者比例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45岁组病理分期Ⅰ~Ⅱ期者比例、病理分级高分化者比例和ER阳性者比例高于≥45岁组(P<0.05),肌层浸润>1/2者比例低于≥45岁组(P<0.05).而在病理分类、腹水细胞学及盆腔淋巴转移与否情况上,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45岁组平均KPS评分高于≥45岁组(P<0.05),术后3年生存率(67.57%)大于≥45岁组(49.09%)(P<0.05).结论 不同年龄段EC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病理特征和预后不同,临床上应根据患者的临床及病理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治疗干预方案,以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任仕俊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乙肝合并肝肉瘤样癌1例及文献复习

    病例 男,41岁,主因“发热1 w,腹痛1d”入院.1 w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高达38~39℃)、头痛、腹痛,以右上腹部为主,呈隐痛,无明显规律,与饮食无关,不瀡体位改变而疼痛改变,伴有乏力、纳差.外院就诊查肝功异常,腹部CT提示:肝右叶体积增大(10 cm×9.8 cm×10 cm)、密度改变,考虑肝癌可能大,遂就诊于我院.入院查体:右上腹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脾肋下未触及,肝脾肾区无叩击痛,墨菲斯征阴性,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

    作者:程双平;汤善宏;曾维政;张勇;吴晓玲;陈易华;张明;蒋明德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踝关节骨折围手术期局部冷敷的应用效果研究

    目的 探讨在踝关节骨折围手术期局部冷敷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骨科2011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踝关节骨折患者90例,按照入院时间段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骨折后采用常规处理,并静脉滴注七叶皂苷钠;研究组在常规处理后,采用奥克兰冷敷治疗器进行局部冷敷治疗,保持皮肤温度在10~15℃,持续冷敷36 h.分别在骨折后12、24、48 h,对患者疼痛程度进行VAS评分;骨折后1、2、3d,分别测量患者内踝尖水平周径;记录患者术前等待时间.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骨折后12、24、48 h,研究组疼痛程度明显减轻(P<0.05);在骨折后1、2、3d,研究组内踝尖水平周径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前等待时间为(4.2±2.2)d,较对照组的(8.6±2.8)d明显缩短(P< 0.05).结论 局部冷敷能有效缓解踝关节骨折患者的疼痛,有助于踝关节快速消肿,并能缩短手术等待时间.

    作者:李世峰;赵灏;关江;赵鹏飞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运用品管圈提高肝炎患者院外治疗依从性的做法与体会

    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所致的乙型肝炎(乙肝)患者越来越高,也是肝炎的主要类型[1].当前乙肝患者的治疗以干扰素(interferon,IFN)联合利巴韦林(ribavirin,RBV)为标准治疗方案.但是存在疗效不稳定、耐药性高、疗程长等缺点,使得很多患者不能坚持抗病毒治疗,从而影响患者治疗的依从性以及治疗效果预后.为此,对患者院外治疗的监管也提出了较高要求[2],品管圈活动是指同一个工作场所的人为了达成共同意愿,自发组成一个的小团体,以共同参与的方式解决某个问题或达成某一目的[3].其在临床上的应用能使护理人员更有效帮助患者解决问题,从而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本研究探讨了运用品管圈提高肝炎患者院外治疗依从性的做法与体会.

    作者:王利娜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鼻咽癌患者长期生存期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研究影响鼻咽癌患者长期生存期的危险因素,为进一步延长患者生存期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我院2008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鼻咽癌患者14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影响患者5年生存期的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结果 根据患者的生存期将其分为≥5年组和<5年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临床分期、治疗方案、转移、组织学类型是影响鼻炎癌患者生存期的主要因素(均P< 0.01).进一步采用非条件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以生存期作为因变量Y(1=生存期<5年,0=生存期≥5年),结果提示年龄(OR=5.76)、临床分期(OR=19.69)、转移(OR=11.25)均为危险因素,而分化程度(OR=0.002)、治疗方案(OR=0.013)均为保护因素.结论 鼻咽癌患者年龄、临床分期及病变转移是影响患者长期生存期的主要危险因素,而联合治疗和早期明确诊断是延长患者生存期的主要预防措施.

    作者:李贤斌;吴海丽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改良护眼法对高原地区眼表感染的辅助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改良护眼法对高原地区眼表感染的辅助治疗的效果.方法 于海拔4500 m高原地区选取200例急性眼表感染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改良组A、B、C、D,各40例,对常规组参照平原常规治疗方式进行;对4个改良组除常规治疗外,另给予以下处置:A组给予自制的医用敷料遮盖患眼;B组在A组基础上,加用生理盐水冲洗患眼眼睑+结膜囊;C、D组则将冲洗液分别换为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和氯霉素滴眼液.观察比较5组治疗后的效果,4个改良组治疗后细菌培养情况及3个给予冲洗处置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疗效比较,改良组C和D>改良组B>改良组A>常规组(P<0.05);改良组细菌培养阳性率A>B>C、D(P< 0.05);治疗后改良组B未发现不良反应,D组有1例出现轻微的结膜刺激症状,而C组有10例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远高于B、D两组(P<0.05).结论 以氯霉素滴眼液进行眼睑+结膜囊冲洗,配合无菌纱布覆盖患眼软保护,对野外高原地区眼表感染的治疗有着积极的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邹龑;魏富春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260例高原移居人群超声心动图分析

    目的 了解移居不同海拔不同时间高原移居者的超声心动图及变化特点,为高原移居者健康保健提供参考.方法 对移居海拔5070 m 1个月、4300 m 4个月、3700 m 1年的移居者的超声心动图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超声心动图测量参数包括左室舒张末前后径(LVD)、左室收缩末前后径(LVS)、左房前后径(LA)、每搏心输出量(SV)、射血分数(EF)、右室前后径(RV)、右房左右径(RA)、肺动脉内径(PA)、肺动脉流速(PAV)及肺动脉收缩压(PAP).结果 移居5070 m组的LVD、LVS、SV显著低于4300 m组及3700 m组(P<0.05或P<0.01),其LA显著低于3700 m组(P<0.01),EF显著高于3700 m组(P<0.05).5070 m组及3700 m组RA、RV均显著高于4300 m组(P<0.05或P< 0.01),而5070 m组与3700 m组的RA、RV、PA、PAP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高原低氧环境对移居者心脏结构和功能均产生影响,海拔高度和移居时间是两个重要影响因素.移居海拔5070 m 1个月与移居3700 m 1年所造成的右心系统损伤程度相似.

    作者:李年华;张一新;哈振德;阳盛洪 刊期: 2016年第06期

西南国防医药杂志

西南国防医药杂志

主管:成都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主办:成都军区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